椪柑種植對土壤條件、水分條件、氣象條件有哪些要求?

笠翁話農村


古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流傳至今,由字面也能理解出這句說話是什麼意思,其大意為古時的人們,將淮南柑橘栽種於淮北地區,長於淮北的柑橘所結的果實,口感、水份上都沒有淮南地區栽種的好。由此可見,柑橘種植上,土壤、水土、氣象環境是關係到能不能獲得優質果實的關鍵。哪麼椪柑種植 地土壤、水分、氣象都有哪些要求呢?



椪柑種植對土壤條件的要求

椪柑種植,對於土壤的PH值的要求較寬鬆,椪柑在PH值4~8的土壤上都可栽種,但較適宜的土壤PH值為5.5~7.0,PH值6.0~6.5的中性土壤環境下椪柑較易獲得優質的果實。土壤PH值偏高(偏鹼性),所種植的椪柑,其樹勢長勢偏弱,感染炭疽病的幾率較高,椪柑發生炭疽病是會誘發成熟期的果實大量落果。

雖然椪柑可適應各種類型的土壤,但在建立果園時,還是要選擇較適宜椪柑生長的土壤環境,如壤士或者沙壤土。椪柑栽種在強黏性土壤環境下,根系伸展困難,樹勢長不旺;栽種在沙含量較高的土壤環境下,這種土壤保肥保水性,容易發生缺肥乾旱現象,很難獲得高產。這兩種土壤環境栽種椪柑,至少要將其改造成沙壤土才行。

椪柑的根系扎土深,對於土壤土層的深度要求較嚴,果園的土壤土層淺,椪柑根系很難扎深,容易發生乾旱缺水狀況,這會影響到樹體生長,造成其抗逆性差,樹體的樹冠小,最後會影響到後期的坐果率;因此,建立椪柑果園時,為獲得高產質優的果實,挑選土壤疏鬆,肥沃,活土層達到70釐米以上,深土層可達到1米以上的地塊作為果園。

在椪柑種植上,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越高,越適宜種植椪柑,有機質含量低於2%的土壤,所種植的碰柑,其果實小,果肉酸澀汁少。因些,有機質含量低的地塊,在建園時要增施有機肥來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椪柑果園的地下水位高低會影響根系生長,通常要求椪柑園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平地或水田建園時,要挖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或抬高栽植。



椪柑種植對水分條件的要求

椪柑種植地區,年降水量需達到1000~1500毫米、土壤中的相對含水量需達到60%~80%,果園的空氣相對溼度需達到75%~80%。雨水過多,果園排水不良會大量積水,這會導致椪柑爛根,從而引起大量落葉、落花、落果,果園積水嚴重時根系會窒息死亡,造成樹體死樹。

椪柑花期至第二次生理落果結束前,如遇陰雨連綿,會影響授粉,降低坐果率。柑橘花期遇連續降雨達到10天,會發生大量落花現象,導致減產。

椪柑水分不足,花期和幼果期會加劇落花落果,果實膨大期影響果實膨大;春季乾旱使春梢抽生困難,所抽生的春梢又短又細;秋、冬季乾旱,雖然花芽分化量會增加,但無葉花比例也會增加,其坐果率下降。

果園中的空氣相對溼度會對植株產生較大的影響,椪柑在花期、幼果期,如果果園溼度超過85%,或者低於60%,坐果率會下降。果實膨大期相對溼度過小,會使果實膨大受阻而減產,且品質變劣、果汁少、果皮粗糙;相對溼度過大,會增加病蟲害的發生,影響產量和果實品質。

案例:2016年宜昌發生果實膨大期乾旱,連續100天無有效降水,導致椪柑果實普遍偏小,長陽清江椪柑優質果率下降25%,且花芽分化受到嚴重影響,無抗旱條件的果園,2017年基本無有效花。


椪柑種植對氣象條件的要求

椪柑整年的生長過程中,如花芽分化、抽梢、開花、掛果、果實發育都需要適宜的氣象條件。光照可讓椪柑植株加速光合作用,經多地區的調查數據來看,椪柑栽種在年光照達到1550小時以上的地區,其果實品質優質,產量高。

在山區地區種植的椪柑,栽種在向陽面的椪柑,其果實質量優;背陰面栽種的椪柑,其果粒小,口感差。

熱量也是椪柑種植需考慮的氣象因素之一,熱量會直接影響椪柑的生理代謝過程、光合作過程,這會影響到椪柑植株對於養分、水分的吸收,從而影響到椪柑的果實品質。

椪柑在13℃~37℃都能生長,較適宜的溫度是在22℃~28℃之間,柑橘種植地區的溫度低於13℃或者高於37℃,植株會停止生長,溫度相差太多的話會致植株死亡。溫度大於或者等於10℃有效積溫是考察一個地區是否適合種植柑橘的個重要指標。年積溫6500℃以內,積溫越高,其果實品質越好。

椪柑是不耐寒的植物,極端最低溫度是影響椪柑種植的主要因素,碰柑種植地區的溫度不可低於零下7℃,低於該溫度,植株必定凍死。



關於椪柑種植對土壤條件、水分條件、氣象條件有哪些要求的問題就解答到這,希望本條內容能幫助到種植椪柑的果農們,感謝大家的閱讀!!!

南粵新農人每天分享各類農業種植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農業種植經驗,喜歡本條內容的朋友記得點贊鼓勵下,謝謝大家。


南粵新農人


[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椪柑,也叫蘆柑、白橘,它主要分佈在我國南方各省,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椪柑的色澤鮮美,果肉汁多脆嫩,味道香甜可口,是春節期間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水果。那麼椪柑要怎麼種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椪柑的種植技術。

1、選地建園

  我國椪柑的主要產地是浙江、廣西、湖南、湖北以及江西和四川。那麼園地選擇就需要參考各種植地的條件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之要求土壤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含有機質豐富、養分充足,土壤酸鹼度適中,或偏酸性即可。其次就是果園選地最好還是有一點坡度,方便排水,當然要靠近水源,方便灌溉。最後就是果園附近的交通要便利,方便椪柑運輸銷售。

  2、栽植技術

  椪柑栽種的時間一般是每年的九月到十一月,以及每年的二月和三月。栽種的時候一般都是按照行間距為四米,株間距為三米的間隔定植,每畝通常能夠栽種五十到六十株左右。栽種之前要挖好定植穴,穴深、寬個為九十釐米、八十釐米。定植穴挖好之後,往穴中倒入四十釐米左右厚度的土肥,再往穴中撒上十釐米厚度的細土,最後就可以進行栽種。栽種的時候要將苗木扶正,然後用土回填,並壓實地面,澆上充足的水即可。

  3、水肥管理

  為了讓椪柑健康的快速生長,一般要多使用有機肥,同時要配合無機非和配方飼料進行施肥為宜。在施肥的時候,主要是以土壤施肥,配合葉面施肥。土壤施肥一般都是採用環狀開溝施肥、條施、穴施、土面撒施等方法。椪柑在幼樹期間,要勤施薄肥,以氮肥為主,配合鉀肥、磷肥施用,一年最少追施五六次。而成樹一年需進行四次追肥,萌芽肥主要是糞尿水、保果肥蛀牙是磷鉀肥、壯果肥和保果肥一樣、採果肥則是有機肥。同時根據椪柑樹的不同生長期,合理的進行澆水和排水。

4、修剪整形

  椪柑樹的修剪主要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幼樹修剪,以輕剪為主,保留主要枝幹,等枝幹生長到一定長度時,輕輕剪短,調節各主幹之間的生長平衡,並且疏除密枝。初期結果的椪柑樹則是繼續剪斷各級主要枝幹,並促進壯枝的生長,抹除夏梢。並且通過環割等措施來促花。還有就是盛果期修剪,主要是修剪病枝、弱枝、枯枝、密枝、老枝等,保持現有產量。最後就是衰老期果樹,我們需要維持果樹的產量,那麼需要更換主要枝幹,重新進行留枝。

  5、防治病蟲

  椪柑最常見的病害有腳腐病、炭疽病,腳腐病是由於田間通透性太差引起的,可以使用多菌靈、甲基託布津防治。而炭疽病則是由於偏施氮肥或田間水分過多,以及溫度升高所引起的,可以使用代森錳鋅、百菌清進行治療。而最主要的蟲害有蟎類、蚧類、蚜蟲、潛葉蛾、天牛類、花蕾蛆等害蟲,蟲害非常的頻繁,我們一般會使用低毒類菊酯藥劑進行毒殺,或者使用物理原理進行誘殺。






擺攤小哥陳瑞


我們今天來說說椪柑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在雲南省建水縣,年平均溫度18.5℃,絕對低溫為-2.7℃,椪柑仍是主栽品種。有效積溫也限制著椪柑生產,因為椪柑的物候期如枝梢生長、花芽分化、開花、結果,以及果實品質等,都因有效積溫的高低而不同。據分析,我國椪柑品質最好的地區≥10℃的年活動積溫為6951-7683℃,如廣東省的潮州、饒平博羅和福建省的漳州等地。但是,成熟的椪柑果實卻相當不耐寒,特別是在有雨水或霧水的情況下易受凍害。據廣東楊村華僑椪柑場調查,12月中旬後果實成熟時若出現霜凍,就會發生果實頂部或底部果皮受凍,表現果皮為皺締下陷,影響果實貯藏壽命。

若伴隨降雨,則加重凍害的程度,收穫不及時的果實會爛在果園裡。椪柑生理活動的最高溫度為37℃。在夏季氣溫升到35℃時、其光合作用即降低一半;到45℃時,就會發生樹體特別是果實的日灼現象。當溫度升至50℃時會引起蛋白質凝固,而南方夏天中午果面的溫度有時會達到50℃左右,因此,適時放一次遲夏梢、以起廕庇作用,對減輕果實日灼是有好處的。在熱帶低海拔地區,椪柑整年都處於生理活動最低溫度以上,椪村每年有數次開花,果實成熟快,熟度極不齊,果皮著色差,至成熟時仍保持綠色。

印度椪柑種植在年平均溫度26℃以上的高溫區,果實成熟時無低溫,不利於養分積累,糖分不足,成熟時果皮顏色帶青,果實只能作加工或當地內銷、不適宜遠運外銷。日本鹿兒島年平均溫度1-19.1,每年採果前(12月)常有-5℃短期低溫,椪柑果實含酸大,果汁變苦,品質差。我國幅員遼闊,椪柑生長在不同氣候帶,其果實品質也因熱量條件及極端低溫的不同而有較顯著差異。椪柑最適宜在南亞熱帶北緯23-24度地帶栽種,果實糖高酸低,糖酸比高,風味清甜而略帶微酸,肉脆化渣,色澤橙紅光亮,這是中亞熱帶產區無法比擬的,是優質果產區。北亞熱帶地區則非椪柑經濟栽培區。

山東省則根據具體氣溫情況,將椪柑分為二個栽培區是最適栽培區,≥10℃年積溫700-8000℃,1月份平均氣溫11-14℃,極端低溫多年平均>-1℃;二是適宜栽培區,≥10℃年積溫5500-7000℃,1月份平均氣溫811℃,極端低溫多年平均>-1至-3℃。海南省萬寧縣新中農場所種椪柑因年平均溫度在25℃(稍比印度椪柑產區低),國慶節即可食用,至10月中旬已是適熟期,若遲採則會出現汁少渣多、風味淡的現象,較廣州早1個月以上。因此,利用氣候帶的不同,提早或拖後供應椪柑果品是完全可以的。

水分:水分是椪柑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在椪柑的各器官組織中水分佔有很大的比重,其中葉、枝、根的含水量佔50~-60%,果實的含水量佔85%以上,而幼嫩組織中佔90%以上。椪柑一般要求年降爾量為1000~2000毫米,相對溼度75%左右,土壤最大持水量60-80%。

但各個物候期對水分的具體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花芽分化期間要求土壤適當乾旱,以提高樹體細胞液的濃度,促進花芽的形成;開花期至生理落果期,特別是4月中旬至5月中旬,要求土壤溼潤,以利提高座果率,減少生理落果;秋梢生長髮育期需要水分較多,缺水則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使秋梢結果母枝生長髮育不良,會造成大小年結果;果實迅速膨大期的10一11月要求較充足的水分,如果缺水則不利果實的增大和品質的提高。據我們在廣東楊村華僑椪柑場觀察,在8--10月紅壤土絕對含水量27-30%時,果實增長最快,果橫徑旬增長2.3毫米;,黨絕對含水量25--28%時,果橫徑均增長2毫米;若絕對含水量降至23%時、果實幾乎不能增長。

可見,果實膨大期必須保持土壤絕對含水量25%以上,才能有希獲得優質大果的椪柑果實。在廣東省,年降雨量達到1500毫米左右,麗量雖然充沛,但分佈不均勻,乾溼季明顯,冬春乾旱,夏秋雨水多不完全符合椪柑生長結果的要求,需要搞好排濃水,以滿足其需要,才能獲得良好的栽培效果。

光照:光是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質所不能缺少的條件,它對椪柑的生長髮育有著重大的作用。光照不足則枝條軟弱不充實,不易形成花芽,結果少,果形小,果實著色不佳,含糖分低,風味差。但椪柑是半耐陰常綠果樹,它對光照強度的要求為9000~-12000勒克斯,過分強烈的光照對其生長也不利。椪柑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今天就說到這裡了謝謝大家的觀看!


小陳的農村生活


椪柑是一種味甜的商品水果,椪柑的分佈我國大半部分,特別是在江西一帶,是非常盛產椪柑的,而在浙江省的衢州,還被人們叫做“中國碰柑之鄉”,碰柑的在我國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了,在4000年前,碰柑已經是被列為貢稅之品了,由此可以知道碰柑這個水果,無論在味道還是營養方面,都是十分受歡迎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怎麼種植生產碰柑吧。

(一)栽種密度及時期。

樹姿直立,實行計劃密植可顯著提高前期總產量。挖大穴,用2年生大苗定植,畝栽植150株,株行距1.5m×3m.封行後,隔行間移或間伐,畝保留75株.每年秋季9月下至11月初和春季2月中至3月底均可定植。

(二)科學施肥

幼樹結合春、夏、秋梢的抽生全年施促梢壯梢肥5-6次,每株平均施尿素0.2-0.6kg,氮、磷、鉀的比例為1.0:0.6:0.5

椪柑投產園一般年施肥4~5次:

①春梢萌發前約半個月,即2月上中旬施肥以促春梢生長和提高花質。

②花謝後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即4月下旬至5月初依樹勢和花果情況補肥以提高著果率。

③在放秋梢前10~15天,即7月中下旬施重肥促梢壯果。

④在9~10月追肥促進秋梢充實和果實膨大。

⑤採果前後施肥以恢復樹勢和促進花芽分化。開花幼果期, 營養生長旺盛的樹應防止施肥量過多, 樹勢較弱的樹應防止營養不足加重第二次生理落果。

此期一般以施用有機肥和複合化學肥為主, 速效氮肥則根據花果數量和樹勢控制用量。柑桔穩果後, 在果實膨大和秋梢生長期間則可加大速效肥用量。

結果樹全年施肥3次,採果肥, 萌芽促花肥, 壯果促梢肥的施肥量分別佔全年施肥量的40%、20%、40%, 畝產2500-3000kg的桔園, 年施尿素60-90kg, 氮、磷、鉀的比例為1.0:0.5:0.8, 有機肥約佔50%。

(三)土壤管理

挖大穴或壕溝定植, 定植後2~3年內重點做好根際土壤改良熟化工作,隨後就應進行全園擴穴改土以滿足樹體生長和結果的需要, 封行前, 在行間種植綠肥或生草覆蓋, 夏、秋乾旱、適時灌水, 樹盤覆蓋10-20cm厚的綠肥或雜草, 保水防旱。經長期耕作後, 成年柑桔園可再次輪換深耕改土, 增施有機肥, 更新根系。在深耕改土的基礎上, 每年進行一次表層土壤(約20釐米深)全園深翻工作。

深翻時間在柑桔採後結合清園進行,此時切斷部分根, 有利花芽分化, 但應在採後樹勢恢復後進行, 以免加重冬季落葉。深翻時間也可在5~6月間進行, 此時深翻切斷表層根系,可抑制夏梢抽發,有利著果.但由於5~6月是生理落果期,深翻切斷表層根系,勢必影響樹體營養,易加重第二次生理落果,故一般以冬季進行較為穩妥,夏季深翻則適用於營養生長旺盛的初結果樹。山地柑桔園水土流失嚴重, 成年柑桔園適時培土是高產優質栽培土壤管理的有效措施。

(四)樹冠管理

幼樹進行整形, 對主枝,副主枝要做好拉枝工作, 讓樹冠能形成上小下大成寶塔形的樹冠。對結果樹廣泛應用抹芽控梢技術, 促使夏秋梢抽生一致, 一般初結果樹一年留3次梢, 一是春梢, 二是穩果後6月底至7月初放夏梢, 三是於8月中旬放秋梢。隨著結果量增多, 一年僅留兩次梢, 即春梢和秋梢;放秋梢時間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海拔果園宜早施重施促梢肥, 培養晚夏梢和早秋稍為次年結果母枝。實行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相結合。冬季修剪在採果後至春梢萌發前進行, 剪除枯枝, 病蟲枝等無用枝條, 並根據大小年結果情況, 對次年大年結果的樹部分外圍枝條進行短截回縮修剪, 促發春梢營養枝, 調整大小年結果。

夏季修剪主要是調控夏秋梢生長, 幼樹通過夏秋梢擴大樹冠, 培養豐產樹形, 結果樹則通過控制夏梢生長以促進著果, 並培育秋梢結果母枝, 以獲高產穩產。對於成年樹樹冠外圍衰退枝條的更新修剪一般在6月份進行, 以利抽發壯梢。對有壯梢抽發的衰退枝條, 可回縮至抽梢位置;無壯梢抽發的則在剪口粗0.5~1.0釐米處短截, 一般在7月中下旬每個剪口可抽出2~3條壯梢。

(五)調控果量和保花保果

盛果期單株結果量可多達800個以上, 易導致果實偏小, 第2次生理落果的, 分期分批疏去病蟲果, 畸形果, 密生果, 每株留果300-400個, 株產保持25-50kg。對少花樹, 花謝2/3用增效液BA+GA(噴布型, 每10ml加水15kg)保果;對多花樹, 可用40ppm九二○在花謝2/3進行第一次保果, 在5月中下旬即第二次生理落果前視座果情況進行第二次保果。這項技術是提高椪柑豐產的關鍵點。

(六)防治病蟲

以紅蜘蛛, 鏽壁蝨, 潛葉蛾及瘡痂病為重點進行綜合防治。冬季全面清園, 並噴灑石硫合劑, 減少越冬病蟲源;3-10月, 根據病蟲發生情況, 適時, 科學使用農藥防治,將病蟲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

以上就是碰柑的種植技術,在現代,我們需要科學有理的種植水果,才能獲取到最大的收益,以及種植出大、甜的碰柑。碰柑之所以那麼受歡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碰柑可以醒酒,喝醉酒的朋友可以試一下吃碰柑來醒醒酒;還有碰柑具有利尿的作用,甚至對小便不利也有一定的功效。當然了,種植碰柑的話,最終的是要防治蟲子。







鄉村故事陝西東哥


椪柑是芸香科的一種柑橘品種,皮薄多甜、香味濃郁、果汁多且香甜可口。在我國南方地區有著非常大的種植面積。而且椪柑還有著一些藥用功效,可補充人體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1、土壤管理;土壤對椪柑的生長影響是非常大的,椪柑雖然能夠在大部分的土壤上生長。但是土壤的好壞與椪柑的產量及果實品質都是有著直接聯繫的。因此我們在種植椪柑前,要選擇通透肥沃、深厚疏鬆且排灌正常的土壤,然後做好整地消毒工作。在種植後,每年都要深翻擴穴一次,促進土壤熟化。要注意的時候,果園內不可套種玉米等高杆作物,要合理間作,做好中耕除草工作。

2、科學施肥;椪柑的施肥以土壤施肥為主,葉面肥為輔,施肥方法可用溝施、條施、穴施等各種方法。根據樹齡控制好施肥量以及肥料種類。例如在對幼樹施肥時,要遵循多施少量的原則,肥料以氮肥為主,配合適量的磷鉀肥。除冬季之外,最少要施肥5次左右。而成年樹施肥則要在萌芽期、花果期、採果期等時期施肥四次左右。每個時期施肥量都不同,例如萌芽期施肥每株樹3斤左右,要合理調整施肥量。

3、合理澆水;水分對椪柑的生長也是非常重重要的。在種植椪柑的時候,我們要在要注意經常澆水,避免土壤乾旱,乾旱時要及時澆水。但是澆水量也不宜過多,保持土壤溼潤即可。如果遇到雨季或者是澆水過多導致田間產生積水的話,那麼要及時排水,避免漚根影響椪柑的生長。降低椪柑的花果量,影響種植效益。在夏季高溫的時候,因為水分蒸發速度快,所以在夏季要適當提高澆水量,或者覆蓋稻草,降低水分蒸發速度。

4、適當修剪;椪柑樹形大,因此我們在種植中還要做好修剪工作。修剪根據樹齡大小合理調整,在對幼樹進行修剪時,要以輕剪為主,選擇中間的延長枝、正輔主枝,進行一次重度短截。調整剪口芽的生長方向,保證每個主枝平衡生長。然後要適當疏刪生長過密的枝群。如果是初結果樹的話,那麼則要對於骨幹延長枝繼續短截。抹除夏梢,促進秋梢的醜法,以環割、斷根等方法為主。






樂悠悠之


碰柑的話就要氣候稍微偏暖一點的地方,如果很冷的地方是種不起來的那個泥土的話,土壤的話嗯,黃泥土,偏軟的


麗水小李


 椪柑是熱帶、亞熱帶果樹,種植受氣溫,特別是冬季低溫的限制,因此,環境條件中,溫度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溫度不僅對樹體生長,而且對品質的影響也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