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在農村吃過“扁擔鉤”,大家在農村小時候吃過什麼奇葩的食物?味道怎麼樣?

73神牛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吃過各種各樣比較奇葩的食物,主要還是那個時候因為家庭條件不太好,因此大家都會在野外找一些老一本人認為可以吃的食物,在這些眾多奇葩食物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大豆蟲”。



當我說到大豆蟲的時候可能很多人一下子都不會記得了,我想這種食物也只有在北方農村的老家可以找到,畢竟在北方種植大豆的農戶特別多,可能講到這裡大家也許會明白了一點,大豆蟲就是農田的大豆所生。


那麼今天我就把這種“高蛋白”的大豆蟲給大家講一講如何做才是最好吃的。

“大豆蟲”

其實“大豆蟲”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豆丹”也就是說在還未形成豆蟲的時候是一種“豆蛾子”的幼蟲。

這種蟲子以大豆的葉子為生,還有一種就是喜歡爬在洋槐樹上的豆蟲,其實這兩種本質上都是一個品種,只是其食用的食物不同,豆蟲因其長期以豆葉為食物,那麼久而久之豆蟲的身體裡就會形成很多的天然無公害的肉質,其裡面有很高的價值。



一般找這種豆蟲的最佳時間就是在每年的7月份左右就可以在豆地裡尋找,這種豆蟲喜愛趴在豆葉的背面,因此尋找豆蟲只要找一根棍子撥開豆葉就能發現它們的蹤跡。


如何做“大豆蟲”最美味

首先在做豆蟲的時候一定要提前把豆蟲浸泡到清水之中大概6個小時左右,然後撈出再次用流動的清水沖洗乾淨,緊接著直接把水控幹就可以。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準備蔥,姜,蒜,辣椒這幾種佐料,再準備好一口油鍋待油溫高了以後就可以把控好水分的豆蟲倒入鍋中進行油炸,油炸時一定不要開大火,一般小火即可,這個時候如果看到豆蟲的表面金黃時,那麼就可以撈出控油出鍋了。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準備好的佐料和孜然粉辣椒粉一塊和油炸好的豆蟲進行攪拌均勻,吃起來那口感真的酥脆焦香。

綜上所述:

除了豆蟲在農村還有很多的奇葩食物,但是這些食物雖好,我們也不能貪吃,常言說的好在好吃的東西適量吃才香。


紀錄鄉土


小編作為農村人,在農村吃的東西那就多了去了,動物類的就隨便說一下,比如說螞蚱、蟈蟈等等都吃過,只不過現在疫情當前,可能在這裡說這些不太合適,我在這裡主要想說的是一些植物類的。

毛毛芽

相信這個很多農村的孩子太熟悉不過了,毛毛芽毛草剛發芽時候就會從地上伸出來,細長細長的,但找起來不容易,因為它本來就細,混在初春的野草地裡很考驗眼力,而且時間很短,就那兩三天的時間,有時候非常幸運,會拔到一大把,打開的時候你會非常小心,因為外面包裹的一層葉也非常嫩,打開以後,把看到一個象軟軟的淡綠色的細條條,這就是可以吃的部分了,放到嘴裡軟軟的,細細的,有一點青草香,有甜味,但其實拔毛毛芽不是吃,更重要的是為了玩,因為找到它本不容易,很有成就感。

<strong>野薄荷根

大家現在吃的薄荷大都來自於養殖,而且味道有很多不同,我們小時候吃的都是從野地裡找的,味道非常好吃,後勁不大,但涼的感覺非常舒服,而且那時候我們最喜歡吃的是野薄荷根,通常是在初春時候到地邊河邊,苦草之下,仔細找的話能看到薄荷的紫芽剛剛長出,這時候你用工具整個把周邊挖起來,然後搖掉土,就可以看到白白的,肥美的根,薄荷根的味道只有你吃到採知道美,拿回家以後,清洗乾淨,然後切段,灑點鹽,澆點香油,薄荷的涼與鮮在這春天裡馬上就會你的味蕾,讓你胃口大開。

楮不己(楮樹花)

不知道我說的和題中的“扁擔鉤”是不是一種食物。我說的這個北方農村的小夥伴不知道還記得,它在我們這裡叫楮樹,楮樹一般生長在河溝邊,全身都是寶,他的花我們這裡叫“楮不己”一到初春,楮樹開始開花,但這個花很有特點,是綠色長條狀的,象個綠毛毛蟲,楮樹長不大,樹枝也軟,但擋不住男女老少愛它的熱情,紛紛上樹採花,楮樹花可蒸可涼拌,味道有點涼又伴著野花的香甜,是春天鄉村裡大家都愛美味。還有就是楮樹的果子成熟的時候是紅色的,我們小時候也吃過,有點甜。

黑豆(龍葵)

約到農村八月份,北方大豆正要成熟的時候,地裡有一種小野果就可以吃了,我們這裡叫黑豆,大小如黃豆,越是成熟的越黑,是一種小漿果,吃起來有點甜味,但是它的紫色特別重,吃過後滿嘴都是紫色,但好味道難擋我們的食慾,小時候經常到處找它來吃。

以前在農村,那些野外的好吃的多了去了,我這裡也只是舉幾個有代表性的例子,不知道農村的小伴對這些還有印象不,一起討論回憶吧!


聞雞曉讀


小時候,城市孩子也一樣。家附近有個“勞動公園”,孩子們沒事就翻牆跳進去瘋玩,也找些能吃的東西瞎吃,像螞靈、扁擔勾等……不過沒吃出啥事兒,現在孩子誰敢吃?

小時候逮著螞靈(蜻蜓),把它腦袋、翅膀、尾巴統統拔掉,輕輕剝掉小肚子上的一層皮。然後,喜滋滋地把一小塊白白的肉吞進嘴裡。肉頭頭、軟綿綿的,沒啥味。

小時候,大孩子們爬上樹,騎在樹上,擼一把桂樹上的小白花,塞進嘴裡美美地嚼著。同時,還把樹杈掰下來,扔給樹下小孩子們。桂樹花乾乾淨淨、甜絲絲的,現在想起來嘴裡還有甜味。

小時候街兩邊就有榆樹,都不太高。咱們放學回家只要碰到榆樹,就跑過去擼上一把榆樹葉吃。記得好像酸酸的挺爽口。後來,老爸竟然跑到郊區,擼了半面袋回家熬湯吃,那時蔬菜很少很少,很多家都吃。

小時候還吃過如“小紅果、螞蚱、扁擔勾(刀螂)、蛤蟆、烏咩”等稀奇古怪的東西。現在都吃不到了。不過,給我們也不敢吃了。


0大木瓜0


每年一開春,孩子們就背上柳條筐,到地裡去挖茅根,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甜絲絲的茅根就成了不可多得的美食。


幾天後茅草發芽,尖尖的茅草花剛露頭,就成為孩子們的食品,等到茅草開花後就不能吃了。


可接著榆錢就出來了,淡淡的甜味,獨特的香味,總是讓孩子們吃的盡興。

再後來就吃槐花,挺香也挺甜,還有淡淡的藥香,好吃卻不敢多吃,吃多了會腫臉,可仔細觀察了好長時間,卻沒有見過有人腫臉。


芒種的時候小麥灌漿期,揪一個麥穗搓去麥芒,露出綠色肥肥的麥粒,一把捂進樓裡,別提多好吃了。

當然小麥用火燒一下再吃,別有一番清香。


夏天裡野生的龍葵,苘(qǐng)麻,地黃、馬泡、更是照單全收,一樣不落的往嘴裡塞。


秋後的螞蚱,甜棒,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當然這些東西大多都是生吃。最多用火燒一下。

像知了猴,麻雀之類,需要弄回家用油炸的,一般就全免了,那時候食用油金貴,這樣吃就太奢侈了。


花近高樓1


吃過蟲,吃過茄子花


小黃在四川


現在隨著藥增多,這些無公害的食物幾本沒有了。科學害了當今社會,科學壞了下一帶。


平安一生9575


吃過竹象和竹象幼蟲,用火烤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