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軍政府?

上善若水貝貝晴


軍政府指的是國家的政治權力由軍隊所有,是有關國家政權歸屬問題中的一種形式,基本等同於軍事專政。此外,軍政府一般實施軍事法律。



為了得到更清晰的認識,我們可以對比著某個資本主義民主國家政權情況看一下。比如美國。

美國,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家政權以民眾福利為目標,實行總統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憲法是最高法律。

對比之後可以得到一個很明顯的結論,美國作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三權分立的原則給他們帶來了民主,而軍政府正好反著來,最大的特點就是專制。

軍政府的建立一般都是依靠政變,建立後採取的統治方法是專制獨裁。由於在軍政府的管理下,國家政治權力屬於軍隊。因此,國家內部實施的也全部都是軍事法律。

關於軍政府的人員配置方面,一般軍政府內部大多數官員都是軍人。除此以外就是一些普通的文職官員。


他們被軍政府招納進來的文職官員並不會掌握很大權力,以此來確保軍最高權力者是軍隊人員。

歷史上各大洲都曾出現過一些建立軍政府的國家,1912——1935年的中國也出現過軍事政府。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湖北、上海等地都陸續成立了軍政府。湖北軍政府是中華民國成立的第一個省級軍政府,同時代行中央軍政府的職責。

辛亥革命成功後,看似推翻了清王朝勢力建立了新政權,實際上封建勢力仍然存在,同時又有大量的外來勢力進來攪和。

其實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各地建立起了許多軍政府。

歷史上很多國家都曾經在非常時期建立軍政府,不過經過實踐證明,無法體現民主的軍政府是沒有辦法成為主流趨勢的。
▲當時的廣東軍政府

當然,這並不表明現在不存在軍政府。當今世界上一共有五個國家由軍政府執政,分別是泰國、斐濟、幾內亞、毛里塔尼亞和尼日爾。

泰國從2014年5月22日開始由軍政府執政。從2013年到2014年,泰國執政黨為泰黨議員沃拉差提出的特赦法案,由此引起了反政府示威活動,國家處於政治動盪時期。於是,掌握著較大權力的軍方介入。

當地時間2014年5月22日,泰國陸軍總司令巴育接手代理總理一職,並表示會擔任該職務直到軍方找到合適總理人選。

2006年12月5日,斐濟發生軍事政變,軍隊司令喬薩亞·沃倫蓋·姆拜尼馬拉馬宣佈接管國家行政權力,同時還解散了政府和議會。次年擔任臨時政府總理。

毛里塔尼亞的軍事政變中,政變軍人直接衝進了總統府,扣押了當時的總統阿卜杜拉希。當時政變軍人的首領就是現在擔任國家總統的穆罕默德·烏爾德·阿卜杜勒·阿齊茲。
▲幾內亞軍事政變

幾內亞軍事政變發生在總統蘭薩納·孔戴去世之後,並且在當天就有一個軍事組織出來發表聲明。認為現在的政府沒有能力去應對國家所面臨的危機,現任政府應被一個由平民和軍人所組成的“委員會”取代。

尼日爾軍事政變相比上面的國家更加簡單直接,2010年2月18日,參與政變的軍隊直接關押了總統馬馬杜·坦賈,政府也立即被解散。

軍事政變發生後,國家主要領導人變為一位名叫薩洛·吉博的軍方高官。這場軍事政變到目前為止甚至已經造成了十多人死傷。

現存的由軍政府執政的國家中,除了泰國和斐濟,其他三個國家都屬於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他們大多經濟發展不充分,需要藉助外國援助來發展。

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任務應該是卯足勁發展自身,而不是關起門自己瞎鬧。對於是否由軍政府執政,大多數國家的人民群眾持反對態度。一些本國專家也認為軍事政變只能暫時控制住整體的局勢,對一些事發突然的武力暴動進行快速處理,最重要的應該是堅持民主。


史之策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軍政府顧名思義,就是軍人控制國家政權,形成的政府。

軍政府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就是他們都是獨裁政府。

軍隊的特點本來就是獨裁,下級對於上級無條件的服從。

期望軍政府建立合理的政府,基本是不可能的,歷史上的先例也很少。

軍政府的問題很多,其一是很容易讓國家陷入戰爭中。

因為軍政府是靠軍隊上臺的,必然存在很多的軍頭。如果軍政府不能有效解決消滅內部軍頭的問題,軍頭擁兵自重就很容易陷入內戰。

以北洋政府為例,袁世凱死後,北洋軍政府立即出現大規模內戰。

繼任者段祺瑞無法控制大局,他的軍事力量沒有絕對的優勢。結果吳佩孚、曹錕趁勢而起,雙方發生激戰。

而吳佩孚、曹錕上臺後,又同曾經的盟友,實力派軍閥頭子張作霖火拼。

戰爭似乎無窮無盡。

為什麼戰爭這麼容易爆發?

因為這些軍頭一手掌握軍政大權,隨時可以發動戰爭,沒有人能夠限制他們。

說通俗點,他們很容易形成唐朝那種藩鎮節度使,導致國家大亂。

所以,現在世界上絕大部分政府,都是文官政府。

宋朝實行以文官控制武官的戰略。雖然導致軍事力量較差,但國內比較穩定。

宋代除了極少數的諸如方臘(不到1年被剿滅),沒有大規模的內亂。

這就是區別。

目前,世界上仍然存在幾種軍政府:

第一,非洲軍政府。

就是軍人執政,為所欲為,想幹什麼都可以。

大家看過《戰爭之王》嗎?那個非洲利比里亞的軍閥,就是這類人了。

此人依靠軍隊掌握國家大權,隨心所以。

僅僅因為侍衛握住婢女的手,就一槍將他打死。

他的兒子隨意掃射路人,僅僅為了試驗自己的剛剛得到的槍。

第二,泰國軍政府。

泰國表面上是文官政府,其實是軍隊在背後操縱。

目前為止,沒有人能夠動搖軍政府的權力和地位。

前後兩個強悍政客他信和英拉因為和軍方作對,都被整的一塌糊塗。

英拉剛剛拿到塞爾維亞綠卡,才結束了自己流亡生活。


第三,土耳其軍政府。

土耳其本來是軍政府掌握國家,隨後為了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由軍方建立了文官政府。

然而,只要文官政府一旦不符合軍政府的意圖,就會遭到政變解散。

然而土耳其文官集團逐步得到權力,開始遏制軍方的力量。

目前土耳其軍閥力量已經大大減弱,武力控制國家大局。


無論哪種軍政府,對於國家未來都是很可怕的。

以最好的土耳其為例,表面上埃爾杜安控制了大局,也許一瞬間就會被軍方再次奪權推翻。


薩沙


軍政府,與軍政府相對應的就是文官制政府。就當代政治體制而言,現在各國的都是文官制政府,軍政府屬於非法政府,不被國際社會和聯合國所承認,但也有特例。泰國數次出現軍人集團推翻泰國經選舉的合法文官政府,成立軍政府,但依舊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而緬甸自1988年成立的軍政府卻遭到以歐美政府強烈反對,不予承認,所說緬甸是獨裁軍政府,但國際社會雖然反對緬甸軍政府,但依舊和緬甸有外交關係。就此也說明一個問題,軍政府並非非法政府,這是一個“偽命題”。

如果用最簡單的話來解釋軍政府的話,就是國家現役軍官以軍人身份管理國家,把控政府職務,制定和執行國家內外政策,軍人把控國家一切資源,停止政黨和議會運作。停止憲法實施。完全是“非法”施政,缺乏有效地監督。即行政,立法,司法大權於一體,擁有了最絕對的權力。必將產生絕對腐敗,這才是軍政府最值得詬病的地方。應該說二戰以後,軍政府就逐步退出政治舞臺,而從一戰後到二戰結束日本就是軍政府。而歐洲國家幾乎都是文官政府。即便是二戰期間的德國納粹依舊不是軍政府。還是文官制國家。而美國政府始終是文官制國家,可以說美國從立國伊始就嚴格限制軍人干政。從實際角度來看,自1912年到1927年,北洋政府就是典型軍人政府,只不過是不明顯而已。

應該說,軍政府一般都發生在“民主”比較弱小的國家,而軍隊比較強勢的國家,包括戰後的 巴西,阿根廷長期處於軍政府時期,匹諾切特時代的智利。八九十年代的緬甸。以及經常政變的巴基斯坦和泰國,在這些國家裡,軍人具有巨大影響力,也擁有強大權力,而尤為關鍵的兩點就是文官政府“指揮”不動軍人集團,第二點就是軍人集團有一定政治基礎。頗受民眾擁護。經過長期的政治變革,現在實際存在的軍政府已經不存在了。而實際具有軍政府背景的只有泰國,巴基斯坦和緬甸,十分巧合的是他們都是亞洲國家,這三個實際意義上的軍政府頗有“市場”隨時都可以推翻現任文官政府,只在於他們願不願意和敢不敢的問題。也必須承認的的是,軍政府專政沒有長久的,幾乎都是出於動盪中,缺乏基層民眾和基礎的長期支持,和國家精英階層地反對。不是三權分立穩定的政治架構。軍政府只有以“永久性緊急狀態”。來證明的自己和合法性。再就是軍政府基本上只是控制了中央政府,與最高國家立法和司法機構。地方政府還是由文官治理,或者由軍政府指派文官擔任。就此難免發生衝突。

比如泰國在2014年5月22日,泰國陸軍總司令巴育發動軍事政變,宣佈成立軍政府,並終止《泰王國憲法》,解散眾議院。巴育在泰國王任命下,提任泰國總理。這樣軍政府泰國上下都“接受”。關鍵在於每次軍人政變並不影響泰國的體制,幾乎沒有血腥鎮壓,泰王有一定實權。文官政府與軍隊權力均等,相互制約平衡狀態。政府影響不了軍隊,對軍隊沒有控制權。這種讓泰國軍隊獨立性很強。而緬甸是由於長期軍政府控制,國家上下都具有軍隊的背景,現在緬甸軍方雖然將權力交還給文官政府,但軍隊在緬甸議會具有30%的議席,而國家重大議題,比如修改憲法,軍費分攤,必須要有過議會80%同意才可以,這樣一來就絕對地確保了緬甸軍方在文官政府中可以利於不敗之地。而巴基斯坦則是迫不得已,由於和印度的長期對立,二者又不是一個量級的,巴基斯坦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就必然要養大量軍隊,而且要給予軍隊一定的特權,這就造成了巴軍的“無法無天”。軍隊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稍不滿意就發動政變。過一定時期再還給民選政府。

可以說軍政府的出現和產生與本國政治氛圍分不開的,不能說對錯,但起碼來說是國家政治不健康,不成熟的表現。至少,軍政府的出現與現代政治是相違背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軍政府這個名詞對於當代的中國青年可能已經非常陌生了,我們從字面意思來看軍政府,可以看出這個名詞包含兩方面的含義:

一方面是軍隊、一方面是政府。

那麼究竟軍政府的政府和軍隊之間擁有怎樣的相互關係呢?

通過查閱資料我們可以知道軍政府其實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治權力由軍隊所擁有。也就是說國家的權力被軍隊長官掌控的政府叫做軍政府。

可能只是這樣的一個抽象的定義還不能解開大家的疑惑,接下來我們將會通過幾個例子來走進軍政府,來搞清楚軍政府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第一個例子:在辛亥革命後,起義軍在武昌成立了湖北軍政府,政府掌權者是起義軍的領頭人。

起義軍攻下整個武昌之後,宣佈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併成為了民國的第一個省級軍政府。


直至1912年1月1人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國家權力回到了文官手裡,也代表了民國軍政府歷史的徹底結束。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例子中,掌握權力的是起義軍的首領,也就是軍政府定義中的軍隊擁有國家政治權力,而當身為文官的孫中山上位掌握權力之後,權力不在軍隊長官手裡了,中華民國軍政府也就結束了。

第二個例子:由袁世凱創立的北洋軍政府,在清帝正式宣佈退位之後袁世凱擔任了中華民國大總統。

當時的中華民國雖然名義上是文職官員負責管理政府工作,但是實際的權力還是在軍隊長官的手裡。所以,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也被稱為北洋軍政府。

北洋軍政府的歷史極為漫長,一直輾轉於各大軍閥的控制之下,知道軍閥勢力徹底被消滅才正式宣告結束。雖然掌權者一直在變化,但是自從北洋軍政府建立之後一直是由軍閥控制權力,所以北洋政府一直以來的性質都是軍政府性質。


第三個例子:前兩個例子離我們比較遙遠,接下來我們來了解我們身邊的現代軍政府例子。

自1932年開始,泰國發生政變,開始實行君主立憲制,泰國軍人第一次掌權組成軍政府。之後泰國就進入了斷斷續續的軍政府歷史時期,之所以說是斷斷續續,是因為泰國的軍隊一直擁有干涉政務的實力,所以當權者如果不重視軍隊軍人的利益就會被推翻,然後軍隊就會建立一段時間的軍政府,然後當權者符合軍隊利益了,軍政府就會過渡到民主政府。

近幾年泰國由民選政府變為軍政府的情況出現在2014年,當時的泰國的政治出現危機,並且存有加劇的風險。出現這種情況後,泰國軍隊進行了政變,推翻了當時的政府,接管了國家權力。

軍方領導人巴育領導成立了維持和平秩序委員會,並宣告暫代總理,直至軍方選出新任總理位置。這也代表了,泰國政府正式成為軍政府性質。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年,在今年的7月15日,泰國方面傳出消息,宣佈總理將辭去全國維持和平和秩序委員會主席的職務,這也就就是說泰國又變回了民選政府。

對於泰國來說,軍隊一直掌握著干政的實力,所以一旦軍隊的利益不被滿足,或者國家出現危機,軍隊完全能夠做到推翻政府成立軍政府。

從以上三個例子我們基本可以瞭解軍政府的大致形式,首先是由軍隊長官擔任國家元首,軍隊掌握國家權力。其次是軍政府的首領並非由選民選舉擔任,而由軍隊長官直接上任。而且軍政府的形成一般與軍事政變息息相關,軍政府的最高權力掌握在軍隊首領手裡,統治方式為專制獨裁,並且實行的法律也是軍事法律,這就是軍政府,一個與民選政府大相徑庭的政府體系。


歷來現實


提問中貼的圖片,是緬甸的。也是要引導介紹緬甸軍政府的嗎?

世界各國大體有兩種形式的政府。獨裁與皿煮。而獨裁者的基礎就是軍隊。

所謂軍政府,無非是軍人執政。但現在任何一個軍人執政的國家,都不太好意思說自己是軍政府。為什麼呢?因為軍政府基本上是軍事政變後,上臺執政的。被政變的又往往是皿煮政府。而當今世界的潮流就是皿煮。那你成了軍政府,豈不是開歷史的倒車嗎?

不過如果細查各國,軍政府的國家還真不少。或者說,多多少少都有軍人執政。

說到緬甸呢,現在已經不是軍政府了。緬甸現在的執政黨派是昂山素季領導的皿煮黨派。但昂山素季的一句話,“我將高於總統。”已經說明,她成為了那個破壞皿煮的人。

相反的,當時能夠主動交出權利的緬甸前總統吳登盛,就要進步得多了。

吳登盛,出身軍隊。從普通一兵,一步步成為緬甸總理。又支持大選,出任第一屆總統。在總統任期結束之後,不再連任。使得緬甸成為民主國家。

可能有人要問了,這有什麼了不起呢?其實可以想一下,從緬甸進入軍事獨裁開始,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一批一批的軍官成長起來,你當年是班長,你知道到時候你會升排長、連長,直至總司令,等你升到總司令之後,你就必然會去做總理。你不做, 你後面那個要做總司令的下屬也不答應。於是,一代一代軍人,形成了這樣一種惡性循環。

能夠結束這種幾代人的循環,所面臨的壓力也是不小的。但,吳登盛做到了。昂山素季所屬黨派順利上位。緬甸也沒有因此陷入內亂。

爭取到這個權利的,固然了不起。但能主動交出去,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


參習處


一般定義判斷一個政府是否是軍政府其是否通過軍隊建立並掌控國家,其可能在意政權合法性並且對有爭議的法律進行解釋,其可能由當地人或是佔領國人組成。一般由軍人擔任重要職務。

烏干達 阿明

其一般會對外國領土進行軍事佔領並管理,對國內實行戒嚴,並通過修改憲法成為軍事政治,另外一般實行軍事專政,一般會由一個軍隊及其指揮官統治一個獨裁的政府。

有趣的是在某些國家,軍事專政一般會成為改革或是維護穩定的一種手段,這些軍政府一般會冠以國家恢復或是民族解放的頭銜,由於其一般給人的印象是遠離政治,遠離權力,所以其會將自己視作國家的拯救者,進而進行軍事政變將腐敗或是短視的平民政治家趕下臺。這一點上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不過其偉大之處在於最後進行的凱末爾改革。

凱末爾

不得不說明的是,軍政府狀態是一個國家在非常不穩定時常用的一種手段,但其或多或少會對未來政權埋下隱患。並且軍政府狀態在正式成型時一般會有非常強烈的個人崇拜,並將其執政的慣性持續下去,一旦領導人逝世,其政權極易造成不穩定的情況。並且軍人干政的情況將導致今後的軍事政變的隱患存在。且由於軍政府存在的極度的侵略性,極易導致戰爭的爆發。

巴育 泰國

軍政府在世界各個地方的各個時期都廣泛的存在過,亞洲中國近代出現過的北洋軍閥政府,國民政府,二戰日本的軍政府,東南亞的泰國,歐洲的希臘軍政府,意大利和德國的法西斯獨裁政府,以及拉丁美洲的古巴軍政府,巴西軍政府等等,可以明顯的看出這些軍政府長期把控下的社會是不正常的,而且必然會被更加穩定的政府所取代,但是其根源錯綜複雜,往往會經歷長時間的改革甚至革命。

四川軍政府貨幣


區域拒止


蔣介石集團是法西斯軍政府!

軍政府的定義是:指一個國家的權力由軍隊所擁有。一般來說軍政府的權力是通過叛亂和政變得來。

軍政府權力的特點是強調軍事管理,長期軍事戒嚴,政府要員大多是來自軍隊內軍人和少數文職人員,但最高統帥撐握政府權力。

如果是有民主基礎的軍政府會宣稱,軍政府是無黨無泒中立者,因文官腐敗而不得不實行軍事管制,代管政府的軍政府是保持中立。

政治專政的軍政府,有自已的黨派和政治綱領,用消滅異已手段推行政黨綱領和政治主張,推行政治一元主義,最高軍事統帥實行軍事管制和政治獨裁,實行政治恐怖統治。

軍政府的本質,就是法西斯主義。

國民黨,這個政治組織一誕生,就決定了軍政府的性質。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軍政,訓政,憲政。

從蔣介石挾洋滅北洋開始起,到蔣介石死亡那天止,一直推行法西斯軍政府戒嚴,給中國帶來了幾千年歷史上最大亡國災難和最血腥白色恐怖統治。



“軍政府”是對應文官政府的而產生的名詞,泛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權力由軍隊和職業軍人所掌握。一般而言,現代政治體制都是文官政府領導軍隊,比如美國的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和國防部長都是文職政治家,而職業軍人的最高權力機構“參謀長聯席會議”以及三軍司令都要服從文職統帥的指揮。最明顯直白的例子,艾森豪威爾宣佈參選總統時,必須首先退出現役與軍隊剝離。



這是為了防止軍隊干政甚至是軍事獨裁情況的出現,當一個國家的政權由軍隊掌握出現“軍政府”時,必然以軍事法律代替憲法,以軍事管制治理國家,甚至以軍事手段制訂國策和外交政策,是非常危險的。二戰時期的日本,就是從文官政府與軍隊的不斷博弈開始,最終成為貨真價實的“軍政府”,把日本逐漸拖入戰爭深淵,給亞洲人民帶來巨大災難,自己也捱了兩顆核彈。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走的也是“君主立憲制”的路子,但是有點不倫不類,重要區別在於天皇對軍隊有直接的“統率權”。好在內閣的首相是文官(個別是陸海軍將領出身,但已退出現役),特別是外相基本是文官,閣員裡的軍方代表只是陸相和海相兩人,因此,早期日本的國策和外交政策還是由文官掌握方向的。

(陸相時期的東條英機)

這一時期日本雖然始終覬覦我國東北,但實行的是“穩健的侵略政策”,主張以代理人制度(比如張作霖)實質性控制東北,在《華盛頓公約》的框架內避免與整個西方為敵。從1912年到1926期間,日本內閣多為政黨政治的互動,外交上採取對中國內政不干涉的原則,軍隊勢力被壓制,日本史稱“大正之春”。這也是日本侵華步伐明顯停滯的時期,是受其政府性質影響的。

1928年6月炸死奉系軍閥張作霖,是日本軍方挑戰文官內閣權威的開始,關東軍激進分子揹著東京政府,自作主張除掉了逐漸不合作的張大帥,但其背後是暗中支持和縱容的日本軍部。事件的結果是首相田中義一(退役陸軍大將)裡外不是人,被迫辭職下臺,但裕仁天皇對軍部也很是不爽,陸相白川義則也滾蛋了,基本是各打五十大板。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是關東軍第二次挑戰文官內閣,當時的日本政府和軍部都對武裝侵略東北的成功可能性存疑,也確實顧慮西方和蘇聯的態度。然而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讓關東軍迅速取得重大勝利,並且日本政府通過試探,發現以國際聯盟為代表的西方無意真正干涉,於是順水推舟追認了關東軍行動的合法性,這一事件極大助長了日本軍隊的野心,但尚未達到失控的地步。儘管在傳統意義上,已經把日本的軍政府從1932年開始計算,筆者個人認為還不是“徹頭徹尾”。

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才是高潮,日本少壯派軍人打著“尊皇討逆"的旗號,舉兵圍攻首相官邸,殺死兩名前首相、現任財政大臣和內大臣等高官,要求改組政府。儘管叛變最後被鎮壓下去,日本陸軍內部的皇道派一蹶不振,但文官政治家們已經被軍隊的血腥手段嚇住了 ,從此以後的歷屆內閣都要看軍方的臉色行事,文官政治集團正式屈服於軍隊勢力。



(接替東條組閣的小磯國昭)

重新組閣的廣田弘毅雖然是文官,但已經是態度傾向軍方的法西斯政治集團,也由此催生了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文官政府已無力制約和阻擋軍隊的侵略腳步。

1941年11月17日,近代日本第一個真正意義的“軍政府”粉墨登場,這一天近衛內閣總辭職,裕仁天皇誥命陸相東條英機組閣成為首相,同時晉升其為陸軍大將。東條英機一人身兼首相、陸相、內相、軍需相、商工相多職,完全符合軍政府“內閣官員大部分是軍人”的特徵,於是日本的國策日趨瘋狂,僅僅20天后就挑起了太平洋戰爭。



從世界範圍看,希特勒執政的納粹德國、墨索里尼當權時代的意大利、佛朗哥通過軍事叛亂奪取的政權都屬於“軍政府”,其顯著特徵是“國家最高權力由單一的軍事統帥掌握”,是專制性的獨裁統治。

現代社會的軍政府一般是通過軍事政變建立的,但迫於國際社會和世界輿論壓力,大多數後來會將權力移交給民選的文官政府。

(西班牙軍政府首腦佛朗哥)


度度狼gg


軍政府指的是武裝力量控制一國政權而形成的軍事政府。

軍政府通常是在一國政治或社會環境極端惡劣混亂的情況下,武裝力量獨立介入該國政治,通過形成軍事政權達到穩定的目的。

軍事政府通常的是一種過度政權方式,當國家穩定之後,軍政府將政權移交民選文職政府,這種典型的是緬甸。但也由於其具備集權性,也容易轉變為軍人獨裁,最為典型的就是埃及的穆巴拉克軍政府。

識別一國是不是為軍政府,主要可以通過武裝力量是否獨立執政,是否允許存在黨派,是否控制立法、行政權利等方面看出。因為通常情況下,軍政府通常由軍隊控制政府獨立執政,而且控制政府當中的行政權和立法權,甚至還涉足司法權或者廢除立法職能實行軍事法令。


馬克觀察


軍人控制的政府。

軍政府或稱軍事專政,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治權力由軍隊所擁有。但是絕大部分軍政府,均是通過政變而建立起來的。

軍政府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實施軍事法律,或宣佈永久性緊急狀態。 在一般情況下,軍政府的大部分人員均來自軍隊之內的軍人。有些軍政府會吸納一些文職官員,但軍事統帥仍然掌握著最高權力。軍政府的統治,通常都是專制獨裁。

軍政府,一般相對於文官政府而言。中國的軍政府,辛亥革命爆發後,湖北、湖南、雲南、上海等地皆成立軍政府。其中,武昌首義的湖北軍政府是第一個軍政府,以都督為主官,分司令、軍務、參謀、政事四部,既而又改軍令、參謀、軍務、內政、外交、理財、交通、司法、編輯、教育、實業等部。其他地區軍政府的組織大體相同。

湖北軍政府既是中華民國第一個省級軍政府,同時又代行中央軍政府的職責,在近二個多月中實踐上扮演了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角色,直到中華民國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