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菲爾德步槍性能如何?

貓鯊22


說到老李,大家得第一印象一定都是射的快,往往德國這邊沒打幾槍98k那邊的老李已經射你一臉了。


不過這是一方面,俗話說沒有完美的武器,老李的射速優勢就會在其他地方進行取捨。槍機密封性不高,結構不堅固,導致了它精度欠佳而且不能發射高壓子彈。甚至沒有加蘭德的精度好。

不過作為制式步槍火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一戰那會還是很不錯的,畢竟自動武器太少,大部分都是蹲坑爛仗,機槍火炮的天下。輕武器也沒怎麼施展拳腳。就算是遠距離互射老李也不佔優勢

到了二戰,各國的自動武器也都起來了,老李也就真的老了(三哥:“誰說的?”),李·恩菲爾德手指拉斷了也比不上自動武器。


南黎23333


李-恩菲爾德步槍最大的優點是射速快,由於採用了後端閉鎖的旋轉後拉式槍機結構,避免了前端閉鎖易受熱膨脹而導致的操作困難,所需要的力量輕,開閉鎖行程短,單憑手指的力量就能完成開閉鎖,操作熟練的士兵可以達到15發/分鐘的“手速”,幾乎達到了半自動步槍的水平。


為了充分發揮這種優勢,在實戰中英軍還使用過容量更大的20發彈匣,通常幾名步槍手就可以形成猛烈的火力,常讓對手誤以為遭到了機槍打擊。李-恩菲爾德步槍長度較短,為了避免在白刃戰中吃虧,英軍使用了長達55cm的P1907刺刀,但實戰證明長刺刀並不好用,二戰末期就不再生產了。

在二戰中,也有我們的人使用的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紀錄。根據《租借法案》,我們曾獲得了4萬支美國薩維奇輕武器公司產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曾裝備過遠征軍。在後來的半島戰場上,隨著自動化武器的裝備,李恩菲爾德步槍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李三萬的三萬裡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李-恩菲爾德步槍,也被譯為李恩飛步槍。這是1895年至1956年英軍的制式手動步槍,有大量衍生型,亦是英聯邦國家的制式裝備,包括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及印度。至今李-恩菲爾德步槍共生產了逾1千7百萬支。今天虎哥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把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最大的優點是射速快,由於採用了後端閉鎖的旋轉後拉式槍機結構,避免了前端閉鎖易受熱膨脹而導致的操作困難,所需要的力量輕,開閉鎖行程短,單憑手指的力量就能完成開閉鎖,操作熟練的士兵可以達到15發/分鐘的“手速”,幾乎達到了半自動步槍的水平。為了充分發揮這種優勢,在實戰中英軍還使用過容量更大的20發彈匣,通常幾名步槍手就可以形成猛烈的火力,常讓對手誤以為遭到了機槍打擊。曾有一個排英軍士兵用其射擊時,火力密度讓對面的德軍以為受到了機槍壓制。當時的恩菲爾德兵工廠甚至曾生產了可裝20發子彈的弧形固定彈匣用於塹壕戰。

在二戰中,也有中國人使用的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紀錄。根據《租借法案》,中國曾獲得了4萬支美國薩維奇輕武器公司產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曾裝備過遠征軍,在電視劇《我的兄弟我的團》中遠征軍有使用李-恩菲爾德步槍的鏡頭,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但是這種步槍的口徑與當時中國的7.92毫米制式口徑有差別,子彈還得單獨供應,後勤上就不太好辦,再加上刺刀固定不太牢靠,容易掉,因此除了在遠征軍以外,應用並不廣。


迷彩虎軍事


電影《集結號》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一位地方幹部在收繳流散民間槍支的時突然遇到一把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步槍,正在無從下手之時,一旁的穀子地說到“這是‘英七七’,這槍不好使”。其實李恩菲爾德步槍在中國唯一能說不好使的原因就是他的彈藥不太容易補充到。當時國內大量裝備的是7.92毫米口徑的“漢陽造”“中正式”及6.5毫米口徑的“三八大蓋”,而7.7毫米口徑的李恩菲爾德步槍著實不太多見,自然他的彈藥也很少見,基本屬於用完之後便很難補充。但這卻不能評判李恩菲爾德步槍是款不好使的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有不少特點;首先,該款步槍首先創造了“短步槍”的概念,李恩菲爾德步槍全槍長度由之前的步槍全長1257毫米縮短為1130毫米。其次,該槍採用後端閉鎖的旋轉垃式槍機,可以縮短槍機行程,裝填子彈速度比同時期的毛瑟98K、春田、莫辛納甘和“三八大蓋”等栓動步槍都要快;最後,由於安裝了盒性彈匣雙排彈夾裝彈,這樣彈匣內能容納10發子彈,遠大於同時代步槍5發的彈容量,並且大彈容量也提高了持續火力。

李恩菲爾德步槍大致有5種型號(NO1-NO5),在中國出現最多的是NO4型。唐山樂亭縣有位神槍手裴天來,就是利用“英七七”射速高、彈容量大的特點,在一次與200多蒙古騎兵遭遇時,裴天來騎在毛驢上在近500米開外的距離,極短的時間內打光了僅有的三十發子彈,擊斃了十餘名蒙古騎兵,在對方發起衝鋒前打亂了對方隊形,僅憑一己之力掩護部隊從正面衝了過去。由此可見,李恩菲爾德步槍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款非常不錯的栓動步槍。(NT)


聯合防務


1816年,英國政府在倫敦北郊的恩菲爾德鎮建立了一家小型兵工廠,負責組裝布朗·貝斯燧發槍,這家兵工廠後來發展成為英國著名的輕武器研發和生產中心。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1號、3號和4號系列步槍均被冠以“恩菲爾德”之名,成為英國及其他英聯邦國家陸軍的制式武器。

1879年,英國第一種後拉槍機插入式彈匣步槍設計被定型,1888年被英軍正式採用,該槍被命名為“插入式彈匣步槍Mark 1型”,通常又被稱作“李·麥特福德步槍”(因以在麥特福德兵工廠生產而得名)。這是因為這款槍的旋轉後拉槍機和插入式彈匣是由詹姆斯·帕里斯·李設計而成。

這種旋轉後拉式槍機後部有兩個與機匣內部鎖面配合的閉鎖凸榫,機頭及退殼機構與機體是相互獨立的,不隨機體迴轉,這種設計與典型的毛瑟式步槍所採用的前端閉鎖的槍機相比,後端閉鎖可以縮短槍機行程,使子彈裝填速度加快。

1895年11月,李·恩菲爾德插入式彈匣步槍問世,由於最初的李·恩菲爾德步槍與李·麥特福德步槍的全長都是1257mm,因此被非正式地統稱為“李·恩菲爾德插入式彈匣長步槍”。該槍在麥特福德步槍的基礎上,採用了與無煙火藥子彈相匹配的改進來復線和準星,並保留了麥特福德Mark 2步槍使用的10發雙排插入式彈匣。該槍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及英聯邦國軍隊廣泛裝備的李·恩菲爾德短步槍的直系祖先。

產量最高的李·恩菲爾德Mark3型短步槍

由於在布爾戰爭中,英軍吃了裝備毛瑟步槍,驍勇善戰的荷蘭移民的大虧。在吸取了經驗教訓後,英軍於1903年列裝了改進後的李·恩菲爾德步槍,該槍長度縮短至1129毫米,採用5發橋夾裝填,其特點為兩次壓彈裝滿彈匣後,機械瞄具易於調整歸零。

短步槍與之前的長步槍變化不大。1907年,經過進一步改進的李·恩菲爾德短步槍Mark3型正式開始投產,這一款步槍也是產量最高的一型李·恩菲爾德步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士兵在使用中發現李·恩菲爾德Mark3型短步槍具有製作精良、射擊準確、使用可靠、火力迅猛、操作方便的優點。一名受過正規訓練的英軍士兵可以達到15發/分鐘的平均射速,甚至能夠達到30發/分鐘的最快射速。戰壕中的英軍士兵以齊射方式連續射擊時,衝鋒中的德軍士兵往往會產生遭到機槍般猛烈火力打擊的錯覺。

影視作品中,手持李·恩菲爾德短步槍的英軍士兵

一戰戰壕中的英軍士兵,從照片中清晰可見擺放在一旁的李·恩菲爾德Mark3型短步槍

二戰中,手持李·恩菲爾德Mark3型短步槍的英軍士兵


彼得堡的肥天鵝


真的懶得長篇大論的扯一堆數據,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吧

首先性能一般都是相對同時期步槍而言

從一戰來說,恩菲爾德的確算得上是一把不錯的武器,因為獨特的後旋拉機射速比之同期步槍來說不錯,關鍵是一戰沒那麼多自動武器。


但他的槍機的密封性不高,導致精度不如別的步槍

但二戰就不行了,德軍步兵有mg42 ,後期還有g43半自動步槍和stg44自動步槍,完全就是被碾壓的份,而英國自己的斯登衝鋒槍和布朗機槍在二戰中都可以算是最糟的自動武器之一了。

更別提精度別說毛瑟98k或者莫辛納甘比了,哪怕美軍半自動m1都比他準,所以不通的時代早就不同的命運,武器一直是順應時代的產物


瘋狗的輕武


李恩菲爾德步槍是一種栓動,彈匣式連發步槍,它是20世紀上半葉大英帝國和英聯邦武裝部隊使用的主要武器。從1895年到1957年,一直是英國軍隊的標準步槍。一戰使其生產的型號通常被稱為“SMLE”,其來源於“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李恩菲爾德短彈匣步槍)的縮寫,儘管在1926年英國人放棄了這個稱呼。

這款步槍衍生自使用.303口徑步槍彈的李-梅特福步槍改進型,並取代了英國之前使用的馬提尼-亨利、馬提尼-恩菲爾德和李-梅特福步槍。它的特色是採用一個10發可拆卸彈匣供彈。不過為了維護方便,彈匣在使用時一般不拆卸,子彈通過機匣頂部的裝彈口填裝,可以手動一次填裝一發或是用彈夾一次填裝五發。在一戰和二戰,英國陸軍和其他英聯邦國家陸軍都使用這種步槍作為制式武器,這些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印度和南非等國。

儘管英國在1957年使用L1A1 SLR步槍替代了它,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前中期,它在英國仍被廣泛使用,直到20世紀90年代,其改進型的L42A1仍在服役。作為一種標準的步兵武器,它至今仍然在一些英聯邦國家的武裝部隊中服役,特別是孟加拉國的警察部署,這使得它成為在軍隊中服役時間第二長的軍用步槍,僅次於莫辛納甘步槍。加拿大遊騎兵(一支負責荒蕪地區執行訓練的準軍事部隊)至今仍然在使用這種步槍,計劃在2017-2018年用新設計C-19步槍來替代它。這種步槍的總產量估計超過1700萬支。

李恩菲爾德這個名字來源於這把步槍槍栓系統的設計者——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 Paris Lee)——以及他在恩菲爾德開設的皇家輕武器工廠。


霹靂火防務


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栓動步槍之一,先後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實戰證明這是一種優秀的栓動步槍。由於李-恩菲爾德步槍使用的槍彈是.303 British,換算成公制單位是7.7mm,在中國戰場上被俗稱為“英七七”,即英國的7.7mm步槍。由於李-恩菲爾德服役多年,德高望重,國內愛好者都會尊稱一聲“老李”。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槍機明顯區別於德國的毛瑟槍機,因為他的是後端閉鎖,而毛瑟槍機是前端閉鎖。後端閉鎖的閉鎖凸筍位於槍機後部,這意味著槍機閉鎖發射槍彈時,槍機前段缺乏支撐,震動較大,會影響槍彈的膛內定位,導致武器的精度比不上前端閉鎖的毛瑟槍機。

雖說如此,李-恩菲爾德步槍卻有一個毛瑟步槍比不上的優點,那就是射速。李-恩菲爾德步槍的拉栓速度非常快,其一方面的原因是槍栓的位置非常順手。在英軍中有一個著名的訓練項目“瘋狂一分鐘”,射手需要在一分鐘內擊中300碼距離上的目標至少15次,根據射擊精準度評分。雖然只需要射中15次就行,但是英軍中很多人會一直射擊直到時間耗盡,在一分鐘內擊中目標30次以上的大有人在。

但是隨著自動武器的出現,栓動步槍的射速優勢以及完全沒意義了,栓動高精度的優點卻越來越突出,所以毛瑟槍機至今依然在狙擊步槍上使用,老李卻很少出現了,也只有印度或者別的不安定的地區會有老李的身影。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李恩菲爾德步槍是上個世紀英國軍隊以及其同盟國所採用的一款栓動步槍,以其優異的性能與極快的速度聞名於世,打出十枚子彈只需要話費六點五秒的時間,在熟練的槍手上,速度可能還會更快!

同時英國軍方還專門為李恩菲爾德步槍想出來速射手法右手用中指扣扳機,食指解鎖槍機,拇指閉鎖槍機,這樣可以極高的提升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射速,為英國士兵在沒有機槍的支援下也能壓制敵人,同時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精度尚可,就算是在速射的情況下也能保證百分之七十五的命中率,不可謂不可怕,在一戰戰場中,這種速射的武器經常讓德軍士兵感受到恐懼,而英國也經常為李恩菲爾德步槍研製改進版本,也曾出口到中國,在中國李恩菲爾德也有一個綽號名為英77,在著名的電影《集結號》中就有他的身影。

李恩菲爾德步槍作為一款手動步槍,參加過一戰、二戰,阿富汗戰爭和印度準軍事部隊等也能看見他的身影,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手動步槍絕對是當之無愧的!

《集結號》是2006年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影集團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劉恆編劇,張涵予、鄧超、袁文康、湯嬿、廖凡、王寶強等主演,胡軍、任泉特別演出。該片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是一部以第二次國共內戰和朝鮮戰爭為題材的電影,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該片講述瞭解放戰爭時期,連長谷子地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為九連犧牲的戰友們爭取榮譽的故事。


浩漢防務論壇


操作:單發手動

  口徑: .303
  彈藥:7.7×56mm R步槍彈(因此,李?恩菲爾德 步槍又稱“英七七”。)
  彈匣容量:5發/彈夾(雙彈夾)
  重量:8.8磅
  全長:1130毫米
  槍管長:640毫米
  初速:738米/秒

  射程:1000碼 =914米

李-恩菲爾德(Lee-Enfield)的全稱是李-恩菲爾德短步槍,是由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生產的槍管和“李”式搶機機構結合而成的。李-恩菲爾德步槍(Lee-Enfield)是1895年至1956年英軍的制式手動步槍,有大量衍生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朝鮮戰爭中是所有英聯邦國家的制式裝備。包括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及印度等。

它的特點在於,採用由詹姆斯?帕里斯?李發明的後端閉鎖的旋轉垃式槍機,與前端閉鎖槍相比,後端閉鎖可以縮短槍機行程,裝填子彈速度比較快;安裝盒式彈匣,雙排彈夾裝彈(在使用中彈匣不拆卸,子彈由兩個5發彈夾通過機匣頂部填裝),這樣就有10發子彈,比同時代的步槍容量的5發提高了持續火力,是實戰中射速最快的旋轉後拉式槍機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性強、操作方便的優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塹壕戰中,它迅猛的火力給敵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菲爾德步槍有多種基本型號,還有基於基本型號持續改進的眾多改進型號,為此採用了煩瑣而複雜的命名方法。  

No.1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軍隊廣泛使用。前槍托與槍口齊平是它外形上最顯著的特徵,擁有多種改進型號,1907年定型的MK.III是主要的改進型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滿足提高步槍產量的需要,MK.III簡化型於1916年投產,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仍大量生產、使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英軍裝備的主要步槍。 

No.2型:採用0.22英寸口徑。訓練用步槍。 

No.3型:仿自毛瑟式(前端閉鎖)槍機,槍管長660毫米,容量5發子彈的彈倉供彈。也稱為P-14步槍。1916年轉給美國承包商生產並裝備英軍,以彌補步槍需求的空缺。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軍隊裝備步槍數量不足,於是將P-14步槍口徑改為7.62毫米(M1917),大量裝備赴歐洲參戰的美國軍隊。戰爭結束後,英、美軍隊全部撤裝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重新服役。No.3型結構上已經不屬於李-恩菲爾德短步槍系列,但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一直將它包含在恩菲爾德步槍名錄中。

No.4型:No.1型的改進型,主要改用覘孔式照門,為了更容易生產,簡化了主要零部件,外形上與No.1型很容易區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直進行測試而未投產,1939年英國軍隊選定為制式步槍,1943年之後英軍才廣泛裝備使用。No.4的基本型號MK.I主要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改進型MK.II主要在朝鮮戰爭中英軍大量使用。No.4型生產一直持續到1955年。

No.5型:No.4型的縮短型,槍管縮短為520毫米,為了克服槍管縮短導致槍口焰過多的問題,在槍口安裝了喇叭形消焰器。1944年定型投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用於東南亞戰場。

李-恩菲爾德步槍雖然已經裝備了一個多世紀,已經淡出了軍隊的裝備的舞臺。但是這杆老槍迄今仍然能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泊爾見到。事物只要它還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你說是麼?

不知道小兵兵的回答是否叫你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