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堅持在家不出門,時間都給了手機,如果沒有手機了該幹什麼?

小劉在鄭州


有條件的情況下做運動,儘可能的不要擾民。另外,還可以看電視📺


汏鈈死嘚小強


可以參考一下疫情期間賦閒在家的我:

每天早晨6:50起床,在自家的院子裡運動半個小時左右(先做一些簡單的關節活動,然後跳繩1500個左右,引體向上30個左右),然後做早飯。

早飯後,陪孩子預習新課(孩子上四年級),中途休息時,陪孩子打羽毛球,玩捉迷藏等,下午陪孩子一塊在“猿輔導”上學習新課。晚上和孩子一塊看書和寫作。

這樣的日子已過了半個月了,很充實,也很幸福!


一品春秋夢


首先呢,我個人有三大愛好。書法,烹飪,釣魚,釣魚是不行了不能出門嘛。

然後呢,我每天在家在家研究做飯,花樣百出每次家人都直拍肚子。

最後閒著實在無聊就打開短視頻練字,唱歌。洗衣拖地,沒事情找事情做,反正只要是不出門都做。



南極331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針對這段特殊時間只能待在家裡的話,如果沒有手機的話,可以做的事情有好多,一定不會讓你覺得沒事可做。主要分為一下幾點吧:
1 幫助家裡收拾收拾閒置物品,歸類放起來收拾好。
2 整理一下房間,該洗洗的衣物啥的都趁著好天氣洗洗曬曬,被子褥子都可以拿出去曬下。
3 一起幫父母做飯打下手,幫忙洗洗菜倒倒垃圾啥的。
4 找本書好好靜下心來看看,也是很不錯的。
5 聽聽音樂看看電影啊,或者關注下目前疫情情況的相關新聞都可以的。
以上是我本人覺得在家應該可以做的一些事,如果還有別的什麼事情可做,歡迎屏幕下方留言告訴我,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12231d32120a4fc49aab764cba8c8817\

笨笨的石頭Vlog


手機在這次疫情隔離期的確是發揮了巨大作用,可以足不出戶廣知天下事,不光可以和親戚朋友互動,還可以和陌生人交流、抬槓、互噴,發洩一下隔離帶來的鬱悶,玩遊戲更是功不可沒了,一不留神一天就過去了,年輕人暗地裡是喜歡被隔離的,父母由嘮叨變成了默許甚至是鼓勵,就怕孩子往外跑。如果沒有手機其實也不用過多擔心,可以玩電腦,也可以追劇,可以搞一些手工製作等等,反正是車到山前必有路,誰都不會把命當兒戲,凡事都向積極的一面看,一切都會好的,不爭朝夕。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一度在想


01
收拾自己,收拾房間
90%不出門就不洗頭不洗臉的人,
自律性也會相對差一些,
不是絕對,你可以對照一下自己
你有收拾房間的習慣嗎,往往房間雜亂,
沒有條理的人,大多患有選擇障礙症,
愛收拾房間的主子們,應該大部分有強迫症,
類似於物品擺放強迫症,
其實他們不是愛勞動,是心理不適。

02
學做一道拿手菜
這是一門手藝,妥妥的,餓不著自己,
還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比如相親時,
常問的一個問題,你會做菜嗎?
不管是男是女,增加好感的利器,
在人們固有的意識裡,會做菜就會顧家,
人也一般都差不哪去。

03
計時看一本書


看書不是讓你學習,
因為有的人就是不愛看書,
但不看書不代表不愛學習啊,
就算既不愛學習,也不愛看書,
也不代表人家混的不好,
反而是那些天天嚷嚷著看書學習的人,
可能真是混的不咋地,
計時看一本書就是要告訴你,
其實你可以安靜的待著,計時器就是證據。

04
看一部收藏許久的電影
為什麼收藏了這部電影,是什麼類型的,
情感類的,懸疑類的,還是商業戰爭類的
每一種類型都能反映出你內心真實的渴望,
類似於在錢和感情中間你會選擇什麼,
愛看情感類的會選感情,商業戰爭類的會選錢,
那懸疑類的呢,他們說我都要,
所以當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
可以看一部收藏許久的電影。

05
陪老媽合影一小時

最好用各種美圖相機,
這是個任務,你去做吧,
做完了之後你就知道為什麼要做了。

06
列一張2020年的消費清單
你到30歲了嗎?
從25歲開始有理財習慣的人,
我想你今天一定很淡定,
而已經接近30歲或者過了30歲
依然沒有理財習慣的人,
可能真的要失眠了,
看看接下來一年要花多少錢,
但是你不知道接下來這一年能掙多少

07
整理手機相冊,並分類保存
現在的手機相冊都很智能,可以記錄時間和地點,
還可以為照片自動排序,也許在整理的過程中,
你會不經意間翻到一張很久以前的相片,
如果那時候的你和現在的自己一樣好看,
那麼恭喜你,擁有不胖體質,
其實我想說的是,
時間可能不會改變你的身材,

但是你再也不是那個時候的你了,珍惜。
08
練一個小時瑜伽
當一個人真的可以安靜下來的時候就會開始反思,
任何事都是能量的平衡,簡單一點說有舍才有得,
平時沒有捨出時間和耐心愛護自己的身體,
當你在某一個節點,比如第一次練習瑜伽的時候,
就會發現這個身體很陌生,一點都配不上年輕二字,
我們這一代人總在調侃自己老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2c000cd0830a56f361\

柚子的生活vlog


疫情當下,宅家的家長,沒有手機,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愛國的全體工作人員。向戰鬥在防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而政府公務人員志願者以及其他冒著危險恪守職責。勇士們表達深深的敬意。感謝你們,為我們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希望呢,我們能盡一份綿薄之力,為你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段時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啊,大部分人,都宅在家裡。有的人,會覺得非常的不習慣;有的人,會覺得很焦慮。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安茹,想和大家一起換一個視角,看一看這段特殊時期的宅家時光。

如果我們若干年以後,回憶起現在的這段時光,我們只是說:哎呀,那一年實在是太慘了,不能出門兒,天天呆在家裡頭,吃了睡,睡了吃,那個就太對不起這段經歷。就像你買了一個最先進的這個智能手機,但是,你卻只拿它來打電話,別的都不用,那你就太對不起這個手機了。之所以說,你只把它看作一段經歷,是對不起這段經歷,是因為我們沒有給這段經歷賦予意義。

要給經歷賦予意義,只有把經歷變成一個故事。

我們中國這幾十年發展太快了。我們沒辦法不發展快,因為我們要追趕別人,我們要補那個一兩百年落後欠下的債。那麼,人在拼命趕路的時候,往往會忽略路兩邊的風景;也會忽略路上的同路人、同行者;也會忽略自己身體的感受。比如說,你可能累了,你想,哎!算了,沒事兒,忍一忍,趕一趕,不能休息,不能休息,就會忽略自己身體的感受。可是每個人,都沒有辦法,因為我們都是被裹挾進了這種滾滾的人流中,你沒有辦法去放慢腳步。

沒有辦法去好好的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要什麼。所以我們一方面,我們的物質越來越豐富,另一方面我們心裡越來越焦慮。那麼這次有了這麼一個外力的因素逼迫我們,不得不停下來。而且是大家都要停下來。那麼我們,可以把這個不得不停下來的經歷,變成一個故事,賦予它一個獨特的意義。可能這也是一個讓靈魂能夠追上身體的好時機。

對於爸爸媽媽來說,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一些平時不太有機會做的,不太有時間做,但是就是和父母身份相關的一些事情。因為大家的孩子的年齡差別比較大,所以我們可以分年齡來簡單地說一說。比如說,家裡如果有年齡小的孩子的父母的,就可以多一點時間來陪伴孩子。因為有了充裕的時間呢,父母就可以連續性的陪伴孩子。

比如說爸爸,你可以嘗試一下,24小時陪著你的孩子,第二天不用上班嘛,就沒有說必須一定要做的事情啊,然後你連續24小時陪著孩子。你看看,和平時你上班下班,忙著工作,忙著應酬,忙著處理其他事情,忙著出差,這種陪伴和你現在的陪伴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然後爸爸呢,也可以接管媽媽一天的任務,比如說你從早上起來,跟孩子做什麼?上午、中午下午,這個晚飯,晚上直到睡覺,你可以嘗試著接管媽媽一天的任務,看看你有什麼不一樣的這種體會啊。

這樣呢,父母呢,可能就有時間細細觀察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發育規律。也有時間能夠更好的培養和孩子之間的情感。我們之前講過一個威客叫親子如茶,泡才出味。現在大家有了時間,就能更好的和孩子泡在一起,更好地體味一下親子之間的情感。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缺少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量變到質變,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們都學過,我們今天講的不是一個物理的變化過程,也不是一個化學的變化過程。是一個情感的變化過程。其實他們的過程是一樣的,有一句老話,還接地氣的話,叫火到豬頭爛。什麼意思呢?你那個燉豬頭,你燉到一定的火候兒了,他那個肉自然就爛了,就沒有那麼硬,沒有那麼難咬的動嘛。所以,火到豬頭爛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即使是像父母和孩子這樣濃度再高的情感,如果沒有時間的積累,也是達不到父母和孩子之間那種理想的依戀關係。這次有了這個難得的、連續的、比較長的時間,我們做父母的,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你一定會有驚喜的。

我們前面說了,年齡小的孩子;對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已經有了一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那麼這次事件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突發事件,雖然我們之前有非典這樣的類似的實驗,但是遠遠沒有這次的這個規模這麼大,形勢這麼嚴峻。那麼無論從政府、專家到普通人都沒有成熟的經驗,都是走一步看一步;那麼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們可以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起點上,一起觀察和預測這次事件的進展。

猶太人,他們的育兒思維中有一點非常的好,就是他們的成人,經常和孩子討論這種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什麼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呢?比如說人到火星上以後會看到什麼,因為,這個大家都沒上去過,所以這就是沒有固定答案。還有,比如說假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發生,那歐洲形勢會怎麼樣?因為他發生了,所以你沒有發生,是誰也不知道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那麼出這種問題的時候,大人跟孩子一起討論,那麼對孩子非常的有啟發性。我們中國的傳統思維,是習慣於成人告訴孩子,自己知道答案而孩子不知道的吧。

那麼在這次事件中呢,我們和孩子一起經歷這個事件的發展過程,讓孩子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大人的焦慮是什麼?我們的信心是什麼?我們被什麼感動?我們因什麼而憤怒?我們又能做點兒什麼?我們有哪些事情是無能為力的?好在這次事件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學習了什麼新的東西,我們又吸取了什麼樣的經驗教訓?我們的哪些預測是對的?哪些預測是錯的?

孩子的哪些觀察比我們大人更敏銳,孩子的哪些思維比我們大人更全面。我們也可以讓大一點的孩子慢慢的瞭解,在自己的願望和社會的規則之間,如何平衡?比如說你現在宅在家裡這麼多天了,誰都想出去,但是你出去就有風險,就違背了規定;那麼這之間如何的平衡?我們過去可能會非常頭痛,想讓孩子,你應該遵守一些規則,孩子我就不,我就不那麼,這次呢,我們看看,為什麼沒有遵守規則?那我們自己的個人願望和社會規則之間應該如何平衡?在什麼事情上需要平衡?

還有,如果家裡的父母,是醫生或者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出現在防疫的第一線,必須承擔責任,必須冒一定的風險,那麼孩子這個時候就可以體驗這種責任和擔當。那麼這個,就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的示範。比我們平常口頭說教要好1萬倍。

還有這種道德上的兩難。我們知道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他們對道德的這個兩邊,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比如說我們在這次事件中,對於那些瞞報的信息傳播病毒的人,那應不應該給他們提供政府的治療?在這種時候,藥店的口罩應不應該漲價?等等,我們都可以拿出來跟孩子去討論。也許孩子的看法,孩子的觀點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啟發。





遇見安茹


環境造就人,改造人,人只能依賴環境生存,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的家鄉還沒有電燈,沒有公路,照明靠煤油燈,上學,趕集全走路,物資進出靠人背馬馱,當時,人們照樣休養生息,照樣快塊樂樂的生存。隨著四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公路村村通,電氣化普遍使用,無線網絡隨處可以上網,給人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生活,但是,隨之而來的是,人的惰性,依賴性隨之產生,我把它稱為網絡依賴症,還是哪句話,存在就是真理。如果沒有手機,人們仍然可以用某種方法渡過,你可以看電視,在住後退,可以聽收音機,再往後退,可以抓把大米,每天數數。反正我相信,只要是人,就會有辦法,活人不會讓尿憋死。


亮劍3549


現在疫情嚴重,大家都是儘量少出門。在家玩手機是一種打發時間的事情,現在每個人都離不開手機,大人,老人,孩子都在玩手機。但是咱們一定要節制,不能一直玩。比如放下手機,跟孩子做遊戲,寫作業,孩子寫作業,即學習又打發時間,大人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也放下手機了。所以建議家中有孩子的家庭,拿出時間輔導孩子寫作業。沒有孩子需要輔導的,就打掃房間,進行消毒。做做菜,玩會撲克,打會麻將,當然我說的是自己家人玩,不是去外面麻將館找別人玩。咱們做到自娛自樂,不出門。響應國家的號召,一起抗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3f00099ddeceb8a141\

心在旅行


首先要肯定的是,不管是什麼時候,一味沉迷於手機,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都是沒有好處的。我們宅在家裡,不玩手機也能很好的打發時間。一是可以做一些室內運動,鍛鍊一下身體,如:俯臥撐、仰臥起坐等。二是可以靜下心來看看書,充實一下自己的文化和知識。三是勤下廚房,烹飪幾道拿手菜,養養自己和家人的胃。四是學習製作一些手工藝品,如:編織、刺繡、剪紙等等,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就我個人而言,我除了讀書和烹飪,還喜歡寫作。創作一篇文章,一天很快就過了,甚至還不夠用。總之,手機不是打發自已閒瑕時間的最好工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faa392b25d9406fa57a30e24794fb5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