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小孩長大以後往軍隊發展,從小要往哪方面培養?

合法的好用戶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實例多,請耐心閱讀)。

一、身體素質。

二、思想認識。

三、文化水平。

身體素質方面。眾所周知,參軍體檢很是嚴格,年齡、身高、體重、視力等方面都有規定,一項不達標則一切免談。

我有個朋友,去年想去參軍,報名後接受全身體檢,其他各項都達標了,就是右手大拇指小的時候受過傷,骨折過,沒長好,似乎不夠垂直(其實平時不注意真看不出來,也不影響手部的靈活性),醫生就判定手部有畸形,被刷下來了。他很是遺憾,說當兵是他這輩子的夢,現在夢碎了。

要想參軍,身體各方面情況肯定是得從小就開始注意了,包括體型體重,體表是否有紋身,是否有畸形等等。具體可自行度娘參軍條件,此處不再贅述。

思想認識方面。這個很好理解,俗話說牛不喝水強按頭是不行的,同理,如果孩子本身不願意參軍,家長逼迫孩子去,本身軍隊一開始的時候確實也挺辛苦,孩子若是心不甘情不願,那樣既達不到在部隊鍛鍊自身的目的,也很難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果家長想要孩子將來願意往部隊發展,那從小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的興趣愛好往那方面靠攏。

比如,從小就經常給他講軍人的故事,給他看有關軍人的漫畫和繪本,陪他一起看以軍人為主角的影視劇,有條件有時間就經常帶他去紅色景區看看,要讓他從小就有那種愛軍崇軍情懷,把長大後當軍人保家衛國當做人生理想。

當然了,如果家長該做的努力都做了之後,孩子依然對參軍沒有興趣,就不要再強迫他了。人各有志,人生道路千萬條,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選擇人生道路的權利,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頭上。

文化水平方面。雖說現在的義務兵文化水平只要求初中及以上,但說實話,要想以後發展更好,一般來說,卻是文化水平越高,可能性就越大。

很多初中畢業的兵蛋子,也只是兩年義務兵就退役回家了,回來後兩年當兵生涯最多也就多了點談資,其實並無多大意義。很多人照樣做不成多少像樣的事情,箇中心酸,也只有他們自己能深刻體會。

初中文化的義務兵,要想發展得好一點,似乎往志願兵方向走會比較有可能。

我一個初中畢業就去當兵的男同學,兩年義務兵後轉為志願兵,當了十二年志願兵後轉業回家,上面問他是要一份有編制的工作還是要幾十萬的安置費,他選擇了工作,後來他就回了家鄉所在縣城的局級部門上班了,事業單位編制。

我覺得他的選擇挺明智的,編制並不好考,很多應屆往屆生擠破了頭都難考上,他當了十四年兵後能得這樣一份工作,餘生也算相對安穩了。如果他選擇拿幾十萬的安置費,如果他是比較有頭腦有能力的人,可以自己創業,用這筆錢作為啟動資金,將來或許可以搏一個更大的前程,但風險也是難說的。

他清楚自己沒有那樣的能力,三十多的年紀,家中老小要養,負擔重,也並不適合冒險,所以他選擇安穩度日,如今父母妻兒都在身邊,家庭和睦,其樂融融。

還有一個同學,大學本科,大二的時候選擇去參軍,退役後回來繼續讀大學,畢業後因曾經的參軍履歷被特招進入縣級重要部門,如今混得也是相當不錯。

這兩個都是寒門學子混出人樣的例子,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僅供參考。


(注:圖片源自頭條圖庫。感謝原圖作者供圖)


鉤沉育兒


我身邊有好多當兵的例子,有好有壞,正好分享一下。我直接舉例。

成功案例

我們莊上有個人,估計今年40歲左右,在上大學的時候去參軍了。成為了軍官,現在發展的非常好。

失敗案例

我們家族裡面一個第弟和他發小,兩個人從小成績就差,高中沒考上,一起上了職校。後來就一起參軍了。兩個人身體素質非常好,我堂弟進了空軍部隊,另外一個不知道。


我堂弟進去之後,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要他媽給他買學習資料,再寄給他,說要考軍校,要不然沒前途。他媽就買了好多資料寄給他。當然啦,他沒考上。基礎太差了,上學的時候不好好學,軍校又不是那麼容易就考的。他那個發小也一樣沒考上。


現在兩個人一起退伍回家了。他發小在部隊確實訓練的挺好,雖然沒考上軍校,但是身材鍛鍊得很贊,看起來一表人才,不抽菸不喝酒,很自律。我堂弟,在部隊好的沒學會,就學會了抽菸喝酒和油嘴滑舌,不切實際。現在他是個農村給人辦酒席的廚子。越來越胖,沒有節制,每天喝很多酒,抽很多煙。

總結

上面兩個例子告訴我們,想讓孩子以後去軍隊發展,首先從小重視學習,從大學裡去參軍是極好的,部隊是很珍惜人才的。其次,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從小就要讓孩子多鍛鍊,把身體搞強壯了。最後,就是培養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比如我堂弟,沾染了很多惡習,據說部隊裡有惡習的人很多,一定要從小就給孩子灌輸遠離有惡習的人的思想。


汐汐媽說教育


不知道前段時間的救火英雄你有沒有看過,我沒看過,聽說死了很多人,這是鄰居家的孩子說的。開始看的時候他的媽媽說想他去當兵,當消防員問他好不好,

(估計就是想鼓勵他,沒想到演戲的死了那麼多人)

他還說好來著,後面看完了之後,他說我不想當兵了,死了那麼多人還想我去當兵

(我猜不到他媽媽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本來想鼓勵他,沒想到是這種結果)

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平常給他多鍛鍊鍛鍊身體,暑假送他去那些夏令營什麼之類的,培養一下自己的能力就好,讓他從小,愛好,興趣,在那裡,總比他大了逼著他不願意強


鳳妹娛樂


《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加入媽寶的圈子,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想讓小孩長大以後往軍隊發展,從小要往哪方面培養?

很多寶寶都有自己所憧憬的職業,一些孩子想當老師,一些孩子想當科學家,還有一些孩子想成為軍人。老師和科學家這些職業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當的,准入門檻較高,對於孩子的性格與天賦也有一定的要求。

但是軍人則完全不同,只要孩子願意努力,這個小小的理想實際上是唾手可得的。從現實層面來講,從軍也是一種不錯的職業選擇,保家衛國本身就是非常光榮的事情,讓孩子當兵的確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出路。想要孩子成為軍人,大家一定要儘早的督促孩子做好準備。

大伯家的堂哥已經入伍多年了,回想兒時和他一起相處的經歷,我驚訝的發現大伯一家其實早早的就做好了讓孩子參軍的準備。大伯家本來就是軍人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堂哥本身就對軍人這種職業相當的憧憬。在明白了孩子的願景之後,大伯一直為孩子的從軍之路添磚加瓦。

和我們這些散漫的孩子不同,堂哥在大伯的肚子下一直很注意身體的鍛鍊,體力和我們這些兄弟姐妹們相比真的是強了不少,在週末的時候,有時大伯還會拉著他一起去城郊遠足,有的時候一出門就是一整天。長期的鍛鍊讓堂哥的身體狀況一直都很不錯,也是家族中少有的幾個沒戴眼鏡的人。

除了身體上的鍛鍊之外,大伯家的家教一向是很嚴的,日常生活中的規矩五花八門,正是因為這些嚴謹的規章制度,讓堂哥養成了遵守規則的性格,自制力也很強。據他說,這種性格和軍隊中的生活是天然契合的。正是因為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堂哥才能順利的考入軍校,在體格和性格上都沒有出現大的問題。

想讓孩子順利的進入軍隊,大家可以從這些方面下手

1. 多帶孩子出去鍛鍊,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想要順利的從軍,良好的身體狀況是不可少的。特別是在各種電子產品氾濫的現在,一不小心孩子們就會變得近視。近視雖然什麼大毛病,但是在從軍體檢的時候會比較麻煩,因此從小注意還是非常重要的。然後在軍隊中表現得更好,良好的體能非常重要,多帶他們出門鍛鍊,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體力,也可以增強孩子的毅力,可以幫助他們養成堅毅的性格。

2. 培養愛國情操

一個合格的軍人必然是愛國的,如何才能讓孩子變成愛國呢,實際上非常簡單。大家可以儘量引導孩子去了解一下近代的歷史,大家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大量的文獻和資料,不需任何的矯飾,一旦他們真正的瞭解到那段昂揚激進的歷史,孩子們很難變的不愛國。

3. 學習上也要多費心

儘管從軍對於學歷上的要求並不是很高,但是學習對於軍人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想要考入軍校光有良好的體能是完全不夠的,仍然需要良好的成績作為基礎。想要在軍隊中發展得更好,大家一定要記得在孩子的學習上多費些心思。

想讓孩子進入軍隊並不難,唯一的難點在於家長和孩子們是否可以持之以恆。只要家長和孩子們同心協力,孩子們一定成長為一個優秀的軍人。

互動話題:大家家裡的寶寶想不想成為軍人呢?大家又是如何引導的呢?歡迎留言交流

本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


媽寶園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看來父母既是有心人,又對部隊情有獨鍾,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幾點建議吧,僅供參考。

第一,身體條件是前提。參軍入伍的方式渠道雖然有很多,條件不一,但最基礎的當然是身體條件,不管你什麼兵種什麼專業,身體不合格,肯定不能參軍入伍。所以如果想讓小孩以後參軍入伍,首先身體得鍛鍊好。當然沒必要刻意地去準備什麼,只要不能孩子太宅,在學習生活的同時,養成愛運動的習慣,平時跑跑步,散散步,打打球等,一般都不會有問題。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具體的要求,比如紋身、視力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要注意,不能由著孩子,該提醒時提醒,該督促時督促。如果你對兵種或者專業有更高的要求,比如飛行員等這些,那身體更為重要,要求也更高。不光是參軍入伍,其實不管幹什麼,身體是前提和基礎,沒有好身體所有的一切都是假大空。

第二,政治條件得合格。參軍入伍在政審的問題上也是一票否決的,正常情況下,孩子受過行政或者刑事處罰是不符合入伍條件的,還有父母或者直系親屬受過嚴重的刑事處罰也是不符合條件的,當然有些兵種有些專業有些地方要求比這更嚴格一些,這就要求孩子和家庭都要努力,尤其孩子在年輕氣盛的叛逆期等幾個關鍵時間段要格外用心,看管緊點,最起碼不能因為這些成為孩子參軍入伍的限制條件。

第三,能力素質要全面。這個要求就有點高了,但是中國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要求是好事,但相應的付出必然會多些。如果你想孩子考軍校,那麼孩子的成績得很好吧,現在部隊體制編制調整以後,軍校的招生規模縮小,競爭也更為激烈,沒有好的成績肯定沒有好機會。如果你想孩子先入伍再提幹或者轉士官,那麼一樣,你最起碼有相對應的能力素質吧。現在部隊對兵員的能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專業性方面的素質,之前部隊的直招士官等政策就是嘗試,所以在孩子的專業性上可以考慮軍地通用融合的一些專業,這樣選擇的餘地更多,機會也更多。

第四,多參加實踐活動。現在很多地方都開設有少年軍校、軍訓以及軍事的一些拓展課目等,可以多讓孩子參加這些實踐活動,也可以多讓孩子看一些軍事方面的紀錄片影視作品等,既可以讓孩子瞭解相應的知識,又可以鍛鍊相應的軍事技能,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意識。歸根結底,父母希望孩子在部隊發展是一回事,關鍵是孩子願不願意去部隊發展,所以這種意識就很重要。


心家園


題主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很多家長之所以想讓孩子到部隊發展,不僅僅是因為部隊的待遇好,更多的是想讓孩子能在部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如果準備以後讓孩子到部隊發展,我有幾點建議供題主參考:

第一,通過每天固定的儀式讓孩子養成愛國愛軍的意識。比如可以讓孩子每天看新聞聯播,並讓他說出觀後感,也可以讓孩子多看一些軍事方面的書籍或影視作品,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家長也要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對軍人有尊敬之心,讓軍人的正面影響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


第二,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到軍事博物館或烈士紀念館參觀,並給孩子講解清楚現在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這樣做不但能讓孩子更加珍惜和平,也能讓孩子從小對我們的先輩有一定的瞭解。另外如果家中有親戚朋友是當兵的,你可以讓他多給孩子講一講部隊的正能量,有條件的話,也可以讓他帶著孩子到部隊參觀一下,這樣做能讓孩子對部隊有更直觀的印象。

第三,多帶孩子參加軍事夏令營活動。現在社會上有很多退役軍人組織的學生軍訓活動,通過這種活動不僅能增強孩子的體質,還能讓孩子對部隊生活有一定的瞭解,讓孩子更加嚮往部隊生活。



第四,堅持每天帶孩子鍛鍊身體,有條件的可以進行諸如長跑或打籃球一類的活動,不但能鍛鍊孩子的身體,還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品格。以後到了部隊,能更快的適應部隊的軍事訓練。


第五,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口令來鍛鍊孩子的服從意識。比如"到""是",平時要教他喊他的名字時,一定要答"到",讓他去做一件事,要說"是"。雖然很簡單,但只要能長期堅持下來,就一定能收到效果。

總結:還有很多方式方法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素質和軍人意識,我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家長準備讓孩子往部隊發展是一件好事,雖說從小培養也是正確的,但絕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如果孩子的年齡比較大了,也要徵求他自己的意見,家長不可能替孩子當一輩子的家。

注:文中圖片均採集於網絡。另本人在部隊服役十二年,對部隊有一定的瞭解,歡迎家長和戰友們關注諮詢當兵入伍,考學提幹轉士官或士官轉業類的問題。


路漫漫吾求兮


對於孩子有這種期望我覺得首先是對軍隊很有感情的,從小就開始培養是正確的,但是我覺得也需要有方法和目標。

一、推薦幾個方法


1.關注大型的軍事集會,比如我們今年不是剛剛宣佈要組織閱兵,這都是很好的機會,讓孩子們去看到這些東西,特別是男孩子,從小把他這種情懷激發出來。

2.參觀軍事博物館、海軍博物館等等,北京的軍博、青島的海軍博物館,據說後續還要建一些軍種的博物館,還有一些具有紅色意義的紀念館等,都可以帶孩子去看一看,聽一聽紅色的故事,看一看我們的武器裝備。

3.參觀部隊營區或參加軍營開放日,讓孩子們到營區看一看,有機會最好能親手摸一摸槍、看一看戰士們疊的被子,跑的400米障礙,親眼見到,那種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4.參加軍事夏令營,親身去體驗一下,不用強度那麼大,就是一種適應性的、體驗性的就可以,真實的參加到其中,感受到作為軍人的那種辛苦,培養獨立意識、集體意識。

5..及時地進行一些愛國、愛軍隊的教育引導,其實這些我們現在自媒體很發達了,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正能量的視頻,我們可以適時地結合實際給孩子們看一看,不過這個也要把握好時機和度,過猶不及,適當地就可以。

6.還有就是耳濡目染很重要,我們不少從小在軍營聽著軍號聲、口令聲長大的孩子,天然地就對部隊有一種感情,甚至於當我們戰友轉業的時候,孩子離開的時候都對著營區敬了個軍禮,看著讓我們很感動。上一輩有這種經歷,同時多給孩子講一講曾經的故事,這本身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和引導。

二、也要樹立一個目標

去部隊發展,主要分為考軍校和入伍參軍兩條路徑,這樣的發展方式還是不一樣的。

對於一般的孩子來說,初步地考慮最好還是從一開始就抓好個人學習成績的提升,有機會的話最好能夠通過高考直接上軍校。

這裡面除了成績之外,孩子的身體素質也要過關,另外政審也要合格,主要是家長、直系親屬這一塊要遵紀守法等等。

如果考軍校沒有成功,然後再考慮參軍入伍的方式,可以保留學籍入伍,然後在部隊裡面考軍校或者轉士官,這些都是發展的路徑。

但是從當前來說,還是把孩子的思想教育引導好,讓他逐漸地喜歡上軍營、喜歡上部隊,然後就是注重學習成績的提升,這個無論幹什麼,都是很關鍵的;還有就是基本的身體素質,要加強鍛鍊,這樣對於以後是很有幫助的。


起步一二一


首先是興趣

從小要讓孩子喜歡軍隊文化,排斥是正常的,但要發自內心的喜歡軍隊,主觀意願就會帶動行動力。

第二是身體素質

從視力,到體能,從小要有健康的身體,養成好習慣,這樣不但有了好底子可以通過體檢,中長期來看,還能在軍隊有不錯的發展,和長遠的身體健康。


劍橋MSE考試資訊


至於你講的對於孩子的期望我認為從小就開始培養是正確的,但是我覺得也需要有方法和目標。下面我推薦幾個方法,

1.大型的軍事集會,比如我們今年不是剛剛宣佈要組織閱兵,這都是很好的機會,讓孩子們去看到這些東西,特別是男孩子,從小把他這種情懷激發出來。

2.參觀軍事博物館、海軍博物館等等,北京的軍博、青島的海軍博物館,據說後續還要建一些軍種的博物館,還有一些具有紅色意義的紀念館等,都可以帶孩子去看一看,聽一聽紅色的故事,看一看我們的武器裝備。

3.參觀部隊營區或參加軍營開放日,讓孩子們到營區看一看,有機會最好能親手摸一摸槍、看一看戰士們疊的被子,跑的400米障礙,親眼見到,那種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4.參加軍事夏令營,親身去體驗一下,不用強度那麼大,就是一種適應性的、體驗性的就可以,真實地參加到其中,感受到作為軍人的那種辛苦,培養獨立意識、集體意識。

5.及時地進行一些愛國、愛軍隊的教育引導,其實這些我們現在自媒體很發達了,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正能量的視頻,我們可以適時地結合實際給孩子們看一看,不過這個也要把握好時機和度,過猶不及,適當地就可以。

6.還有就是耳濡目染很重要,我們不少從小在軍營聽著軍號聲、口令聲長大的孩子,天然地就對部隊有一種感情,甚至於當我們戰友轉業的時候,孩子離開的時候都對著營區敬了個軍禮,看著讓我們很感動。上一輩有這種經歷,同時多給孩子講一講曾經的故事,這本身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和引導。

要樹立一個目標

去部隊發展,主要分為考軍校和入伍參軍兩條路徑,這樣的發展方式還是不一樣的。

對於一般的孩子來說,初步地考慮最好還是從一開始就抓好個人學習成績的提升,有機會的話最好能夠通過高考直接上軍校。

這裡面除了成績之外,孩子的身體素質也要過關,另外政審也要合格,主要是家長、直系親屬這一塊要遵紀守法等等。

如果考軍校沒有成功,然後再考慮參軍入伍的方式,可以保留學籍入伍,然後在部隊裡面考軍校或者轉士官,這些都是發展的路徑。

但是從當前來說,還是把孩子的思想教育引導好,讓他逐漸地喜歡上軍營、喜歡上部隊,然後就是注重學習成績的提升,這個無論幹什麼,都是很關鍵的;還有就是基本的身體素質,要加強鍛鍊,這樣對於以後是很有幫助的。


狼裡格郎


我認為,培養孩子不能從小奔著某一個職業,隨著社會發展,軍人雖然有其固有的特質,但身上的社會化屬性越來越多。

與其說刻意去培養某些方面的技能以適應部隊,我覺得不如重點抓好孩子學識閱歷、性格品德的培養,只有把根扎牢,將來無論到哪個崗位,他都會得心應手,即使遇到困難,他也能很快去適應,找到解決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