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惡露情況來判斷自己產後是否正常?

韓貞禹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產後惡露一般持續4--6周。惡露通常按照持續時間、顏色、內容物可分為血性惡露、漿液性惡露和白色惡露,習慣上惡露指血性惡露,一般順產後7--10天血性惡露會乾淨,剖腹產後20—30天血性惡露會乾淨。

血性惡露是指產婦分娩後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物處蛻膜的脫落物,色鮮紅,含有大量血液,量多,有時有小血塊,有少量胎膜及壞死蛻膜組織經陰道排出。

一般情況下,產婦在產後20天左右惡露就會排乾淨。但是每個產婦的個體差異較大,產後惡露量的多少和持續時間也不相同,也有少數產婦的惡露拖到1個月或42天左右才幹淨。

大多數女性在產後三週以內惡露就排除乾淨,當子宮復舊不良,或宮腔內有殘留胎盤、胎膜或感染時,惡露量增多,持續時間延長,並伴有臭味,這種情況就一定要引起重視。如果超過3—4周仍然惡露不淨,甚至量超過月經量,伴有腹痛不適,就要及時來醫院就診。

建議產後適當的下床活動,不要長時間躺著,下床活動能夠促進宮腔內的惡露流出,促進子宮恢復。建議產後42天到醫院再做B超複查,看看子宮恢復的情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陳慶華大夫


如何看惡露來判斷自己是否恢復好

可以從顏色,物狀,氣味去判斷。

惡露,惡露說的還是有些噁心的,這麼一一來分析的話。


主要分為這3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剛開始的惡露(1-2周)——濃,帶血,帶組織,因為惡露是產後子宮內膜的落地,都是一些壞死的膜組織。

第二個階段:差不多排完的惡露(3-4周)——比較淡,一般像帶血的分泌物那樣,這個時候子宮已經處於一個修復的狀態了。

第三個階段:幾乎沒怎麼流血了(4-6周)——就像姨媽後期一樣,幾乎之後一點血絲。這個時候就可以準備去產科做個檢查了。


坐月子,產後排惡露要吃什麼?

1、小米紅糖粥——一開始的錢1週一定要喝的,對排惡露,補充能量特別好;
2、生化丸——這個一般醫院會給開,也是為刺激子宮和幫助身體恢復,促進排惡露;

3、益母草類的膠囊——排惡露也是要耗費精血的,這個主要是補充氣血的。

另外多提一點:如果產後兩個月仍然有惡露,屬於惡露不淨,要及時就診。


希望對寶媽們有幫助,歡迎大家評論,轉發,點贊支持,謝謝!


十二美餵養藝術


在懷孕期間,胎盤是附著於子宮內壁上,胎兒出生後,胎盤也隨著娩出,但胎盤從子宮剝離後造成的創面,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完全癒合。因此在產褥期就會有一些血液從創面排出,除了血液外,其中還混有壞死脫落的蛻膜組織、孕期的子宮內膜、粘液和細菌等,這種陰道排出物就是惡露。惡露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子宮的縮小,惡露顏色會慢慢變淺、量慢慢減少。

正常情況下,惡露變化可分為三種:

一,血性惡露

血性惡露,色鮮紅,約持續3~4天逐漸轉為漿液惡露。血性惡露的時間過長,表示子宮復舊不良。

二,漿液惡露

漿液惡露,色淡紅。漿液性惡露可持續7~10天,以後逐漸變為白色惡露。

三,白色惡露

白色惡露,色澤較白,含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

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持續4~6周,總量為250~500毫升。但個體差異較大。其中約3/4在產後第一週內排出。一般來說日間惡露量較多而夜間較少,可能與日間惡露量較多而夜間較少,可能與日間站立活動有利於惡露的排出有關。

  血性惡露約持續3日,逐漸轉為漿液惡露,約2周後變為白色惡露,約持續3周乾淨。

上述變化是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的結果。若子宮復舊不全或宮腔內殘留胎盤、多量胎膜或合併感染時,惡露量增多,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並會有臭味。

惡露的護理首先從洗手開始,大小便後也應馬上洗手,同時準備柔軟的衛生紙,由陰道口向肛門方向擦拭消毒。

  產婦的內衣內褲要勤洗勤換,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1次。

  會陰縫合處拆線後,傷口痊癒狀況不佳時,可用大盆盛水坐浴以治療傷口,坐浴時,可把比平時入浴水溫略高的熱水放入大盆中,並加入甲酚使用,但濃度不宜過高,只要稀薄呈現白色即可。坐浴的時間一次約10分鐘,一天1~2次,持續2~3周即可。此法可使身體保持溫暖,效果極佳。

所以女性朋友們在生育寶寶之後,悉心照料寶寶的同時還應該注意自己身體的恢復情況,保持自己的心情愉悅,注意休息,保證平穩度過產褥期。





滿天星媽媽


產後第一週

惡露量較大:生產後,子宮中的殘留物會經由陰道排出體外,形成惡露。產後3~4天的惡露為血性惡露,呈血液顏色,無異味(有血腥味),量較大,但不超過平時的月經量(如果惡露量過大,請及時諮詢醫生)。血性惡露中有時會有小血塊及壞死蛻膜組織,這是正常的。

產後第二週

惡露量變少:進入本週後,新媽媽的惡露量會逐漸變少,顏色也由鮮紅色逐漸變為淺紅色直至咖啡色。惡露中的血液量減少,漿液增加,也叫漿液惡露(一般發生於產後5~10天)。如果本週新媽媽排出的惡露仍然為血性,並且量多,伴有惡臭味,請及時諮詢醫生。

產後第三週

惡露逐漸變成白色:進入本週之後,大多數新媽媽的漿液惡露會逐漸變成白色惡露。惡露呈白色或黃色,比較黏稠,類似白帶,但量比白帶大。惡露中的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並有大量壞死組織蛻膜、表皮細胞等。偶爾惡露中還會帶少量血絲,這是正常的,不必太過擔憂,繼續觀察即可。

產後第四周

惡露大多已經結束:大多數新媽媽的惡露此時已經很少,開始出現正常的陰道分泌物——正常顏色的白帶。不過,惡露持續的時間與新媽媽的體質相關,也有一些新媽媽在本週仍會排出黃色、白色惡露。一般來說,剖宮產的新媽媽,惡露的結束時間相對較早。


生育無小事


導語:產後恢復期即我們俗稱的“坐月子”,此時寶媽要特別注意自身的護理,這不僅是對家人負責,更是對剛生下的寶寶負責,所以,此時此刻,新手媽媽做好產後護理是件極其重要的事情。而產後能否恢復良好,最關鍵的一項指標就是惡露正常與否,那麼,如何判斷產後惡露正常不正常呢?

什麼是惡露?

惡露是每一位生完寶寶的媽媽都要經歷的過程,惡露跟月經很像,但又不完全一樣,正常情況下,產後惡露按照先後順序依次分為三種,即血性惡露,漿液惡露,白色惡露,分泌物的顏色由鮮紅到淡紅再到白色,量則逐步減少。

產後惡露不盡有哪些危害?

1、產後出血。產後惡露排出過程中,如果血量持續過大,則預示著產後出血,應立即就醫,千萬不要存在僥倖心理。

2、造成感染。如果惡露源源不斷,就讓細菌有了藏身之地,長久下來就會造成身體部分或者全部受到感染。

3、切口難以癒合。如果切口在惡露的包圍下,長期處於潮溼陰暗的環境中,會很難癒合,同時細菌也開始滋生,很可能導致子宮切除的惡性後果。

如何判斷產後惡露是否正常?

1、觀察惡露的量。如果出血量非常多並且顏色一直是鮮紅的,則意味著不正常,要及時就診。

2、感受惡露的氣味。正常惡露只有血腥味,沒有其它異味,一旦出現臭味,就說明不正常,應及時就診。

3、計算惡露持續的時間。惡露持續時間是根據寶媽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的,大約在20天左右,如果超過6周惡露仍然不乾淨,就要及時就診了。

4、注意其它症狀。如果寶媽出現了發熱或者下腹痛的情況,那麼有可能發生了感染,也要及時就診。

重點提示: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都會經歷惡露排出的過程,只不過剖腹產惡露持續時間比順產的要長,恢復過程也相對較慢罷了。但不管分娩方式如何,寶媽都要做好產後護理,仔細觀察惡露排出的狀況,一旦發生異常,就應該立即去醫院就診。

今日話題:你們產後惡露是否正常呢?有沒有遇到比較危險的情況?

大家好,我是泉媽育兒心得,專注親子關係,對親子心理、教育、溝通、閱讀等有獨到的見解,希望我的分享能帶給你幫助,歡迎關注、留言、點贊、轉發、收藏!


泉媽育兒心得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產婦分娩後,在一定的時間內,陰道仍有血樣分泌物流出,這就是惡露。
正常惡露有血腥氣味但不臭,它包括從宮腔排出的血液、壞死的蛻蟆組織及黏液等。且在產後不同的時間裡,惡露的內容物也各不相同。
一般正常的產婦,惡露有以下三種不同的情況:
一是血性惡露,即紅色惡露。其量較多,尤其是產後第一天的量可達100~150毫升,色鮮紅,有時還帶小血塊,有血腥氣味,但不臭。正常情況下,產後一週內都是這種惡露。
二是漿液性惡露。在產後第5~10天排出,其顏色變淺,呈淡紅色漿液狀。
三是白色惡露。在產後10~14天排出,此時的惡露逐漸由淡紅色變為淡黃色或白色,其量比平時的白帶多,持續時間為十天左右。
一般產婦在產後20天左右惡露就會排乾淨了,但由於每個產婦的個體差異較大,產後惡露量的多少和持續時間也不盡相同,因此,也有少數產婦的惡露拖到一個月左右才幹淨。
但如果產後惡露超過一個月以上仍淋漓不盡,則為惡露不淨。此時的惡露多有臭味、色暗穢,屬於病態,是產後出血的異常情況。
常見的原因有:子宮內膜炎;子宮收縮不良、復舊不佳;宮腔積血繼發感染;或宮腔內有胎盤、蛻膜等組織殘留,由於腐敗誘發感染;或胎盤剝離面未能如期修復,血栓脫落而引起的出血。
總而言之,當產後惡露出現異常時,應儘早到醫院檢查,早診斷、早治療,保障產婦的健康。

媽媽咪呀育兒課堂


寶寶的到來讓我們嚐到了初為人母的歡喜,同時也伴隨著分娩給我們帶來的創傷,產後惡露是體現產婦身體恢復狀況的主要環節。

正常情況下,產後惡露分為三個階段:血性惡露,漿液惡露,白色惡露。一般情況下在42天內會完成這三個階段。如果產後惡露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要及時就醫。

一、產後惡露量總是很多,呈鮮紅色,持續時間比較久。

二、產後惡露有臭味,正常惡露有血腥味,如果發現有異味,就要及時就醫。

三、產後惡露持續時間久,如果兩個月後還有惡露,那就是惡露不淨,需要及時就醫。

四、如果身體出現發熱,下腹部疼痛等狀況,有可能出現感染了,這種情況就要上醫院檢查了。



水裡霧裡好心情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無論是何種分娩方式,都會產生惡露,這是由於分娩後,子宮內膜開始脫落,帶著血液以及胎盤碎片等壞死的一些組織向外排出,也可以理解為宮腔在進行自我清潔。

惡露相當於子宮自我清潔時產生的“垃圾”,寶媽可以通過觀察惡露的狀況,瞭解自身恢復的如何。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媽的子宮在恢復,並且伴隨著宮縮向外排出惡露。可以通過觀察惡露的顏色及性狀判斷自身的恢復情況。

產後第1周:此時惡露顏色鮮紅,大量血液和小血塊,稱為“血性惡露”,量多、有血腥味;

產後2周-3周:從第一週過渡而來,由於身體在不斷恢復,血液量逐漸減少,顏色沒有之前的紅,變成淺紅色的漿液,被稱為“漿性惡露”,有黏性;

產後3周以後:血液量明顯減少,所以不再是紅色了,變為白色或淡黃色,排出的是大量的白細胞、蛻膜組織、表皮細胞以及細菌,變得更加黏稠,被稱之為“白色惡露”。

產後大約4-6周可以完全排盡,不過排惡露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時間也並不是特別固定在哪一週就會排出什麼樣的惡露,但如果惡露久久排不淨,並且超過6周,寶媽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了,因為有可能是以下4個原因:

①由於一些特殊情況,部分胎盤或其他蛻膜等組織物沒有被醫生清除乾淨,導致殘留在子宮內排不盡,血量大,還有血塊,並且寶媽肚子痛,這是寶媽自身沒法干涉的一個原因。

②宮縮無力,宮縮也是可以促進排出惡露的一種“力量”。在孕育寶寶的時候,子宮形狀變大,寶寶出生後需要縮小恢復,而宮縮速度慢、無力,也會導致惡露遲遲排不乾淨,多半是寶媽氣血虛造成的。

③受涼導致氣血凝滯,惡露排出不暢。

④個人衛生不注意,導致宮腔感染,致使惡露增多,發出臭味。

所以寶媽在坐月子期間,如果想盡快使惡露排乾淨就得促進自己的宮縮,避免發生感染和氣血凝滯,所以寶媽做到這幾點,才能儘快將惡露排除乾淨:

一、堅持母乳餵養

寶媽可不能小看了母乳餵養,不僅可以為寶寶提供營養,還能對自己有很好的幫助。當寶寶吸吮時,會刺激寶媽宮縮,利於寶媽恢復,惡露也能儘快排出。

二、避免受涼

不碰冷水、注意保暖,惡露排出也需要氣血帶動,如果寶媽在這時候受涼,極易導致氣血凝滯,寶媽會因為惡露排不出而加重腹痛,並且排不乾淨。

三、儘早下床活動

“動則生陽,靜則生陰”,儘早活動才能通筋活絡、舒暢氣血,所以儘早下床活動才能促進血液循環,並且儘快將惡露排淨,也利於產後恢復。

四、保持清潔,避免感染

產後一定要保持清潔,一般產後在醫院時,護士會為寶媽進行消毒,回家後也要保持清潔,分娩方式不同,清潔方式也不同。

自然分娩寶媽:回家後可以立刻洗淋雨,時間不能過長,防止著涼。不要盆浴防止感染,影響惡露排出。

剖腹產寶媽:回家後由於肚子上還有傷口,為了避免傷口感染,可以採用擦洗方式,保持身體清潔,才能減少感染的機會。

無論何種分娩方式,寶媽在月子期間都應該注意自身清潔,勤換衣物、勤換衛生棉,以防感染導致惡露異常情況的發生。

五、注意飲食

月子期間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通過食物,加速自身排出惡露,健康又沒有副作用。

簡單小秘方:

山楂紅糖水:取5-7顆山楂和20克益母草,入鍋加水燒開後,加入紅糖小火煮至紅糖完全融化。分兩次喝下,一定要趁熱喝。

山楂幫助開胃,讓寶媽更有食慾,也有化瘀的功效,紅糖和益母草都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幫助寶媽儘快排淨惡露。

月子期間,寶媽照顧小寶寶的同時,也一定要多多關注自己的身體情況,注意惡露的狀況,如果長時間排不乾淨就要去醫院詢問醫生具體情況了。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福林媽咪


孕婦產後要想判斷惡露是否正常,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判斷。

惡露分為三種

一般正常情況下,產婦廳日流出的惡露有血腥但氣味不臭,其中包括從宮腔排出的血液、壞死的蛻蟆組織及黏液等。在產後的不同時間裡,惡露的內容物各不相同。一般正常的產婦,惡露有三種不同的情況。

血性惡露

血性惡露也被稱紅色惡露,這種惡露量較多,尤其是產後第一天的量可達100~150毫升,色鮮紅,有時還帶小血塊,有血腥氣味,但不臭,產後一週內都是這種惡露。

漿液性惡露

漿液性惡露。在產後第5~10天排出,其顏色變淺,呈淡紅色漿液狀。

白色惡露

白色惡露。在產後10~14天排出,惡露逐漸由淡紅色變為淡黃色或白色,其量比平時的白帶多,持續時間為十天。

一般情況下產婦在產後20天左右惡露就會排乾淨。但是每個產婦的個體差異較大,產後惡露量的多少和持續時間不盡相同,也有少數產婦的惡露拖到一個月左右才幹淨。

產後媽媽要注意,如果產後惡露超過一個月以上還是排不乾淨的話,且惡露有臭味就屬於產後出現的異常情況。導致這種現象的常見的原因有:子宮內膜炎,子宮收縮不良、復舊不佳,宮腔積血繼發感染,或宮腔內有胎盤、蛻膜等組織殘留,已腐敗誘發感染,或胎盤剝離面未能如期修復,血栓脫落而引起出血等。


當惡露出現異常時,應儘早到醫院檢查,早診斷、早治療,保障母親產後的健康。

歡迎在評論區中發表不同的觀點。更多育兒,懷孕,備孕,兒童健康知識等問題,可以關注我。我會為您一一解答!謝謝閱讀!


兒科醫生劉躍梅


要看惡露是否正常,首先我們要對正常惡露和異常惡露進行區別,這樣就可以自己在家中檢查惡露是否正常了。那麼下面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惡露:指產後隨子宮蛻膜的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組織及宮頸黏液等物隨著惡露經陰道排出的物質

正常惡露根據其顏色及內容物分為三種:

1:產後四天左右的惡露稱為血性惡露,量多、顏色棕紅,含有大量血液、小血塊、壞死的蛻膜組織。

2. 產後一週為漿液性惡露,顏色轉淡、內含血液越來越少。 白色惡露內含大量白血球、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

3.一月左右惡露基本停止,正常惡露有血腥味,沒有異常的味道。


綜上所述,我們就可看出異常惡露的性狀,凡事不符合上述均屬於異常惡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立即呼叫醫護人員或者立即就醫,以免對產後媽媽們造成更大的損害。



那麼產後我們應怎樣預防產後惡露的發生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1.產後媽媽們要住在乾淨,最好是紫外線消過毒的房間。並且要保持衣物及床鋪的整潔乾燥,若有潮溼的話,儘快更換,防止細菌的滋生。定時通風換氣。

2.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因為產婦在生產時已經脫力,這時給予產婦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環境,可以有效的減少疲勞,對於傷口的癒合有極大的好處。

3.產後應補充足夠量的高蛋白飲食。同時也要防止便秘。

懷孕對於以為女性來說已經是一件是否艱難的事情了,所以我們儘量在產婦產後給予精心的、科學的照顧,及時恢復身體,若有異常,儘快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