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電商經濟的700多家小紙箱廠為何難成規模?

亮灬點


電商靠什麼活?

超低價格。只有降成本才能降低零售價格!

怎樣才能降低成本?

1、產品本身的原物料成本

為什麼網店商品的質量和實體店不一樣,那就是使用了低廉的原物料。老人常說一分錢一分貨。

2、運營管理成本

網店基本上都是黑工廠、黑作坊、家庭式經營 ,即使辦理了營業執照和相關生產許可資質,因為沒人查,所以很難像實體企業那樣去管理。

3、人員工資成本

一般網店都是家族成員組成,也不用給員工繳納社保。

5、租金成本

網店要求不嚴格,沒有生產面積和格局的制約,在家裡就可以辦公、生產製造。

6、稅務成本。

不會像實體店那樣有稅務人員查賬!

所以包括這些紙箱廠在內,都是家族式生產方式,估計也不會像實體正規企業那樣,定期有公安消防定期去建廠,也不會有環保上班檢查吧。


愛黨愛國1234


支撐電商經濟的700多家小紙箱廠為何難以成規模?

這些企業難以成規模的原因應該是以下5點:一是無品牌;二是質量差;三是定位低;四是推廣運營一般;五是售後服務不到位等等。

一是無品牌問題。小紙箱廠,小本經營,沒有錢投入,也捨不得投入。賺點小利潤,掙點小錢,保持正常運轉就行。根本就沒有做大做強的規劃,小富即安;根本就沒有品牌意識,不知道註冊商標,不知道品牌經營,更不懂品牌建設;這樣就造成企業成長慢,擴張慢,發展慢,在全國類似的情況很普遍。

二是質量差問題。這些小紙箱廠,沒有專門的研發團隊,沒有專業的設計部門,整個開發的產品,就是粗製亂造,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沒有巨大的需求量,購買者廖廖,或者都是一些小買家,導致小紙箱廠也是要死不活的,度日如年,不說擴大規模了,生存就成問題。

三是定位低的問題。這些支撐電商經濟的小紙箱廠,從一開始,它們定位也應該是支撐小電商賣家,定位的終端客戶也是一些小企業,所以,這樣的兩個定位,一定是小打小鬧,不管做多長,終究還是一個小,做不大、也做不強。因為都是小對小,弱對弱,不可能做大。這樣的定位,企業越做越低端,路越走越窄,後來就是倒閉。

四是推廣運營一般問題。由於都是小電商、小紙箱廠,投入不足,經濟實力不強,在推廣運營方面,一定捨不得投入或投入很少,導致推廣不到位,效果不佳,業績不理想,並且形成惡性循環,走入怪圈,越做越小,越做越難,直至倒閉,這就不是做不大的問題了。

五是售後服務的問題。由於企業小,投入不足,相對的人員配備少,導致的是售後服務力量不足,有的可能就沒有這個售後服務部門或專業的售後服務人員,這樣的企業,在當前競爭十分激烈的現實面前,你想擴張,就像登天一樣難。

上述五點大家一看就明白,它們為何擴大不了規模。

歡迎各位網友提出批評意見。





特行者001


支撐百億電商經濟的700多家小紙箱廠為何難成規模?看到這樣的問題,我在猜出題者應該也是從事電商的,所以在關注紙箱廠的發展。我談談我一個外行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其實包裝行業,做的比較大的企業也是有的,企業規模在千人以上的數不勝數,比如1.勝達2.界龍3.上峰SALFO 4.合興等等。並不是所有的紙箱廠都是小廠,只不過這些大型的包裝企業並不完全只做紙箱,還做一些例如生活用紙、化工原料、彩盒、緩衝包裝材料(EPE、蜂窩產品、紙漿模塑) 、書刊等等。

因此題目問的支撐百億電商經濟的700家小紙箱廠,我覺得實際的數量應該不止700家,國內小紙箱廠很多,小紙箱廠難以發展,主要還是受限於利潤,電商企業要求無論是產品還是紙箱都是要價格最低的,才能讓自己的網店更有競爭力,因此作為紙箱供貨商而言,利潤自然也不高。加上產品單一,生產設備落後,實力不強,大品牌的手提袋等等訂單又接不到,在沒有大資金投入,升級設備,擴大生產線,那也只能維持在這樣餓不死的狀態,發展的非常緩慢。


流浪的好奇


站著說話不腰疼,誰不知道搞好品牌 誰不知道做好質量 !現在競爭多激烈?開工廠有20%利潤已經暴利了!一會環保來 一會工商來 一會消防也來!你以為容易做大?


愛豬人士


我覺得不成規模也挺好,最起碼養活了100萬家人,他們的收入基本差不多,不低也不高,總比一個大企業,幾個老闆掙大錢,剩下的掙點工資好


大舟


電商發展越來越飽和 小紙箱就是本來就利薄多銷的產品競爭也大 適合小廠小作坊 運營成本就不會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