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遊牧民族是不是吃根青菜都奢侈?他們日常吃什麼?

苔666


說起遊牧民族吃什麼,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高興就騎騎馬,不高興就玩玩摔跤,果真如此?

意大利傳教士加賓尼在《出使蒙古記》中記載:“他們把小米放在水裡煮,早晨喝一二杯湯,白天就不再吃東西;晚上吃一點肉,並且喝肉湯”。

遊牧民族頓頓飯都是大肉嗎?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中國古代的遊牧民族主要吃什麼?

遊牧文化

吃什麼,是飲食文化的問題,那我們先來看看遊牧文化來源。

我國北方主要是草原地區,東起大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北接內蒙古、南達長城沿線。這裡地區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以遊牧經濟和文化出名。

中國歷史上游牧民族包括山戎、東胡、匈奴、丁零、鮮卑、烏桓、柔然、突厥、回紇、契丹、党項、蒙古等民族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真是你方唱罷我登臺啊。

這些民族在草原上興衰更替,創造了遊牧文化。

由著生活環境苦寒無比,文化落後,遊牧民族一直以牧業為主要生計方式,主要包括狩獵、牧業、捕魚、採集,隨著歷史的更替,有的民族也開始學習中原地區,開始了農業耕種。

這一切決定了遊牧民族以肉、乳、米、面兼容的飲食結構。所以他們的因素也很均衡,不只是肉這麼單一。

(遊牧民族)

白、紅、黃、綠、黑五大類食物

自古以來遊牧民族有用顏色來歸類食物的方法,那我們就來看一看不同的顏色分別代表哪些遊牧民族特色食物。

(1)白食:顧名思義,這類食物肯定是白色的,主要是指奶和奶製品等一系列食物,有牛奶、羊奶、馬奶,其中這類食物是遊牧民族的主要食物之一。

說到奶製品,不得不提一下,蒙古的奶茶和馬奶酒。這個奶茶可不是街上奶茶店裡賣的那些珍珠奶茶哈,那些多數是衝奶精調製成的。而蒙古奶茶,是真正的奶和茶煮出來的。大家不放試試,馬奶酒,聽說也不錯,不過可能很多人喝不習慣。

(白食—各種奶製品)

(2)紅食:總所周知,牛肉一直是紅肉的代表,同樣的這裡的紅食主要指各種肉,包括牛肉、羊肉、馬肉、野生動物肉等,肉類是遊牧民族最喜歡的食物。

這類食物來源一般是打獵,捕魚所得,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多得很,野兔、狼、狐狸、袍子、鹿等等,日常所吃一般優先吃獵物,等到打不到獵物了,就開始吃自家養的羊、牛、馬等。不到萬不得已,他們都不想吃自家養的牲口。

清代趙翼編寫的《簷曝雜記》記載:食酪,蒙古之俗,羶肉酪漿,然皆不能食肉也。食肉惟王公臺吉能之,我等窮夷,但逢節殺一羊而已。(你看,多捨不得吃自養的)


(3)黃食:特指油脂,包括動物脂肪和奶油,還包括奶茶中特有的炒米。

(4)綠食:草原上綠色的蔬菜,包括韭菜、蔥頭、水車前和茸草等,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蒙古韭菜——沙蔥)

(5)黑食:指茶(不加奶)、肉湯,從顏色上看屬於黑食或者灰色,遊牧民族喜歡喝茶。

(茶)

普通牧民想要吃一根青菜,真的是奢侈無比了,因為他們很少會耕種。就算耕種出來一點點,也被有權勢的大人物給包了,普通牧民多數吃上述所說的野菜,要吃一頓中原進口的青菜,那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行。

當然了,貧苦的環境,造就了他們光腳不怕穿鞋的傳統,歷朝歷代,大饑荒時刻的遊牧民族,無時無刻不想到中原搶掠,中原對他們來說富饒無比,豬雞鴨牛羊狗,各種各樣的青菜,鐵器吹具等。尤其是女人。

所以,只有入侵中原,普通牧民才能飽餐一頓上好的青菜。窮困,是他們入侵的根源!


剛日讀史


古代遊牧民族只有草原沒有耕地,沒有糧食,只吃:牛、羊、馬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