嬲與嫐,雖然字長差不多,但意思卻大不相同


畢竟古人的戲弄都是男的戲弄女的,所以呢,場景還是能想到的。


嬲與嫐,雖然字長差不多,但意思卻大不相同


嬲:念niǎo,是戲弄、糾纏、攪擾的意思。

由於音調的不同,在湖南汨羅馬橋人那裡嬲有粘連、親近、逗耍、親熱、理睬、性行為等多個意思。

嬲(niǎo):方言用字,很多時候用作髒詞。通孬。在普通話中意為戲弄、攪擾,或糾纏之意。在內蒙古以及晉北方言中,意為:神氣、得意,或志得意滿之意。粵語中意為:生氣。

基本釋義

1. 糾纏,攪擾:“汝能為歌,吾輩即去,不復~。”

2. 戲弄:“弟妹乘羊車,堂前走相~。”

3.得意::“這閨女穿了新衣裳,看把她~的!”

嬲在很多時候,用作髒詞。也許正因為這一點,正人君子的字典,要進入校園、圖書館和大人物們會客室的精裝詞典,基於一種高尚的語言倫理,必須忽略它,至少也是輕輕帶過,或者含糊籠統一下了事。但在實際生活中,在馬橋人那裡,嬲是一個使用頻度極高的詞。一個人一天下來,說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嬲字司空見慣——他們不是按照常用詞典來生活的。

嬲字在馬橋有多種用法:

(1)嬲,聲發陽平,表示粘連的意思。比如把信封口粘好,他們就會說:“把信封嬲好。”對漿糊、膠水的調粘性質,他們就會說,這些東西“巴嬲的”或者“嬲巴的”。磁鐵石,即“嬲鐵石”。鼻涕蟲,即“嬲泥婆”。

(2)嬲,聲發陰平,表示親近、親熱、糾纏、肌膚粘貼鬢髮廝磨的狀態。

“放嬲”,意思是同別人親近和親熱,是主動型的。“發嬲”,是以某種神態誘導別人來與自己親近和親熱,多少有被動的意味。這些同多用於小孩與父母、女人與男人的關係中——一個少女在熱戀中,對她的情人總是“嬲得很”。她的語氣、目光、動作等等,可以使人聯想到漿糊和膠水的性能。

(3)嬲,發上聲,意指戲弄、逗耍、理睬、幹予等等,與普通話中的“惹”字意義相近。比如“不要嬲禍”,“不要嬲是非”等等。馬橋人還說“三莫嬲”,一是小的,二是老的,三是叫花子。意思是這三種人很難纏,最好不要與他們發生交往,更不要與之衝突,即使有理也要讓三分,遠遠躲開才對。

這也是人們對待漿糊和膠水的態度,害怕一粘上就不易解脫,落個狼狽不堪。可見“嬲 ”字雖然用法多變,但內在的義蘊還是一脈貫通,有引伸傳接的軌跡。

(4)嬲,發去聲,意指兩性行為。北方話中也有類似的詞,比如“肏”,發音cào ,後來在很多文字作品裡多誤認為“操”。一些在北方當過兵或混過生活的人,把這個詞帶到了南方,帶到了馬橋。

(5)嬲,聲發陰平,意指志得意滿。在內蒙古、晉北方言指神氣,象形字,一個女,有兩男討好,嬲!

兩個女人爭奪一個男人,字面意思很形象


嬲與嫐,雖然字長差不多,但意思卻大不相同


嫐,漢語漢字,拼音nǎo。嫐比嬲(niǎo)多一層意思,《康熙字典》:“嬈,嫐也。”說明嫐另外還有嬌媚、柔弱、妖嬈、嫵媚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