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持續大買,創業板超預期直接拉出新高,說說後續的應對思路

【大盤】


週四市場整體概況如圖所示:

外資持續大買,創業板超預期直接拉出新高,說說後續的應對思路


外資持續大買,創業板超預期直接拉出新高,說說後續的應對思路


昨天說了這波反彈還是可以繼續用節前看外資流向圖的方法來輔助判斷大盤短期的強弱,只要他們當日流入,那大盤就沒什麼太大問題,如果他們流出,那就小心點,估計大盤當天也好不了。


然後看一下週四的外資流向圖吧:

外資持續大買,創業板超預期直接拉出新高,說說後續的應對思路

從開盤就持續流入,大買了一天,流入了135億。本來我昨天是參考13年6月25日後的走勢,創業板應該能繼續震盪上行,但在創新高前一般會有個震盪小回調。結果今天外資大買了一天,把前一晚特斯拉大跌的影響都給直接化解了,也就開盤小跌了一會就被拉起來了,全天基本就和上面的外資流向圖走勢一致,單邊漲了一天。


感覺就和去年底那波上漲差不多,外資持續流入,如果沒有突發利空的話,大盤就是震盪上行沒什麼回調的。當時就是12月20日那個週末出了個國家大基金減持芯片股的利空,才導致了一個單日大跌,那天外資流入也擋不住國內機構和散戶的拋售。這裡就是一個留意外資當日的流向,還有就是留意一下有沒有突發利空,這兩塊都沒問題,那大盤就沒什麼太大問題。節前我就是用這個方法在1月21日外資兩個月以來首次轉流出時,判斷出大盤波段頂部的,節前最後一天和節後第一天就出現大幅調整了。現在真是不能用技術指標判斷頂部,就盯著外資動向以及消息面最簡單,其實週一覆盤時我就是看外資還在大買,所以也想著直接低吸最強的創業板指,覺得指數沒啥太大風險了,但還是低估了反彈的強度,創業板50就沒給殺跌低吸的機會。的確挺不爽的,節前高拋就等著這樣的好機會,沒把握住,太遺憾了。現在從創業板角度看,就等於又回到節前了,那該怎麼做還是繼續怎麼做吧,有符合策略的個股機會就參與一下。


本來大盤走V字反彈就是我係統的弱項,這次因為參考了外資的動向,已經打提前量了,還是沒把握住。那就和以前一樣,V字反彈我基本都會踏空初期部分,就像去年底起來這波一樣,也沒給我好的波段低吸機會,一開始一段我也只能輕倉試探著找機會,到中後期才抓了一下郵儲銀行以及機構趨勢股的波段機會。只要有符合策略的有把握的機會,那就上倉位去做就是了,像去年底郵儲銀行重倉一買就漲停了,追大盤也很快的。今年鼠年才剛開始,如果市場好,後面總能找到符合自己策略的機會的,慢慢做。節奏一開始沒踏準,那就不能急,否則節奏就更亂了,還是和去年底一樣多看盤多思考,覺得有把握了再出手,財不入急門。


大盤這樣V字反轉快速拉昇,創業板50也不會有什麼太好的買點了,後面就和去年底一樣,輕大盤重個股吧。


因為這波拉昇的確比較暴力,估計有很多人是跟不上這節奏的,看著漲又沒什麼辦法,覺得自己踏空了很急。這裡我說幾句安撫的話吧,其實踏空這個說法真是很沒意義,如果是自己看的懂的行情,有符合自己策略的機會那就出手做就是了,如果沒出手,那就說明自己看不懂,或者沒有符合自己策略的機會,要麼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要麼就耐心等符合策略的機會,哪有什麼踏空啊,做好自己該做的就行了,心態要放平和。還有就是如果不符合自己的策略勉強出手,就算買了因為沒有完善的應對策略也賣不好,倉位也不敢太重,其實長期來看,這樣的操作是無效的。這個市場就是這樣難,看對了不一定能做到,做到了不一定能做好,做好了倉位又不一定買夠了,就算買滿倉了對於業餘的人來說投入比例佔總資產又不夠大,一激動賣房融資上槓杆炒股了結果見頂熊市了,你說難不難?為什麼我一再強調要多總結自己的歷史操作,完善出屬於自己的操作策略,就是要避免陷入上面這種惡性循環裡,多在這裡做幾年就能理解我說的了。


【熱點】


週四市場熱點整體概況如圖所示:

外資持續大買,創業板超預期直接拉出新高,說說後續的應對思路


外資持續大買,創業板超預期直接拉出新高,說說後續的應對思路


節後周一的3000股跌停,反而成了熱點炒作的催化劑了,連續3天都一直高潮迭起,漲停一天比一天多,高潮後都不怎麼分化了。週四自然板數達到216只,昨日自然板今日漲幅為7.48%,連續兩天漲停股賺錢效應都打到最高潮,這在以前都很少遇到,印象中幾乎沒有。這樣的市場應該是短線高手的天堂了,手腳快的都能搶到肉。


我的策略基本都不是這種快進快出的短線策略,這波符合我策略的應該就是之前說過的疫情利好的醫藥、口罩板塊的龍頭股,而這類股的買點基本都是在節前最後一天。醫藥裡最強的聯環藥業,節前最後一天沒有繼續縮量一字,而是一個換手板,算是它這波唯一的買點了。口罩板塊感覺龍頭不太好區分,奧美醫療目前看是最強,但奧美1月20日都沒板,泰達股份1月20日就開始漲停,1月21日泰達縮量一字封死,奧美才剛首板而且還開過板,所以泰達股份應該算個換手龍吧,1月23日的反包板算個買點。也就是疫情利好板塊最強的股,都得在節前最後一天介入。節前1月21日我就判斷大盤見波段頂了,加上馬上要春節長假,那麼多天沒法交易,不確定性太高了。我之前說過,這類逆市的熱點我一般把握的不太好,因為我的系統做個股也會迴避大盤主跌段。這樣有利有弊吧,有利的地方是像節後第一天這種大跌我一般都能躲過去,弊端就是會錯過這樣的逆市熱點,看怎麼取捨了,我最不喜歡大回撤,所以還是選擇目前的系統。


另外還有一些疫情利好股,我在放假最後一天的週記裡列出了機構研報看好的4大板塊,還貼了他們看好的股,目前看的確也是市場熱點,強的都走出連板了,像最強的會暢通訊直接4連板,這種題材我當時貼出來後也說了自己不擅長,因為也屬於逆市題材,只能貼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我給不出什麼完善的操作策略。


今天盤後我就是好好看了一下這幾天的熱點領漲股,最強的的確都不符合我自己的策略,這種逆市題材我不擅長,沒參與到可以接受。還是那句話有舍才有得,不參與這類題材,就不會吃到週一這種大盤暴跌,但也會錯過他們的連板行情。不過今晚我想了一下,這類題材也不是完全不能參與,如果屬於市場最熱的題材,那龍頭還是可以做一下的,就做聯環藥業就行,它的確最強,就算遇到大盤大跌,應該也不會悶死,會有反抽賣出的機會。這類題材下次比正常題材減半倉位參與就是了,否則市場最熱的題材沒去參與,這點又不太符合我的系統核心,最熱的題材我應該都去努力參與的。否則就會和這波一樣,操作上很被動,如果去做其他雜毛股,那倒是違背了自己的策略了。


後面繼續找符合熱點龍頭策略的參與機會吧,既然大盤沒系統性風險了,就按上面說的輕大盤重個股吧,符合策略的就做,就當節後這個坑沒挖就行了,也沒啥的,繼續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之前也說過,我的字典裡沒有踏空,沒有什麼是抓一個板解決不了的,如果一個不夠那就兩個,奧利給,幹就完了,之前郵儲銀行這種大象都能抓到漲停,市場好了,機會多得是。不過估計要疫情出現好轉,疫情利好板塊見頂了,才會有新的熱點走出來。不過疫情利好板塊,也可能會有第二波拉昇,就像當年09年6月甲流龍頭萊茵生物一樣,到時候看是否回踩BBI低吸做第二波吧,感覺現在互聯網發達,網上科普的人多,必須特別正宗的才可能有第二波吧,那些純情緒炒作的估計就是一波流了。


今天漲停板太多了,我自己是隻會盯著最強的看的,所以就不貼了,前面也說了最強的就是醫藥的聯環藥業,不過買點是在節前最後一天,節後是沒啥好買點了。另外就是特斯拉的模塑科技算是高度股,雖然連板因為週一的大跌中斷了,但只斷了一天就反包板了,這也是現在高度股的特點,就是雖然會連板中斷,但只斷1天,之前星期六第一大波也是這樣上去的。反正這兩個股肯定都沒買點了,要參與就得在春節前後大盤調整的時候就逆市參與,以後這類的我就正常倉位減半去做一下吧,否則就得錯過一波行情,的確很被動。


以上為個人覆盤筆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抄作業風險自負。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