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做好這3點,寶寶好養又易帶,新上任爸媽要早了解

文丨美媽很帥(原創,歡迎轉發分享。免費進圈,獲取更多新鮮滾熱辣的育兒知識!)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小嫻懷孕的時候,因某些原因在33周半的時候不得不把寶寶提前生出來,並在醫院住了29天的院。從寶寶接回家的那一刻起,她的廣東婆婆就一直在身邊嘮叨,說孩子不能管他們叫爸爸媽媽,叫阿叔阿嬸,孩子才好養。

小嫻不信這些,儘管婆婆一再強調她讓“高人”算過了,父母與孩子刑剋,叫“爸媽”不大好養,但她一直堅持讓孩子叫她“媽媽”。平常換尿片或者跟寶寶交流,都讓寶寶管她叫“媽媽”,婆婆每次聽了都要叨她幾句,小嫻聽煩了,辭了職自己帶寶寶,讓婆婆回鄉下。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很快孩子會爬會走,慢慢地也會說話了。這個春節,小嫻兩口子帶著孩子回老家過年。但婆婆還一直固執如初,有事沒事就教剛學會說話的孩子管他們兩口子“阿叔阿嬸”。


家長做好這3點,寶寶好養又易帶,新上任爸媽要早了解


小嫻多次勸說無效,終於在大年初一爆發了,“這孩子我生的,愛怎麼叫就怎麼叫,輪不到你管!”婆婆頓時啞口無言,從那天起,任小嫻怎麼叫也不敢吱聲了。

兩廣地區確實有不少讓孩子管父母叫“阿叔阿嬸”或者“阿哥阿嫂”、“阿伯阿母”,尤其是七八十年代。

那時候醫學不怎麼發達,加上物質匱乏,生兒育女不易,夭折之事常出現,讀書不多的人掌握的知識有限,受心理暗示之下,聽信了“高人”之言,就讓孩子叫疏一點,祈求孩子健康成長。

就拿我們家來說吧,我們叫管爸爸叫“阿伯”,媽媽就直呼其名,後來問為什麼要這樣叫。我媽媽說,因為有“高人”說我大姐管父母叫“阿伯阿母”更好養,所以就讓大姐這樣叫,又因叫“阿母”顯老,所以最後直呼其名了。我們後面生的,原則上是可以叫“爸媽”的,但受大姐的影響,都跟著她叫了。

家長做好這3點,寶寶好養又易帶,新上任爸媽要早了解

其實小嫻婆婆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用錯了方法。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那些老舊過時的育兒觀念應該捨棄。

家長做好這3點,寶寶好養又好帶,

1)幫助寶寶建立生物鐘

剛出生的小寶寶睡眠被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還無法區分白天與黑夜,想要寶寶易養好帶,家長就要了解嬰兒的睡眠特徵,幫助他們儘快建立生物鐘,養成良好的生活節奏。

新生兒期的寶寶每天要睡15-20個小時,每隔2-3小時就醒來吃奶;2-3個月大時,睡眠時間每天縮至14-15小時,可以慢慢嘗試戒掉夜奶,逐步調整生活節奏;3-6個月大時,早中晚讓寶寶各睡半小時至2小時,如果家長從新生兒期就開始有意識地調整寶寶的生活節奏,4個月大左右就能形成生物鐘了。到6-12個月時,寶寶的平均睡眠縮短至11-13個小時,大多數寶寶能睡整覺了,晚上睡覺時間拉長,白天睡眠時間縮短。


家長做好這3點,寶寶好養又易帶,新上任爸媽要早了解

2)瞭解寶寶體重增長的特徵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身強體壯,有些人初為人母、人父,不瞭解孩子的體重增長特徵,可能因此而焦慮。

據國際哺乳顧問協會指出,生後0-3個月小寶寶每日增重20-35g;據世衛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0-6個月每週體重平均增長100-200g(約15-29g每天),可以看出,寶寶的體重增長在此範圍內表明發育狀態比較好。

此外,在生後三五天小寶寶會出現體重減輕的跡象,一般會在生後一週逐漸回升,慢慢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並繼續增長。生後4-6個月左右,小寶寶的體重比呱呱墜地之時重2倍,1歲時重3倍,5個月左右體重增長速度逐漸放慢。

家長做好這3點,寶寶好養又易帶,新上任爸媽要早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寶寶每天增重≥50g,則要考慮過度餵養了。過度餵養不但會加大消化系統的壓力,還造成流向大腦的血液減少因而影響智力發展。

3)多學習育兒知識

想孩子好養易帶,做家長的一定要多學習相關的育兒知識。比如,新生兒期的寶寶會出現哪些現象,嬰兒期的寶寶有哪些特性並根據這些特性制定相關的早教課程(如追視訓練、撫觸按摩、被動操、讀繪本等等),瞭解猛漲期及與大腦發育黃金期,及時調整餵養或護理方式。

今日話題:你們老家有管父母叫“阿叔阿嬸”或者其他叫法嗎?

家長做好這3點,寶寶好養又易帶,新上任爸媽要早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