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魔 17年後不變選擇

2月3日早晨8點,和同事交接完班,在武漢中心醫院病區忙了一夜的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魏海東下夜班了。

他從零點接班,隨後對他負責的33名患者查房。其中,有一位87歲的老人,因為基礎病多,加之年事高,需要每半小時到一小時查看一次。另外還有3個重病號,呼吸困難,其他患者還算平穩。

魏海東每天在醫院的時間是8個至9個小時,回到駐地,簡單飯食之後,立刻睡覺補充體力,抽空鍛鍊一下身體——這就是魏海東和隊友們全部的生活。

支援武漢的事魏海東沒敢告訴年邁的父母,怕他們擔心。後來老人們知道後,打電話鼓勵他:“要治病救人,做名副其實的好醫生,也要保護好自己!”

“我是在抗擊非典時期入的黨,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必須衝鋒在前,這是身為醫生的責任,沒什麼可猶豫的!”今年44歲的魏海東說。

2003年非典病毒肆虐,才參加工作3年的魏海東主動請纓,和帶他的老師一同到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設立的發熱門診,參與抗擊非典病毒的戰鬥。

“當年還沒有成家,無牽無掛,覺得自己學了這個專業就要學有所用,在祖國最需要最關鍵的時刻,必須上。”魏海東說,非典是他遇到的第一次疫情,說不害怕是假的。

時隔17年,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魏海東依舊義無反顧地遞交了請戰書。

“可能是因為經歷過非典,這次就覺得是個大型傳染病,沒有什麼可怕的,我們一定能戰勝它!”魏海東說。也正是因為參與了抗擊非典的戰鬥,積累了處置重大疫情的經驗,他的表現才會更淡定從容。

初來乍到,對醫院環境、信息系統不熟悉影響診療速度;穿防護服,行動不便,不能吃流食,不能喝水,要穿紙尿褲;戴著眼罩總被霧氣瀰漫,口罩把鼻樑、臉頰勒出了深深印痕,洗手消毒導致皮膚紅腫;每次上下班穿脫防護服都會耗時一兩個小時……這些困難都被魏海東輕描淡寫地帶過。

魏海東說,他所做的是作為一名醫生的本分,有更多的人也在默默付出,感動著他,他說的更多的是大家的信心和別人帶給他的感動。

“如果再給我選擇的機會,我還會這樣選!”17年,從戰非典到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魏海東從快樂單身漢變成拖家帶口的中年男人,從一名火線入黨的黨員成長為老黨員,變的是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強了,不變的是仍然選擇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