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酵母饃饃怎麼放鹼合適?

草原狼


也真搞不懂,饅頭和花捲都是蒸制的,顧客進店了偏偏把饅頭叫蒸饃,花捲又被分門別戶。好在也有人把饅頭和花捲還叫成了“饃饃”,這才是夠接地氣的。再加上又是“老酵母” 的,還不就是個老面嗎?傳統手法濃郁,不信這“老酵母饃饃”勾不起多少人對兒時的美好回憶?

不過,這個“老酵母饃饃”,是非加純鹼不可的,加鹼的“學問”多著哩!

老酵母饃饃有“來頭”

老酵母,也就是老面。它是用來發面的面子。也就是把上次做饃饃發酵好的麵糰留一點做“引子”,再加入麵粉、水和成麵糰,過夜發酵。這種發麵的方法還是從我們的老祖宗那裡留傳下來的。都要在前一天晚上發麵,第二天早上再把發酵好的麵糰中加入水、鹼、新鮮的麵粉和成主麵糰,然後分割、揉胚、醒發和蒸制而成的饅頭。

我們從小就是吃老酵母饅頭長大的,也吃慣了這種味道。它可是沒有添加劑,屬於自然發酵。做出的饅頭口感細膩,味道香甜,越嚼越還會越香。

老酵母發麵蒸饅頭加純鹼的原因

過去的老一輩蒸饅頭,是自然環境中生成的酵母菌發酵而成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面或酵頭。而在酵頭中,除了含有佔絕對優勢地位的酵母菌外,還有其他的雜菌,比如乳酸菌。因為乳酸菌,麵糰發酵時,就會產生一些酸味的物質。酸味重了不好吃,就需要加鹼來中和,這些鹼就是食用純鹼和食用小蘇打。如果加鹼適中,不但不會影響麵糰的營養價值,而且酸鹼會發生中和反應,產生二氧化碳,讓麵糰變得更加蓬鬆。“饃饃”才會麥香味實足。

老酵母饃饃不加鹼不行

麵糰聞著有點酸味,用手揉起來感覺麵糰沒有韌性,有的還有點發黏,這就是鹼放少的緣故。由於食用鹼量不足,蒸出的饅頭也會發酸,內部組織粗糙,表皮也不光滑。

鹼多了麵糰聞起來有鹼面的澀味,麵糰顏色也暗黃,手感上覺得麵糰揉著有筋道,似乎顯得容易折斷。就是二次醒發時,饅頭胚也“發”不起來,蒸出的饅頭“個頭”也不大。

用鹼合適了,麵糰聞起來有淡淡的鹼香味。麵糰加入食用鹼後,應該醒發10分鐘左右再做饅頭。10分鐘後用刀切開面團,看一下其橫截面,內部組織空洞小而均勻。麵糰揉起來有彈性還不會粘手。

老酵母饃饃用鹼是否合適有辦法

我一直都是用老面發麵蒸“饃饃”。畢竟是在農村,父老鄉親對老面饅頭還情有獨鍾。我是通過這種方法掌握用鹼量的:

【1】燒一燒(蒸):取兌了純鹼的一疙瘩麵糰,燒熟後瓣開觀察其色澤。若面的顏色發白,則是加鹼量不足;若面色發黃,就是用鹼量多了;只有燒熟後的面色是淡淡的黃色,才是加鹼合適。這裡的“淡黃”,是為“二次醒發”留出了餘地,也是為蒸出不發酸的饅頭創造了“機會”。其實,不用燒,也可蒸熟觀察,只是沒有燒熟看得準確。

【2】拍一拍:稍微用點力,用手拍拍兌了鹼的麵糰。如果聽到“叭叭”的聲音,就鹼兌得有點少了,還得加點鹼再揉勻;如果發出“叭嗒”聲,一定是加鹼多了,要再些面;如果是“嘭嘭”聲,說明加鹼合適,直接揉饅頭胚就行。

【3】聞一聞:

將加了鹼的面拽開,拿著鼻子前聞一聞,如果有酸味,那肯定是鹼加得少了;如果聞到鹼味了,不用說,是鹼放多了;如果有絲絲面香味,就是加鹼合適。

【4】看一看:要視力好,還要有豐富的經驗。用刀把面切開,留心觀察其橫截面。若是有分佈比較均勻的芝麻狀大小的孔,說明鹼加得合適;若出現的孔太小,還呈細的長條形,面色還發黃了,是鹼多了;若那些氣孔是不均勻的,還有點大,麵糰顏色發白,是加鹼少了。

【5】嘗一嘗:取一小塊已經兌好鹼的麵糰,放入口中嘗一嘗,若有酸味,說明用鹼量少了;若有澀味,是加的鹼多了;若有絲甜味,用鹼合適。

【6】拽一拽用手去用力抓已兌好鹼的麵糰,有點粘手,是鹼加得少了;若覺得麵糰有點發沉,沒有彈性,說明用鹼多了;若麵糰不粘手,不發沉,還有彈性,則是加鹼合適。

值得注意的是用老酵母發麵蒸饃饃,不管是饅頭胚子發得好不好,都要用開水上鍋蒸制。因為在加熱上氣的過程中,會有鹼的流失,也就是常說的“跑鹼”現象。這也是老酵母饃饃兌鹼合適,以淡淡的黃色做為判斷加鹼是否合適的標準的原因。

【 】


為生活而提神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不客氣的說我蒸的饅頭還不錯呢。

我特別喜歡美食,也喜歡研究美食,尤其喜歡研究麵食,饅頭包子最喜歡研究了,因為從小就是吃著饅頭長大的。

我的老家在山東,從小吃饅頭,幾乎天天吃頓頓吃。我記的最清楚的一次,我參軍走之前,部隊幹部家訪,到我家時已經中午,那時農村條件不好,也沒什麼菜,正好那天中午我媽蒸的最傳統的鐵鍋老面饅頭,大白麵饅頭看著就誘人,好歹弄了幾個也不怎麼象樣的菜,那天接兵幹部吃了兩個大饅頭,高興地說吃多了。這件事讓我媽特別自豪,全村人都知道我媽蒸的饅頭好了。當然當上兵與接兵幹部吃了我媽媽做的大白饅頭沒什麼關係,這是玩笑話。

當兵後忙於部隊的事,也沒時間做饅頭。幾年前從部隊自主擇業,一清閒下來就開始在家自己學著做做飯,做饅頭,做包子,自得其樂,老婆孩子高興我也高興。剛開始學做饅頭也做不好,我做事從不氣餒,做不好找原因再做,有時候打電話問問媽媽,有時查資料,光試驗就用去了好幾百斤麵粉。現在,無論用酵母還是老面都蒸的還不錯。

書歸正轉。做饅頭無論是用老面還是酵母必須做好兩件事,一個是發麵,一個就是揉麵,當然用老面對鹼最重要。

下面以老面為例說一下怎麼做出又白又胖還香甜的饅頭:

1,發麵。先用500克麵粉倒入250克的40度溫水和成麵糰,再把上一次剩下的老面100克揉在一起,揉均勻,放在家裡溫暖的地方,冬天可以長一點,大約七八個小時,夏天短一點,大約也得四五個小時,看麵糰上滿是破了的氣泡,那就說明發好了。

2,放鹼。500克麵粉大約放4.5克鹼左右,這個數量是個變量,但上下也差不了多少,發的時間長了,多放一點點,發的稍微欠的,少放一點點,這需要不斷摸索掌握。把鹼放在案板上揉進面裡或把鹼泡在水裡化開再揣進面裡均可,在家裡做饅頭,我喜歡放在案板上揉進面裡。

3,揉饅頭。揉是做好饅頭最關鍵的一步,有人做出的饅頭出小黃點或有個別饅頭不起,都是因為揉的不到位。因為面發了七八個小時,麵粉與各種菌反應產生了糖和二氧化碳,消耗了一些麵粉,面就感覺軟了,這就需要往面裡熗進一些乾麵粉,這就是所謂的熗面饅頭。大約揉到麵糰表面光滑,不粘手和案板了,這就說明揉好了,這就開始做劑子,揉成圓形,或切成塊狀,再醒上半小時就開始蒸了。

4,蒸饅頭。蒸饅頭的時間要看饅頭的重量來定,饅頭重時間就長,反之則短。一般來說,100克的饅頭上汽後,用家用蒸鍋12分鐘就夠了。蒸好後不要及於掀鍋蓋,等3分鐘後,汽下去了再掀鍋蓋,蒸出的饅頭白白胖胖,一點也不塌陷,特別好。

友情提示,為了蒸好饅頭最好買一個克稱,光用手摸,一般沒準,還是要準確一點,這樣才能蒸出好饅頭。

我也不知我說清楚了沒有,希望你滿意!






饅頭一哥1


我出生在80年代的山東農村,從小吃饅頭長大。那時候可能還沒有酵母,只記得家家戶戶都用面頭來蒸饅頭,偶爾在蒸饅頭時,發現忘記留面頭,就會跑到鄰家借一塊,在蒸饅頭時會多留一個,再送還回去。這裡的面頭就是老酵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老面。

老面就是上次蒸饅頭時留下的一個饅頭生坯,放在乾燥的地方自然風乾,可以存放三天左右。下次蒸饅頭時直接掰成小塊,用溫水泡開和麵就可以了。

用老面和麵蒸出的饅頭味道甜,麥香味濃郁,口感筋道,這也是人們喜歡吃老面饅頭的緣由。

用老面蒸饅頭雖然好吃,但是加鹼是個難點。加鹼掌握不好,蒸出的饅頭不是酸了,就是黃了。

加入鹼的量不能按照一個固定的比例,這和老面的多少與老面的活性大小有關,老面用的久了,活性就減小,再加入原來的鹼量,蒸出的饅頭則會發黃,說明加入的鹼多了,所以加入鹼的量要靈活。

用老面發好面後,取少量的鹼面放入碗中,然後加少許的溫水化開,然後用手蘸點鹼水,握拳用力按壓麵糰,反覆多次,直到把麵糰揉勻,揉透,揉至麵糰有彈性,並且不粘手,這個過程也叫揣面。這時聞一下面團若有酸味,要繼續加入鹼,若沒有酸味,說明加入鹼的量剛好,這樣就可以揉麵蒸饅頭了。





愛做飯的文子


您問的應該是老酵母蒸饅頭時怎麼加鹼,讓蒸出來的饅頭又香又好吃。

因為加鹼確實是個技術活兒,鹼大了的話蒸出來的饅頭會變黃,味道也不好,如果鹼小了的話會有一種酸酸的口感。

我用老肥蒸饅頭是先把發好了的肥面用水化開,加水攪拌的時候一邊加一邊攪拌,一直攪拌到裡面沒有面疙瘩了為止。

攪拌好後就可以加麵粉了,加入適量的麵粉和成麵糰,這個時候會發現此時的麵糰很粘手,此時就需要加鹼了,我們叫揣鹼。

先把鹼面用水化開,化開後少量多次的往麵糰里加,一邊加一邊揉麵,揉的過程中會發現麵糰不粘手了,面也有勁兒了,感覺面有韌性,而且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的味道,這個時候鹼的量就差不多了。

揣好鹼之後讓面醒一會兒,這樣出來的饅頭才會更筋道更有嚼勁兒。

剩下的步驟就是把面切成小塊兒,揉成饅頭,然後上鍋蒸熟就可以了。其實用老肥加鹼蒸饅頭確實是個技術活兒,裡面有很多的經驗和感覺,即使一個熟練的人也很難做到每次鹼的量都正好,這也需要多多積累經驗。我的分享到此結束,希望對您有用。







嘴小心大吃天下


有很多人都喜歡用老酵母去和麵,老酵母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老面引子,用老面引子和出來的面蒸出饅頭來以後,鬆軟好吃,而且富有筋性,很受人們的喜愛。但是老面引子與乾酵母不同,乾酵母和出來的麵糰是不會有酸味的,除非發麵發過了,但是老面引子和出來的面很容易就呈現酸味,所以就需要加入適量的鹼粉去中和,去除一下面團的酸味。


但是放鹼不能夠隨便亂放,放的量和揉的手法都要去注意,接下來說一下放鹼粉和麵的幾個注意事項。

第一,放入鹼粉的量要合適。

麵糰揉好,第一次發酵過後就會呈現明顯的酸味了,取出來以後放在案板上,給它揉均勻,排空氣體,在把鹼放到案板上去用手攤開,這樣有利於鹼粉在麵糰裡面和得更加均勻,把鹼揉到麵糰裡面,分少量多次的放入,每放入一次鹼粉,揉光滑麵糰以後就去聞一下面團的味道,如果不酸了,就不用再放入鹼粉,如果酸味很重,就繼續再少量多次的放入鹼粉即可,直到麵糰沒有酸味為止。



第二,鹼粉必須揉均勻。

我一般在揉的時候都會把鹼粉裡面的疙瘩全部揉開,放入面板上,攤開以後再往麵糰裡邊揉,這樣有利於揉均勻。如果是沒有這樣操作過的,可以先把鹼放入溫水中去融化開,這樣再揉到麵糰裡面,多揉一會兒就能夠把鹼揉均勻了。如果揉不均勻,就會有很多鹼疙瘩在裡面,蒸出來的饅頭就會有黃色的小點。


第三,可以在首次和麵的時候直接溶解一些鹼粉水,倒入麵粉中。

這樣一定不能放多,第一次放鹼水的時候少放一點加入到麵粉中,然後把老面引子溶解以後也倒入麵粉中,攪拌均勻以後,把它和成光滑的麵糰,再繼續發酵,發酵好了以後,如果呈現酸味,就繼續再放入一點鹼水,如果不酸了就停止放入,這種方法前期一定不要放多。用這種方法有一個好處,就是鹼會溶解的非常勻和,揉在麵粉裡面比較均勻。



我是一個為了孩子吃的健康而努力學做飯的寶媽,三個月前加入悟空問答,創造過單篇閱讀量349萬的成績,積累粉絲6800人,感謝大家對鏟子愛廚房的支持,每天在頭條持續分享家常菜,麵食,烘焙小吃的製作方法,喜歡做飯的朋友記得動動手指點下關注,球球媽感謝大家觀看!

鏟子愛廚房


我們這裡叫老發麵,就是和好面放2天自動發酸的面。這種面加鹼把酸性中和了蒸出來的饅頭才好吃。

好多人都說500g面加鹼5g即可。我嫌秤量麻煩,一般情況靠手感

1. 以1000g麵粉為例,老面發好後,先弄一小勺鹼面,加涼粉化開,倒入老面中開始揉麵

2鹼水老面揉均勻後,揪一小塊面聞下有沒有酸味,或放嘴裡嘗下有沒有酸味,如果有酸味再加點誠鹼面繼續揉

3把面揉均勻,手不再粘面,這時候面就和差不多了。聞起來吃起來無酸味,用刀從面中間切一下有均勻氣孔,就證明面鹼好了

4蒸饅頭可以先蒸一個小的試試,蒸出來發黃,證明鹼大了,可以放2小時再蒸,有時鹼稍大點的饅頭吃起來還是挺香的

鹼面饅頭能否蒸好,主要還得多試幾次,經驗是主要的,本人12歲開始蒸饅頭,經驗之談,僅供參考。





山西肉媽


饅頭很多人都愛吃,但是,有些人蒸饅頭的時候不會發面。不知道是應該放酵母還是放鹼?

確切的說是應該放下,為什麼呢?因為項目是由工廠培養出來的有益細菌,它含有70%的水分,叫做壓榨酵母,也有的含10%的水分較乾酵母。這樣的純孝母放入麵糰在25~30度的溫度條件下,項目便利用麵糰中存在的甘蔗葡萄糖,果糖等本身的澱粉酶轉化為澱粉而成麥芽糖,進行活躍的生長,他將這些糖的一部分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由於二氧化碳的生成是個麵糰,立即膨脹。在饅頭中形成大量的氣泡。所以蒸饅頭,鬆軟又具有酒香用孝,母就不用在放假,是因為接入麵條的酵母中,不像老面那樣有大量的乳酸菌,乳酸菌,所以不會有背生物剩酸的過程,麵糰發起後不會發生變色現象,因此不必加減綜合,但是如果方便時間拖長,也會因為沾染在麵粉水,麵粉中的一些細菌的生長速度比較快,而逐漸增加它的比例,最後仍可使用麵糰變,實踐證明用項目方便時,至少在4小時以內不會變酸的,尤其是在溫度不超過30度的,酵母的繁殖是有益的。小蘇打的化學名叫碳酸氫鈉,家庭的時候經常用它當發酵粉來做饅頭,但蒸熟的饅頭往往不太宣,因為俄塔預熱放出的二氧化碳氣不多,玩鬧中產生的氣孔少,發麵發的不好,另小蘇打本身是鹼性物質,如用量稍多晚到就會產生酸味,色澤發黃,效果不理想,在發麵的同時,加入一定量的醋酸,就可以彌補以上的不足。不僅可以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也不會有很大的鹼味。




喜子愛美食


夏天1斤乾麵粉正常發酵後放3克鹼面,發的稍微過點多放0.5克到1克。冬天1斤乾麵粉發酵後放2.5克就行了。

小提示: 鹼面最好熱水化開後和發酵好的面揉勻,搓成長條,再切成相同的大小,放在籠屜上繼續發酵10分鐘,再上鍋蒸30分鐘(我是水開後上鍋),關火後3分鐘後再揭開鍋蓋。



為愛的人做飯


這個靠經驗,第一次不要放太多,揉麵,問一問面酸不酸,如果有酸味可以再放一下,繼續揉麵,當面沒有酸味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