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程吃之溫州魚丸

大家好,這裡是一城一程吃之溫州!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所以呢溫州菜也稱為甌(ōu)菜。甌菜是中國八大菜系浙菜的四個流派之一,在菜餚上種類繁多,但大多采用近海鮮魚與江河小水產類,活殺活燒,其傳統烹調方法擅長於鮮炒、清湯、涼拌、滷味。今天我們就說一道溫州菜——溫州魚丸!

一城一程吃之溫州魚丸

溫州魚丸是一道浙江溫州的傳統名點,水鄉人家常見的風味小吃食品,與世界各地製作的魚丸都有所不同,湯色澄清微酸辣味,魚丸有彈性,多為不規則長條形,並呈半透明的玉白色。魚丸是溫州最著名的傳統菜餚和小吃之一,也是溫州人的獨創,家家戶戶人人都會做。冬季的鮸魚肉鮮嫩無比,不需要添加別的調味品,魚肉條切好之後,放些鹽、姜沫跟碎蔥進行抓拌、摔打,讓做成魚泥,入滾湯中撈熟。一碗熱騰騰的鮸魚丸,不帶任何味道,完全取魚的味道,Q感十足,保管讓你食指大動。

一城一程吃之溫州魚丸

據說,在一千多年前溫州城牆建成後,京城來了一批大官員,一是辦公差,二是祝賀建城完工。當時官府為了招待好這批官員,特請一位有名廚師來做菜。廚師經多方打聽,得知官客喜歡吃清淡帶湯的魚菜。當時在溫州馬鮫魚比黃魚、鮸魚價格貴好幾倍,在魚餚中屬上等料。在舉行酒宴那天,廚師先將洗淨的馬鮫除去頭尾,中段魚身連骨帶皮用刀切成厚片, 然後加入姜、酒、鹽、漬味再放入“白山粉”(白澱粉)拌均勻。鍋中水沸時用手將魚片一片一片放入滾水中,待魚片浮起後加米醋等,製成微帶酸辣味的魚湯菜。客官們吃後個個都讚不絕口,受到好評。於是官方就問這道菜名叫什麼,廚師匆忙之間一時說不出好的菜名,想到用刀切成的魚片是圓片形,就急中生智說是“魚圓”。官員們又問這菜是用哪種魚做成的,本地官員對他們講述了魚的名字和來歷:魚名叫馬鮫,生長在大海中, 為了捕到此魚,需要體壯力強的好船伕,捕魚時,船伕雙手拿著櫓不停的搖到很遠的海萍中,費好大的勁,運氣好才捕到魚,運氣不好空手回來, 遇到大風大浪,有時還會翻船,甚至送命,又辛苦、又危險。他們聽後十分敬佩,紛紛說“馬鮫好吃櫓難搖。”

過了幾年後,又來了一位老年官員,廚師知道他也歡喜這道魚菜,為了照顧周到,稍稍改進了製作方法。將魚骨去掉,用刀切成一條一條魚肉, 於是“魚圓”形狀變了。當時,廚師想再另取菜名,可是府內很多人說“魚圓”這個菜名已經傳到民間和京城,還是沿用原名好。改良過的去骨長條形“魚圓”更受人們喜歡,於是該製作方法在民間流傳。一千多年過去了,依然看到很多店招牌字上寫著“魚圓”字號。但很少人知道最初“魚圓”形狀是圓片形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馬鮫比黃魚、鮸魚價格貴做成魚圓上桌待客比較貴重,當今雖然馬鮫比黃魚便宜,但是還有很多人喜歡吃馬鮫魚做成的魚圓。

一城一程吃之溫州魚丸

來上一碗,魚香撲鼻,清亮通明,魚丸鮮美彈牙的魚丸湯就完成了,一看湯色弄清,一嘗味鮮微酸辣,咬下魚丸且有彈性,鮮掉眉毛。最最關鍵的是每一口魚丸都是滿滿的魚肉,叫人怎麼不愛她——溫州魚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