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第五版診療方案公佈,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曹貓魚


所謂傳染病,必須要有傳染源,所以判斷是否感染了,前提是明確接觸史及流行情況,如果沒有流行病學支持,支持診斷的概率是很低的。

開窗通風會傳播空氣中病毒嗎

開窗通風,很多人怕病毒漂進來而感染,這種感染方式就是氣溶膠傳播。

與飛沫傳播不同,說話、咳嗽及打噴嚏出來的飛沫,大的飛沫很快掉到地上,一些小的飛沫可能懸浮在空氣中,以氣溶膠方式存在。已知的白喉桿菌、結核桿菌等耐乾燥的病菌可以此方式傳播。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還不明確是否存在氣溶膠傳播,但根據SARS病毒喜溼而不耐幹,所以推想以此方式傳播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這方面已得到研究者關注,很快就會完善、明確傳播途徑。

開窗通風,可以改善空氣質量,稀釋空氣中的微生物,從而減少這些微生物接觸人的機會。

接觸傳播

正常人的皮膚完整,接觸是不會造成傳播的,如狂犬病毒,就是犬的唾液通過接觸人破損的皮膚和粘膜感染。

所以,接觸傳播最大的傳播方式就是手接觸,手接觸病毒後再接觸眼睛、抓東西吃而感染,切斷接觸傳播自身需要做的就是管理手衛生。

管理手衛生可以這樣做

一、對於可能或大幾率接觸到了感染源時,手皮膚無破損情況下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二、對於可能要接觸或將要接觸到感染源時,戴乳膠手套,必要時可戴兩層,脫手套時要遵循無菌原則(脫手套時手不要接觸手套外層);

三、洗手,目前最流行的是七步洗手法:


內科塵先生


首先是流行病學特點:

1、傳染源第五版本補充:"無症狀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無症狀感染並不是某些人感染病毒後永遠不出現症狀,而是指感染者在出現症狀前的潛伏期可能傳染病毒。

2、傳播途徑

第五版指出"氣溶膠和消化道傳播等途徑尚待明確",並且明確接觸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之一。

所謂氣溶膠就是固體或液體,在空氣中行程的分散系。液體氣溶膠稱作霧,固體氣溶膠稱作煙。特別是一線醫生在面對病人行操作的時候,需要做好二級或者三級以上的防護。病人的一個噴嚏,咳嗽,或者日常的對話都有可能將呼吸道內的病毒以氣溶膠的方式釋放到空氣中引發感染(雖然是待明確,但是證據確鑿與否將會在試行第6版公佈)

3易感人群

將第四版的"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兒童及嬰兒也有發病"刪除,保留"人群普遍易感性"。

其次是臨床特點:

1、臨床表現:


第五版指南在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的基礎上補充:"咽痛"可為少數患者的伴隨症狀。

春季也是流感號發的季節,如果出現發熱伴有流涕,鼻塞,咽痛,也請不要過度擔心自己是否被感染,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如果之前沒有接觸過可疑的病人,或者在病例發生的可能區域停留,是否做好防護能可以自行判斷,如果體溫過高身體不適特殊時期,建議做好個人防護去發熱門診檢查。昨天我也是剛剛解除隔離,發燒38.2接觸過患者,還好是因為工作負荷大引起的不適。

2實驗室指標

第五版補充"部分患者可出現LDL增高,部分患者危重可見肌鈣蛋白增高"

LDL是指乳酸脫氫酶,多見於心肌,骨骼肌和紅細胞;肌鈣蛋白,可以反應心肌和骨骼肌的損傷情況。

診斷標準

第五版指南將第四版的第一條“發熱”改為“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

疫情時期,出現類似症狀特別是針對年齡較大的人群,建議做好防護去醫院就診。就診程序多為:掛號-體檢(血液,痰液,咽試子胸部CT影像學檢測)-符合以下症狀判定是否疑似-核酸檢測--等待結果。

目前沒有確定的有效抗病毒治療方法,對於網上流傳的雙黃連、抗艾滋病(洛匹那韋,力託那韋)藥、瑞德西韋等均未在臨床開展實驗,有效性等待確認,請不要擅自囤藥或服用!!!



最近衛健委公佈的傳染源,讓很多都比較驚慌,這也說明已在強調的防控措施有多重要,其實對於新冠病毒來說,只要按照要求進行防護,減少外出的次數,降低外出停留的時間,出門一定要帶好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儘可能的與人拉開距離,以及回來以後一定要徹底認真的吸收,另外對於外面買回來的東西,可以做一些酒精的消毒,但是消毒的時候,比如用酒精的時候一定要在通風的時候進行酒精消毒,並且要遠離火源。

雖然有證據顯示糞口傳播,還有鞋子有可能也成為傳染源,但是這些都是概率的問題,如果能做好飯前便後徹底洗手,回來做好消毒就不用擔心,尤其是鞋子的問題,雖然病毒最終會下沉在地上,但是被傳染的概率還是很低,如果擔心,回家的時候可以將鞋子放在門外,不帶進房間,這樣可以儘可能的減少對房間的汙染,外面穿的鞋子統一穿一雙,而對於衣服,外面穿完的,在室內進行通風,不要帶進室內。


飲食上注意,買回來的時候不要直接吃,蔬菜無論是否能夠直接生吃的,都要注意做熟以後再吃,水果不需要剝皮的,建議可以開水燙過再吃,因為病毒是怕高溫的,56度的溫度就能殺死新冠病毒,如果擔心的可以用開水燙過以後再吃。另外就是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適量的運動,足量的飲水,均衡的膳食來改善機體的免疫力,更好的防新冠病毒。


只要做到上面的建議,即便是有無症狀的人,也無法感染你,因為對於預防感染新冠病毒,最好的方式是遠離,其餘的只是降低風險的措施,但是隻有遠離才能真正起到預防的作用,所以要經得住考驗和誘惑,不到讓我們出門的時候,如非必要不要出門,如果一定要出門,做好防護的同時,回來也要做好清潔。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結論,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無症狀感染者,其實就是隱症者。隱症者是在潛伏期內,潛伏期也可以叫隱症期。

可以簡單地說:處於潛伏期/隱症期內也會傳染。這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處於隱症期傳染的疾病種類有很多。比如結核、乙肝、丙肝、戊肝,比如艾滋病,比如SARS等等。

其實不應該叫無症狀,叫隱症最合理。無症狀也包括正常人。所以用無症狀會擴大了內涵,加大人們的恐慌力度。再說,無症狀不代表沒有疾病。有症狀不代表一定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實只是因為檢查手段的進步,能讓尚未出現症狀的人及早被發現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會有症狀表現出來的。

注意,不是處於整個隱症期都會傳染,只有在隱症的中後期才會傳染。

隱症即處於下圖中亞康狀態,用kǎng字表示


看看隱症和顯症之間的邏輯關係圖


揭秘白髮第一人


大家都在圍繞無症狀傳染者來談,那麼我就說說這一版診療方案其他變化的地方。第五版的診療方案同前一版相比,大概有十餘點變化,不過值得我們關注的,大概有以下四點,吳醫生將一一給大家解讀:


關於旅居史和接觸史

目前在診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依據依舊是疫區相關的旅居史,但這個標準已經不是絕對標準了。

在前幾版《診療方案》中,由於彼時全國尚未出現大量病例,新冠肺炎發病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且發病前多有武漢等地旅居史,因此疫區的旅居史和感染者的接觸史是確定疑似病例的重要原則。


但在第五版中,《診療方案》關於疑似病例特別強調了兩點:湖北省以外的省份如果出現臨床表現高度符合,但沒有相關旅居史和接觸史的也需要納入疑似病例排查。而湖北省內的居民,無論是否有感染者的接觸史,只要有發熱和/或呼吸系統症狀,加上血常規的改變,就可以被算作疑似病例。

這次關於疑似病例診斷標準的更改,對於湖北居民自己在家進行自我評估是否去醫院就診的難度就加大了,或者說就不再建議根據旅居史或接觸史來自行判斷是否去醫院檢查了。這無疑會像新聞裡說的那樣,未來的疑似病例反而會有一個上升的趨勢,但這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


關於臨床表現和疫情防控

第五版診療方案中對於輕症的臨床表現有了明確的定義:”強調“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

這結合題主提到的“無症狀傳播者”,反應了兩個問題:首先是無症狀傳播者和輕症患者一般病情不中,進行適當的對症治療皆可痊癒。有數據表明,除湖北省外,其他地區的新冠肺炎平均住院日為9天,也就是說基本上9天上下就能夠治癒出院。這樣能夠適當地減輕民眾過分擔憂甚至是恐懼的心情。

但同時,因為無症狀傳播者和輕症患者的存在,對於疫情防控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我們依然要保持此前學習到的個人防護守則,出門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風,避免同他人密切接觸等;此外還需要配合工作人員做好流行病學調查,配合防疫人員的網格化管理,爭取一同將疫情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不散播出去。


鑑於最近很多的藥品都在被傳是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但是在第五版診療方案中,明確了目前抗病毒並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案,一切治療仍以對症為主,目的是消除或預防併發症,讓患者儘快建立自身免疫體系,消滅病毒。

不過診療方案還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利巴韋林的使用建議,這款臨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藥或許有些作用,有待後續研究(無預防作用,大家無需搶購)。


關於解除隔離的標準

原有的解除隔離標準是體溫恢復3天以上和呼吸道症狀好轉即可解除隔離,但在這一版中強調需要有明確的影像學表現支持,即胸片或CT顯示炎症明顯吸收。這樣的改動顯得更嚴謹一些,影像學上炎症的吸收基本可以代表著肺炎的痊癒,再配合核酸檢測陰性,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以上就是關於第五版診療方案的解讀,同第四版相比,內容更加完善,細節更加準確。吳醫生分析這預示著我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道路上已經取得成效,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開展,臨床一線治療的不斷精進,我們終將在春天結束前,把病毒打敗!


五號醫生吳昊


從口罩到手套、防護鏡,再到室內消毒地面與鞋底,說明傳染途徑已經增多。

寵物是否能成為中間宿主?如果寵物攜帶病毒,糞便也會存在傳播的可能。

出入洗手要徹底,走路也要遠離寵物,杜絕“可能不乾淨的手”觸碰口鼻面和食物,食物要煮熟,儘量別生吃東西。


盛唐飛歌


新冠診療指南試行第五版首次提出利巴韋林可能有效,成人首劑4g,次日每8小時一次,每次1.2g,或8mg/kg,iv,每8小時一次。

來源:這個劑量超說明書用量的依據來源於一篇《ribav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SARA:A new trick for an old drug?》:大劑量的利巴韋林聯合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治療SARS-Cov取得較好的療效,研究觀察了41名SARS患者,與既往111例利巴韋林單藥治療患者相比,洛匹那韋/利托那韋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可降低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及死亡的風險。

使用方法:指南里提到的首劑4g,次日每8小時一次,每次1.2g為口服用法,指南里省去了“po”,利巴韋林靜脈配製濃度不超過5mg/ml,建議參照說明書使用NS或5%GS稀釋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後靜脈緩慢滴注,配製濃度1mg/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