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你中了那些情緒的招?又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疫情之下,你中了那些情緒的招?又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福利:回覆“育兒”即可領取【史上最全育兒寶典968G】


01


“今天怎麼又確診了幾千例?疫情到底什麼時候結束啊!”

“某地家庭聚餐導致20人確診感染新型肺炎太嚇人了!”

“商場不能逛了,一起逛個街都有可能得病”

“哪哪哪輛列車又有人被確診了,全車人要檢查.........”

這個春節,

我們被一場疫情襲擊,心情難免有波動,

最近,每天一睜開眼,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刷新聞,刷抖音,看看疫情的最新進展怎麼樣了。

疫情之下,你中了那些情緒的招?又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不看吧,心裡慌;看了吧,心裡更緊張。

尤其是看到老家或是居住的城市有新增病例時,或是哪輛火車、汽車尋人,我就會趕緊點進去仔細查看,具體是哪裡,都過去哪兒,我或者親友有沒有誰途徑過。

這不,最近就出來了這樣一則新聞:

廣東東莞一男子,戴10多個口罩出街被攔下,民警拍下了他取口罩的全程:

一層一層又一層……

一連摘了十幾層口罩下來

民警對此哭笑不得,對他提出建議:

現在口罩急缺,戴一個就夠了。

也有網友評論說:

“會不會憋成內傷?”

“現在能戴10幾個的都是土豪”

“這滿滿的求生欲!”

疫情之下,你中了那些情緒的招?又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疫情之下,你中了那些情緒的招?又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疫情之下,你中了那些情緒的招?又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疫情之下,你中了那些情緒的招?又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更是在前幾天,掀起一陣搶雙黃連口服液!

雙黃連口服液

一夜之間火了!
因為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引發搶購熱潮

據環球網報道查詢多個網絡售藥平臺發現雙黃連口服液大多都顯示已售罄

疫情之下,你中了那些情緒的招?又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後來,人民日報發佈特別提醒抑制並不等於預防和治療!請勿搶購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

疫情之下,你中了那些情緒的招?又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這段風潮才告一段落!

我們在傳遞各種“免疫偏方”的時候,往往容易忘記了“情緒的安定”其實就是最大的免疫能力之一,但在慌亂中我們卻無意中減弱了這種能力。

外在發生的疫情是大的風暴,我們的情緒是小的風暴,如果我們自動化的被風暴所裹挾,我們就會失去自己的中心,在風暴中迷失自己。

而那時,我們也變成了風暴的一部分。


02


你的情緒帶給孩子的影響

當我們一邊刷新聞,一邊隨意宣洩自己的情緒時,是否想過,你身邊的孩子會有怎樣的感受?

他們不懂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可怕,不懂什麼叫飛沫傳播,也不懂得幾千名確診病例的真實含義……

他們只知道:讓他們感到熟悉的商場、學校,甚至樓下的小花園,都不再安全;聚會、玩耍這些熟悉的字眼竟然和可怕的疾病聯繫在了一起。

疫情之下,你中了那些情緒的招?又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試想,孩子的內心會經歷怎樣的變化呢?

父母必須有意識地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家庭環境,才能支持孩子平穩地度過特殊時期。

一、觀察孩子的反應

孩子因為年齡的不同,對語言和情緒的表達方式都不太一樣,許多時候通過詢問或談話的方式不能真的瞭解他們的感受。

孩子們比較常通過遊戲、做噩夢、或一些日常行為的改變來呈現他們的情緒。比如,稍大的兒童被親戚摸了臉一直擔心自己會被傳染,晚上不睡覺,心慌。稍小的兒童會抱怨為什麼不能出門?

孩子們對所處環境的變化其實也是相當敏感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識別孩子的擔心,再及時給予解釋,孩子的焦慮會得到緩解。

二、孩子需要與事實相符的安全保障。

這個保障,不僅僅用嘴告訴孩子,也要通過行動向孩子一遍遍地展示。

為了克服孩子的恐懼,我們可以和他們玩“遊戲”,比如讓孩子學習電視裡教的方法幫大人帶口罩、洗手。

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建立正確的防疫行為,並使之成為一種日常生活,這樣便能在不增加孩子負擔的情形下,建立正確有效率的防疫行為。

當然,繪畫也是很好的方式,教給大家一個簡單的操作:用一張A4紙,讓孩子在正面畫下自己的擔心,在背面畫下一切都變好了的樣子。

疫情之下,你中了那些情緒的招?又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注意,不要限制孩子的想象,讓他們隨意表達自己的心情。如果孩子仍然擔心,大人可以和他們一起暢想變好了的情形,然後採取“聯合作畫”的方式畫好背面。

最後,給予孩子積極的暗示:“現在,你很擔心,但是,最後會變好的!”孩子們在焦灼不安、行為退行時,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慰,就能夠慢慢地恢復到正常的生活模式中。


03


疫情對我們的考驗,不只是身體層面的,還有心理層面的。

這一點,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對於父母自己,有幾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回到自己的中心(包括但不僅限於):

  • 覺察自己每一步的念頭和行為。

問自己,此刻我正在做什麼,我做這件事是出於恐懼,還是出於愛?此刻我是平靜的做出選擇,還是感覺有些驚慌?

  • 你可以問自己:恐懼和驚慌有助於應對你的困境嗎?

有助於幫助這個世界解決問題嗎?有助於正確而清晰的獲得解決方案嗎?會讓你擁有想要的生活嗎?是你運用生命最好的方式嗎?通常的答案是,否。

  • 學習接納自己的情緒,包括焦慮、害怕、憤怒等:

進行自我鼓勵和肯定,堅定信心;跟親朋好友建立聯繫,尋求或提供支持和關心等。

  • 規律作息穩定生活:

吃好睡好,運動好;轉移注意力,進行一些個人喜歡的室內休閒娛樂活動;


04


當你很擔心自己和家人將會受到感染,感到很大的心理壓力,也建議你繼續正向思維:

  • 不能肯定將來會怎樣,但這一刻我仍然擁有健康,我可以繼續努力生活。
  • 我也可以提醒我的親人,保持個人和家庭衛生,戴口罩,以及認真洗手和消毒。
  • 我可以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讓自己有開心的時間。
  • 保持對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時期,也不要忽略在我們身邊的美好事物。

相信武漢!相信湖北!相信中國!

讓我們相約來年,待到疫情過去,那時陽光明媚,那時的武漢櫻花盛開。待到那時我們吃著正宗的武漢熱乾麵,在人聲鼎沸的街道,在歌舞昇平的黃鶴樓揮手嬉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