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哪些調味原則?

綠葉214053976


基礎的調味料主要是:鹽、味精、糖、生抽、老抽、香油、豆瓣醬……等等。我燒了十幾年飯,最開始的是講究味道好,什麼調料都會放點,是為了增加菜品味道的複合感。吃的時候感覺味道是不錯,但是真容易起膩,而且口乾。我現在家裡燒菜基本遵循食材原有的味道,調料不能蓋過食材本身的味道,需要的是健康飲食。

比如:1,燒鮮活的基圍蝦,首先把蝦處理趕緊,想吃原味的就是蔥姜水裡煮開,放點點海鹽,因為海鹽本身就有點鮮味,所以只要鹽,其它任何調料都不需要,這樣的蝦吃到後來能吃出蝦本身的甜味,如果是紅燒,那就只需要加點料酒,放糖和生抽,其他都不需要。清蒸活魚也是如此,只要整好後倒去蒸出來的水,加入一點蒸魚豉油,熱油一噴就搞定了,既方便又健康。

2,如果是蔬菜的話,那就更簡單了,綠葉菜我們就油炒,加點糖和鹽其它都不需要。豆角、西蘭花等我們洗淨切好放入熱水中煮上30秒,熱水中加入點鹽和油,這樣能保持豆角和西蘭花本身的顏色,焯水後瀝乾水份,倒點油翻炒幾下,調味料只需要糖和鹽,其他不需要,焯水後的菜炒起來更容易,而且顏色更亮讓人食慾滿滿。

還有許多菜的調味大多都是可以舉一反三的,調味料我個人建議是,能少用絕不多用,道理是調味料中的添加劑實在太多了,以上是我個人淺談的意見,不對的也別噴我謝謝大家。








美食阿楊


人們常說: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實際上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嚐到的都是一種複合味道。

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探尋味的組合規律,並把它們運用到實際中去。

大味必巧,巧而無痕,只要練好內功,很好的掌握調味的基本原理,並充分運用味的組合原則和規律,才能做出真滋味,調出人人喜愛的好味道。

一、調味的基本原理:

1、味的強化原理。一種味加入會使另一種味得到一定程度的增減。

這兩種味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有時同味強化的結果會遠遠大於兩種味感的疊加。

比如:在100克水中加入15克糖,再加入2克鹽,會感到甜味比不加鹽的更甜。

2、味掩蓋原理:

一種味的加入,可以使另一種味的輕度減弱或消失。

甜味可以掩蓋苦味,姜味、蔥味可以掩蓋腥味等等⋯⋯

味掩蓋有時是無害且有益的,如滷製中香辛料的應用。

掩蓋不是相抵,在口味中雖然有相抵的作用,但被抵物質味道仍然存在。

二、調味方法:

由於食品的種類不同,往往需要各自進行獨特的調味,同時用量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調理得當,調味的效果才能充分發揮。

首先應確定滷製品或菜品的風味特點,及調味品的主要味道和香型,然後再根據需要製作的原材料的本味及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香味因素,在成本範圍內確定出相應的使用量。

因此說調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隨著加熱時間的延長,味道也會不斷變化。

儘管如此,調味還是有規矩可循的,只要瞭解味的相加,味的相減味的相乘,味的相除,並在調味中知道了他們的關係,在瞭解原料的性能,然後調出合適的味道。


谷事恆


我一般在家做菜調味品有鹽,糖,生抽,老抽,醋,麻油,水澱粉之類的,基本上不用味精,雞粉這些添加劑,原汁原味,還食物一個本色!





宋振876


現在各種各樣的調味品很多,說實在的,我一般很少買,主要是怕有添加劑,不敢吃,但是有時做飯,什麼調料都不用影響口感。我的做法你可以參考一下,尤其是給孩子做飯時,儘量不要放購買的調料提心,尤其是雞精類的調味品。第一、每次多買一點新鮮的海鮮洗淨,可以做熟,也可以是生的,每次做菜、煮湯都可以放些,用它來增鮮,一次用不完,用塑封袋裝好放冰箱,以後隨吃隨拿;第二、購買海鮮不方便的,可以買些新鮮乾淨的蝦皮,晾乾碾碎,當做雞精用來調味,靠海邊的也可以將海腸晾乾碾碎,那會更好吃。

不知道這些方法你用過沒有。


海邊的姐姐


你好,我是偉哥,我的調味原則是:不使用食品添加劑、色素等,少使用雞精味精等調味品



尋找特別的秘方


我主張自然調味,主要有蒜、蔥、香菜、生薑、蒜苗、花椒、辣椒、香油、醋、醬油、糖等,不用雞精和味精類產品。主要原則如下:一,原味:追求食品自然之味,就煮菜什麼也不放。第二、鮮:在原味以上讓其更鮮,比如放糖提鮮。第三、香:在原味上放香菜等。總之一句話,就是圍繞口味來做,不同的食客不同搭配,也就是酸甜苦辣鹹。


楊森然


其實像我們這種從我以前開店啊,因為我本身就是開店的,現在的話我覺得在家庭來做菜的話,調味原則特別簡單,有鹽就能做出美味。比如我們現在要做一隻雞,那麼雞我們一般要怎麼做最好吃呢?我們其實要吃到它原生的味道,做白切雞我們只需要鹽,其他什麼都不需要。像我們炒一個青菜,也只需要鹽調味料來講,只需要鹽。還有我們炒一個簡單的,比如說是炒藕片,炒胡蘿蔔,這些其實都只需要鹽,只要你掌控好火候和放鹽的時機,炒出來真的很好吃。所以說家常做菜的話,不必要去追求太多的味道,因為你追求多了以後,你的口味變得很重很重,有的人放什麼什麼調料都放,和放完了炒的味道確實是好,但是那樣炒出來的菜並不是我們真正想吃的,因為你不知道它炒菜這個菜到底是我們是在吃主料還是在吃輔料。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ae7678c6b014f80aab06f92ca508575\

川老官生活行記


您好,我是小潘,一名在職廚匠,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我是一名小廚,我的原則就是堅決不用一丁點的食品添加劑,講究地道烹飪。


廚匠小潘


南甜北鹹東辣西酸





曹立狀


個人調味原則是:要根據食材的屬性針對性的調味,如豬肉是涼性食材,需要多用大姜,花椒,茴香等發散性調味料激發其香味,而羊肉屬於溫熱性食材,製作時放太多發散性食材反而不好吃,而搭配上蘿蔔,醋等具有收斂效果的食材才能起到增香的效果;日常蔬菜類不需要太多調味料,迴歸食材自然味道才絕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