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青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資源積澱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根據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東夷文化"的發源地。境內北辛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遺址有270多處。大禹治水劃九州,青州為九州之一。被公認為科學價值很高的我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記載的古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諸州中就有青州,稱青州"東北據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據《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並註釋說:"蓋因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呂氏春秋》稱青州為"東方之州"。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青州迭為名城重鎮,在全國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山東境內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一千四百多年之久。西漢元封五年,設青州刺史部,是全國13刺史部之一,治所廣縣城(今城西1華里處),轄5郡4國100多縣。魏晉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轄9郡47縣,期間公元399年-410年作為南燕國國都,慕容德成為山東境內的唯一一個皇帝。隋置青州總管府,轄4郡36縣。唐仍先後置青州總管府、都督府,轄8州49縣,中唐及五代設平盧淄青節鎮,轄15州。北宋初設京東路,轄26府、州、軍、89縣,熙寧七年設京東東路,轄1府7州36縣。金設山東東路,轄2府11州53縣83鎮。元初設益都行省,後設山東東西道宣慰司,轄3路12州44縣。明初設山東行中書省,轄6府15州89縣,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歷城。此後,明中後期及清代一直作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隨著歷史的變革不斷變遷,漢設廣縣城,現瀑水澗以西。公元311年(晉永嘉五年)建廣固城,經六次大攻堅戰,至410年夷為平地。東晉滅南燕後,另築東陽城(西至現海軍402醫院,南至南陽河,東至城關醫院,北至堯王山路)。北魏孝明帝築南陽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裡,其規模比濟南高3尺長1裡。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青州古城有北門大街、東門大街、偶園街、北營街、南營街、昭德街等10000多米明清古街道,有青州博物館、三賢祠、李清照紀念館、萬年橋、宋城、偶園、衡王府牌坊、青州府貢院、府衙門、府文廟、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培真書院、南門、魁星樓、歐陽修山齋、藍溪谷、李清故居等120多處景點,還有上百處老字號等,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古青州傳統的市井風情和社會習俗。

青州非遺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為發掘古城文化,青州市政府先後組建了古城藝術團和非物質文化藝術團,將青州花毽、挫琴、刺繡等50餘項文化遺產項目,在古城區進行公開展演,讓這些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走出博物館,走向公眾,促進了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古青州地區是中國古代絲綢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不僅是古代中國通過河西走廊聯貫西域以及歐洲諸國的絲綢之路的主要源頭之一,而且是山東半島通往日韓等國家的海上絲綢之路(即東方海上絲綢之路,或稱為絲綢東路)的首航地。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青州風格"佛教藝術的真正形成與發展應該是在北朝時期。發現的大量的佛教造像均屬這一時期,特別是南齊至北齊末的這段時間。青州境內的龍興寺(0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廣福寺、興國寺等遺址上發現了這一時期大量的石雕彩繪佛教造像。這些造像分為帶蓮瓣形背屏的高浮雕造像和圓雕造像兩種形式。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中國長壽之鄉"是青州的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青州市將以此為契機,努力放大"長壽之鄉"品牌效應,促進青州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讓青州這座千年古城煥發新光彩、展現新魅力。2016年1月25日,青州市申報第二屆"中國長壽之鄉"專家認證會召開。認證委員會對我市申報"中國長壽之鄉"進行評審,一致認為我市各項指標符合"中國長壽之鄉"的標準,我市順利通過專家認證環節。1月30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印發了《關於授予山東省青州市第二屆"中國長壽之鄉"稱號的決定》,正式命名我市為"中國長壽之鄉"。

青州名人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王曾,青州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字孝先。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卒於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宋真宗鹹平五年(1002)壬寅科狀元。

趙秉忠(1573-1626)字季卿,1573年出生於青州府益都縣(今山東省青州市),出身官宦之家,父親趙僖官至禮部右侍郎。趙秉忠十五歲補府學生。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殿試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客居青州南陽河畔近20年,留下大量又沒事做。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馮溥(1609~1692),字孔博,又字易齋,益都(今青州)人。1646年(順治三年)進士。歷任庶吉士、編修、宏文院侍講學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書等職。1671年(康熙十年)授文華殿大學士。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別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1068年,歐陽修曾以兵部尚書知青州。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1051年,范仲淹從杭州調任青州,接替富弼任知州。第二年(1052年)調往潁州,他扶疾上任,但只趕到徐州,便在五月二十日(6月19日)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

富弼(1004-1083),字彥國,河南洛陽人,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任宰相之職。慶曆七年(1047)五月,以資政殿學士加給事中知青州,兼京東路安撫使。至皇佑二年(1050)底離任。他知青州3年半的時間,勤政愛民,勵精圖治,深得州民擁戴。

鍾羽正(1554-1637),字淑濂,號龍淵,明末大臣,益都(今青州)鍾家莊人。自幼勤奮好學,1580年(萬曆八年),進士及第。官至工部尚書。

宋裴卿, 山東省益都縣(今青州市)人,生於1898年。18歲齊魯大學肄業,後轉入燕京大學。宋裴卿創辦實業的歷史,可以說是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縮影。

青州美食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隆盛糕點:原址在東門裡路南第二家,共有南北三進院落,是現今傳人的五世祖脫萬隆先生於清道光年間創辦。隆盛糕點品種眾多,口味各異。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衡王府香雞:衡王府香雞系明代衡王宴請公侯貴賓的主菜,具有入口軟糯、香嫩的特點。其製作方法是選用飼養一年的小公雞,按照祖傳秘方,加入枸杞子、黨參、杜仲、補骨脂、砂仁等多種益氣健脾、補腎添髓的中草藥,精心烹調而成。烹製過的衡王府香雞具有色、香、昧、形俱佳的特點,雞肉鮮嫩脫骨,口味獨特,越嚼越香。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東關醬牛肉:青州自古以來就是滿、漢、回等多個民族的聚集地,各民族特有的飲食、風俗、服飾等都獨成一體、各具特色。其中青州回族的清真美食更是做工考究、遠近聞名。特別是回族的清真醬牛肉,更是讓人大飽口福,回味長久。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東關槓子頭火燒:青州回族人民心靈手巧,他們對於麵食的加工製作尤為出色。其中,東關槓子頭火燒就是回族麵食中頗具代表的一種。如今,東關槓子頭已經不單單是回族人民獨有的麵食,而是成為青州各族人民所喜愛的美食,更是多少年來濰坊地區頗具代表性的特色名吃。


「談青州」歷史文化名城:青州

青州人對外地遊客非常熱情,你如果有事需要幫助,無論求到警察還是街頭行人,他們都會熱心細緻地幫忙。他們也對自己優良的環境秩序和深厚的文化資源感到自豪,

青州古城不收門票,到青州旅遊,既省錢,又好玩,還能瞭解歷史文化,不愧是研學旅遊的好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