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工資和績效工資哪個更適合一線教師?為什麼?

雪花飄飄76216824


職稱評審和績效工資對一線教師水分比較大,因為職稱評審和績效工資領導總是優先考慮,還是工齡工資一線教師穩定點。


長青草993


先看看教師的收入構成:

教師收入由:基本工資、教齡工資、績效工資、特優津貼等構成。

1.基本工資:

教師按照教師資格定:

小學教師3000元,初中教師3500元,高中教師4200元,大專教師4800元,大學教師5500元。(隨國民經濟增長)

2.教齡工資(含工齡):

每年80元,隨著教齡增長。工齡工資的實行這不僅是對老教師的照顧問題,更重要的是鼓勵終身從教的思想,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教師隊伍的穩定。

3.課時工資:

課時補貼按照實際上課按勞取酬原則,主要是鼓勵教師多代課,特別是年輕教師精力充沛,他們多代課,並得到應有的報酬,不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對他們的鼓勵。

4、績效工資:

學期和學年獎金(取代職稱工資)。這部分獎金,只能佔工資的10%左右。大家推薦競比實績,每學期學年評,不終身制。每個老師積極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勵工作出成效,優質優得,不僅要激勵多代課,更要激勵上好課。

5、特優津貼:

全體教師公認的特別教師,無名額限制,縣市以上部門高標準考核認定,象領國務院津貼領縣/市政府津貼,不終身制。主要是對那些在教育教學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並得到很好的推廣,對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的教育及教學方法,可根據影響範圍的大小確定等級,或者說是以國家及省級,地市、縣確定不同的標準,使那些有才華的教師得到應有的報酬,真正起到激勵作用。

6、山區補貼:

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另外給與補貼,應該是工資35% 。正如國家幹部下鄉補貼,越偏僻地區,補貼越高,不終身制,離開就沒有。

目前教師的工資改革主要分在職教師工資改革和退休教師工資改革兩方面。

在職教師工資改革

在職教師工資改革又分績效改革和職稱改革兩方面。

1. 績效工資改革

國家明確指出管理人員和骨幹教師的津貼不再從教師的績效總額的30%中分配,而是由教育局另外劃撥資金髮放,實行績效增量工資,這樣教師們不但可以拿回屬於自己30%的工資,還可以通過績效增量考核增加一部分工資收入。

2. 教師職稱評定改革

由於職稱名額較少,職稱評定難。老師想要提高收入一是靠職稱,二是依靠工齡工資。然而工齡工資只能由時間決定。所以,評職稱就成為了老師頭號關心的問題。之前的評定職稱是計算機水平、外語和論文,這個評定規則有些落後,對此我國開始進行嘗試調整。

所以對於優秀一線教師而言,由於職稱名額比較少,職稱評定較難,所以績效工資成為了很多老師的努力的方向。不過在我看來不管是職稱工資還是績效工資不斷去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




努力的大丫頭


職稱工資、績效工資都是政府重視教育、重視教師的好政策。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都出現了一些問題。

1.職稱工資的利與弊。教師職稱年年評,教師只要你到了一定的年限,你就可以參評初級、中級、高級職稱,只要你在教學工作中有成績,你都可以羅列出來,還有什麼論文啊。初級、中級比較容易,名額為不受限制。可是到了評選高級職稱的時候,可就難了。在農村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師,到了退休甚至都評不上高級職稱。不是他(她)教學能力差,只是他的名額被別人佔去了。有些不在教學第一線的校長、主任,他也想評職稱,有的人直接就把上級分配的名額扣下,留給了自己。即使校長、主任也和老師一樣參加評選,評委能偏向你老師,而不評校長?主任?老師沒有高級職稱,你的工資怎能提高?

2.績效工資的優與劣。原來政府也想利用績效工資來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可績效工資在實行過程中也飽受詬病。把老師的30%工資拿出來,作為年底的績效工資。有的地方做得教好,績效工資向一線教師傾斜。但是好多地方都做得不僅人意,弄得老師怨聲載道。扣除的績效工資到年底不能原數返還,返還回來的還有什麼校長津貼,領導組管理津貼,班主任費……剩下的再做二次分配,很多老師都不能領到原來應得的部分。績效工資不僅沒有調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反而打擊了老師的工作積極性。你說,大多數一線教師能滿意嗎?

3.按工作年限調工資。既然以上兩種工資形式,都不能令大多數的老師滿意,那還不如按照教師的工作年限,來給老師漲工資,像公務員一樣到時間自動晉級,相對來說還比較合理。你的工作時間,工作年限沒有人會搶去吧。即使有人想作弊,想弄虛作假,他只能把他自己的工作年限變長,也不可能把你的工作時間縮短。再說,現在管理都規範了,想改檔案也不容易了。

職稱工資、績效工資都有不僅人意的地方。按工作時間給老師漲工資比較合理。


張志學689360


一線中小學教師,你認為應當是有知識的專家還是普通體力工人?

當然是有知識的專家。既然是專家,那麼就應該走職稱工資路線。

職稱

教師教學的經驗和知識是無可替代的,我們會通過職稱評定確定其能力、貢獻程度,最終確定於其屬於什麼水平,以職稱高低來表示。

高等教育的學校老師都是走的職稱路線,中小學教師也是參考的同一模式。他們非常類似於公務員的職級,通過不停的努力,只要達到標準就可以晉升。雖然說有一定的退出機制,但是隻要合格就基本不會退出。

職稱算是一個人終生的成就榮譽和獎勵,就跟努力的目標一樣,達到相應的程度就可以了。


績效工資

雖然說績效工資一定角度上更為公平,但是隻是口頭上的多勞多得。那我們長期的貢獻如何評定?年輕時候的努力,不就是為了老了的時候,可以享受年輕努力的成果?

如果不考慮年輕工作的貢獻積累,僅考慮實際工作的效果。當你年紀大了,是不是心就會拔涼拔涼的呢?

我們所說的績效工資,如何評論績效才科學?僅僅是因為你教學效果好,教得課時多?所謂的績效是非常複雜的,我們不僅僅要考慮到教學的效果,還要考慮到學校的環境、師資條件的差異、學生的個人情況等等。

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村學校生源流失很厲害,農村學校的條件很差,大家都不願意去農村學校教學。因此,國家會特別在職稱評審和工資待遇上對鄉村學校教師進行傾斜。山東省要求評高級職稱的教師必須要有一年以上的鄉村學校教師教學經歷。教育的公平要服從於社會的公平,國家也想讓農村的孩子們享受到更好的師資教育環境,不能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沒有統一的標準,何談統一的績效?

現行的職稱制度是經過幾十年國家檢驗過的,不是個人只看到職稱制度的一兩點缺點,就要對職稱制度進行全盤否定。等你老了,可能就會感受到職稱制度帶來的優勢了,可能你就會覺得這一輩子沒有白努力。


暖心人社



不愛喝粥的猴子


和職稱工資比,績效工資至少有四個優勢,更加適合一線教師!

業內把職稱工資、績效工資和薪級工資並稱為構成公辦中小學教師工資的“三大王牌工資”,其重要性自不必說了。但是,說起職稱工資和績效工資哪個更加適合一線教師來,那就要看他們哪個具有的性質特點更有優勢了。

事實上,績效工資相較於職稱工資的這四個優勢,會讓人另眼相看。

一、獎勤罰懶。

績效工資,特別是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的原則之一就是“獎勤罰懶”。一般情況下,幹得好,幹得多,成績優異的教師,其績效工資就相當的多。而以職稱高低確定的職稱工資基本上就沒有辦法體現出這樣的分配原則。就是說,無論什麼時候,同樣職稱的教師崗位工資是幹多幹少基本一個樣,不一樣職稱的教師幹多幹少又完全不一樣。——這樣的話,一線教師肯定會有話說。

二、積極性調動的目的。

一些教師積極主動地晉級晉職,為的是提高個人的職稱工資的收入,對於提高教育教學工作質量和成績,一般情況下效果並不顯著。而獎勵性績效工資在分配時,只要看的是教師個人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貢獻是否突出。——一個的出發點純粹是為了自己,另一個的出發點是為了工作,附帶獲得獎勵。其性質特點不一樣。而一線教師的工作目的主就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成績。

三、傾斜角度不同。

職稱工資體現的是職稱的高低,其傾斜於職稱,以職稱為標準,職稱的高低是其唯一的衡量工資高低的標杆。而獎勵性績效工資則是以工作量、工作業績、貢獻突出與否等等來衡量獎勵高低的標準。就是說,無特殊情況時,無論你的職稱有多高多低,在分配獎勵性績效工資時,不予考慮。——一線教師的工作量、工作效果及貢獻應該是最突出的,應該獲得很高的績效工資。

四、“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的體現。

職稱工資的高低純粹的是隨著職稱高低的變化而變化的,不幹活或者是少幹活,職稱工資都不會有變化。而獎勵性績效工資完全是憑藉自己的工作實際情況確定工資高低的。而事實上,一線教師的工作最辛苦,工作量最大,成績最顯著,理應獲得很高的獎勵性績效工資。——能夠按照工作量確定工資收入的高低,應該說是最公平合理的。一線教師的工資應該與他們的實際工作掛鉤。

總而言之,績效工資比職稱工資更具優勢,更能體現分配的公平合理性。它才是更加適合一線教師的一種工資收入!


中小學教育者


職稱工資與績效工資起由都是對一線教師工作成績高低的激勵機制。你工作努力,成績好,便優先評職,工資相應提高,是單位對你工作的肯定。績效工資是一學年結束後,學校根據你一年來的工作實績作出的表彰性獎勵,直接且直觀。

無論那種都能體現教師負出與收穫,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

操作得當,公平。都會對教育起到促進作用,可惜,經是好經,有些地方被歪嘴和尚念壞了,起不到應有作用。因此,無論那種都是挺好的,看是否公平哇。本人觀點,歡迎點評


cdf流年已逝


教師的收入構成:

教師收入由:基本工資、教齡工資、績效工資、特優津貼等構成。1、基本工資。教師按照教師資格定:小學教師3000元,初中教師3500元,高中教師4200元,大專教師4800元,大學教師5500元。(隨國民經濟增長)

2、教齡工資(含工齡)。每年10元,隨著教齡增長(2019年河南省教育廳聯合人事和社會保障廳下文,要求儘快實施教師月教齡工資10、班主任津貼不低於500元,隨工資按月發放)。工齡工資的實行這不僅是對老教師的照顧問題,更重要的是鼓勵終身從教的思想,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教師隊伍的穩定。

3.課時工資。課時補貼按照實際上課按勞取酬原則,主要是鼓勵教師多代課,特別是年輕教師精力充沛,他們多代課,並得到應有的報酬,不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對他們的鼓勵。

4、績效工資。學期和學年獎金(取代職稱工資)。這部分獎金,只能佔工資的10%左右。大家推薦競比實績,每學期學年評,不終身制。每個老師積極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勵工作出成效,優質優得,不僅要激勵多代課,更要激勵上好課。

5、特優津貼。全體教師公認的特別教師,無名額限制,縣市以上部門高標準考核認定,象領國務院津貼領縣/市政府津貼,不終身制。主要是對那些在教育教學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並得到很好的推廣,對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的教育及教學方法,可根據影響範圍的大小確定等級,或者說是以國家及省級,地市、縣確定不同的標準,使那些有才華的教師得到應有的報酬,真正起到激勵作用。

6、山區補貼。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另外給與補貼,應該是工資35% 。正如國家幹部下鄉補貼,越偏僻地區,補貼越高,不終身制,離開就沒有。

國家明確指出管理人員和骨幹教師的津貼不再從教師的績效總額的30%中分配,而是由教育局另外劃撥資金髮放,實行績效增量工資,這樣教師們不但可以拿回屬於自己30%的工資,還可以通過績效增量考核增加一部分工資收入。

教師職稱評定改革。由於職稱名額較少,職稱評定難。老師想要提高收入一是靠職稱,二是依靠工齡工資。然而工齡工資只能由時間決定。所以,評職稱就成為了老師頭號關心的問題。之前的評定職稱是計算機水平、外語和論文,這個評定規則有些落後,對此我國開始進行嘗試調整。

所以對於優秀一線教師而言,由於職稱名額比較少,職稱評定較難,所以績效工資成為了很多老師的努力的方向。其實,本人認為:不管是職稱工資還是績效工資,只要在具體操作時,公平公正公開合理,一視同仁,兩者相差不大,如果當領導的私心重,或者不能做到”三公”,制度不能落地生根,或者停留在紙面上口頭上,不能一視同仁,照樣怨憤大!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微笑]


舍利子9011


兩種都不適合。工資改革方向是加大薪級工資佔比,讓老師安心教書上,同時也讓年輕人隨著年紀加大工資逐年加大。讓老師有希望,有歸屬感。就是沒能評上高級職稱人,三十年加上薪級,也能享受高級職稱待遇,同時職稱以破格評審為主,讓真正有才學的更早拿上高工資。績效工資為輔,獎多代課多拿錢。


不知60249031


按照以前的國家規定,中學教師職稱最高等級為副高級,小學教師職稱最高等級僅為中級,影響了很多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這次中小學職稱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將原來獨立的中學教師職務系列與小學教師職務系列統一併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

職稱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

所以根據規定:一級教師屬於中級職稱,對應行政崗位什麼級別,主要是根據學校的級別而定,但是一般應該享受科級幹部的工資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