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區別在哪,在實際政治中,哪個權力更大?

黎明破曉之前


顯然是參議院。

參議院和眾議院理論上平等的,但參議院議員屬於職業的政治家,做三十年四十年一輩子參議員大有人在,參議員更是通往更高政治地位的一條大道,像希拉里、克林頓、奧巴馬、桑德斯,他們在競選總統之前都是參議員,影響力是全國範圍的。

美國是法制國家,重要權力體現在法律法案的提出上。這一點,參議員發言權更大。參議員實際權力更大也體現在創制法律上,因為參議員人數更少,議會領導層黨鞭、領袖這些都是參議員。

參議員做得好,去做本黨總統的州長、大使、部長更是不計其數,美國沒有黨校,議會也算是本黨政治家的培訓基地。

眾議院議員由於人數很多,又是社區選舉,多為地方性質的社會名流,不算是真正的政治家。基本坐滿兩屆以後,能當上參議員就算是躋身政界,但這樣的人也是鳳毛麟角。

雖然同樣的議員,但一個人從眾議院議員到參議員屬於高升,因為實際影響力完全不一樣。


嘮叨閣大學士


看了一些回答,感覺都是湊字數而且不著邊際。

美國實行的是三架馬車制度,美國政府,美國眾議院,美國參議院。其中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是從聯邦國會分裂而成,所以現在還會把這個兩個院合併稱為國會。

美國眾議院的議員為普選制,他們負責制定全國性法律,審查涉及全國性的議題,對於我們來說,關注眾議院應該比較多,它有法律的提案權,也就是說他們的議員能提出議案。

美國參議院的議員由全國各個州投票保送過來,負責地方與政府和眾議院的溝通和制約,避免他們為了國家的利益而犧牲地方利益,同時也為了避免各個地方的不平等待遇,它沒有提出議案的權利。

為了落實參議院的權利,美國憲法規定,任何法律法規都要首先經過參議院的投票同意才能通過。

從美國人民的角度看,參議院的權利大一些,如果總統和眾議院議員不聽參議院的話,會被理解也損害美國人民的利益,不但議案不能通過,而且下次投票的時候人民也不會投票給你。

從我們的角度看,眾議院的權利要大一些,因為國際事物歸他們處理,而且擁有立法的權利,能直接制衡美國政府在國際事物的走向。


觀上靈雲


一,區別。

1,眾議院話多。參議院只會說:yes,No。

2,眾議院是原告,政府是被告,參議院是合議廷。

3,參議員代表本州利益,是地主(土著民),眾議員是農民工(全國流動),代表國民利益。

4,參議員的奮鬥目標是總統,眾議員的奮鬥目標是州長。

5,總統任命部長要經參議院批准,而無須眾議院批准。

6,眾議員2年一選,參議員6年一選。任期無年限。

7,眾議院負責討論可以公開的議案,參議院負責討論徵對它國的陰謀詭計(防不勝防)。

8,眾議院是青年人,參議院是聖誕老人。

二,議員權力含金量:

1,眾議員2年一選,參議員6年一選。一個參議員含金量=2x6=12個眾議員。

2,同樣大的權力蛋糕,眾議院權力分為435份,參議院權力分為100份。一個參議員=4.35個眾議員。

按權力倍增論: 一個參議員權力含金量=12x4.35=52.2個眾議員。


瑞土3


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區別有以下幾點。一是人數與代表權不同。眾議院規定為435人,由各州的人口比例代表制,參議院每個州二名,50個州共100人,代表各州的權力象徵。二是內部分工各異。雖然參眾兩院都可以提出議案,必須參眾議員多數通過,總統簽署方可成為法案。但是對政府的制衡分工各異。眾議院可以對政府提出的撥款預算案有決定權,還可以啟動對總統的彈劾調查。而參議院則可以對內閣官員有審批權,對眾議院提出的彈劾總統議案進行審判權,還可根據審判結論投票決定總統是否彈劾的結論。三是當選議員的條件有各自要求。眾議員24歲以上,擁有美國國籍7年以上,就可以有資格報名參選。參議院30歲以上,擁有美國國籍9年以上,戶籍必須在本州就能參選。且參議員如果想要參選總統有優先權。但是參眾議員擔任政府部門負責人則必須辭出議員職務。只要議員能夠獲得選擇區民眾的支持,可以連選連任。所以從上述分工制衡所顯示,參眾兩院的權力是相互制衡的,任何議案都要簡單多數投票表決通過。彈劾總統案則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議員表決結果才能獲得通過。美國參眾兩院從1787年開始形成制度,不存在那個權力的大小之分矣!


感悟77741162


美國聯邦參議院代表州權,美國聯邦眾議院代表民權。參議院與眾議院共同組成美國國會,享有美國三權分立中的立法權。不過,美國聯邦參議院的權力遠遠大於眾議院,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點,參議院擁有人事任命權,美國總統提名任何一名高官,都需要參議院批准;第二點,參議院擁有彈劾美國總統的權利,掌握著美國總統的生殺大權!美國國會大廈

美國聯邦參議院代表著州權。美國聯邦參議院一共有100名參議員,參議院議長由美國副總統兼任,但沒有表決權(只有出現50票對50票的情況才有表決權)。根據《美國憲法》的規定,美國50個州不論大小,都擁有2個參議員名額。參議員的任期為6年,可以連選連任。儘管美國總統最多隻能擔任8年,美國參議院卻經常出現連任幾十年的資深參議員。以美國前副總統拜登為例,從1972年到2008年,整整擔任了36年參議員。

美國聯邦眾議院代表民權。美國聯邦眾議院共有435名眾議員,眾議院議長由多數黨領袖擔任,現任眾議院議長是民主黨人佩洛西。眾議院代表的是民權,根據各州人口數量的多少,分配數量不等的眾議院名額,但要保證一州至少有一個眾議員名額。在美國人口最多的德克薩斯州,擁有53席眾議院;而在美國人口最少的阿拉斯加州,僅僅擁有1個眾議院名額。眾議員的任期只有兩年,因此流動性較強,很少出現幾十年的資深眾議員。

參議院權力大於眾議院。肯尼迪、奧巴馬等美國總統都曾經是以聯邦參議員為起點,最終當選為美國總統,幾乎沒有眾議員直接當選美國總統的先例。從這一點看,參議員的含金量也大於眾議員。事實上,參議院與眾議院都擁有立法權,都能夠獨立提出法案。經過兩院協調以後,最終提交給美國總統,形成正式的法律文件。

不過,除了立法權之外,參議院還擁有人事權與彈劾權,而眾議院則不具備這兩種權力。例如,美國總統提名任何一名內閣高官,或者是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都需要參議院50%以上的議員同意。再例如,彈劾美國總統需要三分之二以上參議員同意,而不需要眾議院議員批准。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代表州權的參議院也就比代表民權的眾議院更為重要。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參議院接受質詢

目前,美國民主黨佔據了眾議院多數席次,美國共和黨佔據了參議院多數席次。


美國觀察室


美國參眾兩院的形成是費城制憲的博弈,各州的代表吵了幾十天,大州希望按照人口來決定議員數,小州堅決不幹,按照人口就沒有我們什麼事了,就只能等著欺負了,要求按照州來確定議員數。最終的妥協就是眾議院按照人口數來決定議員數,參議員不分大小,美國州兩名,這樣既照顧了小洲的顧慮,又考慮到大洲的現實,真是一個聰明的決策。

而且眾議員主要由普通民眾中選出來,代表大眾的訴求,而參議院則主要由相對專業的人士擔任,代表精英和專業的判斷。所以相對來說參議院的實質權利要大一些。

費城制憲美國的建國者吵了幾十天,什麼情況都考慮到了,然後大家就吵,甚至要掀桌子。比如總統任期,如果只一任他會覺得有權不用過時不候,濫用權利,那就兩任,但是要考參眾兩院制約他,同時萬一總統和議員勾結起來怎麼辦呢,這就又有一系列相應的規則。

總之美國法律就是要管好政府的權利,就是要互相制衡。

其實美國的一些制度和市場經濟一樣,不存在姓資姓社,是人類管理文明的結晶。


被耽誤的廚子


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統稱為美國國會,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兩個各有自己辦公大樓的國家機構啊,只是同一機構的不同部門的區別,所以它倆都在國會大樓裡,會場是同一個啊,不過除此之外它倆區別可大了去了,至於說權力哪個大,要我說的話參議院更牛一點。

(圖:美國國會開會現場)

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區別

美國國會是美國聯邦政府的兩院制立法機構,由兩院組成:眾議院和參議院,都在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會大廈舉行會議,參議員和眾議員都是通過直接選舉產生的,不過參議院的空缺可以通過州長任命來填補。國會有535名有投票權的議員:435名眾議員和100名參議員。除了435名有投票權的眾議員外,眾議院還有6名沒有投票權的眾議員,分別代表波多黎各、美屬薩摩亞、關島、北马里亞納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和哥倫比亞特區。雖然他們不能在眾議院全體議員中投票,但這些議員可以在眾議院發表演說。

眾議院議員任期兩年,代表一個選區的人民,也就是所謂的“選區”。只要每個州至少有一名國會代表,國會選區就根據美國人口普查結果按人口比例分配給各州。每個州,不論人口或大小,都有兩名參議員。目前,有100名參議員代表50個州。每一位參議員在他們的州都是自由選舉產生,任期為六年,任期交錯,所以每兩年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參加選舉。候選人必須年滿25歲(眾議院)或30歲(參議院),具有7年(眾議院)或9年(參議院)的美國公民身份,並且是他們所代表州的居民,才有資格參加選舉。國會由美國憲法創立,並於1789年首次召開會議,取代了聯邦國會的立法職能。雖然沒有法律授權,但實際上自19世紀以來,國會議員通常隸屬於共和黨或民主黨,很少隸屬於第三方或無黨派人士。

參眾兩院組成立法機構,它們在幾個方面有根本的不同。眾議院應該代表人民,其成員代表的公民人數大致相等。每個州被劃分為國會選區,每個選區大約有71.1萬名公民。美國所有地區在眾議院共有435個席位。參議院應該代表各個州,每個州有兩名參議員。這使得人口最少的懷俄明州和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在參議院擁有同樣的權力。

任何法案離開國會兩院都不能成為法律,除非以眾議院為代表的大多數人民和以參議院為代表的大多數州的人民投票贊成該法案成為聯邦法律。參議院或眾議院都可以發起一項法案,如果它在最初的議院獲得通過,然後再提交到另一個議院,如果獲得批准,它將成為法律,如果沒有,它將不會成為法律。

只有眾議院才能提出撥款議案;他們控制著國庫的錢袋。但是參議院可以否決一項撥款法案,有效地否決它。只有眾議院才能啟動彈劾程序;除非眾議院提出彈劾指控,否則參議院不能彈劾。然而,眾議院不能進行彈劾,也無權決定是否將此人趕下臺;只有參議院才能審判、定罪和罷免總統或其他可彈劾的聯邦官員。

(圖:參議院可以否決眾議院的決策)

參眾兩院議員均可就提名人選向總統提出意見或建議,但總統可隨意接受或拒絕他們的建議。但一旦總統提名一個人擔任內閣職位、法官職位或類似職位,就會對該任命人進行審查,並由參議院(而不是眾議院)決定是否同意。只有參議院批准條約。通常,總統與參議院領導人討論提議的條約,後者就該提議提供建議並予以同意。如果他們同意正在進行的談判,他們就一項允許進行談判的決議進行表決。一旦確定了條約的條款,它就會回到參議院進行審查(建議和同意),如果三分之二的人同意,那麼條約就會被批准。眾議院議員的任期為兩年,參議員的任期為六年。這是兩個議院的一些不同之處。它們的存在是為了在國會內部提供製衡,保護各州和公民的利益,並確保對聯邦法律和國會職能的適當審議和審查。


總而言之,眾議院和參議院各有特殊的權力,但眾議院幾乎所有的決定最終要通過參議院投票批准,而參議院在對外關係或者發動戰爭這種事之上可以暫時不通過眾議院,這也是為了國家對外的反應速度,畢竟眾議院有四五百人,人多口雜達成決議太慢,而參議院只有100人,決策快!


穿美國望世界


美利堅合眾國實行國家三權分立制。總統掌控行政權,大法官握有司法權,而立法權則有參眾兩院把持,美國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共435名,任期兩年,期滿全部改選。政府任何議案。決策議案須提交參眾兩院委員會審議通過方可執行。法案經兩院通過後交總統簽署才正式生效;如果總統不否決依次,或雖否決但經兩院2/3議員重新通過,即正式成為法律。國會兩院最高領導者為各自議長。眾議院議長由全院大會選舉產生,副總統是參議院的當然議長。現役美國軍官不得擔任兩院議員。兩院議員均可連任,任期不限。參眾議員均系專職。總統無權解散參眾兩院,但兩院有權彈劾總統。

如果就兩院議員進行比較的話,眾議院比參議院人數多,因為眾議院案按人口比例。應該是十多萬選一個,參議院固定就100名。可以說參議院更加精英,而眾議院更加接近民眾,但就權力而言,參議院的議員權力更大。政府的人事任命、外事條約。媾和,宣戰條約都只需經過參議院投票通過就行。因此上,作為美國總統要想施政順利。總統所在政黨爭取的是參議院多數最為關鍵。在立法程序上,參眾兩院都有很多專業委員,眾兩院議員遞交的議案在提交大會審議前,都要先提交給專業委員會審議通過。應該說,議會(眾議院)是體現民意和黨派政治利益,議員隨民意而動,更為確切地是說,是體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利益。而參議院更加體現的是精英階層的利益。眾議院只有立法權,它有權對所有國家公職人員的彈劾(包括總統和現役軍官)。參議院是輔政立法工作,是全國的最高人事任命權,總統締結的條約經它批准才能生效。

現在的國會大廈始建於1793年9月18日。第一屆國會任期是由1789年3月4日至1791年3月4日。弗雷德裡克·米倫伯格是美國首任眾議院議長。而現任美國國會是第116屆國會在2019年1月3日正式履職,由於參眾兩院分別由共和黨和民主黨把持,美國繼四年之後再次進兩黨分別把持階段,本屆國會有四分之一女性(歷史最高)。由於在野黨民主黨佔據半數議席,民主黨領袖79歲的南希·佩洛西(女)以220票再次當選眾議院議長。也成為美國曆史上年齡最長的議長。

美國參議院擁有憲法而未授予眾議院的權力。當選參議員者必須須年長於30歲、至少擁有九年以上美國國籍、參議員任任期六年。第一任臨時參議院議長約翰·蘭登。任期是1789年4月6日—1789年4月21日。現任臨時參議院議長奧林·哈奇。任期是2017年1月3日至今,共和黨(執政黨)。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三權分立是美國的立的一牌坊,真正對司法、立法、行政形成約束的,是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國會眾議院領袖和參議院領袖如果都是美國總統的親信,國會對總統的約束就失效了。在美國的歷史上,參議院和眾議院是民主黨和共和黨輪流坐莊,才形成國會對總統執政的約束,其實就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治博弈,否則總統一手遮天!

美國國會分為眾議院和參議院,參議院的議員只有100名,含金量很高,在美國的歷屆總統中,大多數都是成為參議院議員之後才競選美國總統,足以說明美國非常看重新任總統作為參議院議員的履歷。參議院的含金量高,主要是參議院議員手中的權利大,美國有50個州,一個州只有2個名額,這2個由州選出來的參議院議員代表該州的所有利益。

參議院的議員被選出來之後,他們的任期是6年,6年之後,還可以再一次當選參議院議員,只要有能力,能夠給他們代表的州爭取更多的利益,能為美國做更多的貢獻,參議院議員可以一直連任。按照美國的慣例,參議院的權利一般都在美國總統的手裡,美國總統和副總統來自同一個政黨,總統不方便擔任參議院的領袖,就讓副總統擔任參議院的領袖,替總統控制參議院。

眾議院和參議院不一樣,眾議院的議員同樣來自不同的州,美國對這些州進行區分,分為三六九等,有的州只有一個眾議院議員的資格,有的州有幾十個眾議院議員的資格,這是由州的綜合實力決定的。另外,眾議院議員的含金量不如參議院議員,眾議院議員的任期只有短短的兩年。

參議院議員還有兩項眾議院沒有的權利,眾議院沒有人事任免權,眾議院沒有彈劾總統的權利,擁有這個兩項權利的,是參議院。在美國,除了美國總統任命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for NationalSecurity Affairs),參議院不會干涉之外,特朗普任命其他的高官,都需要在參議院內部舉行投票,投票超過50%,特朗普的任命就會正式生效,投票低於50%,特朗普的任命就會失效,特朗普只能另擇賢良。

參議院還有一項特殊的權利,參議院不滿意總統執政,覺得總統不適合繼續擔任美國總統,或總統出現尼克松那樣的“水門事件”,或出現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醜聞案,參議院有資格彈劾總統,美國前總統尼克松主動辭職,就是參議院的投票會超過三分之二,尼克松為了保住自己的顏面,只有退而求其次,主動引咎辭職,否則尼克松就是美國曆史上被彈劾下臺的總統。

參議院和眾議院確實有很多不同之處,參議院和眾議院內部,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議員,美國總統和副總統又來自同一個黨,奧巴馬時期,副總統是民主黨的拜登;特朗普時期,副總統是共和黨的彭斯。民主黨是執政黨的時候,共和黨刁難民主黨,制衡、約束民主黨。現在是共和黨執政,民主黨為難特朗普,各種約束、制衡特朗普,防止總統做傷害美國的事,防止總統犯錯!


老鱷魚觀天下


現代民主國家議會一般都採用的是兩院制,借鑑的是古羅馬共和國的全國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制度。分別代表平民參政和精英輔政。

再來看看美國眾議院,議員根據人口比例產生,任期只有兩年,因為任期短,議員們必須緊抓民意來參政,所以眾議員反映的是平民意志。

而參議員按州分配,平衡各州利益,參議員任期七年,可以保證足夠長時間去施政,不受民粹影響,反映的是美國的精英政治。

什麼是民主?民主不只是選舉,不只是少數服從多數。民主的本質是限制政府的權力。兩院制正是民主制度的其中一項設計,精英施政,平民監督。當然最終是接受憲法的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