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

康記741


職業年金是從2014年開始事業單位繳納社保,實行“社保並軌”而採取的對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收入補助手段。

實行職業年金的根本出發點,就是為了保障事業單位人員在退休之後,不降低他們的退休收入,避免影響到他們的退休生活。

我們都知道社保是從1992年開始的,最初主要針對的是企業繳納,並沒有考慮事業單位人員。

後來由於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與需要,確保社保制度的正常運營,不得不擴大社保人員的繳納範圍。在經濟形勢的發展需要和民生的呼籲之下,最終於2014年事業單位人員也納入社保的繳納人群。

此時事業單位人員才剛剛開始繳納社保,如果按照企業繳納人員的退休方式來計算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金。這必然會導致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工資會大幅度的降低,從而可能會影響事業單位人員退休的生活。

畢竟企業人員已經繳納了22年社保,事業單位人員才開始繳納,這必然會導致事業人員和企業人員退休金出現巨大的差距。並會嚴重影響到事業人員的退休生活,可能引起社會的不良反應。

因此為了保證事業單位人員退休不降低收入,國家先後採取了過度處理辦法和職業年金的手段,來確保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收入保障。

職業年金的基本概況就是:在國家政策指導和監督下,實施的一種具有一定程度互濟性的強制性的社會保險項目,是基本養老的補充和輔助,而建立的一種補充養老保障制度,不是商業保險,是一項單位福利制度。

職業年金,單位按照本單位月工資總額的8%,個人按照月繳費工資額的4%比例,共同繳納,全部進入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退休時按月支付!

簡單的說職業年金,全部進入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歸個人所有。所以職業年金可以對退休人員的工資,起到一個較好的收入補充作用。

對於企業來說,職業年金完全是自願的原則,不必強制執行,但是事業單位則是必須要強制執行繳納的。

現在很少有企業能夠執行職業年金的,除了極少數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大公司,一般的企業能夠執行五險一金就己經很不錯了。所以現在的職業年金,95%以上的都集中在事業單位裡,因為職業年金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收入較低的問題,並不是為了為了解決企業人員的退休金問題。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一點幫助。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職業年金是對養老保險的一種補充。目前,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有兩塊組成:一是單位部分,另一個是個人部分。單位部分按工資總額的8%由單位繳納,個人部分按工資總額的4%繳納,也就是說,個人交1塊錢,單位就要交兩塊錢。而養老保險的比例,單位部分是工資總額的16%(減稅降費政策實行前是20%),個人部分是工資總額的8%。所以整個社會保險繳費加起來就達到了工資總額的36%,這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每年還會按活期存款利率計發利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後,就可以領取養老保險,同時領取職業年金。職業年金按個人和單位賬戶的總額除以139個月(也即11-12年左右,因為我國目前退休年齡是60歲,平均壽命為72歲),算出每月可領取金額,139個月後全部取完就沒有了。如果在139個月中途去世的,剩餘部分的職業年金(個人和單位部分)可以繼承,而養老保險只能繼承個人部分。可以說,職業年金是對養老保險的一種有益補充。


小銘同學65


樓主你好,你如何看待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實際上它等同於我們企業單位的企業年金,也就是相當於是補充養老金的待遇,作為事業編制人員基本上在2014年10月份以後都正常參加了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它實際上這個養老保險和我們企業在職職工的養老保險幾乎是完全一致的,是沒有太大的區別。

所以作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講,在參加養老保險的同時,那麼都給我們機關事業編制人員建立了職業年金的制度,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將來退休以後可以多獲得一部分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這個制度對於我們職工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因為畢竟自己退休以後的實際收入會有所增加。

基本上職業年金的待遇作為事業編制人員實現了100%的全覆蓋,只要是自己是屬於事業編制的正式員工,那麼都可以享受到職業年金的待遇,當然我們企業這邊就是比較少的,因為只有一些大型國有企業或者說大型中央直屬企業,才會擁有企業年金,絕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創業型企業,民營企業和小微型企業都是沒有企業年金的,所以說也就退休以後是沒有這個補充養老金的待遇。


社保小達人


我認為,公平是立國基礎,職業年薪出的政策治定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退休後有更好的收益,但實際執行中,由於中小企業,私企等用工單位並沒有按政策執行職業年薪制度,有些國企對非正式工也沒有執行年薪,而現在執行年金的只有公務員,事業人員,以及國企正式,而這些人的待遇很高,社保交的也很高,而又有年金,這就造成今年退休後退休金差劇巨大,所以必須儘快廢除職業年金,促進公平,也是減輕現在國家財政負擔。


54弓


職業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的一種輔助手段。

所謂年金,其實可以看成一種延遲發放的工資,最在是在國外興起的,主要是為了增加職工的粘性。

因為職工辭職往往會對企業造成較大影響,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國外的老闆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提高工人待遇的時候,不立即發放工資,而是變成年金,計入個人賬戶,交給理財公司打理,讓工人退休後才能領取。

如果工人自己辭職,就等於自己放棄了年金,工人受損,老闆不吃虧,這樣工人辭職的就減少了。

所以年金最初是一種防止員工離職的手段,也是一種延後發放的薪酬待遇。

我國年金制度剛剛起步,現在只有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執行企業年金,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職業年金。

我國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其實就是一種單位補充養老金,如果個人離職,超過一定時間,個人賬戶的資金是可以領取的。


說到職業年金,就需要再說一下養老金,我國的養老金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國家層次,也就是基礎養老金,職工退休後可以領取,這是全國通用的,但是各省市差距很大。

第二個層次是單位層次,也就是單位補充養老金,這一點不同單位差距很大,有的單位有,有的單位沒有,有的單位叫退休人員福利,職業年金就屬於這個層次,將來的方向是,把退休人員單位待遇全部納入年金。

第三個層次就是個人層次,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購買商業養老產品,既可以是保險,也可以是理財產品,比如去年開始推出的養老目標基金就屬於這個層次。

所以,職業年金對事業單位人員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加將來的養老待遇。


互金直通車


樓主你好,你如何看待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呢?這個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跟我們企業單位的企業年金是一樣的,都是屬於補充養老保險的待遇。一般情況下,作為事業編制人員,在2014年10月份以後參加社保之後,那麼都會建立職業年金的待遇,也就是補充養老金的待遇,所以最終他們在辦理退休的過程中,自己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水平實際上還是比較高的。

所以擁有一份職業年金對自己來說是有很大的好處,畢竟可以增長自己養老金的待遇。而且這個職業年金是作為第2支柱養老保險來存在的,我們的第1支柱養老保險是社保當中的基本養老保險,那麼第2支柱養老保險就是這個職業年金的待遇。有第3支柱養老保險,那麼就是商業性的養老保險。

所以說擁有了職業年金就意味著自己今後退休之後能夠多獲得一部分是補充性的養老保險。那麼具體能夠多獲得多少錢呢?是要根據你的參保年限和你個人賬戶當中的餘額來決定,實際上我們個人所承擔的4%和企業單位或者說你事業單位所承擔的8%,這12%是全部進入到個人賬戶當中去,這一點和養老保險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懂社保


職業年金,作為單位的補充養老保險,是養老保險制度的有機構成部分,是養老保險的三大支柱之一。

與養老並軌改革同步出臺的機關事業年金制度,是作為並軌改革後基本養老金的組成部分,而走上臺面的。這樣做,與原企業計發辦法較低的養老金替代率水平,密不可分。

機關事業單位的年金制度,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所組成,單位繳費比例為8%,個人繳費4%,其權重與佔比,約為個人基本養老金的20%。這對平衡較低的基本養老金替代率水平,作用明顯。

企業單位也有年金制度,而且是早於職業年金制度而面世的。由於企業年金由企業自願建立,其強制性明顯弱於職業年金太多。現在,全國的企業年金制度舉步維艱,只在少數大型國企單位建立起來,佔比僅為全國企業總數的6%左右。

在紮實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即搞好養老保險第一大支柱的基礎上,職業年金與企業年金,將會相得益彰,交相輝映,更加引起國家的重視與扶植,將會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劉正民


2015年4月份國務院正式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通知》,由此開啟了事業單位人員繳納職業年金的序幕。按該通知的規定,職業年金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又參加的一項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由此可見職業年金是為將來養老做準備的,是養老制度的一直方式。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其中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從繳費比例來看,也是單位繳納較多,意味著將來年老退休後領導的金額也會很多。 另外根據通知規定,領取職業年金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工作人員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並依法辦理退休手續後,可以從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中一次或分期領取職業年金;2、出境定居人員的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可根據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給本人;3、工作人員或退休人員死亡後,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餘額由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繼承人一次性領取。通過領取規定可以看出職業年金完全可以符合條件的進行自由支配,為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生活保障提供了很好的物質支撐。事業單位建立職業年金的原因也是因為事業單位養老制度和企業養老制度差別太大,事業單位人員按照原先的只繳納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制度,將來很難保證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能很好的保障晚年生活。所以,國家處於長遠考慮,為事業單位人員建立了職業年金這種補充養老制度,一方面平衡了事業單單位養老保險和企業養老保險之間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為事業單位人員將來退休生活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使事業單位人員老有所依。所以,儘管從現在看,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又扣除4%作為了職業年金,眼前的工資收入是少了點,但是,從長遠看,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其實是實現了長期增長的目的,特別是等到退休無收入的時候,退休金的收入要比不繳納職業年金時多出很多。由此,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即是國家探索養老制度的新創新,也是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的重要保障措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


窮人富講究



2014年10月,國家出臺政策,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職業年金制度,企業單位也可以自主選擇實行職業年金制度。

職業年金,是用人單位在參加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在國家政策指導和監督下,實施的一種具有一定程度互濟性的強制性的社會保險項目,是基本養老的補充和輔助,而建立的一種補充養老保障制度,不是商業保險,是一項單位福利制度。

職業年金,單位按照本單位月工資總額的8%,個人按照月繳費工資額的4%比例,共同繳納,全部進入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退休時按月支付,是對養老保險的補充,以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

如果職工遭遇不幸,逝者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職業年金餘額,包括單位繳費、個人繳費全部餘額,本金+利息,可以繼承。

職業年金,類似住房公積金,雖然,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但是收益全歸個人。

應該說,實行職業年金制度,是一個極大利好的舉措!


z山海


與養老保險制度同步且普遍建立的、主要由財政負擔的、具有一定強制性的職業年金,是一種帶有福利性質的補充養老保險。

為了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保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生活水平,決定在實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同時同步建立職業年金。但是,前提必須是參加養老保險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才能有職業年金。

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納。個人繳納繳費基數的4%,單位是8%,二者全部計入本人的職業年金個人賬戶,退休之後按月發放,發完為止,標準是職業年金存儲額除以計發月數。不過,這個繳費比例還有可能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適時加以調整的。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職業年金就好比公積金一樣,單位和個人繳納的都是個人的,這是不是也像是一種福利性質的保險呢?

職業年金賬戶存儲額就像銀行存款,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佈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另外還有投資運營的收入也一併計入存儲額。

職業年金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職工的20%左右的養老金替代率。大致的意思就是說,可以提高20%的養老金。這樣就可以基本上保證退休生活水平不降低。為此,帶有一定的強制性的要求所有的參保人員必須繳納職業年金。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職業年金就是養老保險制度的一種有益的補充。

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職業年金賬戶存儲額可以轉移,可以繼承,可以支取的。

總之:職業年金讓職工更加具有保障性,是一種普遍、強制、同步建立的具有一定福利性質的養老保險的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