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老師拿到高級職稱就去搞後勤或者寧願去看大門?

笑點降低


這是評聘環節的實際運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有些地方學校,試行過放開職評,只要夠條件的都可以去參評,評上並不等於被學校聘用,評上者多,但聘崗名額有限,得競爭上崗,自然有未聘用的,只有高評低聘了(現在低評高聘畢竟很少),正常地實行崗位聘任制,因聘定其位,如此良性循環,秩序井然,要力避認人為親和暈輪效應。但實行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問題了,按排名,有人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聘用上,評職就虛化得毫無意義。

有的地區學校,根據綜合表現及實績,按照上面分配的指標,推薦名額,推出後先過考試關,再讓去參評,評上即聘用,評聘無縫銜接,這實際上相當於預聘制,學校推舉上去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考試合格和終評過關),這辦法比較實在,被學校推出去,評上了,即被聘用,這沒有異議,因為有近五年的業績表現亮點的支撐,但並不能代表以後總是這樣的。

一旦評聘上了,對評聘者而言應是名至實歸,但聘任制應該是有年度限制,不可能一聘定終身,應該能上能下,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沒有按此評聘程序來,於是就出現了題主所說的情況,這是利用了運作中的漏洞。應該說,評聘機制本身沒什麼問題,而是運作中未嚴格按規操作導致變向的問題。


江天鶴


有些老師拿到高級職稱就去搞後勤,或者去看大門兒,這個問題說明了:

1、在講臺講課的職業幸福感自豪感沒有了。

我記得剛當老師那會兒,人們心目中不會教書的才去後勤當職員。前幾年,有個年輕同事從一線去了後勤,學生對另一同事(倆人同學)說,*老師去了後勤,一定託關係了,老師你怎麼不去?連學生都把後勤的職員也看作比一線教師高大上的啊。

寧做看大門的門衛,也不再上講臺做教師,教師頭上的光環已經沒有吸引力了。

2、職稱制度的弊端。高級職稱基本是教師的職業巔峰,所以評了高級職稱,就沒有努力向上的必要了。高級教師的工資按人不是按照崗位設置,所以看大門也不影響工資。如果按照崗位設置工資,就沒有這種現象了吧?

3、高級職稱的教師都老了,只找清閒自在了。晉升高級職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各種各樣的勞心勞力,折磨打擊,你能僥倖拼出來的,基本心力交瘁,年事已高,只好這樣了。

我是花自香17,歡迎留言交流教育問題。同意我的觀點的朋友,不吝點贊支持一下唄!


花自香17


目前針對老師的職稱,很多網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的確存在有的老師評上高級職稱後,就不再從事第一線的教育教學工作,而幹著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即使有部分老師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他們的工作量也很少,教育的主力軍是初級和中級老師。目前這種現象很普遍,每個學校都存在。分析原因有以下幾條:


一、身體方面的原因

由於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年齡基本上偏大,他們的身體狀況或多或少會出現問題。有的老師椎間盤突出、有的老師頸椎變形、有的老師心臟不好等,他們也會主動向學校提出申請,要求減少工作量或者不從事第一線教學工作。學校領導也會對這部分老師格外關照。就會出現題主所說的情況。

二、不求上進,自甘墮落的思想

有一部分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感覺人生已達到了巔峰,高處不勝寒,反正該享受的待遇已得到。對於教育教學的好壞,根本不放在心上,也不愛管學生的紀律了,反正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把每天自己的一兩節課上完,什麼事情都不管了,偶爾心情不好,還可以發發脾氣,對於他們提出的要求,校長一般會答應。這可能是他們不願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主要原因。


目前教師職稱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向有利於調動老師工作積極性的方面提出要求,可以對所有職稱教師實行崗位管理,對崗位考核不達標的老師建議在同一職稱範圍降級。這樣更有利於調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


Lance課堂


這是目前職稱方面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端。

首先,就目前狀況而言,職稱的評定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高級職稱的評定更是困難。好多老師快退休才評上高級職稱,其實在臨退休之前,大部分老師最大的心願就是評上高級職稱。這樣在退休之時不僅可以光榮退休,而且退休之後還可以拿到更高的退休工資。評上高級職稱以後一般又不會取消,因此。評上的老師大都高枕無憂,坐等退休。工作的事情能少則少,,畢竟快退休的時候身體是最重要的。

其次,等到評上高級職稱,其實老師差不多在教育事業已經幹了一輩子了。身心俱疲,因此都希望有一個輕鬆的事務來度過最後離退休的一段日子。把機會讓給更多的年輕教師。


再次,現在職稱一般到高級差不多對於大部分老師來說就已經到頭了。因此評上高級之後,對於老師來說,職稱的激勵作用其實已經不存在了。那麼部分老師,對工作自然就會存在懈怠之心,不願意再去到一線從事教學工作。

最後,教師是一個良心活,需要很高的職業精神。但這正是很多老師所缺乏的,很多一部分老師是抱著混的態度來參加教師這份工作的,真的評上高級了,怎麼可能還會認真去工作呢!

總而言之,個人覺得造成這種現象,第一是評上高級職稱以後對老師的激勵作用已慢慢消失;第二教師的職業精神並不是很強!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從職稱的評審和教師的地位來下功夫,讓教師們感受到這個職業所帶來的榮譽感,能夠發自內心地去為教育做貢獻。


中學教之道


如果拿到高級職稱之後,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願意去搞後勤或者去看他們。拿到高級職稱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兌現工作,並不是為了體驗自己的學生。也不是為了奉獻社會,奉獻學生。

理解了這個目的之後,你就知道我們現在的教師這個行業的狀態是什麼樣子了,代替她心目中的老師形象,但其實這種代替是,一廂情願的。

作為老師參加工作之後,接踵而至的就是為了自己的職稱,為了自己所獲得的榮譽,在學校裡面不停的進行拼搏,拼搏的背後不僅僅是自己的努力,還包含了很複雜的人事關係。

今天的增長,很多人到了30歲之後,還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很快到了40歲,然後就開始主動放棄支撐了名義了,對他們已經無所謂了,他們的工作狀態也變成了自己,由於受到不公正待遇,越來越懶散,對於工作有可能會產生一些敷衍態度。

另外教育這個行業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能教的學生如果成績差對於你的面子不好,對學校領導不好,所以說年齡已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只剩下一個目標晉升職稱,抓緊離開這個競爭的是非之地。

同時如果無法晉升職稱的話,大多數人也會選擇離開這個跟自己年齡不相配,需要消耗不少的精力的活動。

如果幸運女神眷戀的話,那麼不小心接上了職稱,又能夠申請到後勤或者看他們的話,那簡直是,好嗨喲,感覺人生已到了高潮。

有幾個比較優秀的專家可能。晉升職稱之後仍然努力在專家的一線,可惜他們不一定奮鬥在教學一線。


宜城老師


對於教師職稱問題確實很糾結:

一、是職稱來晚了還是什麼原因?

以小學教師為例,職稱來晚了。能評上高級的教師,都是五十多歲,而且,高級要五年才能晉升一次,並且條件較高,大多數小學教師基本沒有晉升的空間和機會,女教師還沒有等到晉升就已經到了退休年齡。我們學校目前有7個高級職稱的教師,男教師2人,女教師5人。這5名女教師基本上5年後全部退休了,已經沒有再次晉升空間的機會,加之年齡老了,確實精力也有限。你說他們得到職稱後還有什麼目標?其中有一個老師,沒有評職稱前,工作很認真,所教年級班級年年獲獎,評職稱後,已經連續兩年成績下滑。其中原因,不變評說。

二、崗位職稱階段性過程考核評估沒有標準,也沒有執行。


用戶9190062537467


輕鬆愉快,又不影響收入,多好。


ljiepeng


我不知道這個觀點從何而來,我們當地的情況不是這樣的。很多高級教師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堅持到退休。我覺得這是個別現象。


洗塵心理


我評上高級職稱後,校長就把我安排到後勤崗位了,我還想繼續上課啊!可是校長說,你已經是高級職稱了,別上課了,把課讓給年輕教師上吧!他們課時夠了才有機會進職稱啊!我無話可說了!其實,我不想去後勤崗位,因為人人嘲笑我沒有上課啊!


user8873452580464


我們單位,門崗早起7點上,下午4點夜班就接班了。夜班兩人,晚上就是睡覺。白班就是負責開關電子門,太他媽輕鬆了。一線工人撅屁股幹,比門崗多不了500塊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