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幫著帶孫子,要不要給父母點“辛苦費”?

狼眼觀察


帶孩子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大家都深有體會。但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鮮少有人能夠完全獨立帶孩子的,都是雙方父母幫著帶孩子。

那麼,父母幫著帶孫子,要不要給父母點“辛苦費”?

我們應該透過這個問題看本質,我們給父母“辛苦費”的初衷是什麼?其實是表達謝意,感謝老人幫助自己帶孩子,幫助自己減輕壓力。所以,這個“辛苦費”可以有很多形式。

第一種,“辛苦費”即生活費,老人帶孩子不是純粹的只管孩子,還要給我們做飯,買菜買水果,有的時候還要給孫子買一些衣服鞋子之類的,這些都是不小的開銷,尤其是對於沒有退休金的老人,我們有義務、也有必要給老人一些“辛苦費”。

第二種,“辛苦費”即禮物,當然有一些老人不願要子女們的錢,而且他們也有退休金,覺得自己照看孫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那麼我們也不一定非要給老人錢,可以是節日裡的禮物,也可以是一句“爸媽,辛苦啦”,讓老人知道你們對他們的感謝,是真的由心而發,而不是敷衍,對於老人來說,這種“辛苦費”遠勝過金錢。

第三種,“辛苦費”也可以是週末假期。不要把老人幫你帶孩子當成義務,要懂得感恩。作為上班族,週一至週五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週末的時候就主動一些,自己帶,也給老人放個假,讓他們能輕鬆兩天。真正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帶孩子可是一份沒有休息,全天候的工作。所以,“辛苦費”也可以是週末的假期,讓老人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養娃視頻


題主你好!

首先我認為你之所以問這個問題,在於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沒弄明白,那就是父母幫你帶孩子並不是他們的義務,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他們幫著帶孫子,是出於情分,出於對自己孩子辛苦帶娃的心疼,出於對孫子的愛。

所以,父母幫著帶孫子,作為兒女,理所應當給“辛苦費”。當然,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所以,這個“辛苦費”並不一定要遵循某一個統一的標準。

比如說父母都沒有收入,兒子的經濟條件比較好,那可以每月固定地給4到5千塊錢,畢竟請個保姆也得這麼多工資啊!

還有的父母兩人都有退休金,而兒子經濟比較緊張,這種情況下兒子不每個月固定給父母錢也能理解,但是,節假日怎麼也得拿錢或者多給父母買點東西吧?

實在拿不出錢的,就多用心對父母吧,有空多陪他們聊聊天,生活中凡事多替他們想著點,相信父母也能理解兒女生活的不容易。

我老公是獨生子,我婆婆也過來幫我帶孩子了,她每月有退休金,平時我們給她錢總是不要。但過節生日的紅包我們怎麼著也得塞給她,平時多買點她願意吃的東西,換季時給她買衣服什麼的,雖然帶孩子做家務比較辛苦,但我婆婆還總誇我特別懂事。

其實,做兒女的多體貼父母,生活中多為他們著想,這比給多少錢都更讓父母開心。


智慧早教經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方面是我們能通過什麼途徑表達對父母的感謝;另一方面,要看我們的父母內心的需要。所以,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同,每個人的個性不同,這兩方面的答案也不一樣。


父母幫著帶孩子,給年輕的爸爸媽媽在精力和時間上減輕了很多負擔,讓TA們能夠騰出時間來關注工作、關注自己,不會因為有了孩子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而另一方面,帶孩子是非常辛苦的,一歲之前晚上無數次起夜、學步期彎著腰跟著孩子不停跑、三歲之前目不轉睛地看護……面對父母的無私付出,作為兒女,我們要思考的是能夠通過什麼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恩。如果父母不反對,給錢的好處在於讓TA們有了更多對物質的選擇權、支配權,在很多人看來,錢的確是能夠帶來安全感的。另外,對父母表達感謝的方式可以是錢、也可以是給父母買身新衣服,或者是帶著爸媽出去旅旅遊,甚至是直接用語言表達,對爸媽真誠地說句:“辛苦啦”。



接下來,說一說父母內心的需要。作為兒女,我們知道自己的爸媽需要什麼嗎?什麼才是TA們最希望、最期待的?如果不知道,我建議可以找個機會跟爸媽談一談,真誠地聽一聽爸媽的心聲。如果我們的父母表示,幫著自己帶孩子,完全是出於責任,或者對孩子的愛,那麼用錢來表達我們對TA們的感謝,是比較直接的。


最後,我希望提醒大家的是,因為有爸媽幫著帶孩子,在養育方式上、教育理念上,父母和自己一定會遇到分歧。比方說,一歲多的孩子不吃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心疼孩子,著急地追著孩子餵飯,可是這樣做會破壞孩子規則意識的建立和自理能力的發展,你不贊同,甚至知道父母的做法是錯的,這時候,你該怎麼辦?我知道很多家庭中,因為教育理念的分歧導致兒女和父母出現爭吵,甚至升級為家庭大戰。我想跟大家說的是,不管給父母多少錢,出現了這樣的家庭不和諧,父母不會開心,內心不會感到滿足。



如果我們和父母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到底該怎麼辦呢?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個途徑,在手機應用商店下載《蘭海說成長》APP,在家裡播放,和父母一起觀看進行學習,也許可以給大家幫助。


總之,給不給父母錢不是最重要的,心懷感恩、真正懂得父母的內心需要並儘量滿足,保持和諧的家庭關係是最重要的,也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


超級育兒師蘭海


這不是說父母給你們帶孩子就為的就是要這些辛苦費,帶自己的孫子,本來就是件很開心的事情,像我小時候,奶奶就會帶著我到處轉,跟其他帶孩子的老一輩人聊天。他們多多少收會有一點積蓄,孩子吃飯肯定不成問題,如果你給父母一些你所說的辛苦費,他們真的會把這件事當成榮耀在街邊鄰里到處”炫耀‘’說自家孩子多麼多麼的好,那肯定你臉上也是沾光的。

父母已經把我們撫養成人,原則上是沒有義務照顧我們的孩子,所以他們真的在給我們照看孩子,那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你可以放心的去幹自己工作,不必為孩子的事情而過多煩惱,他們肯定比你叫的保姆來照看孩子更讓你放心,所以給點“辛苦費”,也是感恩回饋。

記住,這個世上沒有人是有義務為你做任何事情!


仙都瑞拉crr


個人認為父母幫著帶孩子,需要給父母錢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女兒現在都是公婆幫著帶。我公婆是農民,沒有退休金。收入來源就是每年賣柿餅、種的玉米、麥子的錢,一年下來能有一萬多不到兩萬的收入。公公身體不太好,一直吃藥。再加上平時感冒發燒,吃穿用,那點錢基本不夠用,所以我們每個月都會給公婆兩三千塊錢。孩子生病的錢,我們會另外再給。基本保證平日裡,我公婆手上有4千塊錢流動資金。

帶孩子是很辛苦,又要擔責任的事情。我覺得公婆替我們分擔了很多,所以平時也會給他們買點衣服、家裡缺什麼了,會網上替他們買好,給郵寄回去。個人認為,父母是沒有義務幫我們帶孩子的,他們本應該有他們晚年清閒的生活,可他們卻願意犧牲這些,全心全意的幫我們帶孩子,我作為一個兒媳婦,內心是非常感激的。花些錢,能讓父母安心地幫自己帶孩子,我是相當願意的。不然,父母不幫著看,要麼自己當全職媽媽自己帶;要麼就要請保姆看,請保姆一樣是要花錢的。

父母幫著帶孩子,個人認為做兒女的,要多孝敬孝敬。畢竟一家人,心在一起,然後各司其職,一起為這個家努力著是最和諧美滿的。


向陽花兒開開開


父母幫著帶孫子,要不要給父母點“辛苦費"?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隻要是父母主動幫助帶孫子的,恐怕並不是衝這點辛苦費去的。就是有部分父母因沒有退休金或退休金很少而不夠開支,也不好開口向兒女要,甚至有的開口了也是自討沒趣。

我給大家講個真實故事,主人翁是我一個朋友,他們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外地工作,待遇尚可。兒媳婦在家鄉工作,小兒子還沒成家,老兩口與小兒子同住,兩家相距有3O幾里路。孫子今天12歲了,自打生下後夜裡都是跟奶奶睡,由於奶水少3個月就斷母乳了,每天夜裡要喂3次奶粉,每次餵奶粉時由於奶奶太困。打盹時都會把奶瓶拉開了孫子的嘴,聽到孫子的哭聲又驚醒了,就這樣熬了一年多時間只到斷奶。

老兩口都是農村進城的,沒有退休工資,平時開支靠老頭子在外打工掙錢。兒媳婦在商業部門上班,每天上半班,就是上一天息一天。休息的這一天老太婆再回自已的家,忙碌自已家中的事務,這一忙就是12年了。

帶孫子的這一天吃用都是由奶奶掏腰包,你不掏吧她又不主動給,你要是開口要吧肯定不開心,明擺的理偏老二了,肯定是自討沒趣,還不如自己掏吧,掏到沒有為止。

當今社會明事理的,不明事理的兒女都有,誰攤上誰幸福,誰攤上誰辛苦。也沒啥說的都自已的兒女,前世修來的緣故吧!





百花爭春我為先


一定要的,不止是是辛苦費,最好的方式是能給父母相對應的工資。

我表姐一家就是這樣操作的,她給婆婆每個月三四千工資,幫她帶小孩,她婆婆會把帶小孩當作一份工作,有工作領,幹得也開心。

中國會有這種情況,就是婆婆帶孫子理所當然,但是帶外孫呢,兒媳婦會不開心,在我表姐家,每位父母帶孫子還是外孫都同樣有工資,當然,如果孫子孫女需要帶的情況下,優先帶孫子孫女。

為什麼要給工資呢?

1.老人家做得開心,怨言少。

很多年輕人覺得帶孫輩是老人家的責任,那是上上輩的傳統觀念了,現在的老人家也跟上時代了,覺得自己老年生活也重要,需要享受,所以不會任勞任怨免費幫忙,或者覺得雖然也想給年輕人減輕負擔,孫子孫女還得自己帶才放心,但是如果不給錢,老人家幹活累了就會嘟嘟囔囔有怨言,有時候這些怨氣有可能會撒在孩子身上。

給錢就不一樣,這不僅是責任,更加是一份工作,父母們每個月辛苦勞動都有相應的報酬,他們會很開心。

2.年輕人少些愧疚,給錢一定程度上減輕內疚感。

說實話,尤其是農村混出來大城市的一代,父母從小在農村長大,現在因為帶小孩來到人生而不熟的大城市,沒朋友,不習慣,實在痛苦,即使父母不抱怨,兒女們也心疼爸媽,口頭表達無法傳達我們得歉意,錢是一個很好的媒介

不是說給錢就不愧疚,只是這樣能補償一點點,讓父母辛苦後也有所得。還是要感謝父母為我們的付出。

所以,時刻感恩父母,對他們好一些。

我是哲仔媽媽,兩歲寶媽,分享育兒經驗和辣媽成長感悟

自律的哲仔媽媽


我孫子還沒出世我就花錢給他買東西了,基本包括了一切用品,到生他的時候,我負責兒媳婦住院的一切費用。她產假期間是在我家住了四個多月,所有的費用都是我出(除了她自己買的月子鞋和內衣)。等孫子一歲多,給他報了早教,請保姆我出2000,上託管班我出全部,上幼兒園我出一半保教費。上兩個興趣班我出一個的費用。

看著孫子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懂事比什麼都好。錢是為人服務的,兒子兒媳孫子是自己的,有錢為啥不出?他們沒給過我錢我也不計較,帶孩子也是我自願的。

幾天前出去玩,孫子見不到我就問奶奶哪裡去了,視頻時問我你在哪裡呀?三歲五個月的孩子,吃山竹要留幾個給我。昨天他媽媽去幼兒園接他,一路上唸叨我奶奶爺爺回來了,我給他們留著山竹呢。所以你對孩子好他知道,他也會對你好。

至於兒子兒媳給不給帶孩子的費用,還是看具體經濟條件吧?沒必要一樣。


樂天933


我的孩子是由我丈母孃幫忙照看,孩子出生之前,她一直在做小買賣,一個月能賺幾千,現在過來幫我們帶孩子,不僅賺不到錢了,每個月還要搭幾百給孩子買吃的。本來農村的老人就沒有退休金,現在更是搭上了老本。

有時候她也會提到以前她做小買賣的時候一個月能賺多少,從她的話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她有些不情願。所以考慮到這些,我們兩個決定每個月給我丈母孃一千塊錢補貼。



第一次給她錢的時候,她有點吃驚,也沒有要。但是第二天,我們又把錢給了她,這次她沒有拒絕,收下之後說了一句:“那我就先拿著,平時給孩子買吃的,買點水果。” 從那次以後每個月我們都會給她一千塊,分兩次給,因為一次給她一千她不好意思收,每次給她錢她都很高興。


我覺得對於一個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的老人來說,他們給子女照看孩子,子女給父母適當的經濟補償是合理的,因為父母為子女照看孩子還要自己搭錢,作為子女的我們實在是不應該。


活而不凡


父母幫著帶孩子,除非自身沒有固定收入,一般情況下都很少給專門的辛苦費。


畢竟中國人最重視的是親情,而且也一直有父母幫著帶孩子的傳統,給辛苦費始終顯得太生分。


但這並不意味著,帶孫子就是老一輩的義務。


所以,雖有父母幫著帶,做子女的,也不能認為可以當甩手掌櫃,忘了自己才是孩子的最大責任人。



我的孩子從生下來就是老媽在家裡幫忙帶,一直到四歲。撫養孩子開支巨大,而且老媽的退休工資也不低,所以我也沒有額外給老媽拿錢。


但是,家中一切生活開支都是我自己承擔,我不會讓老媽倒貼工資為我帶娃。


當然,老媽也經常給外孫女買東西,老人家的情意,我們當然就收下啦。


我們從來不把老人家帶孩子當成理所當然事。


女兒從小都是跟著我們睡,只要下了班,我都會自己帶著孩子玩,給她最好的陪伴。


畢竟,母愛是誰也代替不了的。



週末,我們也是自己帶孩子,讓老爸老媽過兩天自由自在的日子。


也有給辛苦費的。我有一個朋友,她老公的親媽很早就去世了,公公再娶的女人沒有工作。她生了孩子之後,請婆婆幫著帶。


因為婆婆沒有收入,而且與孩子也沒有血緣關係,所以她除了給孩子的生活費之外,還要支付給婆婆一筆工資。


所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任何事情都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合情合理,雙方無怨言,就是對的。


我老公的一個遠房侄女,婚後第一胎生了個兒子,過了幾年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家裡三個孩子,全靠她父母幫忙。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飯,她母親與我閒談時,就訴苦道:每天帶幾個孩子實在太累了,身體到處都是毛病,也得不到休息。


這還不說,女兒對她們的態度很不好,經常說話不知輕重,在家裡常常是光動嘴不動手,當她們免費保姆般對待。


她們的經濟條件很好,但令人傷心的,往往與金錢無關。


所以,錢並不是最重要的,懂得體恤父母的辛勞,承擔自己的責任,才是最大的感恩和孝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