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血戰壽光:戰死一萬,被俘兩萬,自縊者數百

1866年秋,北方太平軍在河南陳留、杞縣、中牟一帶一分為二。梁王張宗禹、幼沃王張禹爵率一部西征甘陝,這一部分絕大部分是由捻軍組成的,被被稱為西路軍。遵王賴文光、魯王任化邦率一部繼續留在中原對抗清軍,這一部分大都是由南方北撤的太平軍舊部組成,被稱為東路軍。另外魯王所部是蒙城、亳州兵,對血洗家鄉的清軍有切齒之恨。

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血戰壽光:戰死一萬,被俘兩萬,自縊者數百

賴文光率領的東路軍在中原一帶的主要對手是李鴻章掛帥的清廷征剿大軍。清廷為了對付賴文光算是下了血本,李鴻章手中不僅有近十萬由淮軍和湘軍組成的精銳,外部還有數萬清八旗、綠營兵的策應,各省各地方還有團練等地方部隊的配合。

賴文光在中原和李鴻章打了幾仗,各有勝負,但是由於連年戰亂,中原大地再也難徵到軍糧了,賴文光發現山東登州和萊州是豐饒之地,於是把大軍先轉入那裡籌措糧餉,補給休養兩個月後再出中原。但是登、萊之地成為了賴文光的致命弱點。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地圖上找到原因。此地是被海面包圍的三角形區域,更要命的是在西面有大運河由南向北徹底地把它隔成了三角形。狡猾的李鴻章於是沿著西面運河迅速構建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線,直接命中賴文光部的要害。時為1867年夏秋之交。

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血戰壽光:戰死一萬,被俘兩萬,自縊者數百

等到賴文光發覺已經晚了,北方太平軍以靈活機變的奔襲、運動遊擊為優勢,一旦被困住,必將遭來滅頂之災。賴文光幾經苦戰也沒能突破李鴻章的運河防線而陷入了被動。突破防線西出中原的希望渺茫了,賴文光只好沿著防線側南下,清軍乘勢前後堵擊,太平軍是每日數戰,被動挨打。開路先鋒猛將魯王任化邦在蘇州贛榆被叛徒謀殺,這路人馬立刻敗亡,就連賴文光的兄弟賴賜福也降清了。

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血戰壽光:戰死一萬,被俘兩萬,自縊者數百

賴文光收拾敗軍北返,但先敗海州上莊,再敗諸城兩城集,三敗濰縣、壽光間,四敗濰縣杞城,隨後奏王賴世就(賴文光兄弟)戰死膠州。賴文光痛哭不止,深感末路將近,召集部下慷慨陳詞說願去者儘可去,想留下的就和我一起為魯王報仇,和清軍決一死戰。部下有三萬餘人願意留下來死戰。

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血戰壽光:戰死一萬,被俘兩萬,自縊者數百

11月,賴文光再也不去四處奔走了,把大軍聚集在山東壽光的洋河、彌河,當清廷提督劉銘傳、郭松林、楊鼎勳,副都統善慶,溫德克勒西等率數萬清軍圍上來時,一場悲壯的血戰開啟了。太平軍和清軍殺了幾天幾夜,魯王任化邦的兄弟任柱報仇心切,所部兩千人全部陣亡,他也被清軍剁成肉泥。首王範汝增、列王徐昌先等骨幹將領全部戰死。

壽光之戰,賴文光部戰死萬餘人,受傷被俘兩萬人,還有數百人為了不落入清軍之手,紛紛在路邊和破廟裡自縊身亡,一時到處掛著屍體。還有數千太平軍家屬潰散中大多被清軍炮斃。只有遵王賴文光率領數百騎兵突了出去,一路南奔,最後在揚州被清軍俘獲而遭剮殺。

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血戰壽光:戰死一萬,被俘兩萬,自縊者數百

至此,血戰壽光,曾經令清軍聞風喪膽的東路太平軍真的被打光了,壽光,如其名而一語成讖。另外,東路太平軍多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舊部,有的還是老廣西,這也標誌著真正意義上的太平軍在此戰終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