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滿大街都是,越來越不稀罕了,還不如不上”,對此你怎麼看待?

閒雲湖影日悠悠


上了大學就比沒有上大學好的多,現在雖然滿大街都是大學生,都但還是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多,上過大學的人無論是進工廠還是坐機關都比沒有上過大學的人接受新東西接受的快,大學生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就比沒有上過大學的人混的好。


誰是我知心


這個真是,現在的大學生除了多點從書本學來的知識,剩下什麼全都沒有,咋稀罕?我兒子是北師大的畢業生,三十多歲結婚了剛剛學會煮方便麵,我弟弟的兒子技校畢業什麼活兒都能幹,我家裡馬桶壞了打電話找他,燃氣閥門壞了打電話找他,電腦不靈了還打電話找他,來了好喝好待外送兩盒煙,讓誰說我也不能怠慢人家吧。然而我兒子就在屋裡坐著大氣都不出,可能他也知道自己除了學習一項說得過去百項都不如人家,按理哥哥比弟弟全能才對,所以愧不敢言語。現在我越來越覺得什麼都會幹的孩子對一個家庭有多指望,想當初我兒子上大學有啥用?可能對他本人以及單位有用,而對家庭就是廢物。


蛩嗚齋主


現在確實大學生很多,2019年大學畢業生已經達到了834萬,社會上早就流傳著“大學生滿大街都是,越來越不稀罕了,還不如不上”的言論,還曾經流傳過一個段子:小強認真學習到博士,同村小明小學畢業就去闖蕩社會了,結果小強博士畢業後找到一家公司才發現自己的老闆是小明。這些言論讓反智主義曾經氾濫一時。

事實上,這個情況是可能存在的,不排除這種小概率事件的發生。但是,小明小學畢業就去闖蕩社會不代表小明就不學習了,相反他能夠創辦一家公司,說明他是個特別熱愛學習的人,而且身上有闖勁;小強博士畢業首選的是就業,也不見得他就是失敗的,首先他的收入也不會低,而且安定的生活可能更是小強的追求,不能根據這個就說明小明比小強成功,因此不能將成功的定義狹義化。同時小強博士畢業只能說明他在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特別厲害,不代表他的綜合知識學的比這位小明多,因此也不能將學習的定義狹義化。

此外,你會發現,新聞裡經常會有低學歷甚至無學歷者當老闆的報道,卻很少會有高學歷者當老闆的報道。這不僅不能說明讀書無用,反而更佐證了讀書有用。記住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正因為高學歷者當老闆的概率大,人數多,所以不能成為新聞,反而你會發現某某學生北大畢業至今啃老,或某某博士畢業去賣肉的案例會成為新聞。同樣,正是因為低學歷甚至無學歷者人數多,而當老闆的少,所以才能成為新聞。

天上沒有掉下的餡餅,沒人會透過一無所有的你看到你自認為與眾不同的內涵,所以,不要再相信那些讀書無用的言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才是正途!😄


炎師心語


我是數學李老師,來說說我的看法。

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滿大街都是,越來越不稀罕了,還不如不上”

大學生的增多是一個好的現象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我們來說說積極的一面。

大學生的增多意味著公民中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了高等教育,這對提升公民的整體素質是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的。同時,大學生的增多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學歷的重要性,逐漸開始追求更高的知識水平。



更多大學的設立,提升了大學生的入學率

隨著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出現,而這些大學也在根據自身特點和專業特點錄取不同分數段的學生,加上大家對學歷的重視度,使得現在的高中畢業生都很多的選擇餘地。

招聘單位的對學歷有一定的要求,也促使大家更加關注大學

現在的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的要求中對於應聘者的學歷也有較高的要求,很多用人單位都要求應聘者具有本科學歷,而這也反過來促進了大學生的增多。

可以這樣說,本科學歷就是找工作的一個敲門磚。



大學不僅要上,有機會有能力還要繼續深造

大學還不如不上?這個言論我是不能認同的。相反的,在我看來,大學不僅要上,如果條件允許,自己的能力允許,還要繼續深造。

未來的發展超乎我們的想象,這就意味著對於各個崗位的人需要更高的技術與知識儲備。不想被社會淘汰,就要在學生時代努力的儲備知識,並且做到終身學習。

同時我也想說,他人的言論未必是正確的言論。人云亦云並不能講自己引向適合自己的未來,我們需要的是基於普遍的認知,基於自己對自己的瞭解,做出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判斷。


數學李老師


你知道多少分能上大學嗎?100-200分上專科,750的滿分,每科考50分就200,你知道這是個什麼情況嗎?這部分人就是班裡不學,學也學不會的那部分。語數外450,考150,還有300的差距。一個211,起碼得600,985,630以上,清華北大(理工)700。就會明白滿大街的沒有可心工作的都是哪些人。當然,專科有專科的工作。當然,專科生有創業創的不錯的,985畢業也沒有工作的。不能一句滿大街都是大學生,沒有上的必要。好大學不是說上就上得了的,你得有實力才行。


城邊看風景


編者按:讀書無用論起源於滿大街的大學生沒找到理想和工作,他們畢業就失業,與一般的初中生一樣,甚至都比不過小學沒畢業的人。當然,這只是少數學生才會這樣生活得如此落魄,不能代表主流事實。事實證明,學歷越高的群體,在收入,工作,生活,前途等各方面都會比低學歷的要優厚得多。



要說現在大學生滿大街都是,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我們不得不瞭解一下我們國在1999開始的高校擴招運動:《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是基於解決經濟建設和教育的發展而提出的,其最大的特點是全國所有高校都要擴大招生。



該擴招計劃目標是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以上,基本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此外,2020年全國各地也將全部普及高中教育,到時候只要學生在小學初中不輟學,都有機會就讀高中進而直接普及高等教育。從1999年開始高校擴招至今已經有20年,到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基本算是已經開始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那麼,我們國家為什麼要擴招那麼多大學生呢?這是有一定原因的。1992年我國要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很多國企改革後出現了很多下崗工人,國企也不能大規模的接收大學生了。1998年國家基本不分配大學生的工作,讓他們自主擇業,或者雙向擇業。



當時出現的情況就是經濟發展疲軟,大學生就業困難,但是一些企業卻招不到專業的大學生,大學生供求出現了矛盾。1998年經濟學家湯敏提交《關於啟動中國經濟有效途徑—擴大招生量一倍》,建議中央擴大招生數量。建議書稱高校擴招有幾種好處:1、中國大學生數量遠遠不夠,平均數量上還遠低於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甚至連印度都比不上。2、高校擴招可以拉動投資和內需,刺激經濟發展。3、高校數量和教師可以接納更多學生,普及高等教育有利於民族振興。



建議被採納後國家制定了以“ 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為目標的擴招計劃。1998年全國高中生報考人數為320萬人,錄取108萬人。到了1999年規模擴招,錄取160萬人,往後都是每次都比上一年擴招幾十上百萬學生,2019年高考報名人數多達上千萬,錄取人數將近900萬,包括高職高專擴招100萬人在內,高考錄取人數會達到87.29%,2020年高等教育普及之路已經成為現實。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擴招的學生越來越越多,高校教育教學壓力越來越大,教育教學質量明顯下降很多,社會上雖然大學生滿大街都是,但是真正符合工作單位需要的人才的卻沒有幾個,甚至有些技術崗位還缺口幾十萬上百萬人,有些大學生卻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反常現象。2012年,教育部針對高等教育質量下降的事實發布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教授必須給本科生上課。

高等教育擴招後也曾對國家的經濟和教育等方面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比如高中的升學率變高,更多學生能考上大學,圓大學夢。擴招後,每年畢業幾百萬的大學生,國民學歷與整體素質得到顯著提高,國與國外受教育水平差距逐漸縮小。提升高中錄取率後,很多學生上大學讀書,推遲了他們就業的時間,緩解就業壓力。教育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投資,擴招還可以發展經濟,拉動內需。短時間內實現教育發展階段的飛躍,帶動基礎教育,中等教育等各階段的教育發展。

擴展後的高等教育積極影響很多,消極影響也很多。比如教育質量的下滑和基礎設施的不足,這是擴招後最大,最現實,也最難解決的問題,它涉及到經濟文化等問題,這些問題也不是一時間可以解決。擴招政策客觀上扭曲了大學畢業生的供求體系,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就業率和薪水的下降,使大學生的薪水和普通農民工的工資還少,最終讓讀書無用論有了事實論據支撐。

綜上所述,大學生滿大街的現象確實存在,但是優秀的大學生某領域的專業畢業生卻很缺乏。大學生數量上一直在增加,教育教學質量卻降低了,導致大學生的就業都成問題,讀書無用論就越來越盛行。其實,對於我們國家有14億人口來說,目前的大學生還不算多,如果不信看看自己社區,村子裡有多少位大學生,和多少位初中生畢業的學生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孖無悔觀教育


我們的高考錄取率確實實在逐年提升的。看看下錶。

根據以上的兩個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很明顯的結論:高考錄取率的提高,使得大學生的質量變差。當同齡的大學生都面臨就業問題時,學校比較差或者是能力比較低的大學生,就會被大型公司先淘汰。畢竟這批人,在高考期間,也是幾乎沒費力氣,就考上大學。

但,這並不代表著上大學是無用的,還不如不上。我們再看一個表,代表收入和學歷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說,學歷越高,收入肯定是越高的,現實也是如此。

看看中國富豪榜富豪們的畢業學校和學歷,都是大學畢業吧。


當然,學歷低的時候,就業也確實比較困難,所以很多家長就認為讓孩子上也白上,學不到什麼知識,還要花很多錢,還不如早早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確實有這種情況,所以我們的目前的大學競爭才這麼厲害,原因就在於,很多孩子都在拼命想上985、211,因為只有上了這些大學,才能保證以後有一個好的前途。

但就算如此,我們也不能否定知識的作用。在任何時代,只是都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尤其在這樣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更要堅信,知識是有價值的。


人生如夢LLH


這個現象其實是錯覺,在一二線城市確實存在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可你到三線一下的城市看看有多少大學生呢?我國每年人口出生有兩千萬左右,每年大學招生有五百萬不到(好像只是一二百萬),再一個是很多專業不對的,都考熱門的(金融,計算機等)造成大量的這類人才過剩,且大學生就業都集中在大城市,所以顯得過剩了,專業對口肯吃苦耐勞的大學生工作是不難找到的。至於稀罕不稀罕,我只能說大學生都難找工作了沒有文憑怕是更難,呵呵當然文盲現在很難見到也很稀罕。


一笑了之35808444


80年代的大學生含金量最高,因為當年沒有弄虛作假之亂像並且教師也是認真教學滴,反觀現在各種速成班及假學歷多如牛毛,並且很多教師已向錢看了而且也不注重教學質量了,所以現在的普通大學含金量的確低,其實還在於自己的志向與理想,人有大的志向與理想才能飛的更高更遠。


無塵五柳先生


從知識和專業層面講:一,讀高中是知識的包羅萬象,是日後工作,生活的知識廣度集累。二,讀大學則側重於知識的精度,專業性,是日後工作的基本方向,基本定格,敲門磚。三,當今,大學擴招,而且,畢業生選擇職業的多樣性,加上,學校和畢業生的良莠不齊,有的眼高手低,確實對於自身發展與投入不成正比,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四,就個人成長而言,能愛到高等教育,比沒有要強得多,知識改變命是存在的。五,學歷不完全同等於能力,但是,讀書是坧展知識,增加能力的窗口。六,要提高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綜合素質,從長遠講,增加投入,增加高學歷人才,對社會的發展,國家富強,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勿用置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