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業務能力強的就讓做事,業務能力差的人才讓去做領導,這叫人盡其才!你認同嗎?

贏在高三


這是什麼鬼畜邏輯,簡直搞笑。

業務能力差,也就是說他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不能勝任,拿的錢還是業務能力好的人掙來的。

這種人不是應該被稱為“寄生蟲”,然後回爐重造嗎?怎麼能讓他去做領導,去指揮別人?

難道這單位就這麼缺人嗎,以至於飢渴到這個地步?

.

  • 業務能力強,不代表其他方面弱

業務能力不是白來的,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高度的責任心及情商。

沒有長期的努力,以及對專業的深耕,是不可能“業務能力強”的。

業務能力強,也間接證明了其他能力,如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組織能力,等等。

.

  • 業務能力強,才能更好地領導業務部門

業務部門來個外行是可怕的,因為他不但不具備專業知識,更喜歡“劍走偏鋒”,胡作一氣,亂指揮一通,最後把個好好的部門搞個亂七八糟。

業務能力強的人則不然。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不用浪費眾人的時間和智商來“現學現用”;他也有深厚的基礎,能帶領部門快速、穩步向前。

.

  • 業務能力強,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少些“花頭”,不會讓單位產生不必要的損失

業務能力強,那代表以前一直在努力,今後也想一直在這條路上努力下去。

那他大概率不會搞那些弱智的事,比如打壓能人,造成人才流失;比如任用弱智小人,搞得部門烏煙瘴氣;更不會胡亂做決定,讓部門的經濟和業務陷入崩潰。

他們會任用真正有能力的人,摒棄小人,讓部門實現真正的繁榮。

.

...

總之,因為“業務能力弱”而“應該去做領導”,聞所未聞,不知是何處搞來的段子,只覺荒唐。


也許雜談


看到題主寫的這個問題,我立刻想到了我大學期間選班委會的場景。

當時計劃選4個班委會的成員,和一個班長總共5個人。當時老師就讓我們投票選出來5個人,然後對這5個人進行分工。在分工的時候,A君學習好就當學習委員,B君體育好就當體育委員,C君唱歌好就當文體委員,D君愛勞動就當勞動委員。最後就是E君,好象什麼都不突出。那就幹班長吧。



對於題主所說的現象,過去在國營企業裡面還是比較常見的。

但是我的觀點是,如果企業希望長久發展,還是需要領導有真正的才幹。

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是非常嚴謹的,這就要求領導的素質會更高。 真正的好領導必須具備的條件:



1、懂業務

現在的企業管理,大多數的領導都是從基層做起,有著豐富的基層實踐經驗。這對他們日後走上管理崗位時,下屬不會不服你。對於“空降兵”式的管理人員,現在的企業都非常謹慎地使用。 尤其是現在大多是90後員工,如果你沒有真才實學,那麼90後的員工一般都不聽你的。

2、懂管理

管理和基層的實踐工作經驗完全不同,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更多的是講究團隊的力量,如何充分調動團隊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來共同達成一個目標,這才是目的。

3、高情商。

通俗的說,一個人來完成一項任務,我們需要的是高智商,但帶一群人來完成一個任務,需要的是高情商。

因此如果你業務能力不強的話,做領導也是非常的困難。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圖片來自網上,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假導演聊職場


有一次我去德邦物流面試的時候,HR告訴我,他們的公司有兩種人才培養晉升模式。

管理者方向

第一種是管理者晉升途徑。這類員工的人際關係較好,職場情商更高,能更舒服地處理同事間的關係,調節上下級矛盾,能最大程度地吧上級安排的任務指標在基層落實下去。他們的目標是門店店長,大區管理者。

技能專家方向

第二種是專家晉升途徑。這類員工可能並不擅長人際交往,更專注於自己的技能提升。在業務方面遇到挑戰的時候,能非常專業地搞定問題。這種專業性極強的員工,能發揮自己最大能力的地方就是業務第一線。如果要提拔他們,最大可能就是做企業的專家顧問,和業務方面的講師培訓師,負責員工的業務培訓。

人才複合是團隊需要

這兩類員工特點不同,成長方向也不一樣。這樣區別對待,是因為好的團隊一定是優秀員工複合形成的小生態系統,有分工有配合,穩定性強。團隊需要各類不同的人才,而不是大量單一人才的複製體。這樣在團隊遇到不同問題時,都會有一個專業的夥伴站出來解決問題。

要達到這個目標,好的領導會注意,把每一個員工的能力都最大化應用,對每個人因材施教,態度和方法肯定不一樣。

我的理解

樓主出現疑問,可能就是在認知上,就單純的認為只有直接做事的人是有能力的,管理他人的左右不太明顯。


然而在領導眼中,“能力差”的員工,可能專業技能一般,但是在運營方面有好的大局觀,也懂得調節同事和領導的關係,對團隊目標的理解更好。這樣的人做基層員工很弱,但是做管理者,可能會讓別人乾的更好。


同時,在領導看來,有的員工,專業技能極強,是團隊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這種專業人才,活動在第一線,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這種員工提拔成管理者,自己的特長和專業技能發揮不出來,反而容易在管理中出現溝通問題。


所以我認為,團隊管理,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業務能力強就做業務,溝通能力強就做管理。這本身就是管理的基本規律。


以上。


陸凱L


這個問題,只有站在團隊整體的角度看,才能看得比較透。

馬雲在和周星馳的一次對話中,周星馳問到馬雲喜歡什麼樣的團隊,馬雲的回答是中國有兩個最成功的團隊,一個是劉關張團隊,還有一個是唐僧團隊。馬雲說,劉關張團隊最完美,每個成員都很強,但是這樣完美的團隊,幾乎沒有。而唐僧團隊,一個負責打鬧,一個負責搞笑,一個專管衣帽,一個專門領導,還有一個只管低著頭馱著領導往前跑。馬雲認為這樣的團隊最接地氣,最容易成功。

從馬雲的評價中,我們能夠感到馬雲更看重的是團隊的互補與融合,更強調的是團隊的整體績效。

在實際的企業中,有因業務能力強而上升為領導,也有不是業務出身而做領導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IBM的老總。

1991到1993年,IBM連續三年虧損,虧損數額高達150億美元,其中僅1993年一年就虧損81億美元。1993年1月26日,IBM公司董事長兼CEO約翰·埃克斯宣佈退休,同時成立了一個委員會,這個新成立的委員會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公司內外尋找合適的CEO。結果,委員會負責人吉姆·伯克找到了時任美國最大的食品和菸草生產商雷諾茲-納貝斯克CEO的郭士納,郭士納完全沒有計算機相關背景,甚至有人戲謔:原來做薯片的要來做芯片了。所以郭士納一開始完全不被外界看好,但就是這個“門外漢”卻做出一系列改革將藍色巨人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

最後的結果是,經過一系列改革,從1993年上臺到2002年退休,郭士納使IBM的市值從290億美元上升到1680億美元,股票價格翻了十倍,讓IBM這頭瀕死的大象重新舞於大盤之上。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誰說能讓大象跳舞的人必須是舞蹈專業的?

當人們津津樂道郭士納的管理業績時,可曾想一想負責找到郭士納的吉姆·伯克當時是怎樣的想法?我們都期待伯樂的慧眼,但其實,伯樂的力排眾議的勇氣和更高級的思維才特別稀有。

從IBM的故事中,更讓我們想起那句古話:我願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琢


機關事業單位這種事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單位還是比較普遍的。因為吃皇帝,不用創業績,不用講效益。“和平年代又不打仗,誰當團長都一樣"。用人看來頭,看誠府,看機靈,看站隊,看他是誰的人,看他會不會來事,看他對領導忠不忠誠,孝不孝敬。美女下屬則看她有沒有氣質風韻,會不會善解人意,思想是否前衛,對領導是否鍾情,為人是否低調,處事是否謹慎,有沒有獻身精神。至於能力,有執行力更好。

企業就很難說,不能同曰而語。國企和機關是異父同母,大同小異,同一個央媽,一樣的奶水。外企和私企就不一樣。事事處處講效益,上上下下講業績。外企私企不會養懶人,不會養庸人,不會養閒人,不會養花瓶。你沒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沒有精進的工作態度,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沒有頑強的意志毅力,沒有開拓的創新視野,沒有吃苦的黃牛精神,沒有奉獻的精神境界。剛靠點頭哈腰逢迎阿諛是混不出名堂的。歌功頌德不能創造財富,建言獻策才有利企業發展。你不勤奮工作,不奮力拼搏,不開拓進取,不努力完成目標任務,那只有打包走人。

外企不是天堂,私企不是銀行。他們的每一毛錢財富都是員工的辛勞和汗水及智慧的結晶。沒有員工的勤奮,就沒有企業的輝煌。請記住: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居家活佛


這簡直是胡說八道!

業務能力差的領導業務能力強的,豈不就是外行領導內行?

很多人可能抱有一種觀點,那就是領導好當,不用幹具體業務,不用跟客戶打交道,坐在辦公室聽聽彙報,開開會,指點指點就可以了,活都是手下人幹。領導要是真這麼幹,沒幾年公司就垮了。可能部分國企和一些事業單位是這樣,但一個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公司,這樣做只能死路一條。

以我個人經驗看,領導只有比員工忙,沒有輕鬆的,並且至少有下面幾點:

1.必須要非常懂業務。不懂業務,不懂公司運行機制,不懂一線人員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又怎麼能協調工作,做好統籌?

2.必須要非常懂管理。要時刻思考如何發揮手下員工戰鬥力,如何提高能動性,如何讓大家各司其職,團隊協調高效運轉。

3.必須要非常懂人性。不光要關心大家工作怎麼樣,更要關心大家思想怎麼樣,協調處理內部員工之間的關係。同時還要懂人情世故,跟上級搞好關係,掙錢自己團隊的利益。

領導不是那麼好當的,做好技術需要智商,做好管理不但要有高智商,更要有高情商,畢竟人比機器難管。


艾希瑞


說這種話的人,就是業務能力差還不努力,還想靠這種話忽悠別人,當別人傻啊!

什麼叫人盡其才?就是讓擅長做事的人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業務能力強的人去做業務,這點當然沒錯:阿里巴巴P12大神多隆,到現在還不去開阿里會議,連馬雲面子都不給。但是人家是什麼人?單槍匹馬寫出來淘寶最初版本的超級大神,業務水平比扎克伯格還要高的行業超級大牛。

這種就叫業務能力強,在他自己擅長的領域內,他就是霸主級人物,他就跟業務的定海神針。請問下哪個公司沒有這樣的人?哪個公司不想要這樣的人?這種業務能力,當然就是讓他做業務了?說實話,其他業務能力不夠的人,敢去說自己作為他的“領導”嘛?敢隨便對著人家指手畫腳嘛?

做領導者,需要的能力素質,和做基礎業務的本身就不一樣。但是,不要本末倒置,不是業務能力差的就能做領導,而是領導能力強的人才能做領導。

領導能力需要戰略能力、策略推進能力、項目執行能力……這些點好做嘛?能問出這種問題的人其實就不夠格,思維深度就完全不夠看。


欣旋諮詢


我相信人的天賦是分類的,我相信領導有領導的天賦,幹活賣力的優秀員工有他自己的天賦,領導有領導的業務,員工有員工的業務。

說說我自己現在的領導,40歲。你讓他坐在電腦前面受理單子,處理單子,跟進單子,他已經做不到了。可是,這就能說明我現在的領導能力不行嗎?

請看他平時都做什麼:

1,平衡公司裡面各個幫派的利益。

領導知道公司有幾個幫派,每個幫派都有誰。誰是頭,誰是混日子的親戚,誰佔著茅坑不拉屎。當公司規模擴大的時候,要競選管理崗。我們公司領導把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年輕漂亮的女生推向了管理崗的位置。

因為我們公司的派系鬥爭太厲害,如果給任何一個派系上去,其他的派系必然會不服,給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年輕姑娘上去,一下子誰都服了。因為這時候你無話可說,該幹活的還是幹活。我現在的領導幾乎每天都在做平衡各幫派利益的事情。

2,為員工打工。

員工負責做事,當他需要別的團隊配合的時候,他自己是不能出面的,別人不會理他。這個時候一般由領導出面,向別的團隊抽調人力,也順便把加班費的事一次性談清楚。工作做完,各回各崗。領導在這種事上效率很高。

公司的很多大事,大的變革,離不開大資源的支持,而這些大資源,都是領導去談的,談下來了,新的項目就可以啟動了。

說真的,如果讓我去談,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談,也不知道跟誰談,我的手機號碼簿裡面並沒有這些人物。所以我還是覺得有的人天生就適合做領導,他能讓員工真心真意的跟他做事,領導有領導的業務,員工有員工的業務,就好像他考的是歷史試卷,你考的是生物試卷一樣。


夢裡瀾濤


當然不認同。能說出這種話的人,一定不是管理者。

不可否認,現實中確實存在著才不配位的情況,即能力和職位並不匹配。但如果因為個別現象,就以偏概全,認為所有的管理者都業務能力差,那你永遠只能當個基層員工。

脫離具體崗位談業務能力,沒有任何意義。

業務能力這個詞,包含的範圍太廣了。不同的崗位,要求的業務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沒有可比性。

舉個例子。老張是單位食堂的廚師,老王是車間的生產主任。一個負責炒菜,一個負責生產管理。你能說老王,就比老張的業務能力強嗎?顯然不可以,因為兩者的業務能力不在一個維度上。你只能說,老王比老張更懂生產。

也許有人會說,你舉的例子不恰當。那就再舉一個同一業務線上的例子。

小李和小趙,兩個人都是業務員。如果比較兩個人的業務能力,自然是誰的業績更高,誰的業務能力就強。

小趙後來被提拔為業務經理,去帶銷售團隊了。這時候,公司對小趙的考察維度就變了。小趙做不做具體業務,業績如何,關係不大,只要他帶領的銷售團隊業績好,小趙就是個合格的管理者。

總而言之,不要把業務能力和專業能力混為一談。專業能力,指的是做具體的事情的能力。而業務能力,衡量的是崗位的勝任能力。職位越高,對專業能力的要求就越低,反而對決策能力、協調能力、激勵能力的要求就越高。


還有人可能有疑惑:專業能力差的人當領導,那不就是外行領導內行了嗎?

誰說外行就不能領導內行呢?馬雲不懂互聯網技術,不照樣弄出個偉大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嗎?作為領導,只要能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就是一個好領導。


劍心成長筆記


  • 難道業務能力差的人就是天生的領導命嗎,那這個標準是否有點太肆意妄為了,如果都按你說的業務能力強的人都去跑業務,能力差的人都去做領導。那麼時間長了,誰還願意去跑業務呢,然後都變成能力差的人了。也必將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想象,那麼市場也就會一片混亂。所以題主所說的這種人盡其才,只是那些沒有能力的人的個人意淫罷了。


  • 什麼叫人盡其才。如果作為一個跑業務的員工,業務能力非常強,一個人的業務能力可以抵三個普通的業務員,那麼我認為他就具備當領導的潛質,如果我是直接上司,我就會逐步讓他走上領導的崗位,因為這種能力強的人,讓他單打獨鬥,他能表現很強的戰鬥力,如果讓他帶領團隊,那麼他就有可能帶出一個業務能力超強的團隊,這兩者看來孰輕孰重,不用細說。

  • 能力差的人真的能做領導嗎?我認為業務能力差的人,至少不能勝任業務部門的領導,其他部門有待商榷。如果一個搞業務的部門,下屬都是業務精英,而領導卻是個大菜鳥。在討論業務時,你並不能很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意圖,自己的觀點,那麼要這種領導又有何用。

  • 其實這個問題與經常被拿出來的一個老問題很相似,那就是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我只想說的是學歷是敲門磚,也是一種學習能力,其實在你學習上不得不承認,你一定沒有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努力。你在學習上都不願意努力,那麼又怎能保證,你走到社會上,你的能力一定會超過那些成績比你好的人群呢。我認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做不到的。所以說業務能力一定是作為管理這最重要的能力,如果說你的下屬的業務能力比你強,那麼,你就需要當心了,如果你停滯不前,那麼那些能力強的人,一定會後來居上,把你踩到腳下。

感謝閱讀,點贊與評論,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