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超級黑天鵝事件,中國房地產將走向何方

新冠病毒—超級黑天鵝事件,中國房地產將走向何方

2020年初,冰雪未消,春暖乍寒。一個個病毒從武漢出發,開始了它們的春運之旅。它們從武漢來到北京、上海和深圳,它們漂洋過海。


終於,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有了它們的身影,最後它們有了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武(病)漢(毒),無數人聞“漢”色變。

房地產作為中國的支柱性產業,一直以來在中國經濟中佔據著重要的作用。2019年中國GDP100萬億元,直接的房地產銷售額高達16萬億元,這還不算和房地產密切相關的上百個行業。


目前中國“生病”,房地產這座萬億級航母,該駛向何方呢?

很多人說這場新型病毒對中國房地產的影響,和2003年的SARS很像,但其實2003年和2020年,房地產所面臨的情形和背景完全不同,幾乎沒有可比性。

第一,2003年房地產並未成為我國支柱性產業,而2020年房地產執中國經濟之牛耳早已是板上釘釘;


第二,2003年中國的房地產化尚未真正開始,市民購買潛力巨大,而2020年購房者資金早已枯竭,許多人追悔莫及,大哭沒抓住買房的好時機。

本文主要從政策、土地、房企、營銷、產品等5大層面來講述疫情對中國房地產業的影響。可以結合前幾天寫的兩篇《多地取消掛牌,2020年投資工作如何開展?》《肺炎疫情過後,武漢房地產市場將受何影響?》一起看~


01


政策端


新冠病毒—超級黑天鵝事件,中國房地產將走向何方

本輪樓市調控的主要時間點及脈絡


從2016年10月本輪樓市開始調控所呈現出的週期來看,符合每7個月左右進行一次樓市調控政策的調整,受冠狀病毒負面衝擊,“保經濟增長、保就業”壓力較大。


參考SARS期間先寬鬆後收緊的政策,2020年2季度前後,樓市政策將出現定向調整。如果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不排除出臺大規模定向放鬆政策的可能性,2021年1季度出臺將出臺樓市適度收緊政策抑制城市房地產市場階段性過熱。


新冠病毒—超級黑天鵝事件,中國房地產將走向何方


另外,當前全國範圍內項目暫停施工、銷售,致使開發商回籠資金的難度進一步增加,房企大規模出現資金面問題誘發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考慮到可能將在5月份結束疫情,那麼為了防範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2020年2季度,勢必會出臺寬鬆貨幣政策緩解企業資金面壓力。

從經濟端和資金端皆可清晰地看出,2020年上半年房地產政策必將走向寬鬆,央媽放水不是夢。


02


土地端


新冠病毒讓中國經濟幾乎處於停擺狀態,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驟減,財政支出大量增加。開發商也是如此,一段時間內不能賣房,基本無收入,但剛性支持還是存在,且有眾多開發商帶頭捐款,幫助中國走出難關。

目前,政府和開發商都缺錢,那麼面對同一宗標的物(土地),那就是零和博弈,這裡來簡單拆解下雙方心理。

疫情克服後,百廢待興,畢竟經濟停擺時間太長了。政府財政主要來自稅收,工業稅收和個人稅收這些肯定一時半會兒收不上來。那就只能大量供應土地來快速地平衡政府赤字,所以政府大量賣地的需求是存在的。

再看開發商,長期的停售導致貨值的積壓,半年度的任務考核還背在身上,當務之急就是趕緊出貨做營銷,至於拿不拿地,暫時沒那麼重要。什麼時候會拿地,只有在土地性價比非常高的時候。


我們在網上購物時經常會遇到這種現象,明明這個東西不是特別需要,但是當折扣足夠的時候,即便我暫時不需要,那我也會買下,成為“剁手族”的一員。

政府有賣地需求,開發商買地需求少,那接下來問題來了。政府賣哪兒的地呢?賣多少錢呢?簡單來說就是地段和價格兩個因素。

如果政府供應遠郊地塊,價格一定要非常之低。恆大1月在重慶巴南區拿地,樓面價3500元/㎡,要知道2019年4月可是有開發商在周圍拿地價格是7000元/㎡以上的。


如果供應核心區地塊,那價格一定要很有性價比。在近期重慶出讓的土地中可以發現,普遍地塊規模都比較大,基本都超過了過去重慶單宗土地100畝的規模,渝開發和萬華在重慶北區拿地分別是150畝和200畝;而且價格都不高,沙坪壩老城核心區地塊起拍價僅5737元/㎡。

那如果有企業重倉武漢或湖北的話,這輪肯定就賺不了錢了,不虧都算是好的。所以,武漢房企為減少損失,會加緊全國化佈局,抗衡區域損失風險,很可能來重慶拿地。而此時武漢土地價格折上折甚至骨折價後,勢必也會吸引一批膽大的企業去武漢拿地。

最慘的還是區縣的開發商,也就是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的拿地規模會急劇收縮。小城市本就規模小,客戶基數少,每年有11個月都在喝西北風,就等著這點返鄉置業人群來回血,“開張吃一年”,結果這次爆發超級灰犀牛事件,唉,夢碎。

所以,政府要想成功賣地,就一定要選好地賣,否則一旦戴上流拍的帽子後就更難賣了。


開發商低價拿地的時機終於來臨,土地市場進入到買方市場。各投資負責人慢慢看,慢慢挑,莫挑花眼了。


03


房企端


房企會進一步分化。部分現金流緊張,以及在2019年盲目衝規模的中小房企,特別是融資渠道單一的,在此次春節銷售受阻的情況下,資金情況會急劇惡化。為了保證活下去,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賣項目,迅速套現。


除了整體的項目出售外,拿地後只支付了部分土地款,尋求合作開發的項目,也會大量湧現,這對擅長做收併購和產品力具有優勢的房企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現金充裕,經營穩健的部分大型房企,會成為實力的接盤俠。在2020年,房地產行業的兼併重組浪潮會愈演愈烈,“大魚吃小魚”會更加頻繁發生,甚至會演變成行業“大魚吃大魚”的現象。

開發商為活命,勢必會降價或加大渠道投放。重慶悅來板塊某項目,最近綁上了鏈家線下渠道,高層佣金3%,是正常高層佣金的2倍。


大盤項目會利用大盤優勢,用其中一個組團的低價來吸引全城客戶,低價成為去化的唯一要素。什麼客戶研究、產品研究,一邊待著吧,低價就是王道。

2018年底時,貴陽花溪區8000畝恆大項目降價,使花溪區深陷價格戰,最終引發 “蝴蝶效應”,整個貴陽主城都陷入價格戰,市場一路下行.

2019年底時,800萬方的烏當區中天吾鄉項目開盤,7字頭重現江湖,共推出4800套,賣了2700套,當天賣了35個億。


這是什麼概念,重慶賣的最好的項目——融創文旅城,2019年全年賣了10000套,100個億,中天一次銷售就抵得上融創賣一個季度。

價格才是最好的試金石。


04


營銷端


2019年是開發商極其痛苦的一年,因為被渠道扼住了咽喉,自家養的小媳婦最終“翻身農奴把歌唱”。

2020年疫情爆發,線下渠道集體啞火,開發商被迫轉戰線上,各種線上賣房操作大行其道,有些甚至可以在網上直接買房下單,線上渠道開始大放異彩,但也僅僅止步於引流蓄客的階段。

線上賣房在過去有過十分風光的時刻,那是在市場上行時,有錢人買房像逛淘寶,看上順眼的就給買了。


這裡有幾個先決條件:首先客戶一定是投資客,其次客戶在購買前已經對項目或項目所在區域十分清楚,最後整體市場處於上升期,買啥都是賺,閉著眼隨便買。

現如今,市場普遍下行,房地產進入到買方市場,開發商想盡各種辦法逼著客戶去買房。即使開發商吹的再天花亂墜,客戶還是得一定去現場看看,看看區位、看看樣板間。

買房是一件非常低頻的事,很多人花盡畢生心血一輩子只能買一套,甚至有些人窮極一生都買不起一套房,這是我們的悲哀,也是房地產行業的悲哀。

線上買房這些年一直不瘟不火,不知道隨著未來5G和物聯網建設的發展以及信任體系的搭建,會不會有再次煥發光彩的時刻?

線上買房,到底是缺5G,還是缺房產界的“支付寶”,還是另有所缺呢?


05


產品端


此次疫情,大家都時刻待在家中,給自己也是給社會一份安心,大家肯定對物業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有的小區物業組織到位,小區業主也都遵守規定,在家抗擊疫情。而有的小區,則是完全無序,大量業主還是該幹嘛幹嘛,最後成為重災區。


有的小區電梯時刻消毒,為避免交叉感染,物業在電梯中放置了衛生紙供擦拭,聽起來很不錯,但下一秒鐘就有愛貪小便宜的業主把衛生紙悄悄拿回家了。不知道你在看完電梯監控後,有沒有暗下決心:等以後有錢了,一定要買套高素質的小區。


小區業主群體和物業服務水平,都可以通過改善置業,提前進行價格篩選過濾。很多人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會得到進一步釋放,這對未來中國房地產迴歸到“產品為王”是一個機會,同時也是挑戰。


此次疫情讓很多人宅在家裡,一日三餐和娛樂活動都在狹小的空間進行,這會讓部分有改善性需求的客群,加快改善置業的時間表,部分剛需客戶,也會將改善需求提上日程,未來改善型產品在市場中的比重還會加大。


甚至有些人改變了傳統以來對橫廳的偏見,橫廳空間更大,可以放置臨時搭建的乒乓球檯以打發時間。


未來,剛需客戶墊腳買改善物業將是大勢所趨。

重慶2019年單盤銷售第一名是融創,第二名也是融創。融創這兩個項目的住宅產品預計在2020年下半年逐漸清盤.部分大盤項目也逐漸進入尾聲,再加上高價地產品逐漸進入市場,重慶房地產市場屆時必將水漲船高,

市場從“主動改善”過渡到“被動改善”階段,改善物業將迎來一波春天。

而春節期間大家長期待在家,雖無收入但消費也少,對有些人來說等於是間接的儲蓄。


等疫情過去後,剛需客戶開始發力,會成為上半年市場主力,下半年隨著高價地產品逐漸入市,剛需購買力在上半年釋放殆盡,偏改善群體會成為下半年市場主流。


純剛需上半年買房,假剛需下半年買房。


最後,2020年很難,望一切安好!

新冠病毒—超級黑天鵝事件,中國房地產將走向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