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懂社保


實際上股票基金中包括了指數基金。指數基金只是股票基金中的一種而已。

基金按照投資品種分為: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基金。

股票基金顧名思義就是以投資股票為主。

指數基金有投資股票的,也有投資債券的。但絕大部分指數基金都是投資股票的。

股票型基金按照投資的方式分為主動型股票基金和被動型股票基金。

其中這個被動型股票基金就是指數基金。

指數型基金是指數基金的投資方式是被動的。即基金經理不進行主動選股,而是照方抓藥式的選股。它的方就是各大指數。比如,有的指數基金是以滬深300指數為自己的方子,這樣的指數基金就只買滬深300指數當中的股票,其它的無關的股票一律不買。滬深300指數中的股票是什麼就買什麼。滬深300指數的編制中如果剔除了某一隻股票,那麼這隻基金也馬上跟隨拋出這隻股票。也就是絕對複製指數,基金經理不進行主動選股。比如天弘滬深300指數A(000961)就是這樣,它是嚴格跟隨滬深300指數的。

總體而言,指數基金是嚴格複製某一指數,它可能是大盤指數也可能是行業指數甚至債券等其它品種的指數。它主要是不進行人為的主動選擇投資品種,而是被動進行指數跟蹤。

股票型基金則有一部分是主動型基金,是基金經理主動選股。按照個人的投資理念選出自己看好的上市公司。還有一部分股票型基金則也是屬於被動型的,就是應歸類於指數基金。

所以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這兩類基金在概念上有一部分是重合的。

一般來說指數基金與主動型基金相比,指數型基金收益更平穩,手續費更低,風險更小。

指數數基金一般的風險要更小一些。而股票型基金中只有主動型基金才與指數基金有本質的區別。主動型基金的費率一般會高些,收益取決於基金經理的能力水平,因此風險會大些,波動也大些。


孟可的思想空間


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基金分為各種不同類型。比如我們很熟悉的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指數基金等。其中,根據投資對象不同,基金可分為四大類:
  • 股票型基金: 以股票投資為主,資金80%以上用於投資股票。
  • 混合型基金: 投資股票、債券都不超過80%
  • 債券型基金: 以債券投資為主,資金80%以上用於投資債券。(晨星的標準似乎是70%,還不太一樣。)
  • 貨幣市場基金: 投資對象規定必須為1年期以內的短期債券和各類票據等貨幣市場工具,比如餘額寶。
其中,指數基金是非常特殊的一個類別,以跟蹤各類指數為己任。有跟蹤股票指數的指數型股票基金,也有跟蹤債券指數的債券型指數基金,前者要更普遍,基金數量和規模也都要更大。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公佈的數據,截止到9月,股票基金淨值為11579.1億元。而根據申萬宏源研究提供的數據,截止到2019年三季度,市場上一共有683只指數基金,資產規模共計10497.27億元(數據來源:@申萬金工速遞)。也就是說,開放式基金中的股票基金,可能有絕大部分都是指數型股票基金。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
指數型股票基金和主動性股票基金,最大的差別體現為調倉的“主動”和“被動”。指數型股票基金被動跟蹤相關指數,複製其中的成分股,極少需要基金經理主動選股。而主動型股票基金,則是基金經理按照自己的投資邏輯,調整投資的股票。不過,指數型基金中還有一類特殊的增強型指數基金,在跟蹤指數之外,基金經理還會採用一些增強策略,以獲得超越指數收益的額外收益,大約是絕大多數的被動,加一點點主動。
因為“主動”和“被動”這一明顯的差異,指數型股票基金和其它股票基金,在費率、風險、收益等方面,也因此會有所不同。

費率不同

能力越強的人要求的回報越高,這一定律在基金的費用上也得以體現。國外的對沖基金,對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要求極高,所以動輒是40%的管理費率。同樣地,指數基金幾乎不需要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只需要在指數成分股調整的時候,被動調整基金持倉 ,所以,相比需要主動管理的非指數型股票基金,指數基金的費率要低很多。
比如興全基金公司的【興全滬深300指數A(163407)】,運作費用是0.8%+0.15%,加起來全年0.95%。
而興全公司的另一隻股票基金【興全全球視野(340006)】,運作費用是1.5%+0.25%,全年一共是1.75%。
僅是運作費用,一年就比指數基金多0.8%,如果持有時間比較常,累計下來對收益的影響還是蠻大的。給

風險不同

我們知道,個股有很多難以預料的風險:比如公司財務造假、遭遇黑天鵝、管理層更換、業績下滑。。。等等與個股有關的突發情況都可能讓投資者蒙受損失。比如今年因為財務造假曝光最後退市的康得新,去年因為疫苗問題退市的長生生物。而指數則不一樣,指數是一攬子股票,且其中的個股還是根據業績表現動態調整的,也就起到了平衡風險的作用。也因此,買指數的指數基金,就等於是買了永不會死的個股,很好地避免了個股的風險。
其它股票型基金也會做資產組合,同時買多隻股票來平衡風險,但是,跟指數基金不一樣的是,選擇買入哪隻股票,取決於基金經理的選擇。最後,是基金經理的表現決定了基金的風險和收益,而基金經理更換,也會讓投資人面臨新的風險。“誰會比你自己更關心收益呢?”,把身家性命全寄託於基金經理,自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選擇指數基金,承擔的是市場平均風險,那從一個相對長的週期去看,市場的整體趨勢是向上的,時間會再次降低指數型基金的風險。而股票型基金則是在市場風險之外,還要額外承擔因基金經理能力差異而來的風險。

收益不同

指數型股票基金和主動型股票基金,在收益表現上也會有差異。
在國外關於基金的書裡,通常會強調主動型基金無法跑贏指數,下圖是《共同基金》一書裡,整理的數據,自1963年到2008年,標準普爾500指數每年跑贏的共同基金比例。
從圖中看出,總體來看,標準普爾500指數都是成功的,只有極少的幾個時期,表現要落後於共同基金。不過,中國公募基金的數據並非如此明顯。在中國公募基金20週年行業峰會, 會議發佈了《公募基金20年專題報告》,報告顯示,偏股型基金在近19年年化收益率為16.18%,超出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8.5個百分點,跑贏上證綜指1倍。
根據@中證網發表的文章, 截至2019年11月14日,上證指數今年以來漲幅為16.68%,滬深300漲幅為29.37%,權益類基金普遍跑贏指數。Wind數據顯示,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5.80%和31.54%。
從天天基金的數據來看,在今年業務排名前九的股票型基金裡,只有一隻指數型股票基金【鵬華酒分級(160632)】,其它都是主動性股票基金。
其中,表現最好的一隻【廣發多元新興股票(003745)】,今年累計漲幅108.42%,大幅跑贏同期滬深指數漲幅(31.03%)(數據來源:天天基金)。

這可能跟中國市場特徵也有關係,與國外市場相比,我們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沖基金,而且交易有T+1和漲跌幅限制,對公募基金也是一種保護。

體現到基金業績,主動性股票基金業績波動性大,好的年份,可以大幅跑贏指數,但差的時候,會比指數表現更差。只有長長長長期持有,才可能抵消波動帶來的影響,取得較好的收益。比如,今年表現很好的【廣發多元新興股票(003745)】,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要落後於滬深300指數。

綜合以上情形,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指數基金可能是更簡單、更省心的選擇。而如果想投資主動性股票基金,獲得更好的投資收益,那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對比,評估基金過去歷史表現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判斷基金經理的風格,研究基金公司的實力和策略,隨便買一隻就能贏的概率還是挺低的。


以上,就是對指數型股票基金和主動性股票基金的簡單對比,其中所提及基金,僅做為案例說明,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感謝留意。

康愉子


指數基金,顧名思義追蹤的是某一指數,如長證50,滬深300,創業50,中證500等,指數漲基金就漲,指數跌,基金就跌!

股票基金,是基金經理根據某一題材,投資模型或者市場方向篩選出來的多隻股票,然後根據他們的經營情況和市場表現分配不同的買入權重。比如前一段時間上架的科技ETF就是股票基金,基金經理選取了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信維通信等科技主題股票作為該基金的權重買入,組成一攬子股票。

總的來說,指數基金追蹤的是該指數對應的一攬子股票,權重分配與指數分配的相當。而股票基金跟蹤的一攬子股票,與指數不存在明確的關係,與該基金選入的股票及對應權重相關。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深入溝通



趨勢研判


專業的事,專業的人幹,小招特意邀請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理財小能手來回答這個問題。

從投資標的上看,指數基金投資的標的是各類股票指數,從大範圍的滬深300、上證180,中證500,到小範圍的中證半導體、電子指數等。指數基金追求的是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標的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標的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

指數基金中,有一類比較特殊,叫增強型指數基金。該類基金在跟蹤指數標的的同時,加入基金經理人的主觀操作,以高於標的指數回報水平的投資業績為目標。

而股票基金在投資標的上並沒有侷限在具體某一指數,而是直接細分到個股。該類基金經理根據個人分析和基金合同規定的方向,進行選股、確定配置比例,基金管理上比較靈活。

從風險角度看,指數基金追求的是投資標的平均回報率,更適合長線交易,對於短線操作來講,風險較大,股票基金本身投資個股,就是高風險的投資,存在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等。

從交易費用來看,指數基金多數為被動型基金,管理費較少,而股票基金為主動性基金,需要頻繁操作,管理費相對更高。

最後溫馨提示,投資前要綜合考慮,包括自己的心態。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記得點個贊,留下你的關注。

招商銀行App


直奔主題,首先股票型基金與指數型基金的最大區別:

股票型基金為主動投資型基金。基金經理與該基金投資團隊的操作,經驗,風格對基金業績影響顯著。稱基金經理為基金的靈魂也不為過!

指數型基金為被動投資型基金。基金完全複製相關指數的成分股,簡單而言即其跟蹤的指數漲跌±1%,該指數型基金也漲跌±1(略微會有一些跟蹤誤差)!由於是被動投資,因此受基金經理及其團隊影響較小!收益與該指數的漲跌相關。


股票型基金與指數型基金其他方面的區別:

1、倉位上的區別:

股票型基金:雖然股票型基金在各類基金中股票倉位較高,但也是有波動區間的。一般股票資產佔基金資產的80%-95%之間。大多數時間倉位在80%-88%之間波動,除非行情極好,否則較少突破90%。

如下圖,某股票型基金的倉位要求:

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倉位要求則更高,一般投資成分股的比例不低於基金資產淨值的95%,少數指數型基金為90%,但總體倉位一般高於股票型基金!

2、申購費管理費等投資成本的區別:

股票型基金:作為主動管理型基金,管理費,託管費用普遍比被動型基金要高。通常管理費為1.5%,託管費為0.25%;主動管理嘛,管理費高一點很容易理解。

指數型基金:作為被動型基金,管理費,託管費普遍要低於股票型基金。通常管理費為0.5%,託管費為0.10%;

另申購費方面也有區別,股票型基金為1.5%,指數型基金為1.2%。但通過購買C類免申購費份額可以節省此部分費用。另外通過一些平臺可以享受申購費1折,0.15%與0.12的區別就極小了,完全可以忽略!

3、兩者品種的區別:

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品種區分無非是按照投資行業,投資風格,投資主題等進行分類,但投資的標的仍然是股票!

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可投標的除了傳統的股票指數,行業指數等以外,如債券指數,黃金指數,可轉債指數等等品種也均可投資。另外不光A股,美股,港股等標的也可投資。甚至連一些大宗商品的指數也有對應的指數基金供選擇。品種較股票基金更為豐富!

4、業績衡量標準:

股票型基金:基金概況中有其業績比較基準,但假如按該標準來評價,那幾乎90%的基金都是表現優異的!

因此主要通過看其絕對收益,以及股票型基金在同類基金中的排名來判斷優劣。絕對收益越高,同類基金中排名越靠前越好!

目前各類基金平臺均有相關數據比較供查詢,投資者可通過各種數據進行優劣比較。

如下圖:各時間區間的絕對收益,相對排名均有數據供參考;

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由於完全複製相關指數,跟隨指數漲跌。因此指數型基金的評價標準往往看該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

舉例:三隻指數型基金A、B、C均跟蹤同一指數,某日該指數漲幅為2%。指數基金A漲幅為1.9%;指數基金B漲幅為2.0%;指數型基金C漲幅為2.2%。

按傳統基金評比基準,應該是指數基金C表現最好,但實際情況是指數基金C與該指數偏離最大誤差最大,因此指數基金C在三隻基金中為表現最差的一隻。指數基金B則表現最佳!


以上是股票型基金與指數型基金的主要區別,供參考!

最後,祝各位2019投資順利,保住盈利,來年再創佳績!


不怕小貓


要了解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有什麼區別,首先我們要了解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的定義是什麼。


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是以特定的指數為目標,例如300ETF,50ETF等,以對應指數的成分股股為投資目標,買入全部的個股或者部分個股的投資模式,通過投資模式來跟蹤指數的漲跌。投資基金的波動基本是和指數一直的。

股票基金:顧名思義就是投資股票的基金,可以是A股,也可以是H股。


通過對比,可以簡單的理解,個股和權重股之間的區別是啥,簡單總結如下:

1、投資方式

股票基金投資看好的個股,指數基金投資特定指數的成分股,兩者間投資的方式不一樣,股票基金侷限性不大,指數基金比較有侷限性,股票基金的靈活性更強。

2、對基金管理人的要求不一樣

因為股票基金投資的是個股為主,所對管理人又很高的要求,對操作經驗,個股分析等都需要很強的專業能力,如果專業能力不行,投資個股踩雷了那樣就會造成較大的虧損,反觀指數基金,雖然是投資固定指數的成分股,但是成分股往往都是最優質的,比如上證50、滬深300這些指數成分股,個股組成了指數,指數往往能代表整個市場的走勢,所以對基金管理人的要求沒有那麼高。


3、風險和收益的不同

一個是投資個股,另一個是投資特定指數成分股,兩者之間都有一定的風險,但是相對來說指數型基金的風險相對要低一點,股票基金的風險相對要小一點,在大盤調整的時候往往一些指數成分股的抗風險能力要強於市場普通個股,比如今年的上證50個股,表現就遠遠強於一般的題材個股,收益方面這個區別不大,都是要看漲幅的。


以上是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的最大區別,主要有投資對象,管理人要求、和收益,風險的區別,今年來說指數基金的收益要強,如果在選擇的時候可以根據個人的投資喜好進行投資選擇。


宋馳


指數基金是指針對在滬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根據自己所跟蹤股票的標的而選擇的股票。具有一定的行業標準的,可分為寬基指數和窄基指數,比如滬深300就是選擇滬深兩市前300只市值最大的股票屬於寬基指數。而今年比較火的消費指數就是選擇消費領域的股票,比如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分級選擇的是茅臺,五糧液這樣的股票,屬於窄基指數。

股票基金是針對在滬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由基金經理根據自己的操作風格和價值取向而主動選取的股票主動操作性強,很考驗基金經理的選股和擇時能力,而且除了投資股票,還可以買入一定比例的債券。

下圖一個是指數基金,一個是主動基金,今年點表現都是比較優秀的。




水中火1983


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有什麼不同?其實你真的去接觸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兩個其實有很多異同點。

無論是指數型基金還是股票型基金,他們的本質其實都是一籃子股票。他們都是每一個指數或者每一個股票型基金,它都是有很多股票組成的,所以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這些基金都是由股票組成的。

但是他們又有比較不同的一點,就是指數型基金的話,它是針對於某些特定的股票,還有說是針對某些白馬股組成的一攬子股票。

股票型基金的話它是買入相關的一些股票,就說是比如說是汽車類板塊的股票,它會買汽車相關的股票,比如說是網絡相關的基金,才會買網絡概念相關的股票。

而指數基金的話,他不會特定的買某些專業一類的股票,買的行業各個分散起來的,比如說是上證50或者是滬深300。他們選的都是各個行業裡面比較優秀的一些股票。相對而言他們更加分散一點,行業更加分散,不是那麼集中。


複利軌跡


按照基金投資標的給公募基金分類,可以分為4類,分別是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顯而易見,並不存在指數基金,即指數基金必須歸為上述4類基金中的一類——股票基金。

指數基金即是股票基金,但股票基金並非是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是股票基金的真子集,即股票基金包含指數基金,但股票基金不是指數基金的子集——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

指數基金顧名思義,以特定指數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

即指數基金中的“指數”通常指的就是股票指數,而對股票基金的定義是投資股票的資產不能低於總資產的80%——指數基金滿足股票基金條件,是為股票基金。

指數基金是股票基金,那麼它們存在區別嗎?

從概念來說是不存在區別的,只是股票基金更加廣義,而指數基金顯得更加狹義。

股票基金從基金經理的主動性出發,可以將股票基金分為被動型股票基金和主動型股票基金。而指數基金是跟蹤特定指數成分股進行投資,基本沒有基金經理什麼事,也就稱之為被動型股票基金。

主動型股票基金業績主要體現在基金經理的操作表現,兩隻投資標的類同的基金,可能收益天差地別,特別是分級基金中的B份額(存在槓桿)。但是被動型股票基金(指數基金)截然不同,跟蹤同一類型指數成分股的兩隻指數基金,收益與風險基本保持一致——沒基金經理什麼事兒,也影響不了總體的收益與風險。


三人聚眾


在基金大家族中,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基金是數量最多,創新玩法最多的三個大類。雖然他們共同點都是投資股票,但投資股票的多寡決定了不同的風險,從而就細分出來指數、混合和純股票型基金。



首先,咱得了解一個概念,啥是指數?所謂指數就是一籃子股票價格加總平均形成一個指數。舉個例子:比如你到超市裡買菜,發現有的菜漲價了,有的菜降價了,那你怎麼知道這個超市裡的青菜總體是在漲價還是在降價呢?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每種青菜的價格加起來,算個平均數,然後觀察這個價格的變化,這樣你就自制了一個「超市青菜指數」。參與計算的每一-種菜,就是「成分菜」, 它們的平均價格,就是指數的點數。


再來看看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區別:


1、股票型基金集中投資在某一板塊,或者某一概念主題上,齊漲共跌的特徵明顯,例如易方達消費,其主要投資方向就是食品飲料等,比如瑞信醫療90%投資於醫藥醫療。指數型基金則是針對全市場或某一主題投資的基金,比如滬深300,就是全市場流動性較好的大中盤藍籌股,而券商指數則是指全體上市券商。


2、風險度不一樣。股票型基金會集中投資,激進的基金經理前十大重倉股往往就會佔據總倉位的90%,而指數型基金的投資更分散,比如滬深300,就投資了300只股票,這樣在分散風險方面優勢明顯,當然收益也只能取得平均水平。


3、針對指數型基金投資過於分散的問題,指數型基金又分為了兩個類別。一種是主動管理型指數基金,即基金經理以某一指數為基礎,根據自己對市場的理解,動態調整各只股票的投資權重,以期望取得超越平均水平的回報。另一類則比較佛系,被動管理,即基金經理完全同步指數,交易所調整成分股就隨之調整,平時不做任何主動操作。


4、收益方面,股票型基金認購恰好處於市場風口上,則淨值瘋漲,反之很可能一直下跌,比如最近幾年資源類股票基金可跌了不少,同期互聯網加風光無限。而指數型基金則取決於整體市場漲跌,不會有暴漲暴跌的情況出現(熔斷這種極端情況除外)。


總之:兩者的投資方向都是股票,唯一的區別就是股票類型和數量上的區別。建議投資長期持有指數基金,大概率跑贏通脹。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