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有多少人會失業?普通人該如何應對?

疫情之下,有多少人會失業?普通人該如何應對?

這段時間,很多專家學者在評判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時,都是這樣說的:短期有衝擊,長期影響不大。


短期來看,GDP增速可能也只會下降1%-2%。不必過多擔憂。


瘋哥也是這麼覺得,但是具體到個人,影響就是100%了。


1

疫情對服務業的影響最大

疫情之下,有多少人會失業?普通人該如何應對?


如果你在服務行業,相信你已經感受到影響了。


1、旅遊業


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2020年武漢疫情,5000億的旅遊市場,徹底凍結。


平時人擠人的各種遊樂園,都已經關門閉園了。


全國的旅行社都已經暫停服務了。在線旅遊平臺攜程、馬蜂窩、飛豬、同程、美團、途牛等也早早發佈了退改政策,門票、退房都可以免費。
瘋哥的一個朋友在旅行公司當導遊,在過年的時候公司已經宣佈團隊解散,各謀生路了。


2、餐飲業


前兩天,西貝莜麵村的賈國龍向媒體大吐苦水——


西貝一個月的工資,就要1.5個億,三個月就是4-5個億。哪個企業能儲備這麼多的現金流?即使貸款發工資,西貝可能也撐不過三個月。


西貝還是幸運的,還能貸款發工資,普通的餐飲店,可能連兩個月都撐不下來。


你可能不理解,1個月沒有收入就活不下去嗎?影響有那麼大嗎?等疫情結束了,再賺回來不就得了?


其實真沒有這麼簡單。


在疫情期間,收入幾乎為0,但支出卻沒有變,店鋪的租金要交,員工工資要發,水電要交,過年期間準備的食材都面臨過期的風險,本來準備在過年期間賺一筆,現在變成了狠虧一筆。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行業,比如線下教育、酒吧、KTV、影院等等,只要是線下需要面對面的,都會在本次疫情中受到非常大的衝擊。


2

疫情對個人的影響

疫情之下,有多少人會失業?普通人該如何應對?

我們很多的中小企業都是踩著盈虧平衡線活著的,每個月的收入,扣除成本其實都只賺一點辛苦錢。


如果承擔不了疫情這段時間的虧損,他們就會開始削減成本,裁員甚至是倒閉。


這篇文章不是想給大家帶來焦慮,而是讓大家能認清楚客觀的現實情況。


如果你不幸,你的公司沒撐下去,你失業了,也不要灰心,企業倒閉本來就是一個正常現象,中小企業的平均生命週期也就2年左右,能夠跨越週期的公司本來就少。


如果你不幸失業了,不要灰心,只要還活著,我們就還有機會,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其實就是把自己的問題暴露出來。


與其焦慮,不如提升自我,解決自己的短板問題。
你可以問問自己:“疫情過後,你會失業嗎?”看看自己的回答有沒有底氣。


3

最後的話

疫情之下,有多少人會失業?普通人該如何應對?

疫情當下,你我可能都在家裡,關注著疫情。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查看疫情地圖,看看新增病例有多少,家鄉又新增了幾個,沒幾分鐘又刷刷公眾號微博,看到有人求助就莫名心酸,看到不公的現象就破口大罵,看到前線醫務人員又瞬間感動,焦慮的不行就刷會抖音,哈哈一笑好像又放鬆一點了,刷了一會就到了吃飯時間,一天天就這樣過去了....


瘋哥勸你不要這樣消耗自己,今天已經正月十二了,你還記得星期幾嗎?


你已經休息了差不多半個月,疫情過後,你還要上班,不要把自己荒廢了。


瘋哥建議你至少做到以下2點:
1、少看新聞。不是不讓大家關心疫情,關心是有必要的,但沒必要無時無刻。每天只花少量固定的時間看新聞就可以了。


2、看書學習提升自己。這次疫情嚴重,肯定會影響就業,如果不趁早多學習提升自己,等到危機來臨,你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只要你能力強,失業是不存在的。


前幾天一個CEO寫的文章說得很好,一切終將過去,但過去之後,有的人依然停留在原地,有的人已經迭代升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