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真正的土著人應該是哪類人?我看歷史上說天津最早始於隋朝?

似水流年148813004


天津城是一個移民城市,一直都是!

哪還有什麼土著!

天津永樂二年才築城,築城的是大明軍隊,駐守的也是士兵。

天津衛嘛!衛所都是四面八方遷來的帶著家屬的軍戶,怎麼會有什麼土著人?怎麼會有什麼隋朝時期的土著人?

衛所的士兵們嘛,不知道哪一天又被調走了呢!

就算這些士兵有始終不被調走的人,從大明開始算土著了。

但是進入近代以來,天津因為是口岸城市,租界林立,商貿發達,各種人蜂擁而至,後來又是全國軍閥政客做寓公的第一首選之地。

這些人帶著巨量的財富和帝國主義的槍炮一起,把土著基本上都趕走了,剩不了多少的。

多數是外來人口!

這不奇怪,不只是天津一個城市如此。

凡是主要大城市,只要改朝換代,基本上人口就要換一茬的,新統治階級要住在城裡嘛!

在古代,換的更徹底!是要屠城的!

尤其天津這種軍事性質的城市!

自己猜,大清佔了大明的“軍港城市天津衛”之後,是不是要清除乾淨?

近代還好,只要願意為新政權服務,給你一條出路,但是還是要請你往外搬家的。

如果要找出天津真正的土著人,還真的就是大清那時候開始駐守的包衣奴才,綠營士兵以及家屬什麼的。

畢竟,民國沒有搞屠城。


葭明通半瓶歷史


海河古稱白河,白河以東是遼國地盤,隨朝俢通大運河有了三岔囗,天津老居民打魚的應該不少吧。天津四郊囗音差不多與老城裡不一樣,四郊居民應是天津土著居民。我家在我以上五六代是天津城裡的人,但我不認為是天津土著,我祖父母他們囗音是老城裡的,祖母老家是大直沽,聽說住了幾代了。他們要活著有一百三十歲了。


文人也扛刀


我家世世代代生存在河東區大直沽,聽我爺爺講: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也就是說明朝那時用軍隊守衛北京城,按朱棣意思設天津衛,大批軍隊入駐在大直沽,加之隨軍家屬,因此當時大直沽很熱鬧發達,這個地區地勢在天津最高,面積最大,比後來的三岔河口早八十多年,後才建老城。


雲中月56292202


天津與我們國家的歷史文明是同步的,在津南有一個古村落曾經挖掘出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我至今還收藏著遠古時期的陶片(祭祖時在祖墳處拾到的。據說是村裡修水渠挖出了大量的陶罐陶片),我的父親少年時曾收集了一串刀幣,父親說可能是燕刀或齊刀,隨著39年闖關東,也就流失了。年域90

的老大姐說小的時候拿著玩呢。

56年在老伯院裡挖菜窖挖出了一個陶罐,二姐在北京讀的歷史,向天津文物部門報了。一個老先生用布袋收走了,說是東漢時期的。至今在天津博物館中放著。所以,所謂的是隋朝是不確切的。


心中豐碑


什麼大直沽,軍糧城,塘沽等地方,這些地方過去不屬於天津市,是市區外邊的小村鎮,60年代還是屬於河北省,住的是農民不是市民,而且與天津人的口音也不同。

真正天津人最早還是東漢末年,最早孔融踞北海,當時的地圖顯示就是天津,後來曹操伐袁紹也是從天津到秦皇島的,因為天津是平原,往西就是山地了。


吳玉寧好


天津的土著人,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東麗區張貴莊及崔家碼頭一帶,出土過戰國墓,大批住民還是在元明兩代,因漕運遷徙而來,最多的是跟隨燕王朱棣掃北的軍戶,劃地屯田留下來的人,我的祖上就是從安徽,隨明朝軍隊來津,並封地在大直沽東南一帶屯田,落戶在今河東區汪莊子![靈光一閃]


海河布衣人


天津土著是由鹽業從業人口的後裔為主,軍事、生活移民的後代為輔組成。

現在天津人在口音、土話上更偏於安徽軍事移民,但最早土著或者要追述到元代天津老姓。

一移民

天津,這座城市的名字來源於明代建衛,至今正好615年。

隋唐五代宋金元多段時間裡,大多會以海河為分界線劃分,大多時是兩縣、兩郡甚至是兩國(北宋與遼),沒有人會自稱“天津人”。

1604年12月23日,天津建衛,《天津衛志》載:“天津近東海,故荒石蘆荻處,永樂初始闢而居之,雜以閩、廣、吳、楚、齊、梁之民。”

這是說,天津衛是在“荒石蘆萩”建城,最早居民是福建、廣東、浙江、兩湖、山東人,他們顯然是沿著海岸線,沿著大運河而來。

到了1845年,當時編寫的《津門保甲圖說》顯示,城內和北部、東部沿河一帶屬於城區範圍的居民中,土著居民為740戶,僅佔全部人口2.28%。

這說明,軍事移民和生活移民中的一部分轉化為土著。

二鹽業從業者

天津八大老姓

根據考古發現的成果,金代,天津作為沿河近海,水陸交通樞紐,初期城市面貌開始顯現,這就是史書上的直沽寨,當時的城居人口還多是以軍人為主。

到了元朝以後,天津的製鹽業首先在直沽發達起來,這時,在當時一位叫王鶚的文人所寫的《三叉沽創立鹽場碑》中,出現了有關天津常住人口的姓名和姓氏。

他在碑中寫道“甲午之秋……時人指以為瑞,遂相率訴於官……初得舊戶高松、謝實十有八人,歲不再易,招徠者日眾。”從這段碑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百姓看到鹽場出鹽後,馬上向官府報告,證明當時這片地區已經有了政府管理系統,而高姓與謝姓已經是當地的老住戶,不然不能在當時就被稱為“舊戶”。

另外,王鶚寫此碑文是受到當時的居民首領“夏慶、溫資甫、梁溫全、崔居仁”的再三懇請才題寫此碑,所以,夏、溫、梁、崔也是天津的老姓。那麼天津有記載的最早居民是否就是有這幾個姓氏呢?

答案是否。《天津縣誌》有這樣的記載:天津向只七姓。該書的作者之一汪沆曾作詩云:“海津作鎮劇蒼涼,七姓殘元始啟疆”,這七姓很可能是最先定居於直沽的七個較大的家族。

除了已知的六個姓氏,剩下的那個是誰呢?《續天津縣誌》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李湜字懷芳,乾隆壬申舉人……嘗自署門帖雲“天津衛八十三齡鐵漢子,侯家後五百餘載舊人家”。按照李懷芳自述,他是乾隆十七年的舉人,倒推五百年,李氏家族應該生活在元朝中葉,正好符合七姓之一的空缺。果真如此,不但最早天津居住的住戶姓氏有了答案,而且也證明了侯家後一帶是天津最早開闢的居民區。

七姓氏也許只能算是天津早期的主要姓氏。隨著天津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的職業和社會地位不斷變動,有些姓氏的人口數量上升,有些則下降,甚至凋零殆盡。

到了清末,能夠往上追溯宗族的姓氏只有梅、費、趙、倪、殷、黃、靳、張、李、馮、楊等姓氏的三百餘人,被稱為“天津戶籍最早者”。

另外,就是“侯家後”這個地名的所有人,“侯”家也許也是天津戶籍最早者。

因此,除了軍戶、生活移民,天津土著的源頭或許與鹽業有關。


津沽一頁書


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說法都是傳說,毫無意義。歷史的真偽,是考佐證來說話的。沒有佐證,一切都是傳說。考察天津唯有自然存在的條件可作為佐證來推論天津的歷史。人類是靠自認條件來生存的。天津歷史上適合人類生存,與益於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最著名的有大運河,海河。人類生存離不開這些優越的自然環境,故這些自然環境下所生存的人,即是最早的天津土著人。




黃山野


天津土著居民很少,茫茫鹽鹼地,白花花退海灘,孤零零高埠水沽,嚴酷的自然環境,使當地居民聚集在寶砥薊州一隅。到了明代,燕王掃北,跑馬佔圈,此地才有開發。


哈哈95128931


難怪寫字的人是半瓶歷史,天津立市於沽稱衛上個星期整好621年,“賜號護黠京城,始建初萌浖水縱錯而嘈雜,於樓為名源圈坦地,漕運通達八方,井治繁蘿物錦無及,人團而始劇雜於先民。”天津人的幽默和飲食,文化和習俗都是源於漕運文化的精髓,實際上天津的原住人基本上都是今天北京河北山東和很多當時通過運河貿易而選擇定居生活在這裡的。這就是為什麼到今天京津冀魯很多都有親緣關係的原因,尤其明清後期更多認祖歸宗的大人物告老還鄉歸於津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