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篇章」如何從專注中找到幸福?

假期已經過去了一半,你的生活過得怎麼樣,有趣嗎?


希望【新年新篇章】這個話題,讓你收穫到了更多一點的幸福。


我們常抱怨工作太無趣,放假才好玩。真的給你幾天時間,很多人會很鬱悶地意識到,自己除了吃睡發呆,你也並不會玩——春晚無聊、聊天無聊、看書也挺無聊的。 小時候那種專注又投入玩的狀態再也找不到了。


那麼如才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做事情投入、享受過程的人?


一個概念


你一定曾經投入地做過一件事——畫畫、寫作、談話、下棋、上網,當你完全投入其中,你也許會忘記時間、忘記吃飯、忘記長時間坐姿的背疼,忘記上洗手間……如果你經歷過這種情況,你就有過心流的體驗。


心流這個概念由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他定義為:


“對所做的事情全身心投入的感受,心流產生的時候,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和充實感”。


他觀察了很多藝術家創作時的狀態,發現他們創作時,經常忘記飢餓、疲勞和不適,靈感源源不絕,心靈平靜靈活。但是一旦作品完成,他們的興致馬上消失,又重新掉回到真實世界裡面來。顯然藝術家們進入了另外一個精神狀態。


在隨之而來的擴大研究中,他發現很多頂級的運動員、企業經理人、作家、主持人與講者都有這樣的體驗。這是一個人類的普遍現象。他把這種現象命名為“心流”(Flow)。


如果你有過潛水經驗,你就能馬上理解什麼是flow。海底有很多看不見的流,一旦你進入,你不需要動作,只要專注地保持浮力待著,水流就能帶著你在海底移動,進入看不見的通道,與世界摩擦力為零。《海底總動員》裡面的主人公馬林就是坐著洋流去找兒子的。

“心流”需要意會,早期的大陸翻譯是“流暢”或者“沉浸”更加直接,而臺灣的翻譯“神馳”則更有意向上的精準。


米哈里總結了“心流”的5個體驗:


* 高度專注一直到結束

* 自我消失,忘記很多生理需求、也不在意他人評價

* 時間感停止

* 有控制全局的感覺

* 過程即回報


這不就是你逛淘寶的感覺嗎——不眠不休,點擊“放入購物車”的時候感覺掌控全局,看看就好,過程即回報。


另一個體驗是經典遊戲俄羅斯方塊——你仔細思考下這個遊戲,既不救公主,也不殺惡龍,唯一的結果就是死。但是為什麼你還是喜歡玩?—— 因為其中不斷調整的難度和技術,讓你進入了心流狀態。 為了體驗這過程的快樂,結果是什麼反而不重要了。如果工作和生活也能像遊戲一樣好玩,那該多棒!

但是專注目標並且保持結果心態,難道就不對嗎?專注目標並沒有不好,但是也應該學會在過程中獲得專注的幸福,這就是心流的意義。

「新年新篇章」如何從專注中找到幸福?

人怎樣才能進入心流?

這裡介紹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正念冥想 ”,你今天就可以試試看。有興趣可以瞭解更多。

“正念冥想”叫做Mindfulness Meditation。正念簡單來說,就是“ 不加判斷地觀察當下的自己 ”。動作是 觀察 ,對象是當下的自己 ,要求是不加判斷, 沒分別心 。聽上去簡單,做起來很難。

最簡單的是從觀呼吸開始。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設定能即時反饋的目標,控制技能和難度比,找到心流通道。


1.設定能即時反饋的目標


清晰的目標和即時反饋相輔相成。沒有清晰簡單的目標,根本不可能有反饋——因為你不知道做到了沒有。大部分人和心流無緣,是因為他的目標充滿形容詞,而非名詞。

比如健身,“每次盡力做”就是一個不清晰的目標,你大腦還需要在努力的時候反覆思考“是不是盡力了?”,很難投入;但是設定到:“每組12次,組間休息30秒,實在做不到就放下”,就是個清晰能反饋的目標。

又如寫作,如果設定為“把文章寫好,讓讀者喜歡”,很容易寫不下去——你寫作的時候會持續的自我批評和思考,“這一句好不好?讀者會怎麼看?”,但其實讀者還不知道在哪裡呢,沒法反饋;但如果是 “第一遍寫,列出所有想法,大概4千字”,這個目標就很容易獲得即時反饋。

也有人會建議“別管讀者,自己寫爽”,其實意思也是—— “自己寫爽”,就是個能反饋的目標。

做事情之前先問問自己,你這個標準是能獲得反饋嗎?如果自己設定不出來,那麼就信任一套靠譜的方法論,好的方法論一定給你具體能反饋的指標,而不是“靠感覺”、“心誠則靈”這種路子。


2.控制技能和難度比


高能力做低挑戰的事容易無聊,低能力做高挑戰的事容易焦慮。但在焦慮和無聊之間,有一個神奇的空間,人在其中很容易進入專注狀態,這就是心流通道。更加精確地說,當難度略高於技能5-10%的時候,最容易有心流。


3.找到心流通道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新事物,都會有這樣的學習路徑。

一旦過了新鮮期,一定要有人點撥,展現專業系統——教你東西,注重細節,這時你又會重回通道 ,覺得“好玩!”這好玩之中就有“心流”,所以很多人玩遊戲的時候特別專注,那也是“心流”的一種表現。

幾次進出焦慮、無聊區,個人對於自己的心流通道就變得熟悉。你就能讓自己持續保持在心流裡,這個時候進步神速。別人誇你“有悟性”,你自己則感覺“迷上了”。天天練習,水平上升就很快。

為什麼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就是打磨這種你對於心流通道的感知。 很多人因為對於自己的觀察不夠,一輩子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心流通道的存在,不是無聊就是焦慮,學習不可能有樂趣。


4.設計心流通道


如果說學習是一個完全可以自控的過程,工作則比較難控制——因為任務的內容和難度都不是你設計的。你需要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前提下找到心流,這就需要你的內在設計。

你需要持續調整難度與挑戰的關係。如果工作難度比較高的時候, 第一步不是動手做,而是學會尋找方法論,把大目標拆解到自己能控制、能自我反饋的小目標開始。

好的方法論一定是你自己就能即時評估和評價的,也就是佛門說的“法門”。

一萬小時理論雖然不一定學術正確,但至少給希望成為專家的人一個樓梯入門,我100小時了,我500小時了。等你真到了7000小時,其實你已經充分理解真正高手的標準,無需這個樓梯了。


5.當工作難度太低,嘗試給自己設定成長型突破


很多人認為不投入是因為工作不適合自己,但實則工作越來越多的是一件事,而不是一個組織或固定職位。 卓越的人做什麼都非常投入,興致勃勃,這不是外在適合的結果,而是內在設計的結果。適合對他們來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6.溝通的心流


你是否發現和有些人溝通,常常會被帶入另一個世界,完全忘記現實的時間流逝——一抬起頭已經到大半夜了。談話也有心流通道。

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其實就是兩個人的談話目標不同。 所謂“聊不下去,不會聊天”,其實是有一方不懂得給即時反饋;所謂“我和你沒啥好說的”,其實是雙方的技能和挑戰不同。一個人還在無聊區,另一個人已經在焦慮區了。要找一個知己,真不容易。

在我看來,殺人遊戲、講鬼故事和黃段子最容易有集體心流也是這樣——目標明確、講的好不好馬上有反饋、技能和挑戰達到平衡——一個人講完,另外一個人則搜腸刮肚地在大腦裡面搜索,然後說——我也有一個!


心流通道和技能、挑戰相關,是在倦怠和焦慮之間的神奇狀態。帶著一個清晰可即時反饋的目標進入心流通道,時刻覺察自己的狀態,能讓你保持在心流中。根據這個原理,設計自己的學習通道、完成工作的內在設計以及設計溝通的心流。


“收穫‘心流’的那件事,往往也是讓你感到幸福的事”。——福韻編輯部


以上文章是福韻數據過年期間開展的一個‘幸福’專題,希望你擁有幸福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