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英國空軍戰機喜歡用7.7毫米機槍作為主力武器?

深藍防務


兼顧體積,重量,威力,載彈量,操作性,彈藥通用性,維修保養等多方面因素的結果


在下鋼鐵俠俠俠


二戰時期,英國空軍的主力是噴火式戰鬥機,是英國第一種成功採用全金屬承力蒙皮的戰機,其綜合飛行性能在二戰時,始終位居世界先進水平。
噴火式戰鬥機,以其優異的空戰性能,粉碎了德國空軍對英國本土的狂轟濫炸,維持了倫敦上空的制空權,對日後扭轉歐洲戰局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戰時各型噴火式戰鬥機高達2.2萬餘架的產量,被譽為“戰鬥機中的虎式坦克”。此型戰鬥機,一般裝備有8挺7.7毫米口徑的航空機槍,後期生產的也有部分裝備有2門20毫米西斯帕諾機炮和4挺7.7毫米或2挺12.7毫米勃朗寧機槍;此外,還可攜帶1組約250公斤的炸彈,具備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
至於二戰時期,英國空軍的戰鬥機喜歡用7.7毫米機槍作為主力武器,就是英國空軍認為8挺7.7毫米的航空機槍,用來對付敵方的戰鬥機、轟炸機等機種,威力其實已經足夠用了,因此,前期的戰鬥機上,就沒有安裝航空機炮。
這個就全球範圍空軍裝備的戰鬥機而言,也是大同小異、相差無幾的,前期裝備的基本上都是4-8挺航空機槍,後期推出的戰鬥機才裝備有2-4門航空機炮。對於空軍來說,在戰鬥機上裝備什麼武器,要涉及到方方面面,一般研發戰鬥機時,不會同步研發機槍和機炮,而是在現有的機槍和機炮中選擇,加以適當改進以後,就搬上了戰鬥機,成為航空機槍和航空機炮。一戰時期,英軍就裝備了7.7毫米的槍械,比如李·恩菲爾德步槍,劉易斯機槍和維克斯機槍,參戰的英國軍隊對這些槍械的使用,基本上還是比較滿意的。
1928年,維克斯·貝蒂爾機槍的航空型-採用導氣自動式、結構簡潔明快、射擊時後坐力很小的維克斯GO MarkⅠ型機槍就此誕生,口徑為7.7毫米,由100發彈盒供彈。此前,英國空軍也裝備有7.7毫米劉易斯航空機槍,兩者的區別只是劉易斯為彈盤旋轉,子彈落入進彈口實現連續射擊;而維克斯·貝蒂爾航空機槍,彈盤在射擊時並不旋轉,是依靠彈盤內部繃緊的卷簧將子彈頂入彈膛。
二戰時期,參戰的戰鬥機中,一般都裝備航空機槍,口徑也就7.5、7.62、 7.7、7.92毫米等,其實,就是步槍發射的大威力子彈,只有命中戰鬥機、轟炸機等機型的飛行員,以及油箱、發動機等要害部位才能造成致命損害。

國平軍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各國空軍爭雄稱霸的時代,誕生了無數留名青史的機型和王牌飛行員,成就了無數英雄史詩和光榮故事。以往人們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各國飛機的機動性,動力,速度方面,武器配備可能一筆帶過,今天我們來仔細地對比一下各國戰鬥機的武器配備,可以看出各國軍工,作戰理念等方面細微區別。

英國“颶風”“噴火”戰鬥機,7.7、毫米機槍為主。在二戰中空戰中表現搶眼,遠過海陸軍。無論是戰鬥機部隊還是轟炸機部隊都戰績斐然。有一個特點是整個機群幾乎都是以維克斯公司生產的勃朗寧7.7毫米中口徑機槍為主,和日本飛機類似,而沒有采用美德大口徑機槍,難免讓人懷疑其火力強度。

但英國即便在最危險的時刻,也在堅持這一點,自然是有原因的,就是該槍的射速高達1150發/分。雖然射程和威力遠不能和12.7毫米的大口徑機槍相比,但英軍認為,空中開火的時間短暫,戰機交錯時速極快,開火時間只有短短几鈔,因此射速比其他指標重要,而英軍戰鬥機的8挺機槍火力可以達到瞬間“暴風驟雨”般的打擊效果。英軍直到戰爭後期才給少數戰鬥機換裝12.7毫米機槍。

1940年7月德國發動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德國空軍開始大規模空襲英國,英德空軍在不列顛上空進行了激烈的交鋒,空戰持續近一年。德國總共出動了4000多架飛機,而英國飛機數量不足2000架,但處於優勢的德國空軍慘敗,損失一半飛機,是英國的兩倍。那麼強大的德國空軍為何會輸得這麼慘?

英國空軍就是颶風及噴火式戰鬥機配備7.7毫米機槍,武器性能優勢。加之英國本土空戰,對飛行員救助優勢,德國飛行員飛機墜落飛行員就損失回不去了。德國只能放棄轟炸英國。






勝景勾沉


二戰時期,戰機的主力武器大都用機槍,直到朝鮮戰場美國的F6戰機也用六挺機槍為主戰武器,受到蘇制米格15戰機航炮的毀滅性打擊,後來美軍在戰機才進行一系列武器裝備改進。-


簡慶餘


初期以後就是20炮為主了


騎上xiao摩托


不重體積小,空戰可以


蘭若凝霧


無他,唯手熟爾


夜晚漫步


彈藥的通用性,方便䃼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