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因為玩手機而影響學習的嗎?該如何教育?

劉校談招生


我的孩子現在學前班,從小給他講的一些玩手機的厲害關係,比如給他玩一次長點時間手機讓他感受眼睛的脖子的不舒服。多帶他出去戶外活動,給他講鍛鍊身體的重要性,其實多陪孩子戶外活動就會減少和避免孩子過多沉迷手機


女人花


我孩子才五歲半還不會玩手機,她唯一用手機的目的就是聽喜馬拉雅的兒童故事,我曾經天真的認為只要父母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用手機去哄孩子開心,他們就不會迷戀手機,事實上我也是這麼做的,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尤其是在她寫作業的時候。

但是大年初二的晚上,我發現情況也許比我想象的要複雜的多。這是我外出回來在我家樓道里拍的照片,手機的魅力實在是太大了,大冬天寧可不待在溫暖的暖氣房也要躲在樓道里玩手機。

也許這孩子的父母沒有經常在他面前玩手機,但是長大後在學校裡他會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遊戲這東西一個人玩兒沒意思,幾個朋友一起玩才有意思,所以要從源頭上解決孩子玩手機遊戲的毛病,最主要的還是父母要多陪孩子,即便是玩,也最好陪孩子玩一些其他東西,打牌也比玩手機強!其次引導孩子逐漸遠離他“志同道合”的同學,沒有玩遊戲的環境,孩子也就慢慢不玩了。


homework


因為小陽沉迷手機,最近成績都下降了。小陽媽媽上星期把他的手機收繳了三天。

前天出門時,小陽說要去買點吃的東西。但媽媽在車上等了六、七分鐘後,進入超市才發現,小陽正躲在店裡一個角落玩智能手機。

小陽媽媽雖然沒有逼迫孩子拿出手機,卻覺得之前的教育方式有挫敗感,面對一個熱衷手機的孩子,即使強行拿走手機,他也會從別的地方獲得手機來玩。

孩子玩手機的確會影響學習,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呢?

(一)轉移孩子注意力

大多數玩手機的孩子是因為生活中沒有什麼樂趣,才會導致把時間花費在手機上以此來打發時間,所以家長需要培養孩子更多的樂趣,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手機上。

家長可以帶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或者可以給孩子報喜歡的興趣班,週末帶孩子一起去圖書館,多帶孩子交朋友和戶外運動。

(二)使用手機規定時間,嚴格執行

在與孩子達成協議之後,家長需要給孩子制定玩手機的時間,比如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如果超時玩手機下次將沒有權利要手機,對於時間的把控孩子必須嚴格遵守,不能因為孩子哭鬧而心軟,與孩子達成這樣的規定以後,可以減少孩子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

(三)跟孩子“約法三章”

這樣做的好處不少,它會讓孩子更有參與感,孩子在完成約定時會更有積極性,成功率也更高。與父母強加給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會覺得約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對他自己參與制定的方案有更強的執行動力。果完成了老師所介紹得上面三個步驟,那麼這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及時得表揚、強化。

(四)、及時鼓勵

孩子做到了自己主動按時關閉遊戲,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及時得鼓勵、表揚孩子,“做得真棒”,孩子你學會了自律、自我控制自己,很不錯!明天你可以接著好好玩!

通過長期的訓練,孩子對手機的使用會有很強的掌控感,他自己指導上面時間玩、能夠玩多長時間、確定玩上面內容,他甚至能進行計劃。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孩子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能夠很好的管理自己,根本不需要父母來操心。

在不讓孩子長時間碰手機的同時,大人們也要嚴格的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

我是@謙謙媽育兒,與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知道,與孩子一起成長。


謙謙媽育兒


其實孩子玩手機,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玩手機,其實是很容易被糾正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剛好前兩天寫了一篇專門的文章,分析了具體的問題和採取的辦法,你看一查看一下。

這裡簡單說,孩子玩手機的很大起因,是因為孩子沒有培養好的自制力和自驅力。

自制力說白了,就是汽車的制動剎車系統,自驅力就是汽車的發動機,培養好良好的自制力和自驅力,就是有了一個長期的較遠的目標,並且通過合理的自制和堅持,通過長時間的努力而達成。

手機說白了是一個“即時滿足”和“短期滿足”的最有效例子,當拿起手機,無論是玩遊戲、看視頻、看小說……說白了,人的短時間的成就感很容易就被滿足,當這種滿足來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就產生了“上癮”的行為,那再拿這種滿足感和學習的艱苦行為對比,孩子會做何種選擇,不言而喻了。

所以,玩手機只是表象,更多地應該讓孩子培養出自己的自制力和自驅力。

我是@孩子放學後,教育的路上不孤獨,我們一起智慧做父母的。


孩子放學後


學習不好,都是手機惹的禍麼?

我的兒子5歲時,曾經因為打植物大戰殭屍,終日心神不寧。所以,特別能理解家長看到孩子玩手機而影響學習時的焦慮。

1年前,當我遇到這個難題時,很努力的剋制自己靜靜的想了好久。

為什麼對於沉迷手機,家長一般都立場鮮明、態度堅決,有的嚴防死守、有的大打出手,甚至有的像戒毒一樣去專業結構戒癮,但效果不好或者不能持續的卻不再少數?為什麼有的孩子明明已經不玩了,學習成績還是不見提升?

俗話說玩物喪志,其實手機只是孩子過度“玩”的一種。沒有了手機,如果孩子心不在學習上,還會有其他的,比如電視、漫畫、小說,甚至是在樓下漫無目的地瞎玩。

從這個角度來說,手機只是因為身份特殊,更容易躺槍罷了。


孩子為何要玩手機?

孩子為什麼玩手機,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只是很多時候父母並沒利用這點解決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回想下在孩子玩手機時,第一反應是不是這樣的:

1、天天拿著手機,長自己身上了

2、一玩手機就沒節制,沒見過其他這麼堅持的

3、平時幹個什麼都沒打遊戲興奮

4、有那麼多該學的,也不知道著急

作為父母,這樣擔心沒有任何毛病。因為我們愛孩子,對孩子負責,知道沉溺手機、玩物喪志對孩子多麼不好。所以,我們需要關注、需要引導和解決,這無可厚非。

但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只是你看到後,因為焦慮引發的評價,並非對問題的思考。

這個焦慮是個信號,它是在提醒我們,追根溯源的時候到了。



跳出處理困境,不妨深度挖掘原因

從現象看問題,是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的事,但也並非沒有技巧。

麥肯錫的金字塔思維,就是個很好的工具。

我們把現象列出來,不斷地提問“這個背後說明了什麼”,一般通過5次提問後,就能找到真相。比如上面提到的“天天拿著手機,長自己身上了”。

為什麼天天拿?——從小哭鬧就給他

為什麼哭鬧就給他?——想更快的哄孩子

為什麼要更快的哄孩子?——哭鬧心煩

為什麼哭鬧心煩?——沒有更好的辦法,無力

為什麼無力?——缺少對此問題的合理處理方式

到此為止,我們發現孩子天天拿,是父母對於這件事的處理開始就錯了,而這個錯導致了孩子認為,這就是生活常態。所以,當有一天你突然發表時,他會覺得難以理解,進而發生反抗、失落、憤怒、焦慮等等的不良反應,這些都會導致他的不良行為。


跳出處理困境,刻意換個角度思考

換個角度思考,也是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初衷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納孩子的動機。

要注意的是,理解和接納是為了更好的引導孩子走出來,而非接受孩子的現狀。

以之前的家長感受為例,我們可以這樣換角度:

1、父母把手機當作看娃保姆養成的習慣——孩子認為這是生活一部分。

2、遊戲有很多設計是讓人掉進去就很難自拔的——不僅是孩子,不少成人也這樣。

3、孩子在通過可控的方式尋求心理滿足——現實中得不到,就從虛擬世界獲得。

4、學習和工作一樣,永遠都做不完——孩子也是人,也需要娛樂來放鬆。



通過這個角度的轉化,我們可以更平靜的面對孩子的行為,以便更理智的思考如何解決。還是上面的例子,用我的解決思路拋磚引玉一下:

1、孩子認為這是生活一部分——想辦法讓孩子體會更豐富多彩的生活

2、不僅是孩子,不少成人也這樣——理解孩子,用陪伴告訴孩子,自控力是多麼有力量。

3、現實中得不到,就從虛擬世界獲得——給孩子任務,讓他體驗成就感,用事實告訴他,現實中也會有很多體現價值的機會。

4、孩子也是人,也需要娛樂來放鬆——可以放鬆,但要安排好計劃、把握好度,縱慾有害、休閒也有很多方式。比如,每天多久玩手機,其餘時間可以做什麼。



萬變不離其宗:愛是最好的教育

其實,不管哪種方式,你會發現,其中都缺不了我們對孩子情感的正確表達,我們付出的高質量陪伴。

孩子,是未成年人,我們是監護人。這個法律定義背後的最大意義就是:

給孩子自由和尊重,要建立在你的愛與規則之下,既相互依戀、又相互獨立。


嫻聊成長


我孩子沒有因為玩電子產品影響學習,她玩的很早,大概1歲半就開始接觸2歲就能自己下載卸載了,她喜歡玩那種教育類的APP,名字我就不說了,也沒給我廣告費···呵呵,,每款教育類的APP都有使用年齡範圍,她在上幼兒園之前已經通過這些遊戲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飯前便後洗手,學會禮貌用語···等等,其實家長最關心的不是玩那些東西,是傷眼,但是我認為,非家庭遺傳因素,合理用眼是很難近視的,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就是光線,很多家庭孩子在白天玩電子產品的時候是不給開燈的,尤其老人帶孩子的幾乎都不會給開燈,怕費電······還有在孩子選擇APP上家長是不干涉的,很多都是任由孩子下載一些大人一玩都上癮的遊戲,還有就是控制,有些大人經常說一玩好幾個小時,飯也不吃,覺也不睡。方式方法啊!這麼大人你還鬥不過一個孩子嗎?我孩子以前一玩也很長時間,兒童教育類的APP有保護時間,但是我女兒直接就關機重啟,那保護時間就沒了···有些是出那種繁體字,開始孩子問我,看我不願意回答,她自己下載一款學繁體字的軟件,然後就會解除了,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強制了,但是不是對孩子,如果不是她們自己放下的電子產品,多數被強制後,都會哭鬧,找事,我就用限速的APP控制,只給她的設備1的速度,這點速度是什麼都玩不了的,她會跑過來問我怎麼沒有網了,我給她看說連著呢啊,估計是你把你的網用完了,現在不都是4G嗎···這是一天只能用4G,一般你玩半個小時就差不多用完了,很可惜,明天在玩吧。一般孩子都會說,好吧,只能這樣了。慢慢的孩子就養成這個習慣了,半小時左右就不玩了,因為玩的時間短,幾乎也不會太沉迷,有時候我讓她玩,她都說沒意思,我去練字今天不玩了,網留著等有好玩的在玩,當一件事情變成必然,它對你的吸引力就沒那麼強烈了。

(以上內容切勿盲目效仿,否則後果自負)


雲中小惡魔


也不一定。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手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甚至給人以可以取代原來無所不能的電腦。其實,手機只是一個工具,是我們獲取外界信息以及與外界溝通的工具。孩子的學習成績好與壞,主要取決於他們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都要正確引導他們去利用手機,獲取有益的信息,避免讓孩子沉迷於手機中的各種他們感興趣的無以自拔的遊戲,視頻等。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只要我們學會正確利用,那對我們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Living168


沉迷於學習之外的事情,毫無疑問會影響學習的。對於這個問題,家長一般會出現三種態度:第一,隨孩子意願,不怎麼幹預。第二,嚴格控制,不許孩子玩手機。第三,可以玩手機,但有限制的管理。

現在的環境,幾乎做不到佈讓孩子不接觸手機。家長不把手機交給孩子玩,孩子會看別人玩手機的。如果一點不讓孩子接觸也不好,因為孩子遲早會接觸手機,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某件新鮮事物的孩子,是否一道接觸了,會更容易沉迷進去無法自拔呢?所以,我的態度自然是上面的第三種方式。


孩子受家長的影響很深,我在做好自我管理的同時,是這樣和孩子約定的:每週可以玩一次手機,孩子可以選擇週五玩,或者週六玩,或者週日玩。週五可以玩10分鐘,週六可以玩15分鐘,週日可以玩20分鐘。我家這孩子不到5歲,年齡雖小,但在這件事上他還是相當聰明的。他為了能夠多玩一會兒手機,總選擇週日玩。

這樣做的最大一個好處是讓他懂得剋制,這件事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沒有別人逼迫他,而且漸漸地,孩子也不再時常提起玩手機這件事情。如果我們再多騰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比如打球、講故事或是戶外活動,孩子會發現,原來更有意義的事情這麼多!


孩子剛開始玩手機的時間也比較長,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和他這樣約定的。但自從實施了這個辦法之後,效果還是很好的。當然,這類辦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孩子,謹此希望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人人都說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陶行知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記得點贊、評論、轉發、收藏!深謝!


吉他音樂說


不知不覺手機已經成為重要的信息傳遞媒介,每時每刻都在吸引人的眼球,不但孩子愛看手機,連大人面對手機裡視頻、圖片、遊戲等誘惑都很難控制,抖音幾個分鐘刷一個視頻,刷著刷著1-2個小時就過去了,獲取知識信息的時候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時間,做到自律,有時候會發現容易誤事,作為家長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重要,重視的同時,不要忙碌的去阻止、大吼孩子,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於哪一類的,然後再對症下藥,找到應對方法。

我總結如下方法,家長們可以試試

第一:首先家長需先放下手機

我們都知道“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孩子會模仿我們大人做一些事情,所以大人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記得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校長講話都說,你看書,孩子就會主動拿起看會,你和孩子分享讀書的快樂,孩子也會主動找你分享讀書的樂趣,那如果家長在家裡不停的看手機,那孩子也會模仿你,所以讓孩子杜絕玩手機的同時,先想辦法控制自己,下班後從手機中脫離出來。

第二:家長應多陪伴孩子,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平時在家裡,多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來,能及時瞭解到孩子的興趣點,愛好,特長等,瞭解孩子的所見所聞,瞭解她的心聲,從而更好的給與孩子適合的成長環境和培養目標。

第三:多帶孩子走走,多給孩子安排些活動

有時間窩在家裡,孩子也是容易無聊的,多花時間帶孩子瞭解下外面的世界,例如體育館、圖書館、大自然中都可以,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視野的同時還能擴展知識,有利於孩子培養孩子發散性思維,增加寫作的素材和能力,同時多帶孩子參加體育運動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增強孩子的體質,俗話說身體是1,其他都是0,有了1後面的一切才有意義。

綜上所述,家長們從我做起,正確引導孩子,與孩子一起放下手機,好好生活。

如果以上對您有啟發,請留下您的贊,謝謝您。





一片葉子老師


首先家長要起到表率作用,不能在孩子面前頻繁的玩手機了,孩子會覺得既然你能玩手機,他憑什麼不能玩,無形中就給了孩子玩手機的藉口。

其次要讓孩子分清主次,手機可以玩,但是是在完成學業的情況下可以獎勵性的玩一會手機,手機只是學習後的消遣,絕對不能作為孩子日常最重要的一件事。

幫助孩子培養興趣,讓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讓手機慢慢退出孩子的生活,也別看到孩子玩手機影響學習就開始打罵,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造成孩子的反叛心理。

教育孩子是一條漫長的路,孩子走偏一步家長引導回來就可以了,暴力溝通只會讓孩子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