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開學時間未定,初中生在家如何自學?


疫情之下開學時間未定,初中生在家如何自學?


延遲開學對於學生,尤其對初三生來說,是相當令人焦慮的事情。延遲開學,不是延時學習!


1


雖然學習最好的地方依舊是學校,在家學習時,會很容易受到各種干擾,也容易分心,特別是春節期間。


但是,我們現在只能靠自己的自律來保證在家學習,因為,只有高度自律才能夠保證每天高效的學習。


“疫情”導致寒假延期,孩子在家如何學習?這3個方法很有用,而想要做好自律的關鍵有兩個。


首先,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寒假中,要認真、客觀地對期末考試、一模試卷進行分析。看看哪些題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
比如,是基本知識沒掌握好,還是學習態度不端正,或者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不好。要進行全方位的剖析。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同學們在分析“過去”、總結經驗教訓後,一定要為自己接下來的寒假時間制定一套寒假學習計劃,並堅持實施。


7:00,準時起床,洗漱,吃早餐;

8:00,開始學習,具體學習時,科目進行交叉學習.

11:30,吃午飯.

12:00-13:30,午休一個半小時,這段時間可以自由安排,最好能夠午睡一會.

13:30-18:00,學習,在學習時間,可以每隔一個小時休息十分鐘,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

18:00-19:30,吃晚飯,休息.

19:30-22:30,學習,中間可以選擇休息20分鐘.

22:30以後,可以洗漱,放鬆睡覺.


這樣,如果能夠做到按這個學習計劃執行,一天的累計學習時間就可以超過10個小時。


因為寒假時間有限,要堅持“把時間用在刀刃上”,所以,寒假學習中要多補習“瘸腿科目”。


對薄弱環節進行加強分析看看哪科沒考好,冷靜分析丟分原因,判斷該科是不是弱科。
如果是,則要抓緊寒假時間,多補弱科基礎知識,避免中考時“瘸腿科目”拉分。


其次,還需要家長主動監督。


最近好多表示,孩子在家基本都在玩手機,對於家長的“警告”,基本上都無效,有同學說:“自己在自己房間,只要家長不進來,可以想幹嘛就幹嘛”。


可見,很多同學待在家,基本上不會主動去學習,自控力會變的比較差,所以,如果想要能夠按照制定的學習計劃按時學習,必須要家長的干預與監督。


與學校老師,同學保持聯繫


在這個關鍵時期,一定要與學校的老師、同學保持聯繫,因為,學校可能會有一些特殊的安排,比如,老師會把握大家的學習進度,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


延期開學不是不開學,所以我們要在家學習。在延期開學的這段時間,家長一定要做好學習督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給孩子收收心。調整一下學習心態,從放假宅在家裡的懶散惰性,變成每天有規律的學習。


儘管這個寒假有一些特殊,但是我們應該響應國家的號召,從我做起,一起面對這場疫情!


2


成績落後生要靜下心來,加強概念、單詞和公式的記憶,將上學期教材上的概念、規律、公式等知識梳理一遍。
首先可初步整理出各章節中的重點、難點、考點,找到基本概念之間的聯繫,使每塊知識形成體系。


其次要將易混淆

的概念、規律加強對比、區分,配以適當的練習進行鞏固。


再次,把握重點難點以及課本中的知識點融匯在一起,理出線索。


語文


文言文、古詩詞有欠缺的同學,可以把課內外的文言文、古詩詞通讀一遍,掌握相關詞語的用法,並在練習中鞏固。


數學


初三:平面幾何比較重要,在寒假消化老師課堂上講的基本知識。要多看公式及相關題型,多做證明題,培養解題思路。


初二:三角形和對稱軸的相關知識。


初一:主要是有理數的計算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


英語


聽英語廣播、看閱讀、記單詞、朗誦課文,複習必須掌握的語法。每天堅持用半個小時背單詞,把不能背誦的單詞整理成小卡片,便於隨時複習。


物理


初三:掌握電學、力學重要的原理和公式。力學中,分析題比較多,要多做練習,課堂上老師講解的知識點,要好好複習,並掌握解題方法。


初二:聲學、光學中的重點實驗和易錯點複習。


化學


由於初三才學,接觸比較晚,感覺生疏,主要就是看課本,夯實基礎。


3


延遲開學期間,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複習,初三的同學儘量多做歷年中考真題。


在做完一套真題試卷後,要及時核對答案,看看哪些題目丟分,弄清丟分原因。通過做真題可瞭解中考命題範圍、題目深淺以及相關型。
同時,還要把做錯的題記錄在錯題集裡,或用紅筆作上記號,便於下一次複習。


比如,英語若是客觀題丟分,要認真研究該題失分的原因,數學或其它科目也可以用此方法進行復習,在複習的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彙總在一起,記在事先準備的小冊子上,開學後請教老師。


通過有選擇性的做中考真題,可以體會和熟悉中考題型,同時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使訓練更有效。


4


寒假裡,完成寒假作業往往會呈現兩個極端:
一個是放假前兩天拼命把所有的作業都寫完,以後的時間光顧著玩,到了開學把知識忘得一乾二淨;


另一種是先盡情玩,直到快開學的前幾天才慌忙寫作業,保量不保質。


所以說,寒假要有計劃性的安排每天應完成的書面作業,不要作業量要求起伏變化太大。


在找出自己學習的薄弱環節後,要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和學習需求,選擇適合學科補習。


好的課外輔導,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在此期間,由於疫情原因,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選擇優質的網上教學資源。


學生參加輔導後應及時消化課上知識,不要就題論題,要靈活運用老師所講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對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做一些難題、拔高題。


對於成績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弱項科目找一些基礎補習知識。


對學習成績並不是特別優秀的學生,課外輔導課後應遵循“複習為主,少做精練”的原則,絕不能忽視舊課複習,一味地關注下半學期新課的學習,應充分利用舊課知識的疑點、難點、重點進行有效地查漏補缺,努力在開學後的新知識學習中取得理想的結果。


5


要充分利用白天的學習時間


因為白天精神狀態好,記憶力強,思維活躍,白天一小時的學習效率相當於夜晚的一個半小時。儘量將學習都安排在白天,利用好白天的大好時光。


公式:8-1>8


在學習時間安排上有一個著名的公式,就是8-1>8。
意思是從8小時中拿出1個小時進行體育運動、娛樂或休息,表面上只學習了7個小時,但由於精力充沛,其效率遠大於連續不斷地學習8個小時。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習要注意“勞逸結合”。


在學習感到大腦乏力,精力不集中,有厭倦情緒時,就要停下來,休息一下,做一些文體活動,這樣才能使自己頭腦保持清醒,以充沛的精力做下一件事。


要統籌安排自己的寒假學習時間


分清各項學習任務的輕重緩急,防止“撿了芝麻,丟了了西瓜。”

可採用“ABC”時間分類法,將學習任務按輕重緩急分為A(重要)、B(次要)、C(一般)三類。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次要的事情,包括課外閱讀或預習等,可隨後處理;一般的事情,可以按照所剩時間的多少來靈活處理。


如基礎很差,就不必急於去加做什麼課外補充練習了,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鞏固所學知識和弄懂課本內容上。
但如果作業很輕鬆就完成了,就該多做一些提高能力、發散思維、拓展延伸的課外題。


同時,要學會調整自己的狀態,儘量使大腦、體力、情緒處於最佳狀態,這樣才會有效率。


要儘量避開情緒低落、無精打采的不利時間,在頭腦最清醒、記憶力最好的時段,安排記單詞、背課文或做一些有代表性的數學題。


在情緒低落、記憶力減退和精神不集中的時段,就要安排難度不大且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如聽聽英文歌曲、看一些小故事等,或者乾脆閉目養神,休息一下,等精力旺盛的時候,再坐下認真學習。


我是圈圈,更多升學資訊、教育熱點,每天第一時間與你分享,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