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e評:築牢“三農”基石決勝全面小康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也就是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農”工作成效。

農村穩方能天下安,農業興方能基礎牢,農民富方能國家盛,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要完成這兩大目標任務,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只有築牢“三農”基石,我們才能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補齊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瞄準制約深度貧困地區精準脫貧的重點難點問題,逐一分析,逐一解決。“窮根”為什麼能在泥土裡扎牢,根本的原因在哪裡?路不通,還是人不勤?產業不對口,還是在增收方面做“無用功”?一個個問題,也是一個個板短。把補齊短板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統籌起來,兩條腿走路,既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餘脫貧任務,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又注重鄉村振興,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等,拔扎牢的窮根,鋪就致富道路,共建美麗鄉村。

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出成效。農村穩則天下安。充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體資產管理、民生保障、社會服務等工作力量等,一步步完善,一步步優化。弘揚公序良俗,培育文明鄉風,用“德治”推進鄉村治理;暢通農村“最後一公里”法律服務,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等,從“神經末梢”治起,從細處著手,壓實關鍵環節。當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強化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環境排查整治,健全農村應急管理體系,加快改善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有落實。農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收入。大力發展生態、高效、品牌農業,從資源消耗向生態保護轉變,真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穩定農民工就業,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破解農業發展的資源瓶頸,為土地持續“減肥”“節藥”、補充“營養”,牢牢端穩中國人自己的飯碗,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開局就是決戰,出發就是衝鋒。我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埋頭苦幹、紮實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陸勇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