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圖片/陸良供銷社檔案館提供

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淚流滿面,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信心倍增。

謹以此篇獻給為陸良供銷合作事業黙默辛勤工作和奉獻的人們。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歲月流金

在廣袤的爨鄉大地上,有這樣一支隊伍,一代接一代,從肩挑背扛,再到馬馱車拉,把城裡的油鹽醬醋送入村村寨寨,把農村的瓜果菜豆送進城市的千家萬戶,為陸良的城鄉商品流通和經濟社會發展默默奉獻——這就是:陸良縣供銷社。

  • 七十年的風雨,七十年的奮鬥,陸良供銷社的旗幟依舊高高飄揚,映紅了故鄉的胸膛。
  • 七十年來,陸良縣供銷社風雨兼程,無論是在憑票供應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都始終不忘為農初心,始終牢記服務使命,始終與農為伍、與農共舞。高潮時不忘本色,低谷時忍受寂寞,始終腳沾泥土,滿懷深情,在“江山笑,煙雨遙”中抵達老百姓的心靈彼岸。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 輕輕地推開歲月虛掩的門,那些飄落在時光深處掩蓋不住的工作耕耘和收穫,不知不覺闖入鏡頭:1952年,陸良縣供銷社建立,始終堅持供銷社辦社的社會主義方向,按照國家政策,參與和推進了陸良縣對私人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改造,有力地打擊了中間剝削和投機倒把。建立了縣鄉兩級供銷合作社,“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上的困難,供應農民生產資料及生活資料,推銷農副業及手工業產品,更好的發展農業生產”,成為陸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門。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 計劃經濟時期,農村群眾的一針一線都離不開供銷社。陸良縣供銷社按照中央“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經濟方針,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從城市、從工廠把農村急需的生產生活資料組織起來,調配到村村寨寨,再把群眾的農副產品收購後送到城鎮。小百戶的資學有,靠著一副扁擔,把老百姓需要的各種商品送到家家戶戶,被稱為新時代的小貨郎;陸良的第一噸化肥、第一噸農藥,都由供銷社送出,化肥、農藥和新農具的推廣,為陸良人民豐衣足食提供了極大保障;陸良的菸草產業、蠶桑產業、果蔬產業的早期發展,都有陸良供銷社默默耕耘的身影;三岔河大溝的板鴨、鴨蛋更是代表雲南省供銷社系統,送到北京農展館展出,聲名遠播;陸良供銷先後發展及從事的飲食業(食堂、冷飲)、服務業(旅社、照像、沐浴)、牲畜養殖及畜產品收購、土特產收購、中藥材收購、再生資源收購等多種經營,更為繁榮發展陸良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塗抹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在全方位保障城鄉生產生活資料組織供應過程中,陸良縣供銷社自身也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心路歷程,成為全縣規模最大的群眾經濟組織,開創了陸良供銷第一次輝煌的新紀元。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情滿爨鄉

“供銷社的根在農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供銷社的四大主業之一日用消費品優勢不再,但供銷社仍然在農資、農副產品供應等服務‘三農’默默地貢獻著、嘗試著、探索著。”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 1982年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讓陸良縣供銷社持續展現風骨,揚起快速發展的風帆。陸良供銷高高舉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旗幟,緊盯廣大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生產力帶來的巨大需求,艱苦奮鬥,銳意進取,高歌向前。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 縣城的鼓樓商場拔地而起,各鄉鎮供銷社的綜合門市部在集鎮光彩奪目,各村級購銷店全部建成,全縣供銷社系統的經營服務陣地煥然一新,一躍成為全縣最大的城鄉商品流通聚散地。各類商品琳琅滿目,各門市部、購銷店人員湧動、車水馬龍,購銷兩旺。陸良供銷梅開二度。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 二十世紀末、新世紀初。陸良縣供銷社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中,一度跌入低谷,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面對失落和徘徊,陸良供銷社沒有悲觀、沒有氣餒。開始了一場自我改造、自我革新的改革改制,通過全員身份置換、重組改革,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走上了二次創業道路。“新網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基層規範化網點建設的先後實施,農村超市一夜之間,走入千家萬戶,使陸良縣供銷社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 歷史與現代相連,昨天是今天的歷史,今天是昨天的未來。數字印證了陸良供銷的不斷壯大,至2012年,全縣供銷社系統完成經營總額 萬元,和1994年相比,增長 %,進入全省供銷社系統“十強縣級社”行列,並被國家人事部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評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召開的全國縣級供銷合作社工作曲靖經驗現場會,在陸良設立分會場,推廣和介紹了陸良供銷二次創業經驗。

陸良供銷迎來了第三次輝煌的春天。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再創輝煌

歷史的機遇迎面而來,歷史的責任沉然在肩。陸良縣供銷社應勢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滇東的座標中,標註著自己的方位和高度,立足打造全國供銷系統百強縣級社的目標,保持敢闖敢幹的勁頭,發揚扁擔精神、揹簍精神,不忘為農初心,牢記服務使命,精耕主業,拓展新業,助推產業,強化內業,抓改革促發展,全縣供銷系統又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服務網點不減反增。在服務陣地建設上投入資金5000餘萬元,土地面積由2004年的302畝增加到381畝,新建了示範園、煙花爆竹倉庫,經營網點達到443個。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傳統業務得到鞏固提升。從過去的一買一賣變為全方位、全過程的生產和消費服務。農資經營服務模式進一步創新,新理念、新服務助力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現代生產方式創新,生活資料購銷服務進一步引領城鄉消費。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 ——新業務如火如荼。現代超市、農村客運、加油站、村鎮銀行、電子工廠、電子商務等農村新模式、新業態、新業務,使陸良供銷步入發展的新天地。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 ——產業引領能力持續增強。全縣食用菌產業正在從小散亂向標準化、規模化、精細化方向健康發展,“全國平菇生產基地”“高原特色食用菌產業大縣”的實力正在凸顯。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 ——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在全省供銷社系統率先建立了縣、鄉兩級“三會一體”運行機制,342名幹部職工紮根基層,成為服務“三農”、服務城鄉、服務陸良的主力軍和生力軍。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輝煌七十載,濃濃供銷情。回望與全縣廣大農民一起走過的歲月,我們有過無限榮光,有過低谷徘徊,更有浴火重生。

  • 中流擊水三千里,站在活力發展與美好未來的全新時空座標之上,奔跑在為農服務大比拼的賽場上,“陸良供銷”逐步發力、“供銷事業”日益凸顯、“供銷精彩”完美演繹。
  • 揚帆破浪正當時,陸良供銷社在“加速轉型”中昂首挺進,在“奮力趕超”中砥礪前行,全力續寫新時代更加華麗的發展新篇章!
漸行漸遠的那些年,供銷合作社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謝謝您的閱讀

文字圖片均為原創,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講述故事要在實踐中親歷、親見、親為,用真心和真情講好故事,說實話動真情,讓文字有溫度,讓文字有力度,這就是我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