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說到近期國內關注度最高的城市,那一定就是武漢了,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讓武漢成為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很多人對武漢這座城市的瞭解應該並不是很多,大體的印象就是武漢是湖北省省會,面積很大,人口很多,武漢熱乾麵很有名等等,其實武漢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

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漢別稱"江城",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交匯處,是中國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水陸空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稱。距今8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和中期,武漢地區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跡象。武漢市黃陂區的盤龍城遺址,為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遺址,武漢境地的建制始於西漢時期,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三國時期著名的夏口城就在如今的武昌蛇山,舉世聞名的黃鶴樓最初為東吳孫權所建的瞭望塔,江夏郡則是當時東吳的軍事重鎮。在隋朝的時候設置江夏縣和漢陽縣,江夏縣治所在武昌,漢陽縣治所在漢陽。

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唐朝時武漢一帶已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此後歷代均為州府治所,也就是說,武漢如今作為湖北省的省會和中心地位是經過千百年的歷史積澱千錘百煉形成的。隋唐以後,經濟發展中心逐漸向南方轉移,"湖廣熟,天下足",長江中下游地區成為全國最大的產糧中心,到明清時期尤為突出,江南財賦收入佔有極大的比重。明清時期,為了便於向京師運送錢糧,需要一個水運便利的港口城市作為鄂、湘、川、黔等省中轉和集散之地,而漢口就是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遇,逐漸成為國內內河航運最大的港口城市而一飛沖天。當時漢口碼頭集中了全國各地的商船、糧船等各類船隻,密密麻麻望不到頭。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漢口碼頭曾經發生船隻失火事件,糧船燒了100多艘,商船燒了三四千艘大火,足足燒了兩天。

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明清時期的武漢不僅是當時中國的產糧中心,更一度成為中國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名聲盛極一時。當時武漢三鎮之一的漢口是楚中一代最繁榮昌盛的地方,與北京、佛山、蘇州合稱天下四聚,與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齊名四大名鎮,尤其是清末隨著漢口開埠和洋務運動開展,武漢更是開啟了現代化進程,一度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文化、軍事中心,被後世譽為"東方芝加哥",昔日作為四大名鎮之首的漢口,在當時是世界性的特大城市,地位絲毫不亞於今天的大上海。

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1856年至1860年,清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落敗,清廷在西方列強威逼之下籤訂《天津條約》,開放通商口岸,其中就有漢口。1861年漢口開埠,英、法,德、俄、日等國先後與漢口通商,並在漢口建立租界。洋人在漢口投資辦加工廠、洋行、商號等,漢口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尤其是張之洞督鄂之後,漢口的對外貿易從數據上來看,已經超過京、滬,當時的漢口碼頭已經變成國際性的大港。1889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主張修建北起北京盧溝橋,南至武漢(漢口)的盧漢鐵路,即京漢鐵路(京廣鐵路的組成部分)。京漢鐵路全線貫通後,漢口實現水陸聯運,北可進京,南可下湘、粵、贛,西可達川、渝,東可至上海,交通便利程度當時在國內獨一無二。漢口城區繁華地段沿鐵路線迅速延伸開來,就連原本很荒涼的礄口至諶家磯一帶也變得"三十里幾比室直連矣"。

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張之洞後來又在漢陽龜山興建漢陽鐵廠,1890年正式建成,而後又依託鋼鐵廠建造漢陽兵工廠,開啟近代工業化強軍之路,為中國工業發展打下基礎,"漢陽造"這個大名鼎鼎,曾經享譽大江南北的品牌就是出自這裡。另外張之洞還在武漢大興教育,建了四所大學,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湖北工藝學堂(武漢理工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華中農業大學前身),湖北工藝學堂(武漢科技大學前身),正是當初張之洞為武漢教育開了好頭,促進了武漢教育的大發展。如今武漢擁有84所大學,成為國內大學數量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首都北京。清朝後期,漢口(武漢)各方面飛速發展,政、經、文、商、工、軍、金融等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好,成為人口過百萬的特大城市。

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當時間來到近代,武昌起義對於很多人來說應該並不陌生,可以說是武漢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一件事了。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始。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最終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今天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就是曾經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的舊址。

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辛亥革命後,武漢差點就成為中國首都,雖然沒成,但是1923年漢口成為中國第一個直轄市,當時被稱作"特別市",儘管時間不長,但也是一段風光的歷史。當時的武漢三鎮兩強一弱,漢口為直轄市,武昌為湖北省會,只有漢陽還是縣。1928年,漢口特別市更名為武漢市,1929年又改回漢口特別市,1949年以後武漢三鎮合併為武漢市,當時還是直轄市。1954年,武漢市撤銷直轄,成為湖北省會。

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除了歷史,武漢的地理也是十分的有意思。武漢最早的主體就是由武漢三鎮漢口、漢陽、武昌這三部分組成,這裡可能會有人有疑問,為什麼是三鎮,而不是四鎮、五鎮甚至是六鎮呢?這就和武漢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長江從青藏高原流出,一路向東奔流,橫貫中國中部,武漢正處在長江中游,浩蕩江水穿城而過。作為長江最大的支流,歷史上常與長江、淮河、黃河並列合稱"江淮河漢"的漢江,在武漢市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這樣就宛如一個丁字路,將武漢分為三部分,而這就是武漢三鎮的由來。武昌位於長江以東、以南,漢口位於長江以北、漢江以北,漢陽位於長江以西,漢江以南。

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古時以山南水北為陽,漢陽明明位於漢江以南,為什麼叫漢陽呢?這其實和明朝時漢江改道有關。之前漢江水道在龜山以南,漢陽在漢江之北,這樣命名自然沒有問題,而且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漢口這個鎮,有的只是漢陽府,當時漢口所在的地區屬於漢陽府轄地,和武昌府兩城隔江相望,後來漢水向北改道之後有了長江,漢江水運便利,湖廣的漕糧、安徽的淮鹽都是在漢口通過水運送往京師及各地,越來越多的商人轉移到漢口一帶發展量,糧鋪、錢莊、當鋪、藥鋪、布坊等隨之出現,漢口迅速崛起,脫離漢陽府管轄,最終以長江、漢江為界,形成漢口、漢陽、武昌三鎮鼎立的局面。

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除此之外,武漢還有一個地方非常特別,只是常常被人們給忽略了,武漢的面積其實非常大,有大約8569平方千米,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曾把武漢評為中國最大的廣域城市,本來漢口、漢陽、武昌三地之間相隔就已經很遠了,更不用說其他的區了。由於廣闊的城市面積,再加上特殊的三鎮鼎立的格局,使得武漢有三個火車站,漢口火車站、武昌火車站、漢陽火車站,武漢三鎮之間互通火車,這是在全國其他地方很少能見到的景象。今天的武漢高鐵火車站設立在洪山區楊春湖南側,是自從有了高鐵之後才新建的,在這之前是沒有"武漢站"的,所以以前有外地的朋友出差去武漢,常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尷尬的情況,買不到武漢站的火車票,只有武昌、漢口或者漢陽站的票。

這座英雄的城市,曾經超過北京上海差點成為首都,如今聞名世界

昔日武漢三鎮聲名在外,現在武漢卻只有武昌區和漢陽區,卻沒有了漢口區,這是因為漢口被分成了礄口區、江漢區和江岸區三個區,原因就是漢口太大,人太多不好管理。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漢口的這三個區常住人口數量約270萬人,相當於一箇中級地級市規模的人口數量,若只有一個區的話管理難度會很大。儘管漢口如今不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存在,但是它依然作為一種超然的存在,作為礄口區、江漢區和江岸區的統稱,保留在老百姓的習慣當中。

借用鍾南山院士說的一句話:武漢本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從盤龍城遺址的源頭出發,這裡打響過辛亥革命第一槍,經歷過抗日戰爭時"保衛大武漢"的烽煙歲月,迎戰過1998年的特大洪水,也經歷過2008年的雪災,雖歷經滄桑,但定能身經百戰而愈發激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