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這部電影的涵義是什麼?

商業圈快訊


電影《師父》改編自徐浩峰的同名短篇小說,電影於2015年上映。目前徐導已上映的三部電影《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師父》和已拍攝完成的《刀背藏身》的原著小說均收錄在徐導的武俠短篇集《刀背藏身》中。

中國古代武術多為秘傳,一派一代最多不超過五人,能得師父真傳的“入室弟子”更是少之又少。民間禁武的時代,習武人只能隱藏於世,暗中修行。很多武術因天災或是人禍而失傳。民間尚武的時代,開武館教徒為賺個面子,去學肯定受騙。

電影《師父》海報

時至民國,軍屆為了顏面和政績扶持資助武行,於是便有了天津武館大繁榮的景象。師父們沒人敢打破千年傳徒的規矩,所以天津武行“出師父不出徒弟”,各派都有名師但各派都後繼無人。外地小拳種的師父們紛紛想入津搏名,電影以此為設定而展開。

名聲大過天

年輕時打名聲,年老時守名聲是武林高手的必經之路。老輩人做事守規矩,規矩便是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鄭山傲告知陳識天津武行的規矩,並設計了以天津武行最薄弱的“挾刀揉手”進行踢館。“一戰成名”只屬於武俠小說,小拳種的一次揚名需要詳盡的策劃佈局和善後。

鄭山傲曾悟出了普世的道理“天道不獨秘”,拳理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江湖各處,可能被不同的人種悟透。他本有機會達到更高的境界,卻不願違背守密誓言,也不願放棄自己武行頭牌的名聲。

鄭山傲早就算計了整件事情,為的是自己最後圓滿的名聲。老輩人認名聲大過天。

電影截圖——鄭山傲為名聲之戰拜陳識為師

耿良辰踢鄒館長的武館時,有一處幾名軍人下樓的細節鏡頭。軍閥割據的大時代下,聰明的武行人明白武館是政治的玩物,武行必沒落。

鄭山傲想不到捉了一輩子鷹的老獵人,最終還是被鷹啄了眼睛。鄭山傲也沒想到,武行的大權早以落在鄒館長的手中。

電影截圖——詠春拳訓練的刀樁展示

鄭山傲遭到徒弟也是軍屆副官林希文的暗算後,出面調停的鄒館長提到了“報師禮”,即徒弟成名可以靠打師父,師父被打敗眾人不會責怪徒弟,反而恭喜師父後繼有人。

徐導的書中提及“報師禮”還有另一重含義:師父教徒弟都會留一手絕招,師父不死這招不傳,所以徒弟打師父也是要套出這招秘技。在原著故事中,鄭山傲留有一招戳瞎人眼的絕招“金絲抹眉”,只是他最終沒忍心對徒弟使用。

人性的崩壞

一個門派最重要的是什麼?

眼毒的武者看人識骨便知此人的成就,傳統武術是天賦比後天努力重要。陳識發現了耿良辰的天賦便果斷拋棄了徒弟段銳。

陳識與鄭山傲的算計出了成效,原本教一個人最快三年,僅一年天才耿良辰便以“挾刀揉手”力挫眾武館。可是耿良辰太過單純,他只知武功不曉人事,結果得罪了武行眾人。

電影截圖——點到即止的比武

陳識讓耿良辰入室,便認定他是門派的未來,他對犧牲徒弟揚名門派也產生了動搖。直到耿良辰瀕死之際,陳識才醒悟,門派的傳承比揚名重要。他知道自己配不上“師父”這個名號。

陳識趕到火車站看到狗的時候,以為趙國卉拋棄了自己,想到了鄭山傲那句話“男人的錢不就是給女人騙的嘛”。可是趙國卉拋棄過一次自己的孩子,怎麼會再次拋棄別人呢,她為自己男人承擔了全部的責任,最終果然天津人不為難天津人。

電影截圖——踢館前師父的訓誡

陳識算計犧牲耿良辰而揚名門派,林希文奪走鄭山傲的名聲以接管武行,鄒館長暗助林希文取了師父的名聲,卻密謀取林希文的命來讓武行苟延殘喘,鄭山傲被暗算後仍收了徒弟贈與的房產。通覽全篇後,你會發現這部電影非常的諷刺,“守規矩”的老輩人都在互相算計,市井俗人耿良辰、趙國卉和腳行老大卻堅守情義與規矩。

觀影淺談

說起《師父》這部電影的動作設計:點到即止的武行比武鏡頭、六點半棍的實戰鏡頭和最為經典的陳識巷戰北方群刀鏡頭。每一場戲都精彩絕倫,讓人嘖嘖稱奇、拍案叫絕。

電影截圖——六點半棍功夫鏡頭

較徐導的前兩部電影作品,《師父》在選角方面做了全新的嘗試,這也成了電影最為驚喜的地方。主演廖凡、宋佳、金士傑、蔣雯麗等明星對於角色的刻畫,非常的寫實、深入人心。

筆者觀影時發現,《師父》中眼熟的角色有很多,有曾在《箭士柳白猿》中飾演姐姐、韓四、楊乃興等演員。宋洋依舊在徐導的電影中貢獻了精湛的演技,同時也有京劇裘派嫡系傳承人裘繼戎的驚喜出演。

明星們的加入使得《師父》的風格有了全新的變化,這可能是徐導全新的嘗試或是對於市場的讓步,但這次嘗試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電影截圖——巷戰鏡頭

徐導的電影聚焦真實的武林與人性。電影通常是給予一個設定,故事就立馬開展,背景刻畫融在電影進程裡。每一次筆者都是看電影后的演職員表,才知道主配角在劇中的名字。想要了解電影背後的故事,觀影的同時還需要配合著閱讀原著故事,這樣才會理解徐導的電影真正想表達的精神內核。

閱讀徐皓峰的故事、觀看徐浩峰的電影是件上癮的事,徐浩峰獨創一派的新式武俠即尊重歷史、人性,又有全新的創意與設定。如果讀者朋友們對於這個題材的故事感興趣,筆者在這強力推薦徐浩峰的電影和原著小說。


瘋子影視6


昨天剛好看了這部電影。

故事說的是廣東人(忘了名了,廖凡演的)為了給師父揚名,北上天津,收了個練武天才,徒弟一年時間就成功踢館八家(當時共19家武館)。按當時規矩,踢了一半武館,為保全顏面武館會請出一高手出面。高手於是和廖凡達成約定,廖凡教他跟徒弟一樣的詠春拳,讓高手打贏,然後按照規矩,趕走踢館的徒弟,留下師傅廖凡開館揚名。

但計劃被高手的軍人徒弟打亂,廖凡的徒弟也被間接害死。天津陰謀派蔣雯麗(飾演)假裝參加廖凡武館開業,趁機卻想置於死地,廖凡一路過關斬將大敗各類高手,順利逃走。

畫面、臺詞、故事都比較流暢,是部好電影。幾個主角都很喜歡,展示的功夫、兵器也很棒。因為導演本人很懂武術,好像是電影的武術指導,自己還有多部作品,寫的都是武術功夫。


周雨530


《師父》是2015年少有的中國電影,是技術掌握簡練、劇作紮實而表現深刻的個性照片。就武俠傳統形態而言,創新在內在涵養裡。對於習慣了激烈槍戰和高科技好萊塢戰爭擊打的觀眾來說,《師父》是一個同樣驚心動魄,但更為真切的武林傳統秘境。既有武林絕學的展示,刀刀紮實,拳拳凌厲,又充滿官場叢林的爭鬥,陰險狡詐,爾虞我詐,然剝去迷霧,人的情感真心和無私捍衛精神的堅守,卻藏在民間,鏗鏘濺血令人動容。

來自廣東的武師陳識帶著詠春拳北上天津這民國武學匯聚之地,武藝高強兼帶著一代門派的興亡皆繫於一人之身的宏願,毫無顧忌的聲言要在此踢館設館。在拜見津門武行大師鄭山傲後,結盟共謀下三年的計謀。作為北方武學立足之地,津門武行壁壘森嚴,維持的所謂行規是:開設武館只有一條路:踢館8家似乎有了資格,但背後陳腐的卻是潛規則,即天津武行骨子裡維持既有層級不容侵犯,又要保持面子避免看低,而頑守排外則導致外來人即便大勝也無法立足。在這個似乎靠拳頭刀子決定高下的行業,其實在民國時期已經內憂外患,卻因此更要武行面子遮掩,既要規則維持尊嚴又不容外人打亂叢林秩序。電影為我們展開的民國故事充滿了迴歸歷史的真切境況。武林似乎自成一體,這兩人本地外來的武學高手,設計確認用三年時間培養一個徒弟踢館顯示資格,而最終還必須遠走他鄉,師父則留在天津開設武館收徒。這是一個奇幻的充滿了江湖顧念臉面、保持自我格局不變的舊俗,庸碌卻振振有詞,讓民國時期亂世中的武行自我苟且而安穩應世。

電影讓我們沉人民國武行,放大了這一行會規則的內在之地,看種種所謂“守約”背後的虛偽和人為慾念的操持。原本大佬遺婿統治這津門武林,所有規則都成了她操持門面維持地位的法寶,其他人圍繞其中盤根錯節確立名分。外來者要開創新生絕無可能,闖人者如果不委曲求全就斷無生路。陳識和徒弟只能忍辱負重尋求機會,因此他斷然娶了趙國卉遮掩身份,徒弟耿良辰也不能在原有行業中生存。鄭山浩依賴軍閥副官的徒弟可以看洋人歌舞大腿,為了晚年再顯山露水明要知曉陳識徒弟的每一招式以求完勝,表面上滿足武林寡婦的行規出山,但卻不能超越更大的勢力利用,成為惡勢力的犧牲品。電影不動聲色展開武林小社會和社會大光景一樣的腐敗,一樣的爾虞我詐,似乎不以社會批判為目標,卻無形展開巨大的魔手對於人和組織行幫的控制。電影並不在於比較熱兵器對冷兵器的時代絕勝力,卻暗含著時代威力和傳統武行之間的高下之別,歷史的影子無時無刻不在支配一切,乃至於最後的造假勝利,軍閥副官的陰險和掌控的無所不在,不僅是副官欺辱他師父,而且操縱整個武林日漸虛張聲勢墮人偽善之淵。

在電影中人物的層疊關係和心機展示,不亞於冷兵器的冷豔逼人。徐浩峰的不動聲色的揭示,卻又充滿人的慾望的深刻性把握令人佩服,不是為了一個可以討好主題性歸納的目標,卻是從人的複雜性慾望伸展開始衍生,總是出人意料卻又總是令人信服。其實陳識和鄭山浩各有不同目的,從一開始他們的出發點就似乎不同,陳識不認同鄭山浩要教真學的高尚目標,卻抱持著自身繼往開來的願望;鄭山浩要教徒弟真武學的目標卻無法實現,自己不能為卻要假手他人來打破。但打破沉寂的津門,讓他們各有希冀成為一拍即合的聯盟體。陳為了詠春拳門派能發揚光大,鄭期求打破常規傳授真學,培養武術人才,津門武行由此被攪動而洶湧著鉅變。耿良辰似乎一開始也被師父看好卻只是一個自己目標的棋子,使用他踢館就是為了實現犧牲他出局的目的,卻後來慢慢變成了託於重負的繼承人。

而鄭山浩的初衷良好,卻逐漸滋生了為自己重振雄風的暗下功夫的託詞辭,及至最後遠走拉美也不忘為自己創立的愷甲立名的囑咐。而鄭山浩的徒弟更是步步為營的構築了一個利用師父來坐上武林盟主目標的局,脅迫和暗算加上武力,讓最後的“勝者”歸屬於自己。至於寡婦的維繫武林規則,無論是屈從強權獻媚武力,還是阻止外人保持地位,都充滿了莊嚴的虛偽感。電影沉浸在武術的爭鬥線索中一刻不離,卻滿含著時代變遷的氛圍和詐斗的無時無刻中,緊張而充滿節奏感。 即便是隨著陳識和和鄭山浩以及徒弟踢館的進程,交織著軍閥武力的強橫和武林官場的重重守舊之詭,亂世武林掀開了詭異難測的變局,我們依然看到人性微妙的閃光迸發。耿良辰原本是被撥弄的棋子,卻被師父慢慢看到了武學奇才的堅韌,從不讓他進屋到以他為約束的讚語,不僅是人心是可以變化的顯示,也是對於師父精神境界變化的展開。但顯然,耿良辰從師父認為只要學武后就會對自己如神一樣崇拜,到後來,他居然腹部插著兩把刀,而不往前求救治卻翻身奔跑回天津的視死如歸,以及見到自己鍾愛的姑娘卻不讓她受驚嚇的意念,竟然完全改變了藝術創作常態的預設,而具有返歸人生無數 不可貌相的真理。

同樣,少小失身的趙國卉,原本是以風情嫵媚而成為陳識隱身貧民窟的掩護,卻成為不捨夫君改變初衷遠去廣東尋夫的烈女。在寡婦面前,竟然神色不變的說出自己來承擔丈夫義務的誓言,柔弱女子因為愛的深切而成為剛烈的無懼女性。還有腳行弟兄們的英武剛烈,為虛弱的世道增添了溫暖動人的色彩。 至於主人公陳識那般堅韌,為了承襲武術真學什麼都可以實施的漢子,為原本替身的徒弟討是非公道生死拼爭的氣概,為原本來去只是一個工具的女子趙國卉,也有敵手如林中揹著心愛的女人走遍小巷的那種溫柔,讓獨特的冷兵器時代添加了熱人心的情感,雖然不溫不火,卻也百轉千回的動人。 回到武俠影片上,因為《師父》,我們未必需要那種虛張聲勢的刀光劍影,不用替身不弔威亞,各門派的近身功夫乾淨利落卻從不讓人感到厭煩,拳術筋道力度感知和刀法招式都清晰可見,尤其是手起刀落乾脆利落的視覺美學,和電影的故事脈絡不亂、人物情感節制、個性鮮明差異相互襯托,構成少有的內裡和外在一體協和的影像。








魅影新視NEW


《師傅》:簡介

民國年間師父陳識(廖凡飾)為完成“詠春北上,弘揚武學”的使命,來到天津。初來乍到的師父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於一家西餐廳邂逅了師孃(宋佳飾)並一見鍾情,後經人說親二人喜結連理。為了在天津開武館立足,師父陳識收當地青年耿良辰(宋洋飾)為徒,徒弟需按照江湖規矩代替師父踢館,二人由此被捲入一場江湖鉅變。最初二者各懷心事,卻在經歷了一番“生死劫難”後,生出難以割捨的情義。師父本以弘揚武學為終生寄託,徒弟只是他圓江湖之夢所藉助的手段,卻在不經意間為其命運所牽繫;徒弟飛揚勇決,放蕩不羈,卻總在重要關頭堅守使命。他們既初心仍在,卻也難負真情。


《師傅》:風格

很另類的一部功夫片,起初感覺有些做作,感覺還是受了王家衛很多的影響,但整體風格獨特,脈絡明晰,劇情起伏,很有看頭!影片中的很多緊身交手鏡頭很有看點,很逼真,代入感很強,看著都感覺緊張。很推薦的一部功夫片,難得作品!看過徐導的《箭士柳白猿》之後,再看這部《師傅》,有種一脈相承的感覺,不但是其特有的武術動作表現形式,還有故事架構也有些類似,這部影片更像是前者在演員陣容和場面、裝備等的擴展升級版。看這樣的動作片,不太可能會給觀眾帶血脈噴張、刺激淋漓的快感,故事、人物性格和語言才是其亮點。看過他拍的兩部影片後,我感覺導演是在用一種樸實卻又不乏幽默的方式來演繹民國武俠的故事。



《師傅》:含義

臺詞、鏡頭、劇情、招數極其精煉,刀刀入肉,散發凌冽之氣。 廖凡為拍攝該片“閉關”兩個月刻苦練功,每天早晨凌晨四點就起床“死磕”刀樁學習詠春拳,開機前累計練習功夫超過了720個小時,影帝是這樣練成的。

猶如《臥虎藏龍》般凝練,除了人物的對白外,鮮少有外景的聲音,哪怕是對白也是那麼的幹練,廢話不多,話話傲嬌,“他會敬我如神”,“你臉上的傷疤是你一生的榮耀”如此,武打精彩,但並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大戰三百回合】,而是幾招內就見勝負,由此可見,高手對決,決勝負在須臾!!!

彼時的武林,已是一片暮氣沉沉。這是走鏢已沒有飯吃,而國術還沒被革命黨與教育家提倡起來的時候。老祖宗鑽研了幾百年的玩意兒,在西洋的槍炮面前,好像突然就沒用了。江湖的武行卻還都端著架子,把絕技藏著掖著,不傳真學。武館成了賺錢的買賣,師父利用徒弟,徒弟算計師父。

徐浩峰一直想告訴觀眾真正的武術是什麼樣的,電影當中的武術是怎麼樣,他認為現實生活中所有的武術就是殺人技,他秉承的一點就是電影中的武術是表演,是舞蹈,真正的武術不是這樣的。


暮色流年


什麼是江湖?十年前,在那部橫空出世風靡大江南北的武俠題材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中,滿懷壯志誓言闖蕩江湖的“女俠”郭芙蓉反覆追尋。什麼是武俠無非刀光劍影、恩怨情仇,倘若格局大些,直須再加上一句“家國天下”方可概況——看慣了港式武俠的我如是解讀。週末的午後、城市中心繁華商城的電影院。徐皓峰武俠,上座未滿。意料之中。其實如果事先向我詳述這種風格的精髓,或許我也是拒絕的(笑)。畢竟作為一個並未研讀過當代武俠新作的人來說,我心中的武俠早已與“浪漫”近似等同。她是飛簷走壁刀光劍影;她是情仇難斷仗劍走天涯;她亦或是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為民與國共存亡。武俠,武俠!縱使世事險惡,武俠的世界裡怎可獨缺一位正氣凜然的俠士?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縱然這一份“浪漫”的偏執於我似乎已所剩無幾。將現今這一風格的作品歸為“後武俠時代”,說白了也不過是我個人的裝腔作勢的一家之言。

然而以上的這些都不是本片的主題。題為師父,“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當我以為標題應當這樣解讀時,影片卻並沒有向我們講述往昔經典武俠中常有的因師徒關係而滋生的恩怨情仇。一個武學天才,是一個幫派的全部未來。沒有師徒情深,有的是揚名立萬對功成身退。什麼是江湖,人心即是江湖。徒兒是師父的棋子,毀掉一顆子成就一盤好棋。何況這棋子,只是個卑賤的“小人”,一個已無家可歸,初時拜師只為看美貌師孃一眼的本地浪蕩子。

不要以為我是以批判人性的心情在敘述這段劇情。時勢造英雄,然而這不是一曲英雄的讚歌,不是英雄,就沒有人能超越自身所處的時代囹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江湖一日,請守一日本地的規矩。軍閥割據,外敵頻侵,靠拳腳功夫長槍短刀對抗洋槍洋炮的美好願景在《黃飛鴻》一類的浪漫武俠中已是稀鬆平常。但這裡是武俠紀實文學:民國津門,武行聯合、封閉排外、規矩森嚴、不教真的。縱使開篇老江湖提出要振興民族絕技的偉大構想,終究也將淪為師徒算計、門票鬥爭下的犧牲品。蔣雯麗一句話說的好“好日子不多了,既然如此,何不能多享一日是一日?”何須再去追究竟是誰為誰準備了徒弟,誰佈局吃掉了誰的棋子?規矩,才是這裡真實的主題。

外來者為樹立門派出賣了自己的徒弟,老江湖地位顯赫卻終被徒兒算計了一世的聲名。“武行的未來在軍界”倒不如說軍界看中了武林這塊肥肉,沒落的武學門派除了拱手獻上,也並沒有什麼實質可行的抗爭對策。乾的是不光彩的勾當,諸多看起來禮儀兼備的規矩不過是當家者口中的“裝裝樣子”。你看,其實在時代的現實面前,人與人之間的劇情往往沒有什麼浪漫可言。以個人對抗群體,以群體對抗時代,熱血亢奮的那種表達是觀眾熱愛的模式,卻未必寫實。徐皓峰的武俠,講究的唯一個“真”字,後武俠時代,演繹的是你我當下的真實情境。

影片拍得範兒十足,選角更是精準到位。看慣了電視劇裡多以東北大妞形象示人的宋佳,多半會被此處的風情絕豔所迷倒。影片的對白簡潔、乾脆,多數韻味十足的臺詞也出自她所扮演的師孃之口。“這不是我最好的命,我最好的命是在餐館遇見一個巴西人,然後嫁到南美種可可”“你要回廣州,我不跟你”“天津女人,不外嫁”“這輩子嫁過了,多謝你”還有最終那一句“我男人犯了事兒,我擔著”。連片中另一位氣場強大掌控津門武林,多以男裝示人的蔣雯麗都數次對男主表態“你女人漂亮”。一個能使另一位成功女人讚賞的女人究竟有多美,光靠想象難以一言蔽之。

男主是一身男人氣十足的硬漢影帝廖凡,功夫戲份完成得踏實到位,配得上最佳動作設計的指導,令本片的紀實武俠顯得誠意十足。有了絕色佳人,有了功夫硬漢,若你以為這裡即將上演一段風花雪月鐵漢柔情的糾葛,那又錯了。一見鍾情,無關風月。師父需要住平民區,有女人要養,方能掩護自己作為門派全部未來的動向。愛吃螃蟹的師孃,旗袍、素衣,繁華、俗世,淡然相隨,可作為民國時期傲氣的天津女人,她過的是自己的生死。顛覆了港式武俠,再無關乎浪漫。徐皓峰的江湖裡多的是北方武術的大氣與硬朗。高手較量,寫實但不血腥。摒除了飛簷走壁騰空飛躍的招式,點到即止卻紮實凜冽的力量往來反倒成為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切實觀感。

早在十年以前,當各種惡搞文化與玄幻、仙俠等時為“非主流類型”一切伴隨爭議衝擊我們視野的時候,多元化的當代文學影視氛圍之形成已成大勢。金古溫梁之後,文學領域的武俠已愈漸頹靡,其中伴隨著多少武俠迷的流逝,我不能斷言。雖然在國際電影市場上,中國功夫依舊在某種程度上與本民族文化休慼相關,而經年累月層出不窮的單一模式武俠電影卻良莠不齊。箇中落差,縱使身為偽武俠迷,亦倍感唏噓。像《師父》這樣的影片,拍得個性十足,票房卻仍然註定難有作為。沒有什麼屌絲逆襲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劇情反轉,亦沒有蓋世英雄拯救萬民於水火的壯志豪情。單純寫實講述特定時期武林的現實故事,恐怕難以引起最大範圍觀眾的共鳴。鏡頭和場景美術方面,雖大氣帶感,卻確實更具有電視劇質感,這恐怕與幕後班底的構成有很大關係。然而在我看來,瑕不掩瑜。商業時代的泡沫影片那麼多,獨樹一幟,觀後若有迴響,足矣。武俠業已沒落,江湖尚存於心。就算某天,文學界再無一人寫武俠,現實的江湖,你我仍舊輾轉徐行。


東北先生講故事


不管你經歷了什麼,變成什麼樣,內心都能如初來時的少年模樣,勇敢面對自己的理想,對著理想說一句:你等等,我很快就到!


喵蜂人


在強者生存的年代不得不用盡心思活下來,在踩著他人性命登上一個高度。到後來終逃不過人的本性情感,人與生俱來的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