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吐槽大會》這個節目怎麼看?

會火A


從最開始的“吐槽我們來真的”到現在的“吐槽我們儘量來真的”,你就知道這節目其實變味了……

最開始的《吐槽大會》我還是很喜歡的,最開始喜歡李誕、建國、池子,到後來喜歡思文、程璐、呼蘭。你看到一群真的熱愛脫口秀的年輕人,用一種新的喜劇方式,在吐槽中揭示生活的痛點,戳中你我的笑點。

然而,第四季的《吐槽大會》,開始慢慢有意無意暴露本是同事間的不和以及節目制度帶給大家的不滿情緒,卡姆有意無意吐槽思文皮膚差,素顏老;思文節目公然吐槽《吐槽大會》節目垃圾,公然騙錢,不要繼續了。本身為了吐槽而吐槽無可厚非,但是言語間還是看出了表演之外的真實痕跡。一個節目做到把背後的不滿搬到臺前,真的算是《吐槽大會》本會了。

前幾季主持人張紹剛的“吐槽我們來真的”變成現在的“吐槽我們儘量來真的”,“儘量”二字,真的不知道節目組想要表達什麼意思。是節目紅了,吐槽定義為“真”會招惹是非?還是節目本身就是在玩文字遊戲,博君一笑就好不必當真?

恰到好處的吐槽,不僅能表達自己的態度還能給人歡樂。鮮少有人能正視自己被公然吐槽,尤其是名譽也是商業價值一部分的明星大腕們,黑點被公然嘲笑,簡直是自取其辱,這也就是《吐槽大會》從第一季走到第四季的漸變,越來越像“洗白大會”。請明星來,只是個噱頭,節目吸引力賺足了,明星黑點也洗白了,簡直雙贏。思文為了說那句“《吐槽大會》這個節目不要再繼續騙錢了”我不得而知,我只是看到了臺下老闆李誕的尷尬表情,一個文藝青年的商業之路被人如此吐槽也是挺沒面子的。

如思文所說,我也希望《吐槽大會》不要辦下去了,見好就收,不要等到真的被嫌棄而放棄。最開始的純粹,已經漸漸遠去了。


我是哎呦喂


作為一個從第一季《吐槽大會》一直看到第二季的觀眾來說,第一次看時覺得這節目真有趣,怎麼這麼敢講?!慢慢的越來越無聊,說是“吐槽”,大部分倒不如說是請一些有故事的人來談一些避重就輕的試圖洗白。

大張偉,花兒樂隊的主唱,也是解散後發展最好的一位,但是再次走紅的同時,“抄襲”的標籤如影隨形,抄襲國外音樂被本尊怒斥的微博讓王思聰置頂了兩年之久。

在節目上他也吐槽這事了,但是語氣之中折射出的他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像他粉絲說的“音樂好聽就行了”,在《吐槽大會》上不僅坦然接受吐槽,還似乎有點得意,明明白白承認抄襲,就是不承認抄襲這件事不對。

嗜酒成癮的陳喬恩,曾因參加節目喝酒被雪藏半年,並且陳赫還稱她為酒神。陳喬恩因為酒駕被逮捕,她在節目上最後勸大家,喝酒不要開車。還吐槽了一些大部分人會遇到的問題,比如大齡青年的情感之類,這不就是明顯的試圖洗白嗎?

出軌的林丹也上過這節目,說起林丹,值得吐槽的事首推就是出軌事件了,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提到出軌事件,別的不痛不癢的事件都是在尬吐槽。

還有曾經的“插刀教”事件的教主杜淳近期上《吐槽大會》,收穫了一大波謾罵,包括杜淳的父親的醜陋舊事也被再次翻出。

其實本來大家都已經淡忘這件事了,杜淳卻舊事重提,並且在明知道印小天是在被誣陷的情況下,第一反應竟然是撇清關係聲稱自己與印小天不是兄弟,所以不算插刀,而不是為當年的言行道歉,這波操作也是奇葩的讓人震驚。

針對他當年對印小天的指責,他認為自己是為了正義,即便可能有誤會,那也是因為年輕氣盛,完全可以被原諒。試圖著自嘲自己,渴望被洗白,結果越描越黑。

有經歷的人才有故事,有故事的人才能去《吐槽大會》,雖然主持人張紹剛經常說這個節目請不來大明星,其實是不敢請也不好請,並不是所有明星都願意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再一次扒出來當笑料給大家看,並且在扒出來之後頗有種“雖然我做錯事,但是我能坦然說出來我就是好人”的感覺。


開開心心小娛樂


《吐槽大會》是一檔非常年輕化的脫口秀節目,張紹剛李誕的才華毋庸置疑,但是這檔綜藝的優點與缺點都非常明顯。首先,這檔綜藝應該是內地第一檔讓明星敢當眾調侃自已的“黑點”的。比如網友調侃唐國強廣告接的太多,節目中就讓各位脫口秀高手以及唐國強本人拿這種事情自黑了一把。

再比如張雨綺看男人的眼光差、王嶽倫靠老婆女兒吃飯、李湘跟謝娜不和等等,這些都是網上熱議的明星話題。以往的節目中,節目組及明星本人都會刻意回頭這些受爭議的話題,諱莫如深,曾經有過不少因為節目組沒有按事先約定提到相關問題而與明星產生衝突。但是這檔節目卻把大家暗暗討論的事情拿到檯面上去說,滿足了觀眾的八卦心態,也讓明星本人更加討喜接地氣。

然而,他的缺點恰恰就是這個優點。參加這檔節目的明星都敢自黑不錯,但是細看就會發現這些自黑的點其實都是網絡上比較討喜的點,並沒有多麼的敏感。節目做不到讓兩個真正不和的人相互吐槽,更做不到拿真正受爭議的話題來討論。

明星之前的吐槽像是隔靴搔癢,初看有新意再看套路類似,容易乏味。





健身的小白


看過前八期的《吐槽大會》後,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吐槽大會》所吐槽的,並不僅僅是娛樂圈的冰山一角,政治、經濟、文化、商業、等等都有可能成為“被吐槽點”。但總而言之,被吐槽最多的,還是各位主咖的私人生活和演藝事業。比如第六期的大張偉和第七期的薛之謙,作為國內目前最會寫段子說段子的歌手,兩人先後被吐槽歌曲抄襲和唱歌忘詞;再比如第八期的李小璐,每位嘉賓在提到她時,都離不開整容和事業高開低走兩大主話題。然而無論哪位嘉賓,他們對待這些吐槽的態度似乎已是習以為常,好像這些事情根本沒有發生在他們身上一樣。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這些吐槽都是千真萬確、如假包換的,說到底,大概還是大部分藝人的心理素質都被打磨得更強硬了吧。

很多人看《吐槽大會》都是為了放鬆,圖個樂呵,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看到吐槽背後的真相?有多少人能夠抓住那為數不多的key points讓自己的內在得到昇華?薛之謙在《吐槽大會》上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的自媒體,已經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但關鍵是,你必須真的要具備才華。所以,請你一定要強大自己,不要走歪門邪道。”這句話折射的,不僅是娛樂圈業內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問題。通過《吐槽大會》,人們可以用一種更加包容開放的平常心態,去面對工作和生活的低谷,去回應他人的質疑。

《吐槽大會》,究竟在吐槽什麼,可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既然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家庭背景各異,我們被人吐槽的點也不盡相同。沒有必要特別在意別人到底說了什麼,在正確的道路上,在正確的價值觀中,我們終究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不是被別人的觀點所左右。就像節目宣傳中所說的那樣:“笑對需要勇氣”。吐槽的終極目的,還是為了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土味遊戲說


吐槽是大眾表達觀點的一種形式,然後成了大家的一種娛樂消費方式。尤其吐槽明星文化人似乎會有一種“成就感”。吐槽當然是要選擇有槽點的對象,調侃他的糗事偏好等,而《吐槽大會》則是招徠一群明星互相吐槽。

對於觀眾來說看明星互相揭黑歷史;對於明星來說為自己“正名”(曹雲金就是很好的例子)。吐槽大會的基本原則就是找到每個嘉賓的槽點,從他的相貌習慣到過去的負面新聞,最忌諱的話題等然後不留情面的“懟”他。

這一期的嘉賓有劉謙華少戴軍王建國、葉璇、趙英俊,這一期裡趙英俊的頭髮被吐槽為“低頭洗碗抬頭洗油煙機”戴軍被綁架唱8遍《阿蓮》最突出的是葉璇的被“下降頭”和papi醬的“被撤資”。

這麼看來每個明星都需要抱著非常開放的心態敢於自黑也敢於接受別人黑自己。儘管這幾年明星越來越放下身段但是敢於在一檔欄目里正面接受輪番吐槽還是需要一些勇氣,不過對於明星來說,這個欄目有一個最大的好處。

這一期裡papi醬澄清自己被撤資說:“實際的情況是邏輯思維不止撤了papi醬的資,是把所有的幾家投資都撤了原因呢是他們發現自己是一個做內容的公司,為什麼要去做文化投資這說明他們自己邏輯思維有問題啊”。

如此一來還還擊了一下邏輯思維,無獨有偶第一期的主咖伊能靜更是一口氣回懟了“愛哭”“曬娃”“老公小十歲”三個大槽點。如此看來表面是被吐槽明星們還真是從吐槽中獲益不少,《吐槽大會》其實體現的是另一種包容。

首選是節目形式的包容話題的包容,也是在引導網友/觀眾和明星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是一種善意和健康的引導。那麼唯一覺得有些彆扭的地方是,有些槽點顯得牽強觀眾有時候也難get“槽點”在哪裡。

我想說的是“吐槽”並不是只需要勇氣,它其實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一種說話方式。這個節目裡最好的吐槽效果應該是“一句一個包袱”,但是因為吐槽對象是固定的最有意思的槽點有點,為了有差別在槽點選擇上有些就顯得生硬。

再有就是嘉賓在吐槽之後都有再有一句“回頭話兒”來安撫,這種做法太多了的話其實也難免影響節目效果,既然夠open那麼就讓吐槽更徹底一些節目也會更好看。


饕餮剪輯


吐槽大會是個喜劇脫口秀節目,挺不錯的。

節目以網絡獨有的“吐槽文化”為切入點,每一期節目邀請一位話題名人,讓他們接受吐槽和自嘲。

採取的形式是先由一群吐槽嘉賓對主咖進行吐槽,最後主咖上臺反擊。

創作團隊邀請具有話題度的明星,加上嘉賓吐槽團,為觀眾們帶來一場“笑果”不斷的喜劇體驗。節目組先劃定一個藝人邀請的範圍,劃定範圍以後會逐一進行溝通,從一開始就說明需要藝人面對的爭議話題。如果藝人無法接受,就重新選擇他人。如果藝人接受,則從朋友的角度去溝通他可以被吐槽的心理邊界。而明星的選擇標準,第一是不能是觸犯過法律、真正有“黑點”的劣跡藝人;第二是選擇曾經有一些爭議事件的藝人。第三是公眾報道形象和自身真實形象有較大反差的藝人。最後是願意直面過去的爭議,走到臺上笑對吐槽的藝人。

《吐槽大會》在傳統脫口秀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製作出新的節目形式以及節目內容,透過“吐槽”的方式傳遞特殊的減壓方式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卸下明星防禦的外殼,還原最真實的自己,才是《吐槽大會》希望達到的目的。吐槽友人也是一門手藝,既要直戳軟肋,又要把握好最恰當的分寸;作為被吐槽對象,也需要有豁達和輕鬆的好心態,節目主持人也以理性的形象掌握節目分寸,杜絕了人身攻擊和低俗言語。

節目組發掘的多位素人,培養成綜藝圈的脫口秀演員,形成“節目培養新卡司、卡司成名後反哺節目”的良性循環。在這個過程中,《吐槽大會》喜劇脫口秀的形式和其所倡導的精神,被廣大觀眾接受和認可,帶動觀眾更加熱衷表達觀點,敢於剖析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坦然嬉笑中,得到更多自信與快樂。節目結束後,還增設更具針對性的行業嘉賓後採,進行深度、真實的對談,呈現更多元的行業價值觀。




珠珠娛樂


《吐槽大會》是一檔非常年輕化的脫口秀節目,張紹剛李誕的才華毋庸置疑,但是這檔綜藝的優點與缺點都非常明顯。首先,這檔綜藝應該是內地第一檔讓明星敢當眾調侃自已的“黑點”的。比如網友調侃唐國強廣告接的太多,節目中就讓各位脫口秀高手以及唐國強本人拿這種事情自黑了一把。

再比如張雨綺看男人的眼光差、王嶽倫靠老婆女兒吃飯、李湘跟謝娜不和等等,這些都是網上熱議的明星話題。以往的節目中,節目組及明星本人都會刻意回頭這些受爭議的話題,諱莫如深,曾經有過不少因為節目組沒有按事先約定提到相關問題而與明星產生衝突。但是這檔節目卻把大家暗暗討論的事情拿到檯面上去說,滿足了觀眾的八卦心態,也讓明星本人更加討喜接地氣。

然而,他的缺點恰恰就是這個優點。參加這檔節目的明星都敢自黑不錯,但是細看就會發現這些自黑的點其實都是網絡上比較討喜的點,並沒有多麼的敏感。節目做不到讓兩個真正不和的人相互吐槽,更做不到拿真正受爭議的話題來討論。

明星之前的吐槽像是隔靴搔癢,初看有新意再看套路類似,容易乏味。 最後送大家一句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娛樂節目嘉賓都喜笑顏開了咱們也就看個樂,還能知道點明星的糗事 。 謝謝





哇咔i我乎


吐槽大會真是個有魔力的節目:

薛之謙上過,後來他出軌前妻了。

李小璐上過,後來她做頭髮了。

張雨綺上過,後來家暴。

經常呼喚冰冰,上一季末尾出鏡,結果因逃稅被罰8.8億。

第三季

第3期胡海泉做嘉賓,一週後……

11月24號新聞:

李誕被爆出軌。

11月27號新聞:

張雨綺與前夫複合。

陳羽凡被爆吸毒。

李小璐和薛之謙在一起了。

都有連鎖反應了。




南玉公子


挺好的,一群天才,喜歡


用戶9071601528389


首先這個節目有特點,符合這個時代的表達,其次就是說破無毒反而能讓大家看見這些人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和別人嘴裡的他們。換個角度也是這些明星洗白的好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