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復發會一次比一次嚴重嗎?

大白(Dr. )


我之前焦慮過三年、每天吃藥維持、沒得過焦慮的人根本不知道焦慮症有多麼的嚇人、每天感覺處處是危險、每天都有瀕死的感覺、心跳的特別快、每天都很無助、直到現在我已經好了很多年了、當時生病的時候不知道是焦慮症的那段時間去醫院搶救室呆過很多次、後來吃藥調整瀕死的感覺少多了、一上來那勁的時候我就自己跟自己生氣、告訴自己該死就死吧、怕也躲不過去、每次都這樣告訴自己、犯病的次數會減少了、我現在也痊癒了、什麼都不要怕、該你井裡死河裡死不了、戰勝它、


可愛的梁二萌


焦慮症復發會一次比一次嚴重。

焦慮症的產生原因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生理上的問題不做多說,去醫院醫治好相應的軀體問題。

心理上的,多會由於一些應激事件導致突發焦慮,因為這一次的突發產生心理陰影,下一次相似情形產生時,又開始焦慮。到後來,開始泛化,復發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

舉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是產後開始發展的焦慮,對什麼事情都緊張。後來,剛回到公司上班,也是諸多不適應,因為一次與領導的不愉快,導致我感到非常憤怒。憤怒加自己之前的總是緊張的心情,導致我渾身燥熱,冒汗,胸悶,臉紅。

後來,慢慢的,經常會產生這種症狀,特別是人多的時候,開會的時候。再到後來,就總是擔心自己會焦慮,變成了焦慮自己的焦慮這樣的惡性循環了,非常痛苦。

但是,也不用太過擔心,找到原因,解決問題就好。

其實,由我自身的焦慮症產生來看,真正的原因是自己對自己的不滿意。

內心自卑,無價值感,而自己又希望自己是一個陽光自信,成熟獨立的人,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差距引發了焦慮。

所以,醫治焦慮症的問題就不能一直以對抗焦慮症本身的方式。而是要首先接納它,然後讓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一直想著怎麼消滅焦慮症,如果這樣,就會越陷越深。這是我深刻的教訓得來的經驗。

所以,如果不希望焦慮症發作越來越嚴重的話,首先要接受焦慮症這個事實,不對抗。

其次,挖掘,認識自己,找出自己的優點,欣賞自己,不要一味的貶低自己。

再者,多學習,多閱讀,特別是心理學方面的書。慢慢的,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當然,還有很多方式提升自信心,都可以去嘗試。

當你對自己越來越滿意的時候,相信焦慮症的發作也會越來越少,越來越輕了。


人淡如菊2011


焦慮症,很多事情擔心的沒完沒了,一件事反覆思考,心煩氣躁,失眠,急躁,很多病人血壓升高,內分泌失調。如果不控制,會導致身體失衡,狀況糟糕

焦慮的人,常常為未來沒發生的事情勞心思慮,想的多,火氣大,思慮傷脾,脾與血氣有關,血氣不好,歸不到肝臟,又會肝氣不疏,更煩躁,更焦慮。這是個惡性循環。

焦慮並不可怕,它只是一種過度擔心,適當的擔心可以讓我們避開危險,但是過度擔心就是思想的扭曲了,你感覺到了危險,就會認定自己處於險境。你想我要暈厥,心臟要跳出來了,我可能會中風,可能會死掉。可是如果您身體沒有疾病,不會因為焦慮暈厥,死掉,因為您發作的時候,心臟跳動加速,多餘的血液流入大腦,絕對不會暈厥,更不會精神錯亂。

十幾二十分鐘您就會回覆平靜。

您心底一定有沒有實現的希望或者慾望,您壓抑您的噴怒,逃避真正的問題,把精力都運用在擔心上

我們要找到根源一般焦慮者大都不想得罪任何人傷害任何人的感情,他們追求做事完美,為人完美,需要別人百分百的認可,忽略自己的憤恨和沮喪,這些就會轉化成焦慮。

不要壓抑自己,要學會面對,自我推測是你內心的扭曲,認為自己沒救了,認為自己不對勁,這些都不現實。

要與自己對話,問問自己為什麼緊張焦慮,好好處理自己的煩惱。你需要勇氣戰勝恐懼,需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做事不需要盡善盡美,為人要學會拒絕



枕邊的小草


焦慮是人類的基礎核心情緒,原始的焦慮情緒是為了活下去,現在的焦慮情緒是為了更好地活下去。幸福,來源於焦慮的解除!因此,當你更幸福時,焦慮不會減少,而是會隨之增加。

這是幸福的焦慮!

焦慮症是不幸福的焦慮,你無法解除這些如影隨形的焦慮不安。廣義的焦慮症包括廣泛性焦慮障礙(慢性焦慮)、驚恐障礙(急性焦慮發作)、社交焦慮障礙、場所恐懼障礙和單純恐懼障礙。通常被我們忽略的是單純恐懼障礙和社交焦慮障礙,而它們的發生率最高。

遺憾的是,在我國,90%的焦慮症未接受過任何專業性諮詢和干預。幾乎都處於慢性的反覆發作病程中。

從生物學視角來看,每復發一次,我們的大腦功能就階段性的功能失調一次,甚至習慣了這些破壞性焦慮的反射。也提示,我們的大腦的能力在一次次下降。

從傳統心理學角度來看,每復發一次,就是我們內心失控一次,痛苦一次,不幸福的焦慮就被記憶一次,行為模式就被強化一次,功能失調的認知圖示就會被激活一次。

但是,現在的心理學卻多了一個視角:是什麼讓你保持了你的焦慮症一直存在?一定有你的道理和理由。焦慮症對你一定具有特殊的意義,否則你不會這麼痛苦還讓他繼續和你在一起!

心理治療,從傳統的“你需要如何改變?”過度到“你是如何保持問題不變的?”,大大將心理進程模型前移。焦慮的特點是對未來的擔憂,控制焦慮的難處時是無法確定和掌控未來。

因此,反覆的焦慮發作,的確很痛苦,但是並非一定是壞事,這些反覆發作的病程給了您從焦慮中認識自己的機會。

只是我們要思考,我們可以不用讓自己痛苦的方式來理解自己,可能會更好!如果你還意識不到,那就繼續焦慮一段時間吧。

目前焦慮症的藥物治療週期,國際指南推薦是18個月!#關注精神健康#


心理科陳博士


說一說反覆發作的焦慮症

焦慮症的發作一般有著明顯的社會心理因素,簡單地說容易焦慮的人可能因為一些很微小的心理因素就會復發焦慮障礙(就是焦慮症)。所以,其實焦慮症從發病因素和症狀表現形式中都和心理問題有著明顯的關聯,患者本身的心理變化對於疾病的影響一定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很多時候治療效果的不理想,或者緩解後的再次復發,或者乾脆就是焦慮症的持續狀態,對於患者都是不得不面對的精神壓力,很可能直接加重病情。


比如我剛剛出院的一位廣泛性焦慮的患者,原本今年早些時候的治療效果很好,患者回家也持續了幾個月的治療,但就在上個月,別人給患者介紹了個據說很有名的“中醫”,告訴她不能吃西藥,讓她把西藥全停了,結果患者只是擔心停了焦慮藥物會導致焦慮的復發就非常意外的復發了嚴重的焦慮。甚至要比以往更難以平靜,又在擔心藥物是不是對自己已經失效了?擔心怎麼沒停藥也會復發?擔心自己的焦慮永遠也好不了等等……

其實焦慮症與其它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相比要更容易反覆發作,因為本身焦慮症的人常常會存在一些易患焦慮的心理因素。而且長時間反覆發作的焦慮,因為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懷疑態度和失望情緒,很容易出現抑鬱症狀,甚至因為長時間的痛苦體驗,還可能出現自殺行為尋求解脫。


所以焦慮症反覆發作,當然可能越來越嚴重。

像我上面說的,焦慮症受到明顯的心理因素影響,所以在焦慮症的醫學治療體系中,我們不得不重視心理治療的重要地位。

長期的系統的持續的心理治療一定對焦慮症患者的幫助會不亞於藥物治療。一般在醫院裡,最常用於焦慮症治療的心理治療方法是認知行為治療(CBT)和森田療法。

心理治療改善情緒的同時並不影響藥物治療的開展,而且兩者的聯合應用往往能夠得到非常滿意的療效。

有些人覺得反正治了還會犯,那就乾脆不要治療了,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焦慮症本身的患病體驗就很痛苦,甚至不亞於更為嚴重的抑鬱症,而治療最起碼可以緩解和有效控制焦慮症的發作。並且很多時候,焦慮症患者是主動求治的,他們也希望擺脫焦慮帶來的痛苦體驗。


我說精神


焦慮症復發會一次比一次嚴重嗎?

雖然沒有明確結論,但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這個假設還真的有可能,理由如下:

一,焦慮和抑鬱往往互相伴隨,或者說症狀上存在重疊,目前統計,焦慮和抑鬱障礙是全球範圍內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二者構成了全球疾病負擔的50%以上。

焦慮、抑鬱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高,從另一焦慮也說明了其本身的根本治癒性較低,大多患者呈反覆發作的狀態。

二,有研究統計:在全國範圍內,焦慮障礙人群的全因死亡率較對照人群高66%,,其中,約40%的個案思域非自然原因。而且,焦慮伴隨抑鬱時,其死亡率明顯高於單病患者。

三,人在持續應激狀態下(包括焦慮),可能加速大腦的萎縮。之前我簡單介紹過,處在應激狀態下的個體,其腦內白紙、膠質、水分以及神經元的樹突和胞體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尤其可能加速海馬的萎縮。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經常憂慮的人感覺記憶力下降,可能與此有關。


四,焦慮不單單合併抑鬱,還可能造成一系列合併症狀,比如睡眠障礙,物質濫用等。當單純的焦慮障礙與其他疾病共病時,就加重了疾病本身的治療難度。有些患者導致抑鬱的出現,繼而出現了激越或遲滯、或者輕生自殺行為;有些患者共病失眠,於是,失眠又成為焦慮的殘存症狀,甚至還可能因此增加了很多鎮靜催眠藥的使用,長期下來,不免又造成了物質的濫用。

當單病出現合併疾病時,就使其本身變得更為複雜,很多患者,焦慮本身或許已經達到臨床治癒標準,但隨後又開始糾結什麼時候能將所服藥物完全戒掉,於是又進入了另外一種焦慮模式。

面對現狀,我們應該何從選擇?

首先,我們要接納焦慮,要知道,焦慮情緒基本存在於每一個個體中,適度的焦慮有利用人們的進步;

其次,學會轉換。當焦慮的情緒出現時,我們可以嘗試利用某一種方式去轉化它。有些人會選擇購物、有些人會選擇美食、有些人會選擇運動、有些人會選擇向他人傾訴,這些方式都可以,但不提倡將自己封閉於房間內,不停的想,很多時候,當你在想對策如何應對焦慮時,往往也加重了焦慮的症狀。

當常規方式不能好轉時,就需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治療。很多個體對精神科醫院存在偏見,認為在精神科治療就意味著精神異常。其實,如我前面所說,目前的焦慮、抑鬱、失眠都屬於高發疾病,但又不屬於我們傳統意義理解的重性精神疾病,經過治療,很大一部分個體最終是可能痊癒乃至不再復發的。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將持續更新相關醫學常識


精神科汐煒醫生


焦慮症屬於神經症疾病之一,與屬於精神病範疇的分裂症有著本質區別。

焦慮症預後良好,自知力存在,有求醫的主觀能動性,即使長期發作不會進行性加重而精神衰退。分裂症患者思維邏輯混亂,自知力喪失,拒絕就醫,疾病得不到控制的患者,精神進行性衰退,造成精神殘疾。

得了焦慮症,應及時干預,首選藥物;其次,量力而行的有氧運動,正念冥想,腹式呼吸,凝視遠方等,持之以恆,必有改善。心理治療,因費用較高,視經濟條件取捨!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這個不會。但是患者很難受。一是這種病很麻煩,沒有西藥可以根制。二是患者發病時自我症狀明顯,醫療設備查不出,一切指標正常。三是患者做好與此病長期鬥爭的心理準備。西藥可以立馬讓你焦慮減輕,但是很容易復發,但不會加重。只是每次輕重程度有差別而已。四,生活有規律,少生氣,要靠自己努力控制復發次數,外因根本解決不了你的焦慮。說白了,也是抑鬱的一種變形。五有條件的話看看宗教方面的書,改變自己的心態,這點效果最好。總之,放下有病之心,想著,就這麼樣,能把我怎麼樣,不要擔心發做一次加重一次的負擔。祝你早日找到自己的好方法。


明用戶2182510732351


按時服藥,病情減輕,直至好轉。

復發一次比一次嚴重,這個情況不一定出現。個人懂得調節情緒。培養良好心態。多接觸大自然,多與正能量的人交際。

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病情能治癒。不復發不就沒有擔心了。





小城多gushi


焦慮症,打個比方就是精神感冒。

治法,首先換環境,儘可能地快地讓大腦換個通風透氣的環境;

其次,提高精神免疫力,多讀正能能量的書或類佛教等書,讓思想格局變大,層次變高,大悟,看淡,放下執念。原有的小思想壓力包袱就會自然放下。

最後,物質均衡補充,適合的體能體娛活動,不能為運動為運動,苦燥的盡動生機之火不夠旺。儘可能找群體互動性的運動,找有樂趣有愉悅感的人群感運功,才能找到快樂和人氣,生機才會勃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