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中,唐僧師徒明明四人,為何鎮元大仙卻偏偏給了兩個人蔘果?

恆實說


大家都知道,鎮元大仙有一樣極其貴重的寶貝,叫人參果。這種果實跟王母娘娘的蟠桃,效果應該不相上下,都是能讓人長壽的。原著形容:“又名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

用人參果來招待唐僧,可見他是拿唐僧當貴賓來對待了。對於這種情況,清風明月肯定不理解:“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鎮元大仙這才解釋道,這唐僧是如來佛祖二弟子金蟬子轉世,而在500年前,金蟬子曾親手傳茶敬我,所以兩人之間是認識的,而且是故人了。

由於鎮元大仙跟唐僧的前世是故人,所以他才會拿兩顆人參果給唐僧吃。至於唐僧的幾個徒弟,那是沒有這個福分吃的。有意思的是,鎮元大仙還交代弟子:“我那果子有數,只許與他兩個,不得多費。”

啥意思呢?就是唐僧最多隻能吃兩個人參果,不能多吃。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挺簡單,除了人參果種植時間長,來之不易外,更重要的是,唐僧是凡人之軀,吃得太多,對唐僧沒什麼好處,甚至很有可能會害了唐僧。

鎮元大仙這麼珍惜人參果,沒想到的是,人家唐僧根本就不吃。大家都知道,唐僧是和尚,是不吃葷的,但人參果只是果實而已,他為什麼不吃呢?其實主要原因是人參果長相引起的。

原著這樣形容人參果:“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鹹備”。這種模樣,會讓唐僧聯想到嬰兒,如果吃人參果的話,就像吃嬰兒一般,這是唐僧不忍心的。

唐僧不忍心吃,但自己的三個徒弟卻想吃,於是才引出後面一系列的事情,也算是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一難吧。

關注我,有趣的內容更多。





李東冬


四個大活人,兩枚人參果。

怎麼分?有學問。

鎮元子既然特意交代清風、明月這兩個倒黴孩子去善待自己的良友與故知,那他就是真心實意的想給唐僧一個天大的面子,給唐僧開一個小灶,補一補身子,讓他安安生生的度一個小蜜月、做一個小月子,提高一下他的經驗值和戰鬥力!

可是鎮元子的優惠政策再好,落實起來還是會遇到最後一公里斷頭路的問題,簡而言之,即是基層施政的怠惰與失職。

試想一下,如果清風與明月這兩個倒黴孩子,要是把人參果像芒果一樣削了皮、切成塊、盛在漂亮的果碟裡端給唐僧吃,如此賓至如歸的美食美器,如此耐心周致的待客之禮,唐僧一定會感動得心思恍惚、大快朵頤,而且吃完之後還得意猶未盡的來一句English:“Waiter!Another dish,please!!”

所以說到底,清風、明月的待客之禮是有問題的,至少是有瑕疵:你讓沒見過榴蓮的人怎麼去吃榴蓮呢?是吃尖兒啊?吃刺兒啊?吃皮兒啊?吃蒂兒把啊?還是吃瓤兒啊?!清風、明月的禮數貌似到了,而且彬彬有禮,可是全程都像是在演戲,一顆誠信服務的待客之心卻自始至終都沒有如約出席!

清風、明月兩個童子冰雪聰明,唐僧在她們面前基本上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以她們的讀心術,足以清晰的預判出唐僧這個土鱉一定不敢吃人參果,那麼兜兜轉轉,這兩枚仙果一定還會落到清風、明月這兩個小鬼頭的肚子裡面!這就是倆倒黴孩子的如意算盤!

如同我們看到的,唐僧這個二五眼果然看不穿人參果的真面目,非得說那是孩兒面的小朋友,並且拒而不受。唐僧打眼,這才讓清風、明月這倆倒黴孩子揀了個天大的漏!

可是對清風、明月來說,撿漏歸揀漏,你得到了不該得到的,你或許就會失去你不想失去的……

西遊中,清風、明月剛出場的時候,都是溫文爾雅的小淑女,不卑不亢,伶牙俐齒,儘管被好勝而刻薄的孫悟空逼得咬牙切齒,基本上還沒有太失禮。

可是你再看清風、明月吃過人參果之後的表現吧,那簡直就成了宮鬥戲中的女主角、女瘋子,成了歇斯底里、心如鐵石的蛇蠍童子,禿驢長、禿驢短的罵得那叫一個流利!

千萬別忘了,唐僧雖說身穿錦斕袈裟、手執九環錫杖,可是在清風、明月倆狂躁的童子眼裡,照樣特麼啥都不是!僅僅是唐猴豬沙禿驢黑名單中的四分之一!!這特麼可就犯了孫悟空的大忌,要知道孫猴子本來就是個齁脾氣,當著猴子罵monkey你還不解氣,你居然還當著monkey的面罵monk,罵禿驢,當著孫悟空的面罵他的恩師,那你再好的人參果樹也難免一命歸西!

兩個童子,兩枚果子,利益的位置,等待的輪次。清風、明月的小小算計,讓所有的小人物和大人物都始料未及!

鎮元子政令不出五莊觀的血色糗事更是讓唐僧師徒頭疼不已、嗟嘆不已,也讓鎮元子追悔莫及!痛定思痛,我估計五莊觀接下來可能要搞一搞改革開放的有益嘗試,怎麼說這也算是五莊觀的家國大事,但是吳老爺子對此卻絕口不提,好沒有道理!嘻嘻嘻!

再說一下鎮元子“四人二果”的鬼把戲:他一再交代童兒要悄悄咪咪的把兩枚人參果送給唐僧吃,可他應該知道,孫悟空作為唐僧的貼身內侍,不會有什麼雞毛蒜皮似的所謂秘密可以瞞得過孫猴子,到最後,師徒四人還是要同時面對“四人二果”的分配難題!


有人說:豬八戒吃西瓜,把人性的苟且與自私刻畫得淋漓盡致,如果再讓師徒四人排排座、分果果成為宮鬥式的史詩,那無疑就會遂了鎮元子的一番算計——無論唐猴豬沙怎麼內耗、怎麼分配革命成功的勝利果實,作為主動出擊的地主之誼,他鎮元子最多不過損失兩枚人參果而已!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清風、明月每人各貪吃了一枚果子,猴豬沙每人各偷吃了一枚果子,還意外損耗了一枚果子,最後劇情陡轉,剩下的果子居然和人參果樹一起被孫悟空斷根而死!可以說,這就是造化弄人、小人物也能創造大歷史的鮮活案例!

所以說,千萬別以為小人物就是一些:人微言輕、任人宰割的小蝦米,在命運微妙的天平上,哪怕一粒小小的塵埃,也有它不可忽視的重量與意義,任何一個貌似微不足道的塵埃分子,都足以改變恢宏的歷史!

什麼叫小人物?嚴格定義起來可能不會那麼容易,可是小人物的職責之一,卻是以埋葬大人物為生平之最大樂事!

另外,四人二果的懸念設計,更讓人想到現代競技體育的獎項設置:騎馬要騎高頭馬,戴花就戴大紅花!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比如10人制的籃球賽,22人制的足球賽,那麼大一幫子人,為了搶一個破球而前仆後繼、拼盡全力,值得嗎?值得!因為這才是現代競技體育的價值和意義!

據說清朝時有一個不懂體育精神為何物的超級鴻儒,初見外國人踢足球,不以為然,深以為恥,覺得一夥二傻子呼呼啦啦的為搶一個破球而累得哼哈喘氣,實在是可憐、可氣而又滑稽!

於是這位鴻儒就愛心氾濫,為了讓國人不再像他那樣揪心不已,他特意給中國球員每個人都發了一個上好的足球,還要大家在球場上講究一下溫良恭儉讓的大國之風,免得失了大國的國體,失了禮儀之邦的君子之氣!

得,拜這位鴻儒所賜,也感謝他的愛心氾濫,直到今天,天朝的大國足球依然還只是一個遙遠的夢,依然停留在球在夢中、夢在言中、言不由衷、寵辱不驚、不怒不痛、不癢不疼、不搶不爭、超級文明的故國之風中……


八戒愛咧咧


我是棗兒,我來回答。

話說唐僧師徒四人來到萬壽山五莊觀,鎮元子正好有事外出。但臨走之前特意囑咐清風明月兩個徒兒:“不日有故人來,且誤怠慢,打兩個人參果與他”。那問題來了,明明是師徒四人,為何只給兩個人參果?聽咱慢慢分析。



師徒四人為何鎮元子只給了兩個人參果?

我認為原因有兩種。第一,什麼是人參果?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能得熟。近萬年才能結的三十個果實。聞一聞就能增壽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能活四萬七千年!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普通神仙連聞一聞的資格都沒有,只有私交甚好的老友方能品嚐一個!而且那是一萬年前的事了。鎮元子因唐僧的到來一下拿出來兩個,也是大手筆了!因為人生果太珍貴了。



第二,既然唐僧身為故人,既然怕怠慢他為何讓兩個小徒弟招待他?鎮元子也有他的算計。他明知唐僧是師徒四人卻又偏偏只給了他們兩個果子,然後讓尖酸刻薄的兩個徒兒獻上。唐僧肉眼凡胎,只看到了人參果外形像孩童,看不出這果子的來歷,身為修佛之人怎敢食用。人參果又不能久放,他知道肯定會被清風明月吃掉,他也能預料到悟空等人肯定會知道人參果之事,會偷打果子被清風明月知道,兩個小徒弟肯定會惡語相向,激化矛盾。悟空的脾氣他知道,肯給會報復將人參果樹打打倒!這時他會露面,來完成他的計劃,要與孫悟空結拜。



鎮元子也是一個精明世故之人,他給了悟空一個臺階。只要能救活人參果樹就與他結拜,他知道悟空實力和背後的勢力,救活人參果樹簡直就是易如反掌。在觀音菩薩和眾仙的見證下與悟空結拜,這樣一來自己又不失面子,又能與悟空背後的勢力攀上關係,這局設的多高級!

你有什麼想法?留言分享一下吧!


棗兒影視觀


我是劉忙觀點,致力於傳統文化傳播。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明白幾點:第一、《西遊記》是一本關於佛法真修實證的著作,每一個人人物的出現都有其特殊含義;第二、鎮元大仙最後盡然和孫悟空結拜為兄弟;第三、他的法術竟然能把師徒四人連同白龍馬一起裝進袖子裡;第四、《西遊記》善於運用諧音的修辭手法。



孫悟空結拜的兄弟有兩個,一個是心魔的象徵牛魔王,一個就是鎮元子。能與孫悟空結拜,說明此人在意識上也有高明之處,那麼,他高明在哪裡?鎮元諧音真元,其實就是孫悟空最終修行的道果,這個道果就是人參果(人參諧音人生),狀態是什麼?就是《道德經》講的: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這個人參果的樣子如下: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兼備。人參果樹乃大地靈根,所結之果是稀世之物。

那麼,請唐僧吃人參果,孫悟空偷吃人參果,鎮元大仙開人參果大會請大家吃人參果,都是吃一種東西,有什麼不同說法呢?



請唐僧吃的兩個果子分別是因果和道果。因果是佛法裡的三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支來試過,今生作者是。道果就是修行人最終領悟和證得的菩提道果,是心物一元的本體。孫悟空偷吃的那個果叫因果。



比較神奇的是,中醫有一副叫草還丹的方子,主治氣血兩虛。《西遊記》特別描寫到人參果又名草還丹。如果《西遊記》是一部關於佛法修行的著作,那唐僧為什麼要吃草還丹?是真的吃藥了嗎?不是。大概的情況是修行到了某種境界或次第,體內經絡自動打通,尤其是腎經通暢,自然會達到補氣、補腎的效果。



《西遊記》這一回的主旨告訴我們要忍耐,是佛法裡的六度之一:忍辱。因此,開篇就點題了。處世須存心上刃,修身切記寸邊而。常言刃字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上士無爭傳亙古,聖人懷德繼當時。剛強更有剛強輩,究竟終成空與非。

我是劉忙觀點,更多關於《西遊記》與佛法的文章,請持續關注。


劉忙觀點


因為人參果很貴啊,不可能說你四個人我就給四個。唐僧和孫悟空的地位都是比較高的,而其他人相對來說較小,而鎮元子本身是給了2個也沒說給誰啊,既得了人情也避免損失過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