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寒門學霸成醫學棟樑,年過古稀仍守防疫一線

近日央視新聞發佈的一個視頻讓筆者類目,一位快73歲的老人,為了保證防疫工作有效推進,不僅親臨一線,而且每天只休息3個小時,當大家都在關心她的身體健康時,她關心的反而是“怎樣提高檢測試劑的敏感性問題”,她就是任勞任怨,以大局為重的李蘭娟院士。然而關於李蘭娟院士,還有眾多令人敬佩的地方。

李蘭娟,寒門學霸成醫學棟樑,年過古稀仍守防疫一線

1947年9月13日,李蘭娟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夏履鎮夏履橋村。她的家境很差,當時她能上學都極其不意。然而家境貧寒成了她奮鬥的動力,憑藉著小學階段的優異成績,她被保送至紹興市第一初級中學,靠著學校發放的助學金,她艱難地完成了初中學業。考慮到自己家裡的實際情況,為了不給家裡增加負擔,儘管成績優異,但是在填報中考志願時她還是在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填報的中專。但是沒想到的是,因為她的成績太優秀了,杭州市第一中學的領導們不願意讓這樣一位優秀的人才失去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於是還是把它錄取到了杭州市第一中學。

李蘭娟,寒門學霸成醫學棟樑,年過古稀仍守防疫一線

對於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李蘭娟特別珍惜,在高中時學習更加刻苦,最終考上了浙江醫科大學。當時上大學有多麼的不易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於是她勤勤懇懇,潛心學習,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從浙江醫科大學畢業,轉而成為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治醫生,這個崗位,她一干就是20年。與現在眾多年輕人急功近利不同,她潛心治病救人,不追名逐利,反而成就了自己。1993年10月,她升任為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後來逐步晉升,曾擔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黨組書記,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務,並於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寒門學霸成醫學棟樑,年過古稀仍守防疫一線

李蘭娟院士參加工作數十年,對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創建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並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為感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蘭娟,寒門學霸成醫學棟樑,年過古稀仍守防疫一線

李蘭娟院士學術成果更是讓人歎服,截至2016年12月,李蘭娟院士在各大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JM等SCI收錄雜誌發表200餘篇,主編出版了專著36部。她在醫學領域做出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她讓人佩服之處還不僅如此。

李蘭娟,寒門學霸成醫學棟樑,年過古稀仍守防疫一線

為了給中國培養國際一流的醫學科學家,李蘭娟院士和他丈夫鄭樹森院士設立了“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及樹蘭醫學獎,給醫學新秀給予扶持,給在醫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給予激勵,希望中國內能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世界一流醫學科學家。

李蘭娟,寒門學霸成醫學棟樑,年過古稀仍守防疫一線

或許李蘭娟院士的身材並不高大,但是她的光輝形象確極其偉岸。她是李蘭娟,一位年過古稀卻依然奮鬥在抗疫一線“最可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