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李陽疑似復婚,這真是2019年最讓人迷惑的一則新聞。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近日李陽的前妻Kim在社交媒體上po了一段話,全文太長(截取部分)。↓↓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聲明中,她發自肺腑地聲稱自己已經原諒李陽,並且為了合理化自己的邏輯,她也努力的做了一些解釋。


例如她把自己稱之為“家暴倖存者”而不是“家暴受害者”,用“真正的癒合”替代“膚淺的原諒”,意在告訴大家她已經從原有的傷害中走出來,原諒則是她走出來的結果。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講真,通篇看完除了感受到她對李陽的愛,沒覺得她的癒合和那些膚淺的原諒有什麼區別。


在Kim的眼中,“他是那個在喂金魚時有孩子般笑容的人;那個整晚陪伴我寫英文句子的人;還有更重要的,他是我三個可愛女兒的父親。”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如今說的挺溫馨,要知道這個喂金魚時有孩子般笑容的男人曾經當著他們小孩的面前,揪住她的頭髮不停撞擊地下。


一下,兩下,三下......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不僅如此,李陽事後還到處宣揚“每個家庭都發生過”的論調,直到2018年接受訪問,他還沒能意識自己的錯誤。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現在網上還流傳著之前Kim被打觸目驚心的照片。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但是無論如何,原諒與否都是個人的選擇。


我不贊同的是,作為反家暴第一人的Kim,如今寫篇長文告知天下她對前夫的原諒,這會對那些正在遭受傷害,想要反抗逃離的女性產生怎樣的影響。


這些受家暴的人本就很難從家暴中逃離出來,他們也無法分辨什麼是“真正的癒合”,什麼是“膚淺的原諒”。


他們對家暴者都有一種天然的依賴,勸說他們勇敢離開,可能需要很多的努力,讓他們放棄抵抗,只需要外界的一點點鼓勵。


可如今她用所謂的愛之說,給了那些身處暴力之中的受害者們一個強而有力不離開的理由,他們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告訴自己,打在身上的拳頭無法打散心裡的愛。


可這真的是愛嗎?不,那只是受害者的自我欺騙。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有心理諮詢師總結,許多受家暴的人到最後都會演變成“受虐型人格”,他們自願留在暴力的環境下,而不離開的理由,正和Kim說的一樣,就是愛與原諒。


《大小謊言》中,妮可基尼曼飾演的Celeste表面上是人人羨慕的大律師,她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兒子,還有一個愛她的高富帥丈夫。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但是在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丈夫關起門來對她的拳腳相加,每次家暴後,他們都會用激烈的Xing事做結尾。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未來的幾天,她得到的是丈夫體貼的關心和愉悅的相處時光。


被打時Celeste也想過離開,但事後還是忍不住懷念和他的好,在進行心理輔導時,她會自行否定丈夫的暴行,不斷重複著他們的甜蜜瞬間。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即使面對愛人的殘暴,依然相信以及懷念愛人對她的愛,從內裡拒絕面對愛人對她的傷害,這種自欺欺人,心理學稱之為“受虐型人格”


“Celeste們”都有以下的共同點:


1) 願意被人剝削、虐待,即使有更好的環境他們也不願意逃離;

2) 認為自己應該為他人犧牲自己的利益;

3) 拒絕他人幫助,不想讓自己成為他們的負擔;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他們總能從那些痛苦,失敗,自我毀滅中獲得快樂,這種愉悅不是身體的,而是道德上自我犧牲的滿足感。


但是為了減輕被打的痛苦感,他們不把對方視為傷害者,而是一個與自己相愛的人。


為了愛人而犧牲,這一切都說得通了。


正如《實習醫生格蕾》某一集,一名被囚禁很久的女孩獲救後,她卻說:“他不只是一個壞人,也是和我相處很久的人,你們知道嗎?有時候我們還一起看電視”。


“他只是一個愛我的人”,這是家暴受害者們最常見的自我欺騙。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活得好好的,為什麼願意被虐


打在身上的拳頭不疼嗎?


疼,真的很疼。那些被家暴的人也一樣,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強烈的疼痛感。


但是他們為何不走,為什麼還願意一次又一次臣服在暴力之下?


心理學上說,在兒童時期,大人們總是引導小孩要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久而久之,他們就習慣於自我奉獻,犧牲。


比如,有個小孩,被別人打了,他去找爸爸,爸爸卻告訴他,是不是他哪裡不好,下次不要惹人家。


自然而然,這個小孩就學會隱忍,開始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其實這種性格很常見,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就是我們說的老好人,喜歡隱忍自己,成全別人;


極端一點,就會變成受虐型人格,他們已經習慣了忍一時風平浪靜,讓別人開心,來換取接下來的片刻安寧。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老家鄰居的一個姐姐,她還有兩個弟弟,作為老大,從小就被父母教育,要讓著弟弟們。


結果是有什麼好吃的,弟弟先;有什麼好玩的,弟弟先;就連上班後的工資也要幫忙養著弟弟們。


可是她的弟弟對她並不好,拿錢的時候理直氣壯,罵她的時候更是毫無羞恥感。


後來她嫁了,嫁給同村一個開小賣部的男人,男人風評不好,嫁過去不久,丈夫開始在公開場合罵她,她都只是默默低頭聽著,然後叫罵聲就變成了打罵聲。


有人勸她趕緊離婚,她卻說,老林(她老公)前段時間心情不好,所以才脾氣大,以後就沒事了。


從小的生活環境已經讓她學會容忍,靜靜接受這個社會的不公平對待。


可是,她不知道這個世上還有一樣東西叫逃開


忍只能帶來一時的安寧,可迎接的是更痛苦的風雨,只有遠離,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無法逃離怎麼辦


其實我們都知道,家暴一旦開始,如果沒有在第一次及時反抗或者逃離,那麼接下來就會越來越難以離開。


可那些已經陷入家暴的漩渦中,有“受虐型人格”的人們能夠怎麼辦。


《大小謊言》中Celeste的心理醫生這麼說:


一)租一間房子,把家裡佈置好,放好糧食,為小孩的房間鋪好床


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真的萬萬不能。


首選我們要有經濟獨立,為自己儲存一點能夠生存的資本,讓我們在逃離的時候有地方可去,金錢不能夠解決我們被打的問題,卻能在短期內讓我們有安身立命的地方。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二)拿一本日記,記下自己的感受


每次家暴後記下當時的詳情,去醫院就診,並且拍下受傷的照片,(除了局部照之外,也要照正面照),這些可以成為證據,為爭取撫養權做充分的準備。


被打真的很痛苦,但是這些受害者們會在事後用各種曾經美好的記憶,來抹平這些暴力帶來的創傷,而這一本本記事本就是在實實在在告訴我們,痛苦還在繼續。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三)想象最好的朋友正在遭受著這樣的痛苦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我們身處深淵的時候,往往不能理智的抽身離開。愛意、情誼成了自我催眠的藉口,但是,當我們成為旁觀者,許多事情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心理醫生讓Celeste閉上眼睛想象,她最好的朋友正在經歷她所經歷的痛苦。Celeste在腦海裡想象後,不停的吼著,不要,不要......


最後,她終於幡然醒悟,這種暴力是不對的。


“瘋狂英語”李陽前妻Kim發文原諒家暴,是原諒還是自我欺騙?


家暴永遠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可比家暴更難解決的,是那些經受家暴卻沒辦法走出的人們。


他們經歷著身心的煎熬,對感情難以割捨,當他們勇敢走出來,希望這個社會給予他們的是全面的支持,就像宇芽一樣,讓我們的鼓勵成為他們重生的勇氣。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