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安樂死提出的反面看,為什麼過去提的人不多,而今很多人都支持安樂死?

明44228543


以前有一句話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現在有一句話是,要有質量地活著。

以前活到萬般無奈、決定放棄生命的時候,可能是自掛東南枝。

現在活到確實病入膏肓、藥石無效的時候,希望能有尊嚴地離開。

這是觀念在改變,生存環境在改變的必然結果。

若是顧活人都顧不過來,哪裡顧得到“死人”?

若是有尊嚴地活著都做不到,遑論有尊嚴地“死去”?

不是老年人多了,要幹掉老年人啊!

人人都要老的,不能簡單粗暴地幹掉老年人了事。

但人人都不希望廢材一樣,屎尿都要假手於人,屈辱地活著吧?

這就是安樂死越來越被提及的緣故吧。

可是,不樂觀。估計不可能實現。幾十年之內,估計都不能實現。



雲是鶴家鄉680


過去的人,那是沒辦法,一個是不知道什麼是安樂死,也並不瞭解安樂死。還有的是覺得,安樂死不是殺人嗎?哪怕我親人再痛苦,我也不能殺了他啊!

我小的時候,跟著我表姐去照顧她癱瘓在床的婆婆,老太太胖,臥床不起之後生了褥瘡,整個臀部後背都爛出了一個晚大的坑,流著膿血,露出森森白虎,散發著惡臭,周圍蒼蠅環繞。但是就這樣還是苟延殘喘了好幾個月,老太太才去世,總算是不用受罪了。

現在的人,隨著醫學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自身的生活之間要求也高了。那種生不如死,沒有任何尊嚴,也沒有任何生活素質可言的活法,很多人根本不能忍受,覺得那種生活,就是生不如死,還不如早點解脫。

雖然現在很多人支持安樂死,但是畢竟安樂死並沒有在我國立法,而其中牽涉到的社會倫理學和醫療方面的問題,要解決要有具體的規定來規範,可能還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死亡,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終點,在到達這個終點的時候,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是可以選擇的,是有尊嚴的。我想這也是越來越多的人支持安樂死的原因之一。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我看著我的母親在病榻上煎熬了七年,苦了我的孃親,痛煞了做女兒的我,可是孃親無奈,我也無奈,孃親天天唸叨著“生不如死”,我母親中風七年,痛苦了七年,那種滋味真的是求生不能求死不行,所以我特別害怕自己會步我孃親後塵,所以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在自己實在活不下去,無法可治的時候能夠安樂死,那樣不給親人添痛苦,更不會讓自己痛苦,當然能夠治療的疾病一定會堅持治療,但絕對不搶救,不插管,不做無效治療,好希望政府也能有安樂死的政策,這樣就能夠讓我安心的度過我的晚年生活。


流淌的歲月


支持安樂死,在重病無救情況下,讓病者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自己選擇,我們不作為安樂死受體者本身不太具有發言權,但是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得癌症死亡,我見過她們最後的模樣,錢花了不少,但是人真的是熬死的,熬得只有皮包骨,不能吃不能喝,這是被動死亡受刑的過程,太慘忍。中國有很多人自殺,是因為沒有辦法體面的去死,只能選擇最壯烈的方式結束自己。我不知道現在人的孝道是孝順給當事人的,還是給外界看的,我尊重任何一個處於病痛絕境著者的選擇。哪怕我自己,我不知道離死亡會有多遠,但是我已經在存錢了,如若我也到了那天,我會去荷蘭選擇安樂死,生的時候是混沌的,死的時候我想要尊嚴。


煙火1457657


支持安樂死,現在化學汙染,假冒偽劣普遍的生活環境下。癌症撗行,當下醫療還不能治癒。許多絕症病人在晚期的癌痛下生不如死,尊嚴盡失,家庭拖垮的情況下,希望執行安樂死。但立法的人並沒有普通市民的感受,豪華的病房高檔次的的醫療而且是全免費的,吊著一口氣也領幾萬十九萬的薪資,紅包福利常領,一般市民家有絕症病人,和患者本人財產拖垮,受盡痛苦離去的那種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的感受他們體會不到。本人50後,獨子家庭身體尚好,但希望儘快實行安樂死這一文明科學,民主的法律法規。讓每一人離開時有尊嚴,對家庭對親人無拖累。


dddwww


我支持一定規則下的安樂死。

人生的終點一定是死亡,人本就是向死而生。沒有人能夠例外。

我給父母養老送終,有一個弟弟,但父母的養老從未指望他。對於父母的晚年生活我會盡全力給予最好的。他們已經年近八十,一旦進了ICU我也會盡全力搶救,底線是我能拿出所有的經濟能力,但是不負債(父母有醫保,本人生活在一線城市),不插管。這個想法是跟父母商量好的。我姥爺活了92歲,如果父母過了90歲進ICU,說實在的,醫生也不會支持插管搶救了。

我自己也跟獨生女兒說好了,我自己求生欲是比較強的,一旦到了需要搶救,底線也是不插管,不負債。不是女兒孝不孝順的問題,是我自己對於生死的看法問題。

我尊重那些傾盡所有也要多活一天的人,他有他生存的權力。

我希望我也能有我選擇的權力。


用戶北鶴南飛


尊敬的上海張雯,你好。你對安樂死這個問題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同意你的觀點。安樂死就是別人強加患者的。任何一個人到了重病那步都希望家人和醫生給他醫冶搶救而不願一針眼閉了。都留戀家人和生活大世界的繁華。能說那樣的話都是心靈道德出了問題的!我舉一例,我自己最親的最小的妹妹,因家務,繁雜的辦幼學操勞,日積月累於二零一三年春五月節因身體不適自己上省城合肥住院,期間病加重,食稀即吐,還是黃水,住院兩月餘力求我們當哥給轉上海救治,屆時己在合肥開刀查出了胃癌晚期,就那樣要去上海求醫,她生前就沒去過上海玩過。為治療去了,是醫院車,在上海化療後失去語音功能不能說話,上海不見好轉,她自己又要回合肥來治療。我們做哥姐的依她,我們都借錢了也要給小妹治,她有一個兒子十三歲當年還未成年,極不懂事,三月後,小妹用骨瘦如枈的手顫抖的寫出四個字孩子太小。一直都水米不能進,三個多月了就這樣,我們知道這是妹妹求生的本能和對孩子親人世俗眷戀的力量支配她寫出來這4個字,這4個字現在由我小外姪保存紀念,小妹臨走頭一天晚上突然加重病情失氧,至終大腦不糊塗還比劃讓醫療急救,重症監護室醫生答應搶救她,小妹露出了常人少有的笑容,這說明小妹也是所有人在走之前的救生慾望,次日留下遺憾走了,臨走眼一直睜著!我寫這個例子時我在流淚,血沮,不甘啊。小妹那年三十九歲正年輕。說這個問題就是人類自己要人道一些。孝道一些,不能立什麼那個法。太殘忍了。每個人到那步都想活,哪怕有一絲希望也要求生不願死


笑口常開206832217


經歷過一次生死的人,才能看的透徹,曾經的ICU室搶救過來,我淚流滿面,一句話說不出來,不是重生的激動,是痛苦的淚水。如果再有這樣的選擇,希望家人再別搶救。

搶救就是經歷一次脫胎換骨之痛,麻藥過去,四肢被綁在床上,渾身插滿管子,喉嚨每呼吸一下就像千刀萬剮,嘴巴乾裂的像上甘嶺,不過24小時不會給水喝,眼淚巴巴的看著護士,只能拿棉籤溼一下乾裂的嘴唇,那時如果能動,都會毫不猶豫的跳樓,結束這種痛苦。全身骨頭躺幾天就像拆過一樣,沒一處不疼的。

所以很多人覺得好死不如賴活著,如果沒有痛苦的活著當然好,如果想死死不了的時候才是最痛苦,所以奉勸孝順的子女們,如果父母已無法健康起來,就別再讓他們受最後的痛苦了,選擇自然死亡或安樂死亡,都是最後對父母的愛。


谷香情感


安樂死 其實蠻殘忍的。重病患者分有思維能力和沒有思維能力。

沒有思維能力 我們家屬也不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等於任何決定其實都是我們強加給他們的。

有思維能力 有分自己能清楚表達和沒辦法表達。重病患者 一面是承受著痛苦 一面又在掙扎著求生存。

說說我前遠房姐夫(介紹一下背景 他年輕時候吃喝嫖賭 把姐姐帶著女兒一直住孃家 從來沒有出過一分錢生活費。房屋動遷 拿的錢全用光 再把動遷安置房也賣掉。現在打官司要他女兒贍養)

兩年前腦梗 癱瘓在床 生活不能自理。在康復醫院 女兒一月差不多出3000多 算上他的退休工資6000不到。差不多在康復醫院開銷在1萬不到一個月。

上週心梗 他叫女兒送他去新華醫院搶救。醫生覺得用藥就可以控制的病情 他堅持要心臟搭橋 還要求用進口的。在醫生拒絕的情況下 他天天在醫院急診室罵人 要求轉去私立醫院做手術。已經罵跑了三位護工。 這個都沒有到是否要安樂死的地步 已經鬧的雞飛狗跳。如果他病情惡化 他女兒萬一選擇不做創傷搶救 估計他爸爸那邊的家屬就可以鬧到他女兒不得安生了。

通過安樂死 家裡總有那麼1-2個會持反對意見。到時候家裡的矛盾會更加尖銳。


上海張雯


這個問題的確使人寒心,作為人有生就有死,這是必然的結果。過去有句老話“好死不如賴活著”誰又願意去死呢?能活一天算一天。可是現實確是艱難。雖說現在的生活好了,但得癌症和各種大病的人太多,就是有條件治療也是非常痛苦的。特別是象我們60年代的人,由於計劃生育政策很嚴,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給他們的壓力很大。作為老人那能忍心呢!因此啊!在人處於絕望的時候,安樂死是最理想的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