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多年日本的GDP,幾乎沒什麼明顯變化,日本的經濟現狀究竟如何?

寰球商業報道


中日韓經濟互補性很強,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行了8年 ,去年在成都召開首腦會議 ,感覺快了。

如果中日韓首先形成類似歐盟2000年前的形態,繼而探索發展亞元,三國資金、技術、人力資源自由流動,這個經濟體與美國、歐盟等量齊觀,不出二十年中國也是發達國家。

日本2000年以來每年一個諾貝爾獎,芯片、新材料、醫藥、氫電池汽車、遊戲、動漫創新能力一直處於高水平。他的人口負增長、人口老齡化、經濟長期通縮,經濟活力衰微。日本存款都要交存款費了,負利率說明它的資本缺乏投資項目。

中國是需要資本投資的熱土,中國人力資源希望便利化地到日本工作,中國企業創新研發急需合作伙伴,以便產業升級。

因研發藍光LED而獲得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批評了日本的專利制度和整個東亞教育體系。他抨擊了日本的教育制度,稱大學入學考試製度非常糟糕,韓國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標都是考入著名大學。他認為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年輕人應該學習不同的事情。


雲端美


在20年的時間裡日本的GDP,一直都是以0~2%的低速增長著。而我國卻始終保持著10%以上的很高速的增長階段,從總體的GDP數據上看,日本似乎是真的落寞了。可是有一項數據是不能忽視的,那就是他們的人均GDP。雖說日本陷入了常年的低迷,但是他還是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早已就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的日本最為本,肯定是有著讓人不能小覷的底蘊。

最為明顯的那就是,他們的人均GDP一直都處在穩定的增長中,根本就沒有顯示出任何的下降趨勢。據相關的數據顯示,這是日本GDP處於低迷時候的20年裡,日本的人均GDP,依然在穩定的上升。由此可見,日本雖然說整體的增長是緩慢的,但是人民卻富了起來。所以說在這個社會發展的年代,GDP的數據已經不能夠代表一個國家是否強盛了。

日本是一個小國,資源也是很少的,但是日本卻成為了亞洲最有錢的國家之一。是因為日本有三項優勢,其中技術是日本的高端核心技術,是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的。日本有一堆在國際上的大企業,日本製造是技術與質量的代名詞。而且日本是一個很注重國民的教育和素質問題,所以日本所擁有的優勢,使日本從客觀的角度上說,他依然是亞洲乃至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樂活兒


日本的GDP近20多年之所以沒有明顯提升,是因為日本目前面臨了幾乎所有西方國家面臨的很多問題加上日本目前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平穩期,國家政策調整放緩了經濟的增速。


經濟沒有增長放緩或者沒有明顯變化的觀點我認為有如下:

一.自身劣勢

1.日本地處東亞,是一個典型的島國,地域狹小,資源匱乏,長期依賴進口。

2.人口密度大,資源分配少。

3.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颱風多發地,自然災害頻發。

4.氣候單一性。

二.國際貿易

根據日本財務省公佈的最新數據,自2019年五月以來,日本出口延續此前的跌勢同比下降7.8%,進口也下降了1.5%。中國作為日本最大貿易國,日本對華出口下降明顯,日本作為中國第四大貿易國,中國出口到日本的產品增勢明顯,反之隨著中國在日本各個優勢領域的快速崛起,很多產品替代了日本產品,導致日本高科技及電子領域發揮不了優勢,松下,索尼,尼康等日本企業紛紛下調對華出口,這另日本政府瑟瑟。受美國關稅問題影響,中國的經濟也有所下調,日本的精工產業找不到更好的出路,這對日本來說會有明顯的衝擊!

三.日本國際競爭力有下滑趨勢

由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高速發展加上韓國等國家的競爭日本在中低端產品上逐漸失去優勢,由於日本的物價水平較高,工資水平較高,再加上資源匱乏,產業轉型困難,日本的國際優勢產業逐步被縮窄,產業凋零,不過日本的實力放在今天依然不容小覷!日本截止2020年GDP總量世界第4,有著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和醫療保障,教育水平較高,科技研發投入大,加上搞福利,使得人均壽命居世界首位,是公認的發達國家也是亞洲第一個發達國家。目前日本的青年創業存在困局,社會創新力出現瓶頸,這都為未來的日本發展形成了障礙,從長期來看,日本的國際競爭力有所下滑是必然的,這是全球再平衡的趨勢,也是以中國為首發展中國家競爭力不斷提高的表現。

四.日本央行國際貨幣戰略上的矛盾

“廣島協議”之後,日本遭受經濟危機,損失慘重,從此日本央行在國際貨幣戰略上極其謹慎,但是日本央行卻一直雄心勃勃,試圖不斷擴大日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所以日本利用“失去的二十年”為議題,不斷向美國示弱,日本央行藉機把利率歸零,自此依靠長期低利率在國際間套利,成為了美元等貨幣的吸血蟲,也在中國等國家身上獲利豐厚。由於超低利率符合日本的走出去戰略,利於日本在國際間投資與套利、搶佔國際市場,同時利於威懾國內通貨膨脹,所以日本央行長期堅持負利率與零利率政策。但是過低的利率利於日元就出,所以日本內部經濟增速必然就受到限制,這是流動性所決定的,因此國際貨幣的定位與國內流動性之間存在長期矛盾。如果未來美元再次進入到零利率時期,那將對日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五.家族式企業結構與人口老齡化

日本的家族式企業結構讓其他國家很難在日本發展,再加上受美國的制約與老齡化等現象,使日本的國際競爭力有所下降,長期來看日本的經濟發展並不樂觀。

總之日本的經濟近些年雖然沒有多大變化,但是其實力依然不容小覷。以上就是我對問題的看法和論述,喜歡我的文章就請關注我,謝謝。


蒙太奇and蒙奇奇


大家是不是覺得覺得日本現在沒有存在感了?其實日本悶聲發大財,經濟仍然強勁,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國民財富依然雄厚,生活水平也很高,真正一直在發達國家行列呢!

2018年日本全年經濟增長率為0.7%,又是自2012年以來連續7年的持續增長。2018年日本GDP總值達到548萬億日元,比上一年增加3萬億日元,再創日本歷史最高水平。

日本生活水平高,失業率很低,人們可以充分就業

1990年到現在日本的GDP數據雖然增長速度緩慢,但是一直比較平穩。這20年因為之前日本底子厚,目前雖然被我國超過,但是仍然穩穩居於世界第三位。從日本失業率數據看出,按照凱恩斯經濟學的理論,失業率在4%以內就是充分就業,20 年來日本失業率最高的年份是2002年,為5.4%,2013年8月為4.1%,與歐美國家相對比,日本近年來失業率也非常低。

在“失去的20年”裡,日本的個人金融資產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這也是日本民眾並不認為生活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

中日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是1:3.8(中國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是2.7萬人民幣/人,日本差不多是172萬日元/人=10.54萬人民幣/人)

但是日本老齡化情況嚴重,老年人還在持續工作,勞動力不足。

日本每年出生和死亡人數,日本人口已經在持續下降 細看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年輕人不婚是一個重要因素。約四分之一的日本男性50歲之前從未結過婚,約七分之一的女性亦是如此。

日本2017年一項調查顯示,日本人的“終生未婚率”還將持續攀升,到2035年日本男性的“終生未婚率”將接近30%,女性將接近20%。“超單身社會”和“單身大國”正在成為日本的新“標籤”。到2035年日本1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4805萬是單身者,有配偶者約為5279萬,即約有一半日本人會過單身生活。

預計日本2035年的人口結構,人口比現在減少1500萬人,下降到1.12億,其中50歲以上人口占55%以上,日本正在迅速變成一個老年人國家。

日本實體經濟雄厚,海外投資遍佈全球,支撐日本未來發展

日本的經濟是由強大的實體經濟支撐的,結構上比較合理也比較先進。產業工人待遇非常好,證明製造業利潤豐厚,何以利潤豐厚?其實就是技術領先,有了製造業做支撐,其他的諸如商業零售、物流航運、依託實體經濟生存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日本有實力的大企業紛紛搭上經濟全球化快車,加大對外併購、建廠等海外投資力度。截至2018年9月份,日本海外直接投資餘額達到185萬億日元, 2018年日本製造業跨國生產比例達到36%,產品銷售額佔到40%,直接投資收益首次超過10萬億日元,相當於貿易盈餘的8倍以上。可見,大企業已將發展重心向海外擴展。

日本已經連續22年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其海外資產是我國的兩倍有多。

總結:被總看物價高低和東京的房價,其實居民生活有質量保障、老來有所養,食物有保障和有機,國家有實力,藏富於民。那就是好地方。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一般都會認為廣場協議讓日本進入了經濟空轉期,從此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保持非常低迷的狀態,所以GDP始終變化不大。

但實際上廣場協議簽訂之後,對於日本的經濟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衝擊,根本上動搖了日本經濟增長根基的,是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美國加大了對於日本技術突破的封鎖,類似於現在對中國的打壓,使日本的高科技產業逐步外移到了韓國,日本的經濟增長動力從此喪失了。第二方面是在日本經濟突飛猛進之後,大量的資本轉向了金融行業,因此日本的股市和房地產行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日本的經濟從此從實體行業轉向了虛擬經濟為主,整體進入了高泡沫時代,在泡沫破裂之後,日本的經濟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那麼現在日本的經濟情況如何呢?說實話改變不大仍然是處於低速前進的狀態,但在安倍上臺之後實際上對於日本經濟還是注入了活力的,首先是採取了安倍經濟學以及負利率這種極端的支撐經濟手段,其次開始為日本的外部環境改善做出努力。所以現在的日本經濟其實已經有一定的改變了,這在去年歐美經濟遭遇明顯的下行壓力之下對比就十分明顯,日本經濟雖然沒有迅速的經濟增速提高,但是卻避免了進一步的下滑,可以說整體的環境已經改善了。

只不過在日本失去了主要經濟增長點的前提下,目前日本仍然沒有找到可以拉動日本經濟迅速回到軌道上的引擎,因此未來日本迅速增長的節點還沒有看到,可能仍然將處於長期的低迷狀態。


諮詢師天生


安倍晉三接首相前,日本GDP高達5.5萬億美元,他接任後一路起伏下滑。有的年份4.5萬億,有時4.3萬億,最高時勉強到4.7萬億,最低時3.9萬億。

近十來年日本人口總數變化並不太大。

可是有人老說日本人均GDP在不斷地增高,還說安倍經濟學成效顯著的話。

很奇怪這些結論產生的根據。


魯秦中51321308


其實談到GDP問題,很多人就會說美國,日本,歐洲落後了,其實這是一個錯覺,不是他們落後了,而是我們進步神速。

如果用人的年齡和身體進行比喻: 歐美國家包括日本這些“先進發達國家”現在處於“中年狀態”,慢跑還行,衝刺能力肯定有不及中國這種“青年”。

中國經濟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也就經歷了40年,因為我們之前落後的太多了,所以一旦“身體”恢復健康,奔跑速度會很快,而且追趕的“勁頭十足”!

從相對奔跑速度看明顯比日本這種國家快的多!但這不代表日本這些發達國家落後了,因為人家早就跑在很前面了,是我們在追趕!

日本包括歐美國家最近這些年經濟增速基本上都在2%左右,但大家要記住: 日本經濟騰飛是在60-70年代,那時候的日本經濟增速是非常非常快的!

俗話說: 人的體力終究是有限的,不可能永遠都是“高速奔跑”,就像我們曾經在10幾年前GDP增速最高達到14%,現在也在逐漸“回落”,目前已經降速到6%,如果後面我們再降速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現象,畢竟隨著“經濟體量”越來越大,增量速度逐漸下降才是比較自然的。如果體量那麼大,還能以“高速”奔跑,那基本上就是“吃了春藥”了😂😂,那是會“透支”傷身體的。

因此我們應該正確理解看待日本,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因為他們已經過了“高速奔跑”的年齡。而我們還在“高速奔跑”之中(因為我們起跑晚,勁頭還比較足的時候)。

但是我們終究也會有“慢速奔跑”的一天,否則反而容易出問題。一個“老頭”如果還能高速奔跑,基本上就“離死”不遠了😂。我們現在這種逐漸“降速”的經濟發展勢頭是比較健康正常的。而日本,美國這些國家現在這種速度也是比較健康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


黃家老爹


日本的經濟現已進入保存期,在原有的基礎上的微增,在安倍經濟學中,也算穩妥的做法。日夲資源缺乏,人口老成,對外的開拓困難重重,尤在美國的壓制和操控下,更難發圍。安倍的中東之行,和亞太各國的經貿往來,尤當中國的貿交結,更顯示出穩中有進的開拓風格。中東之行和非常的參於也體現日本的進取和對外發展的靈活性和延伸尋求發展的渴望!


周敏康801


二戰結束後日本的經濟突飛猛進,gdp和人均gdp都排在世界的前列,日本的經濟進入了良性循環階段

日本的服務業強大,義務教育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有保障,國民的生活基本上做到了“衣食無憂”,gdp雖然從世界第二位降到了第三位但是生活質量並沒有明顯的下降

古代日本派遣隋使和遣唐使“手藝”學成後立馬閉關鎖國到了一千年以後的明治時代,連“唐船”(中國船)也不得進入日本,消化漢文化並進行改良,創造了以漢字為藍本又適合日本阿爾泰語系發音的片假文,日本經濟進入了穩定的良性循環

今天的日本和古代的日本極其相似


792突擊步槍


其實這20多年來日本經濟是有增長的,但速度比較緩慢,年均增速不斷1%。而日本GDP總量也有增加,1990年日本GDP約為430萬億日元,2018年這個數據是548.5萬億日元,這20多年增長了27.5%。我們之所以看到日本GDP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主要是由匯率造成的。因為我們平時看到的數據,大都是換算成美元,1995年日元兌美元曾創下79:1的最高紀錄,如今是109附近,因此貶值幅度比較大,所以我們會。看到這20多年來日本GDP幾乎都是處在4~6萬億美元區間。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日本的經濟巔峰,尤其在1995年,日本GDP達到了美國的70%,人均GDP更是美國的1.7倍,但如今日本GDP已經不到美國的1/4,人均GDP也只有美國的3/5左右,可見這20多年來日本經濟地位下滑比較嚴重。

如今日本依然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因此它的經濟增速也不會高到哪去,而且日本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負債率極高,小編認為它未來的經濟發展不會有大的起色,依然像過去二十多年那樣緩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