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原始有多少防治瘟疫的方法?

手機用戶50233228036


首先古代的很多傳染病也和“病從口入”有很大的關係的。比如說東漢末年的廣陵太守陳登就是因為喜歡“食腥物”,所以導致“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從而出現“胸中煩懣,面赤不食”的症狀,於是華佗在給陳登辨明證後,便給他服用了一升湯藥,結果陳登喝下去後,立刻就吐出了三升“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形態的蟲子,廣陵太守陳登頓時感覺十分清爽,“所苦便愈”。雖然如此,但是華佗卻斷言說,陳登的病會在三年後重新發作,如果陳登在三年後再次感覺“胸中煩懣,面赤不食”的時候,沒有“遇良醫”為其“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的話,那麼廣陵太守陳登必死無疑,結果陳登果然在三年後再次發病而死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華佗這個草澤醫生才被把持朝政的魏武帝曹操知道。從這件是就可以看出,古代的“大疫”很多時候也是和“病從口入”有關的。

中國古人有一句話叫做“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衛生條件較差,以及頻繁的“大旱”、“大水”、“大蝗”,加上戰亂頻繁,以及朝廷的橫徵暴斂而導致糧食減產,“陰陽差越,變異並見,萬民飢流,羌貊叛戾”,於是乎飢腸轆轆的流民為了填飽肚子,就可能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比如說:“京師大飢,民相食”、“ (東漢建寧)三年(公元170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東漢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袁術自稱天子。三月,袁紹自為大將軍。夏五月,蝗。秋九月,漢水溢。是歲飢,江淮間民相食。袁術殺陳王(劉)寵。孫策遣使奉貢。”等等的慘劇,而這樣的做法肯定是最終讓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傳播的更快的,同時流民四起,到處逃竄,必然把更多的病毒帶到了全國各地去。又比如說,當許多人家裡的家畜死了後,他們可能會把家畜直接扔到大江大河中,這樣一來,當有人飲用了這種浸泡過家畜屍體的水以後,也是可能被疫病襲擊的。

其次就是,中國古代社會礙於醫療條件落後的限制,所以當某地發生“大疫”後,朝廷能做的事情大概是兩件事,第一件是派遣一些官吏帶著一些醫生到疫區去對災民進行安撫工作,並且將病號隔離,比如說:

〖(東漢)元嘉元年(公元151年)春正月,京師疾疫,使光祿大夫將醫藥案行。癸酉,大赦天下,改元元嘉。二月,九江、廬江大疫。甲午,河間王(劉)建薨。……京師旱。任城、梁國飢,民相食。〗——范曄《後漢書•孝桓帝劉志本紀》

【(東漢建寧)三年(公元170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東漢光和)二年(公元179年)春,大疫,使常侍、中謁者巡行致醫藥。……(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春正月,大疫。】——范曄《後漢書•孝靈帝劉宏本紀》

然而因為當時的醫療條件不好,又十分缺少預防疫病的經驗,所以這些官吏和醫生在當地勘察疫情的時候,也是非常容易染病身亡的,這種事就和上戰場打仗一樣,可謂九死一生的。比如說在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的那場“大疫”當中,晉宣帝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就是因為在跟著大軍征討合肥,于軍中查看疫情的時候,不幸染上疫病,所以他直接在這一年病逝于軍中的。

除了派遣朝廷醫官到疫區“巡行致醫藥”之外,古代朝廷還能做的事情恐怕就是由當朝天子下詔減免賦稅,或者“親錄囚徒”,以及進行各種禱告,亦或者通過改元而“大赦天下”的方式來祈求好運了,比如說:【(東漢永建元年即公元126年)冬十月甲辰,詔以疫癘水潦,令人半輸今年田租;傷害什四以上,勿收責;不滿者,以實除之。……(東漢永建二年即公元127年春)二月,鮮卑寇遼東、玄菟。甲辰,詔稟貸荊、豫、兗、冀四州流冗貧人,所在安業之。疾病致醫藥。護烏桓校尉耿曄率南單于擊鮮卑,破之。三月,旱,遣使者錄囚徒。……(東漢陽嘉)三年(公元134年)春二月己丑,詔以久旱,京師諸獄無輕重皆且勿考竟,須得澍雨。】——范曄《後漢書•孝順帝劉保本紀》、【(東漢元嘉二年即公元152年夏)六月,彭城泗水增長逆流。詔司隸校尉、部刺史曰:"蝗災為害,水變仍至,五穀不登,人無宿儲。其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京師蝗。東海朐山崩。】——范曄《後漢書•孝桓帝劉志本紀》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中國古代雖然不管是盛世還是亂世都經常發生“大旱”、“大水”、“大蝗”等自然災害,如東漢王朝的將近兩百年時間中,就頻繁的發生“京師大疫”、“三月,十州蝗”、“八月丙寅,京師大風,蝗蟲飛過洛陽”,“ 是歲,九州蝗,郡國八雨水”,可謂“災異蜂起,寇賊縱橫,夷狄猾夏,戎事不息,百姓匱乏,疲於徵發。重以蝗蟲滋生,害及成麥,秋稼方收,甚可悼也”,但是由統治階級的政策失誤,或者橫徵暴斂,而導致的“人禍”是遠遠大過這些自然災害本身對人民群眾造成的傷害的。比如說,因為東漢王朝剛開國的時候,人口太過於稀少,所以以漢光武帝劉秀為首的東漢朝廷就下令將大量草原民族遷入中原地區,而這些經常接觸老鼠的草原民族也可能會成為病毒的另一個傳播途徑,又因為東漢朝廷並沒有處理好內遷胡人與本地漢人之間的民族矛盾,所以類似於“隴西鍾羌叛”、“零羌叛亂”、“鮮卑寇幽、並二州”、“江夏蠻叛”、“巴郡板楯蠻叛”、“武陵蠻叛”、“蜀國蠻叛”之類的事件可謂貫穿了整個東漢王朝,而朝廷派遣將軍鎮壓這些羌胡暴亂的時候,必然要向百姓收取更加沉重的賦稅,再加上某些統治者為了一己私慾,而大肆在民間搜刮美女,以充實後宮,將大量百姓的血汗錢用於建造華麗的宮殿,以供其享樂,如:【是歲,帝作列肆於後宮,使諸采女販賣,更相盜竊爭鬥。帝著商估服,飲宴為樂。又於西園弄狗,著進賢冠,帶綬。又駕四驢,帝躬自操轡,驅馳周旋,京師轉相放效。】——范曄《後漢書•孝靈帝劉宏本紀》,這樣一來必然有更多人因為沒有糧食,沒錢治病而四處流亡,又會有很多貧民進入深山成為盜匪,去劫掠其他的人民,從而導致更多的饑民,更多的盜匪,形成了惡性循環,所以四處逃竄的流民就可能把疫病的感染源帶到了全國各地,而這樣的疫情不僅會影響到所有的人的生活,還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歷史進程。比如說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因為當時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經常爆發“大疫”、“大水”、“大蝗”等自然災害,所以無論是北方胡人南征,還是東晉王朝的將軍率領大軍北伐,雖然可能取得一定的戰績,但是最終都是可能因缺糧,或者疫病的原因而退兵,同時,東晉朝廷為了穩定局勢,也只能多次下詔,儘可能減少軍費開支,以減輕飽受自然災害之苦的人民身上的負擔,這可能也是兩晉南北朝會形成上百年對峙局面的一個原因。再比如大明崇禎年間(公元1627年到公元1644年)的華北大鼠疫,也是肆虐了大明王朝的許多地區,包括大明首都北京,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明軍的戰鬥力,又因為當時的大明朝廷在自然災害十分頻繁的情況下,仍舊繼續橫徵暴斂,所以這也直接更加激化了階級矛盾,於是乎闖王李自成的起兵也可謂是一呼百應了。


小白說文章


中國歷史有文字記載的瘟疫數不勝數,各類瘟疫比如鼠疫、流感、霍亂、瘧疾等等讓老百姓苦不堪言,百業凋敝,民不聊生,有的地方百里無人煙,古人面對瘟疫到來的時候,也不是坐以待斃,也採取了很多方式來應對!

各個時代都有名醫出現,比如東漢的“醫聖張仲景以治療“傷寒”病著名,其中醫其經典著作《傷寒論》留名於世,辨證施治法至今仍在使用,神醫華佗擅長治療瘧疾,明代的李時珍,清代的葉天士等醫學家是治療瘟疫的高手。留下了很多中醫藥方來應對各類瘟疫。

面對瘟疫到來的時候當時的統治者也採取一定的策略來應對,比如設立醫館、免費發放藥品,設立疫區隔離等。官方還會免稅減租降低百姓負擔!


老百姓面對疫情,也會採取一定的辦法來降低感染的概率,比如用生石灰潑灑滅菌,製作簡易口罩,採食一些藥材來治療,講染病的死者深埋或者火化等等。

毛主席的《送瘟神》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瘟疫不可怕,人心齊泰山移,眾志成城,尤其是當前冠狀病毒肆虐神州大地的時候,我們要相信政府,一定會在短期內將瘟神趕走!


小劉白話歷史


導讀:


疫病,是中國歷史上對流行性傳染病的統稱,包括因病毒、細菌、寄生蟲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多種疾病。而以發熱為主要症狀的疫病則稱為瘟疫。綜合中國各朝代官方和民間的防治瘟疫的史料,可以看出中華民族三千年防治瘟疫的歷程是一部活生生的正邪相爭的歷史,每一次病魔的攻擊都會對人類造成重大創傷,人類要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戰勝病魔,生存下來,可是時過不久病魔還會改頭換面捲土重來,人類再一次面臨另一場正邪之戰。那麼在沒有現代科技的古代中國人是採用何種方式來防治瘟疫的呢?

1.醫者首當其衝,抗疫名醫輩出

歷史上大疫流行時期,也是名醫輩出的年代。如東漢時期的張仲景以治療“傷寒”病著名,

其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論述了對多種傳染性疾病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不但書中的方藥沿用至今,其靈活多變的辯證施治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實踐的基石。

張仲景因此被稱為“醫聖”,日本漢方醫的經方派至今還用張仲景的原方治療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

神醫華佗不但擅長外科,還有很多關於他治療各種傳染性寄生蟲病的記載。

華佗發現用青嫩茵陳蒿草治療流行性“黃膽病”的療法,後來民間流傳“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現代研究從新鮮青蒿中分離出青蒿素,成為一個治療瘧疾的新藥。

明代的李時珍,清代的葉天士,晚清的吳瑭等醫學家都為治療瘟疫作出過重大貢獻。吳瑭推薦的治療瘟疫後期症狀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現在仍然在臨床使用,稱為治療瘟疫的三寶。

2.接種減毒疫苗,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國醫學家早在公元980-1567年間就發明了人痘接種術,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皰裡的痘漿、痘瘡結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過的沾有天花痘漿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過天花的人。

由於這種感染源的“毒力”較新鮮的病毒弱,接種的人一般只產生輕度的天花,被接種人的體內會對天花產生免疫防禦性反應,獲得對付再次感染天花的免疫力,從而預防重症天花的發生。人痘接種實際上就是一種用人的活病毒的人工免疫法,或者說是用輕型天花來預防重症天花。

這種免疫預防法,是牛痘接種術發明以前最有效的預防天花的方法,在中國曾廣泛應用,後來還西進歐洲流行美國,拯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並促進了現代免疫預防醫學的誕生。現在很多傳染病的免疫疫苗,仍然使用人的減毒活病毒作為疫苗。比如,現在每個兒童都要接種的小兒麻痺疫苗和麻疹疫苗就是人活病毒疫苗。

3.帝王承擔責任,官方免費抗疫

古代的許多帝王在大疫流行時,曾發出詔書誠坦執政失誤,承擔責任,以安撫眾官吏和平民百姓,並下令各級政府共同抗疫。官方組織的抗疫活動,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如漢代的文帝,元帝和成帝,東漢的恆帝等都下過有關瘟疫的自責詔書。漢代帝王還曾下令官員減少吃喝玩樂,削減馬匹坐騎,用於救援染瘟疫的災民。宋朝期間,瘟疫發病時政府組織醫生為患者義診,藥費由政府支出。康熙皇帝曾於1682年下令各地種痘預防天花。

4.普及醫學知識,加強教育書刊

中國古代醫家在2000多年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預防原則,既在未發病之前“治療”疾病,這種未病先防的治療方法已被現代醫學證明是最有效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5.官方免稅減租,疫區施財賑災

瘟疫的流行不但影響民眾的健康和生存,還會對社會、經濟和生產帶來巨大損失。所以,抗擊瘟疫決不僅僅是單純的防治疾病。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都實行過在大疫之年免稅減租,減輕民眾負擔,重振生產和經濟發展。

如公元前67年,漢宣帝在瘟疫後下詔“其令君國被災甚者,毋出今年租賦”。

後來還有官方規定收成不到正常十分之四的家庭,政府予以補貼,中央政府通過地方政府將賑災糧款發到災民手中。各個朝代都有過在發生大疫後,政府官員還到疫區巡視,安撫百姓,或開倉賑濟,或派遣醫生施藥救之。地方官府辦的“蕙民藥局”也在地方抗瘟疫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流金歲月號


防治瘟疫,最核心的操作之一就是要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在中國古代,人們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

在大唐長安城,就修建有病坊,一些病坊專門收治得了瘟疫的人,將他們集中在一處統一治療,這個措施很像今天的隔離。

病坊裡還會有一些懂醫術的大寺廟的僧人給病人治病。得了瘟疫,很大程度上需要病人靠自己的免疫力去戰勝病毒,過於恐懼的心理會導致免疫力的降低。當時治病的僧人也會給病人講經說法,這種行為減輕了病人的緊張感,降低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文史有意思


古代歷史經驗豐富!多采用中醫治病救人,古時候有過許多神醫和名醫,孫思邈、扁鵲、張仲景等,尤其是在朝廷內部有許多醫療水平很高皇家御醫,在發生瘟疫的時候,皇帝會派遣到疫區,幫助百姓治療!採取的措施多為古代歷朝傳下來的醫術和秘方,採取隔離和中藥煎湯或中藥噴灑等手段!對防治瘟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成成是成成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與大自然惡略的環境、其他的生物種群展開了鬥爭。不過最為嚴重的還是疾病,因為在無形之中就可能被吞噬。回顧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可以發現人類同瘟疫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雖然每一次的瘟疫攻擊都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損傷。但橘香園中醫學堂表示,勇敢的中華兒女每次都會挺直了脊樑重新站起來,那麼早在古代瘟疫爆發之際,缺少有效衛生條件的中醫師,都用了那些方式呢?

古代中醫看病

1設立隔離區域,控制瘟疫傳播

在古代,中醫師們就意識到了瘟疫有著極強的傳染性,並發現隔離具有傳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預防措施。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可見當時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為隔離醫院,用以診療瘟疫患者。考古發現,在漢代中國就有“病遷坊”設施,用來隔離麻風病人。古代戰爭時期,軍隊中打仗時感上瘟疫的士兵需要同健康人隔離開來以防傳染。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是很有效果的,瘟疫不會大範圍的擴散。

瘟疫傳播迅速

2注意個人或衛生環境,健全系統設施

古人就非常注意環境的衛生,在秦朝時候甚至有刑罰規定:不可隨便放置垃圾,“棄灰於道著”要被處以罰款或鞭刑,衣冠不整面容不潔者同樣有處罰,古人也講究焚香沐浴。而且在當時城市內就已設有下水通道!管道多為陶製,逐節相連,可以排洩汙水。橘香園中醫學堂表示,這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是極為先進的,彼時的西方國家,根本沒有這樣的意識,垃圾排洩物隨意丟棄,甚至有歷史學家表示,當時的西方城邦是建立在糞土當中的,這也是西方瘟疫爆發嚴重的重要原因。

古人很講究衛生

3消毒處理,預防疾病傳播

中醫在古代就已經有消毒的意識了,在疾病爆發的區域,會使用醋或者石灰進行處理。據秦代出土的竹簡記載,凡來秦國入城的賓客入城時,其乘車和馬具要經過火燎煙燻以消毒防疫。宋代還用艾蒿等藥物驅趕蚊蟲以預防瘟疫。這樣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

現代也會用石灰消毒

4提前預防減毒,不治已病治未病

天花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瘟疫。但中醫在總結經驗之後,在公元980-1567年間就發明了人痘接種術,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皰裡的痘漿、痘瘡結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過的沾有天花痘漿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過天花的人。以現代醫學來解釋,被接種的人會感染輕微的天花病毒,但會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解決掉,從而獲得了免疫能力。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預防方式,還被引進到歐洲國家,挽救了千千萬萬人。

人工接種

5運用草藥、針灸等手段積極診療

中醫的診療手段多樣,使得患者的安全更有保障。按照途徑可分為內治與外治,內治指的是各種草藥方劑;外治包括針灸、艾灸、砭石等等。這些手段在古代的瘟疫爆發之際,以中醫系統的理論觀念為指導,起到了極大作用。比如其中的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論述了對多種傳染性疾病不同時期的診療方法,不但書中的方藥沿用至今,其靈活多變的辯證施治方法奠定了中醫實踐的基石。

中醫藥效果好

據《中國疫病史鑑》記載,西漢以來的兩千多年裡,中國先後發生過321次疫病流行,由於中醫的有效預防和診療,在有限的地域和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國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西班牙大流感、歐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樣一次瘟疫就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悲劇。

但現在我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現代的中醫不如古代了,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滑坡嚴重。橘香園中醫學堂表示,這是由於現行的中醫教育方式有問題,現在中醫高校畢業生,有多少懂得辯證?有幾人分得清陰虛陽虛?中醫人的成長還是要回歸到傳統的中醫師承方式,跟師學習不僅能夠習得師傅的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系統正規的中醫思維。就像國醫大師張磊說的那樣,學中醫,有形的東西好學,因為經方典籍是一定的,跟老師學,是學無形的東西。同樣是逍遙散,量不一樣,效果不同,如何辨證加減,就是要學這個。


峰哥在看


辦法還是有的,就是拜神,問藥,靠人多!


米格


吃藥隔離燒傳染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