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地方的民辦初中招生火爆,而公立初中門庭冷落,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時事評論爰好者


的確是這樣情況。我前幾天找了很多關係,也沒有把鄰居家兩個孩子找進一所民辦初中。學校招生錄取時,打校長手機,手機早就關了。

我曾經參與過民辦學校的招生,十多年前,基本上挨家挨戶求著學生來上學,可就是這樣,能來的學生寥寥無己,縣裡給的招生計劃有些年都很難完成。

那時候學生、家長首選的就是公民辦學校。僅僅幾年時間,就發生了翻天翻地的變化,有人從教學質量上尋找原因,這故然是一個原因,但也不盡然。

農村有些公辦學校初中縣統考超過許多民辦學校,農村中學的師資水平也不差,教育管理也很嚴格、規範,硬件設施也不比民辦學校差,但是許多家長依然選擇民辦學校,我想這裡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家長的“從眾心理”和“虛榮心理”。

先說“從眾”。因為許多農村孩子家長在城裡購買了商品房,孩子要就近入學,可是又沒有足以容納他們的公辦學校,於是只好往民辦學校去。

有的家長雖然沒有在城裡購買商品房,但是看到村子裡孩子都去了城裡,也不甘示弱紛紛到城裡租房或者寄宿,讓孩子到城裡去讀書。

然後就是虛榮心。許多農村家長自己讀書時就在農村上的,現在自己在外面賺了一點錢,於是就想著讓兒子實現當年自己進城讀書的夙願,於是紛紛把孩子送到城裡來讀書,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正是因為農村人大量湧進城裡,才造成城裡教育資源緊缺,大家進不了城裡公辦學校,只能退而求其次,到城裡的民辦學校就讀。民辦學校招生火暴真的不僅僅是因為民辦學校的教學質量。

您覺得我分析得對嗎?歡迎留言、關注、點贊。亂語三千君恭候您的大駕。


青衫李探花


六年前,我仔小升初,我們有三個選擇。

第一,等搖珠派位,去免費的公辦初中,還能進重點班。但具體去哪家,不確定,有可能去很好的公辦初中,也有可能去很差的公辦初中。

第二,考擇校考試。考上了那個學校,就去那個學校。但要給四萬塊擇校費。

第三,參加小聯盟考民辦學校。民辦學校每年學費兩萬多。

最後的結果,通過小聯盟考試,考進了民辦。

公辦派位不要錢,我們這些家長非要擠破了頭,交錢也要去收費的民辦,是我們這些家長錢又多,腦袋進水了嗎?

當然不是了,誰家的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其實家長的心態,八個字可以就形容。“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家長希望孩子跟一些喜歡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在一起。成績好的家長會這樣想,其實成績差的家長也這樣想。

以前我們讀書那個年代,公辦學校分省重點,市重點,區重點,大家憑考試成績多少,進不同的中學讀書。

就跟現在考大學那樣,清華北大的分去清北,二本的分去二本。

現在公辦中學九年義務教育,不按分數區分孩子們了,但民辦可以,所以大家就去追民辦。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春暖花開003


看著下面寫的冠冕堂皇的各種話,我作為在職教師不為厚道的笑了!一派胡言到這個地步也是醉了!

其實就一個:升學率!

私立初中升學率一般可以達到公立學校的三倍以上。

以我市為例:十幾年前沒有私立學校。兩個最好公立初中貢獻了第一高中(招生600人每年)的40%,每年大約200-250人。城裡其他初中加起來大約100個,其他被縣、鄉里的初中獲得。

去年,我市上面兩個最好的公立初中貢獻了第一高中(招生1500人)的8%,大約130來個人。排名第二的私立初中大約貢獻了170多人。至於排名第一的私立初中被禁止公佈人數。而且教育局明確告知第一私立學校學生進入高一中陽光班(6個)不可以超過200人,奧賽班(2個)不超過50人。因為如果按分數線劃分,估計奧賽班就沒有其他學校什麼事了。至於鄉里一個初中能上1-2個就算不錯了。

這就是現狀。為什麼造成今天的狀態?

1.教育局的扶持。私立學校開始是被扶持的。公立學校還派出老師去支教。這個因素影響非常小,但在私立學校發展初期起到了關鍵作用。

2.私立學校辦學優勢:晚自習,擇學生,分快慢班,勸退學生,收拾家長。

晚自習: 私立學校要求住讀或者晚上9點回家。公立學校不可以上晚自習。這樣私立初中每天可以多上2次課。通常用來補課和完成家庭作業,由於有老師輔導,學生進步很大。諷刺的是:公立學校學生放學後,去補習班幹這事,效果還不如私立學校。

擇學生:私立學校可以跨片區招生,前50名甚至免費。成績差的,智商差的全都不許入學。公立初中屬於九年義務教育,必須招片區全部學生,就是傻子,和幾十分的孩子都必須招到班上。

分快慢班:私立學校通常在入學一個月後,開始分班。每次月考後,還把慢班的人可以自願的調入快班。這樣快班講的快,學的多。慢班學的慢,學的紮實。公立初中,優秀的吃不飽,慢的學不會。

勸退差生:私立初中,如果成績太差,就會有班主任做工作勸你轉校。不同意,很簡單,去最後一位坐一個學期,不點名。教幾萬就為這個待遇嗎?你也會轉學。公立學校,就是把老師打了一頓,老師也不能喊你轉學。

收拾家長:差生其實在私立學校還是可以挽救的,一般不會輕易勸退。但人家把家長請到學校來,培孩子上學,家長一肚子火,看見孩子不聽講,就是一耳光。幾下孩子就聽話了。公立初中,呵呵!這麼幹,老師死定了!

以上幾種方法讓私立初中獲得了:好生源,好教學環境,合適自己的老師,好的成材率。你認為他不會嬴嗎?

到了高中,不好意思!這些手段公立高中都用。於是私立高中鬥不過公立高中。我們這兒兩個私立初中的直升高中成績很差。我聽說大城市的好像都曲線救國了,不參加高考,去外國讀大學。

這些手段,如果讓公立初中也來做的話,不要3年,私立初中就得關門。因為公立初中的師資畢竟還是強一點。如果再過十年就真的不知道了。

現在,某些“網霸單”家長(我懷疑是私立學校的託)開始詆譭高中,把上面的這幾種手段,都認為是破壞孩子的成長,要求高中禁止。還有人提出12年義務教育。

呵呵😊希望他們不會成功。因為一旦成功,中國的公立高中也就完了。


鬥天鬥地鬥自己


從我自己說起,時間是2005年,那是我是初三的學生,第二學期,我參加了市裡的民辦初中考試,結果還真的被錄取上了,由於成績優秀只需要480元/期的宿舍費即可以,其他費用全免,但是如果全款上的話,6800元/學期,這個學費在但是來說是天價,據說那時候深圳南山的房價5000元/平左右,因此很貴吧,但是還是很多家長選擇去民辦學生,為什麼呢?

我談談我在民辦學校的一些感受:

1、校園環境:整個學校的環境綠化非常好,操場也很大,體育設備完善。

2、管理嚴格:到了這學校之後,學習開始有人管了,每天上完課後,要懂得規劃時間,先是去食堂吃飯,洗澡然後到教室晚自習。

3、老師負責:每天晚上7點開始都要到教室進行晚自習,如果遇到不懂的題目,都有老師進行輔導,而且講解也很詳細,只要自己主動學習,基本可以提高成績。

4、師資優秀:當時在民辦學校上學,我們的老師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很多來自內地好學校的老師過來給我們上課,因此課堂學到的知識也更多。

5、學會自理:因為到民辦學校上學,基本都是住宿生,所以生活要自己自理,每天起床疊被子,生活老師6點準時叫我們起來跑步做操,然後6點40分吃早餐,7點到教室早讀一個小時,這樣的生活非常規律,此外就是衣服什麼的都是自己手洗,不需要依靠父母。

6、競爭學習:在民辦學校中,有很多優秀的學生被免費錄取了,因此會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在這樣的氛圍中,進步很大。

以上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民辦學校的生活,在那段生活中,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考上了好的高中,也讓我掌握生活的技能,管理時間的技能。

您同意我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評論,同時關注小謝大語文。


小謝大語文


我第一個孩子小學讀私立的,一年2萬,已經4年級了,午休班,學校有食堂,現在一年漲到快5萬(一年級新生起,老生老辦法),因為附近公立的都比較差,新建的公立小學附近範圍內的符合要求都可以入讀,中午還要託管,還要坐校車,一年下來也要1萬多,鄰居公立的學校孩子,學習成績因人而異,但環境很重要,每天下午4點就下課,下班回家經常看到在玩,經常爆粗口。我想初中還是給第一個小孩讀公立的,每次綜合考試都是前三名,畢竟孩子大了,可以獨立上下學,學習習慣已經養成,三年能省20萬(兩年後私立學校一年,初一新生漲到6萬以上);第二個孩子太活潑了,馬上要讀幼兒園了,考慮到經濟問題,我們選擇讀公立的,對比一下有什麼區別,公立的更注重學業以外的知識,孩子太好動了,重點加強一下家庭教育,或許更適合



xiaolong2010


我就在私立小學校打工,原來名不經傳,每年學費不菲,現在火的不得了。這所學校的學生畢業後大多也去了西安五大名校。學校的教學質量那沒啥說,一年級的小孩英語還蠻嫻熟,為獲英語小紅花,孩子們爭先恐後找老師讀誦,我看還是詩文,他們幾里呱啦大聲朗誦一通,我也聽不懂,只覺得孩子們好棒。學校對學習抓的很緊,每天是5點半才下課。學校有走讀,只在學校用午餐並安排午休。另外還有住宿生全天候在學校,並有晚自習。所以很多人願意把孩子送到這裡學習。我一熟悉的人的孩子在公立學校上學,感覺教學質量不如人意想託我讓孩子到我們學校插班,但根本插不進去,得有很硬的關係。新生報名都排起長龍。這所學校還算不上高大上的學校,只是比公立學校在學習等方面有些特點。一般公立學校小學生放學很早,下午3點多就放學,所以給各種培訓班大開綠燈。


魏微6


為了說明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我給大家講個真事吧,為了讓大家聽到明白,我就用第一人稱來講吧。

1998年我大學畢業,分配在一所農村中學任教,不巧的是,是不是從這一年開始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從我工作開始,農村中小學教師發不開工資,我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連自己都養活不了,需要每週從家裡揹著煎餅來上班,遇到人情世事只好先打“白條”,等發了工資再入賬,而那時基本是半年發一次工資。也有一整年不發工資的情況發生。

2001年,我通過競選進了我們縣城一所新建的私立學校。國家大力支持民辦教育,我們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允許公立學校的老師可以參與競聘民辦學校的教師。民辦學校的教師的工資是我們公立學校老師工資的2倍,且按時發放。(但直到後來重新回到公校的時候才知道,民校工資雖然高,但民校不給老師繳納各種保險)致使各個農村學校的優秀教師大都通過講課競聘的方式走進了民辦學校。值得一提的是,民校在招聘優秀教師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優秀生源和良好的口碑基礎。由於民辦學校剛剛興起,需要我們這些老師下去宣傳,而我們在宣傳民辦學校師資力量、學校優質配備的同時,大都要列舉公立學校的不良現狀,不是敗壞我們曾經工作過的農村中學,因拖欠工資問題,教師敷衍應付課堂的現象是那個時期不爭的事實。經過三四年的發展,大概在2005年前後吧,不只是我所在的民辦學校,我們縣的其他私立學校也都發展起來。民辦學校,生源好,面對充足的生源,民辦學校拔尖錄取,優中選優;教師水平高,和招收學生一樣,競聘最優秀的老師,在高待遇的引領下,教師心無旁騖,幹勁十足;民辦學校的校長是老闆選出的業務精英,不需要像公辦學校的領導那樣懂行政應對,也不需要想著如何搞點“貓膩”,因為賺錢是老闆的事,他只管帶領好全體老師把教學質量成績抓出來即可,而全體成員只管安心教學,不要應付這樣那樣的評比檢查,也成為民辦私校獨有的優點。這樣的良性循環,讓民辦私立學校名聲遠揚,聲名顯赫,成為學生家長為孩子上學首選的對象。

2012年前後,國家對公立學校教師編制進行核定,同時在有步驟、大幅度的提高教師待遇,我們這些根據地方政策從公立學校出來的老師又根據政策陸陸續續重新回到原來的公立學校(我們自己補繳了在私立學校時所欠的各種保險)只有極個別的老師像民校的校長經老闆簽訂挽留合同的沒有回來。公立學校開始步入正常發展,老師工資也能及時發放,但我們回到公立學校發現,老師還是那些老師,學生已不是那些學生,這十多年來,由於民辦學校的發展,農村學生家長都認可了民校,重視教育的家長或覺得孩子學習還可以的家長,都在想方設法也要把孩子送往私立,只有去不了民校的才來公立來上,如果說民校出現良性循環,公校用惡性循環也不過分。而事實上,民校已不再是原來的民校,公校也不再是原來的公校。

現在的事實是,民校老師配置已不如公校,因為民校的優秀教師已離開,而現在民校聘用的大都是剛剛畢業正等著考編的大學生,民校的硬件設施也已不高於公立學校。民校現在吃的主要是名氣和十多年來積累的管理經驗以及私校特有的優點。從事實出發,安道理講,家長更應該選擇基本不用繳費的公校,那為什麼時至今日,仍然是公校門庭冷落私校異常火爆呢?

從民校這方面講,名氣是民校得生源的主要原因,同樣的東西,放在小賣鋪裡就不如放在大超市裡被人認可,民校的名氣在這裡起著很大的作用,而這種名氣就能推動良性循環繼續循環下去:招最好的生源,用良好的管理方案,教師一心一意教學。另外,民校以盈利為目的,為此,學校會藉助一切機會宣傳自己的學校,好讓自己能持久立於不敗之地。從公立學校這方面看,公立學校自身的弊端也使公立學校很難在短時期內趕超民校,公立學校老師無法一心鋪在教學上,他們要應付各種各樣的檢查,在公立學校為了迎接這樣那樣的檢查,停課打掃衛生平均週週發生。老師寧可空堂也要下鄉扶貧,寧可讓全班同學都上自習,也要去走訪幫扶的貧困戶無關教學甚至無任何實際意義的事需要當大事去做。另外公立農村學校的校長基本三年一調換,沒有學校發展的長遠目標,一般是第一年求穩定,第二年求保本,第三年千萬別出啥亂子我能走就行。且大多數校長不抓教育,只要應對好上級領導的檢查就萬事大吉了,就是合格校長了。

從長遠看,公立學校最終會扭轉目前不利的局面。一是因為,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師待遇會不斷加強,公校管理會不斷改善,民校積累的好的管理方案也會被公校接受和學習,教師就能安心教育教學工作,教學質量就能逐步提高。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私立學校的發展變化會有更真實的認識。教育主管部門也會對民校拔尖招生的做法進行逐步限制,家長在擇校上會逐漸轉向公立學校。所以說,改變這種現象,只是時間問題。公立學校的再次崛起,只是早早晚晚的事,我們拭目以待吧。


我用相聲說教育


是私立學校的教師一般都是娉用職!升學率的高低直接與老師的收入掛鉤!而公辦學校的老師大部分都是摔不爛鐵飯碗!整天帶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教學理念!我家大姑家在初中就在私立學校上學!考試成績每次都是名列前茅!我家二姑娘也是在私立學校上學前班!每次為了得到老師發給的餅乾在學校特別聽話!對老師的話從來都是當聖旨


樂天668668668


第一,你見過哪所民辦中學一開始就火爆的?

第二,民辦高中招生火爆最少三年時間原因不在乎有以下幾點

第三,藉助公辦學校招牌,百分之九十的民辦學校都在這樣

第四,掐尖,四處招攬好學生,少收學費,寧可賠著幹,這叫厚積薄發

第五,拉攏公辦學校好老師,給以高薪,看似投資大,實際減少了更多的培訓投資

第六,延長教學時間給家長一個管的緊的印象

第七,細節管理到位,創建一套模式

第八,注重宣傳

第九,迎合家長需求,吃住在校,減少家長接送孩子照顧孩子的辛苦

第十,給社會一種假象,教育是用來投資的,為孩子投資誰也不後悔


文言峰語愛寫作


更準確的說法是,在不少地方,民辦優質初中招生火爆,公立優質初中雖然也很火爆,但正在逐漸沒落,而一般性的初中只能招收劃片生,有的連劃片生都招不夠。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本人的孩子也涉及到小升初的問題,所以,一直都非常關注。周邊一些優質民辦學校,收費不低,但諮詢的人是絡繹不絕。而一些公辦普通中學,卻很少有人去關注——至少,從擇校的角度,是沒人關注的。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民辦熱而公辦逐漸趨冷的現象呢?

一,從市場的角度,誰更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不管專家怎麼說,也不管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什麼,現實,永遠還是現實。而真正老百姓關注的現實,是教學質量,是考試成績,是孩子能否考一個好高中,上一所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過上相對優越的生活。

那麼,在目前來說,誰能夠提供更好的教學質量,誰的招生就火爆,反之亦然。

在當下,以三水三心所在的城市為例,一些優質民辦學校的教學質量,遠勝於一般普通公辦學校。舉個例子,民辦學校的重點率90%,公辦普通中學只能達到30%——你說,老百姓願意選擇什麼?

這就是市場的選擇!

二,從辦學體制的角度,誰更加靈活?

而民辦學校之所以能夠提供更高的辦學質量,原因很多,概而言之,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學質量管理體制更靈活。我們知道,公辦學校由於是財政投入,自然需要按照上級的指令行事,一說到上級的指令,大家都會呵呵。而民辦學校可以專專心心抓質量,自然,整體效果會更好一些。

二是招生體制相對靈活。雖然目前政府要求民辦學校提供30%的名額,作為隨機派位。但整體來說,民辦學校會對學生的質量,進行篩選,即使現在,政府三令五申,小升初不得考試,但民辦學校有的是方法,選擇優生。所以,民辦學校,其實是一種掐尖的教育。

三是民辦學校的教師激勵機制更靈活。由於民辦學校目標明確,就是要質量,所以,對於教師的激勵機制,相對單一——質量高的,獎勵就高,反之亦然。不像公辦學校,考慮的因素太多,最後,大多數都是吃大鍋飯。

三是進人的機制更加靈活。民辦學校招教師,只要能提高教學質量即可,再加上收入更高,不少的公辦學校的優秀師資就逐漸流失到了民辦學校。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民辦學校可以集中精力抓教學,招收的學生又是相對優秀的學生,優秀教師相對集中,獎勵的幅度也大,自然,最後的結果——升學考試的成績,就將公辦學校甩了幾條大街。

三,從心理學的角度,誰在製造人們的心理恐慌?

分析民辦學校招生火爆,我們不能忽視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製造出的一些恐慌情緒。我們知道,現在,針對教育特別是公辦教育最有名、最有市場的一句話就是“上課不講補課講”。三水三心曾經撰文談論過這個問題,批駁了這種觀點(但有人說某部長都講過,我的批駁,就顯得有些蒼白了,哎,兵熊熊一個啊)。


但很多老百姓不明就裡啊,“三人成虎”嘛,所以,這就在不少的人心中製造出了一種恐慌情緒——不能將孩子送到公辦學校,因為,他們“上課不講補課將”!

四,從社會風氣的角度,將孩子送進優質民辦學校已經成為地位的象徵

前段時間,一個做生意比較嗨的朋友,就找到我,希望把他的孩子“塞進”某優質民辦學校——花再多的錢我都願意。

我曾經寫過一過專欄,談小升初擇校的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三水三心的頭條號中去閱讀,歡迎批評指正),我反覆告誡,“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的學校”,我也告訴他“選校不如選班”。但他不認,他說“讓孩子讀公辦學校,我太沒面子了!”

為什麼讀公辦學校就沒有面子呢?這種風氣是如何形成的呢?為什麼某某國際學校、實驗學校滿天飛呢?

核心原因,在於虛榮心——很多時候,很多人,特別是有了一點錢的人,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為了自己的虛榮心,罔顧教育本身!

這實在是一種悲哀!

總之,當前,一些優質民辦學校招生火爆,而一些普通公立學校門庭冷落,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徹底改變,可能公辦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都得深入研究老百姓的期待,也得在管理體制上面下一些功夫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