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音為什麼出現在長江以南,長江以北不會有這個情況?

傾天豬


江南地區是吳方言區,筆者在江南地區工作生活20多年,對江南地區的方言略有感受。確實如此,就吳方言而言,蘇州話 ,無錫話,有不同。江陰西鄉和江陰東鄉話不同,主要是語音有差異,西鄉音接近常州,東鄉接近常熟西部音。我的同事,一個江陰人到宜興去,聽不懂宜興話,他們交流需要說普通話。十里不同音,當然不是很精確,但二三十里不同音是很明顯的。原因可能是江南地區相對而言,因長江阻隔,總體較為安定,社會流動性較緩,一個小範圍內保語言有相對的封閉性。長江以北其實也有這種情況。大致上,因為歷史上長江以北的更大地域社會的變遷動盪更為頻發一些,所以文化、人員的變化不可避免,語音只能說較為接近而已。筆者是北方人,但聽不懂部分北方方言其實是正常的。


青霞人文


在中國,人文意義上的南方地區常指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特別是六南方言區,如上海,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臺灣,江西等。不知您所說的長江以南和以北是不是這個概念。

同一地域裡出現“十里不同音“原因,個人認為是人口遷徙造成的和地理上原因造成的。

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人口相對稠密,但因戰亂等原因,中國歷史上出現過6次大的人口遷移。遷徙目的地基本集中在南方地區。總的來說,黃河流域的人口遷徙到長江流域,長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遷徙。

而移民一般多以家族,同鄉為單位聚集。舉個例子,山西人定居在山腳,河南人定居在山坳,隨同處一座大山,但使用的語言上卻並不相同。

另外,南方多山,交通相對北方的平原存在諸多的不便,交通的阻隔形成了天然的文化屏障,同樣也影響了各地語言的交流,所以出現了“十里不同音”。

“十里不同音”並不是南方獨有的現象,北方地區也存在這種情況,形成原因不是交通的問題,而是移民的出現。舉個例子,北方城市天津,天津話其實就是一個方言孤島。

為什麼這麼說,天津歷史上就是個移民城市。在這座城市裡,你可以聽到6種方言。

由於(1)即天津方言區,它的東南西三面都被靜海方言區包圍著,這種現象在語言學上就為“方言島”。所謂方言島是外來的方言勢力佔據原來某方言區,形成被原來方言區域包圍著的獨立的方言孤島。

全國這種例子不少,大都因移民所致。北方方言區內最著名的方言島是承德,它距離北京近二百公里,但居民說純北京話,就是由於康熙時興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大批供奉、保衛人員移住該地,定居下來,以致壓倒原來居民所說方言,使之同化於北京話,因此承德形成一方言島。

所以說,有移民的地方就會出現”十里不同音“的情況。


說林


有很多人來到三峽,遊玩過三峽,非常讚賞三峽人的生活。曾經有人問過我和題主相同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一條長江水,養育著峽江的人們,喝著一樣的水,吃一樣的米飯,但是說話的口音有很多地方都不一樣呢?

帶著這樣一個問題,我刻意留意了一下,希望可以找出這個原因。我發現,口音會根據長江南北或者上中下游不同而都有所不同,心中也是非常好奇!到訪過沿長江的很多地方,體驗過很多地方的風土人情,發覺確實如此!

長江三峽地區根據長江上中下游地域劃分。大體可以劃分為峽江地方口音和四川口音為主,越往長江上游走,基本巴東往上都是以偏四川話為主,往下則以峽江本地口音為主!而長江江南江北峽江本地人的口音,也同時根據地方不同口音也會不同,基本都遵從十里不同音的法則的。

分析原因,近代歷史原因,三峽地區由於也經歷過抗日戰爭,所以人口流動較頻繁,這也造成各個小地方口音不同。但也有一種說法是,由於峽江的地理交通條件受限,人們流動性不大,而讓江南江北等地方各個村落形成閉環式的特色,口音也就各自不同!

總之,無論是什麼原因形成長江南北人們口音不同,但有一點我可以很有信心的告訴各位,生活在長江地區的人們,都是熱情的善良的樸實的,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崇尚三從四德,講求文明禮儀道德!三峽地區很久以來由於地理環境條件比較封閉和不便(90年代以後才得以改觀),人們的思想都比較保守,民風比較純樸,心底比較善良!歡迎大家來三峽玩,來三峽生活。因為,人之初,性本善,很好的詮釋了峽江人的品質!謝謝!


超級茶


因為長江以北屬於華夏文化領域,華夏文化大同小異,相互之間不影響交流。

長江以南屬於百越,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眾多越族支系 ,《呂氏春秋》統稱這些越族諸部為"百越"。

不同越族之間也是雞同鴨講,吳越人說吳語聽不懂閩越人說的閩南話,閩越人說著閩南語聽不懂南越人說的粵語……丘陵之地很容易分割形成不同的部落種群。


鳥言夷面


就像同一物種因為地理分隔,基因差異會變大,慢慢分化為不同亞種,再分化為不同物種。

語言也有這種現象,在沒有無線電遠程交流的前提下,如果人口不流動,同一種語言在各地域自然發展,這種語言之間的差異會變大,慢慢分化。

如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分開時間不久,就有了明顯差異。

遠古漢語從古羌語分化出來,由於地理分隔,漢語人群和古羌語人群交流減少,漢語和古羌語變成了兩種語言。

漢語自身也因為諸夏族群的擴張,不同地域間的漢語差異增大,形成了漢語方言。

周代把周國的漢語作為各諸侯國通用的語言,稱為雅言。孔子周遊列國時說的不是魯國話,而是周國話。

現代的北方官話形成於金元時期,北方戰亂不斷,人口無法在家鄉安居樂業,不斷遷徙逃亡。北方往往一個地方來自各個方言區的人都有,這時就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語言交流,官話就這樣出現了。

北方的山西因為地形原因,地域封閉,人口比較穩定,較多保留了原本山西話的特徵,成為了北方唯一保留了入聲的方言區。

東南地區受戰亂影響相對較少,人口穩定,也較多保留了原本的漢語方言。


孫澈虛


主要是兩個原因,地理和戰爭。

語言的分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地理上的分割。南方除了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外,沒有大塊的平原。地理面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而且水網密佈,交通其實不如北方方便。這就導致了南方各地區的語言交流相對較少,時間長了以後就容易形成語言上的差異,也就形成了方言。

戰爭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從歷史上看北方的戰爭頻率要高於南方,規模也要比南方大。這是因為中國的政治中心長期在北方,為了爭奪權力而開展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在北方進行的。戰爭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而且是一種高強度的交流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北方方言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內部差異小,且分佈範圍廣。山西地區的方言,尤其是山西南部地區方言,相比較其他北方方言更具有特色,其原因也就在於此,因為該地區山地較多,古代的戰爭發生頻率相對較小,對於語言的衝擊就比較小。

少數民族語言對漢語的影響,在南北方方人當中都有,不是南方方言特有現象。尤其是蒙元時期,蒙古人對北方方言的影響極大。這是導致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有顯著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這只是導致南北方語言差異大,而不會導致南方方言內部差異。


用戶4325101516


誰和你說長江以北就沒有了?麻煩去南通看看,謝謝,一個縣裡就有三種方言而且還互相聽不懂


下凡的豬250


江西上饒有的縣只要開口說一句基本上就可確定是那個村的


鳳崗鳳崗


安徽,一個省內五種方言


才子佳人93


我們江陰是出門三里音不同,(江南不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