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會像蘇-27一樣熱賣嗎?

呂噱浚


蘇-57的外銷並不樂觀,除了俄羅斯空軍,其他國家並沒有購買慾,想買的沒有錢,有錢的看不上。隨著МАКС-2019莫斯科航展的結束,這麼長的時間竟然沒有國家對俄羅斯的蘇-57第五代戰鬥機產生購買慾。此外,蘇-57戰鬥機沒有引起預期的熱潮,印度、埃及、土耳其和阿爾及利亞等國家似乎對米格-35和蘇-35戰鬥機有強烈的興趣,而不是蘇-57戰鬥機。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西方專家說俄羅斯的蘇-57根本不是第五代戰鬥機,而且遠遠落後於他們的項目?在土耳其舉行和航空航天節上也只看到蘇-35,不見蘇-57戰鬥機的身影。

普京曾說,蘇-57是世界上最強、最先進的戰鬥機。奇怪的是,難道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真的沒有引起其他國家的興趣嗎?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首席設計師米哈伊爾斯特雷尼克的觀點,稱蘇-57隱身功能優於F-22和F-35戰機。美國是第一個研製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如F-22“猛禽”戰鬥機,美國航空業特殊的驕傲,而對俄羅斯來說是個棘手的對手。但世界上首架第五代戰鬥機美國F-22似乎並沒有完全發揮它的隱身作用,F-22戰機本身相當不錯,遺憾的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花費上百億美元研製F-22戰鬥機卻沒有派它去戰鬥值班,或者去墨西哥、阿拉斯加邊境巡邏。美國空軍只能使用F-22戰機前往敘利亞作戰,用於精準打擊。當然F-22戰機的“全隱身”功能有些名不副實,該機在敘利亞經常被攔截。F-22內部懸架攜帶的彈藥有限,重量不超過454公斤,不允許使用最強大的武器(這是俄國專家胡說八道,俄國人經常玩這樣的瞪眼胡扯的論調,實際上F-22的內部彈倉載彈量2270公斤)。

F-22系列生產中斷,這導致飛機的成本過高,因為它嚴重依賴基礎設施和一系列的飛行保障措施。

第二架第五代飛機還是由美國研製--F-35“閃電Ⅱ”,許多俄羅斯和西方專家認為,這些參數不足以證明開發它的成本和時間是合理的。法德拒絕參加F-35戰鬥機項目、以及印度拒絕購買F-35戰鬥機,都間接證明F-35戰鬥機被肆意誇大。如果美國不向土耳其交付第五代F-35戰鬥轟炸機,土耳其將被迫尋找F-35戰機的替代品。中國是世界上繼美國後第二個研製出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然後是俄羅斯研製出了最新的第五代戰鬥機。

為什麼其他國家不購買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答案很簡單:有更便宜的戰鬥機,比如米格-35和蘇-35,它們也能探測到美國的隱形戰鬥機,也裝備有效的防空系統。第五代戰鬥機符合現代要求,而俄羅斯的防空系統也能確保這些戰鬥機的安全。但是,其他國家對米格-35和蘇-35的興趣越來越大,與購買昂貴的設備(蘇-57戰鬥機)相比,米格-35和蘇-35效益更高、成本更低。


科羅廖夫


蘇57會和蘇27系列一樣要熱賣嗎?肯定不會。蘇27系列風靡世界,印度是最大客戶,而中國是最大的側衛編隊,中國的蘇27系列撐起了蘇27隊伍的半壁江山。

作為世界兩大重型4代機的F15系列和蘇27系列,有了中國空軍的加入,蘇27數量應該超過F15,中國超過了1000架。300多架純進口,100架左右組裝,剩下的全部由中國自己製造、改裝,提高,形成一個大家族,有一種牆內鮮花牆外香的感覺。

俄羅斯現在特別渴望蘇57重演蘇27的輝煌,但是肯定沒有了。因為中國和俄羅斯還有印度是主要客戶,中國不想要,即使中國要,也不會是第1個。中國在等待,看俄羅斯裝備多少?印度買多少?如果都買了,中國可能買一箇中隊,頂多了,可能和蘇35一樣24架。

蘇57由俄羅斯研製,但俄羅斯空天軍卻不感興趣。10年要了76架,而且是在普京大帝的硬壓下,是未來10年的承諾,結果還不知道會怎樣?因為俄羅斯國家許諾比不上變化。因為蘇57本身太不給力了,隱身性不長好了,只能算準隱身戰鬥機,事實勝於雄辯。

中國在看印度,俄羅斯在渴望印度,印度才是俄羅斯的最大買家。就像印度買進的蘇30MKl,印度是個好客戶,而且是一個長久的客戶,隔段時間就進口一批,俄羅斯推銷的主要客戶。印度在觀望,第一是因為俄羅斯的態度太蠻橫,不拿客戶當上帝,不告訴印度蘇57的核心數據。第二印度也在猶豫,蘇57到底行不行?如果真行,俄羅斯國防壓力那麼大,為什麼不大量裝備?10年才幾十架。

核心問題是俄羅斯為什麼不大量裝備?武器裝備的國際通行的潛規則就是,生產國自己要先裝備,客戶才會大量購買,客戶不想做小白鼠,客戶心裡不沒底。所以蘇57生意在糾結,現在還沒有找出頭緒,世界都在觀察,核心是俄羅斯怎麼裝備蘇57?武器不能靠嘴去推銷!



大志遠思想空間


相對於早期的米格21系列和同時代的美國F16系列戰鬥機,蘇-27型戰鬥機算不上是熱賣。蘇-30系列雖然是蘇27的衍生型號,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自成體系,完全是另外一種機型了,並不能算在蘇-27家族。



蘇27型戰鬥機的第一個海外用戶就是中國空軍(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之外)。中國空軍也是除蘇聯/俄羅斯之外裝備蘇27型戰鬥機最多的國家。1992年6月-11月交付中國20架蘇27SK和6架蘇27UBK。1996年2月俄羅斯與中國簽署200架蘇27SK的套件組裝合同。同年向中國交付18架蘇27SK和6架蘇27UBK(整機交付)。2000-2002年向中國交付28架蘇27UBK型。



此外,越南空軍裝備了21架蘇27SK和蘇27UBK型。1998年埃塞俄比亞得到了10架俄羅斯二手的蘇27,03年到05年又買了6架。05年還在烏克蘭買了6架。安哥拉2架(來源不明)。厄立特里亞4架烏克蘭二手蘇27。印尼2架蘇27SK。美英兩國通過各種渠道也賣到了幾架。與米格21和F16動輒上千的外銷量相比,蘇27真的不算熱銷。



蘇27型戰鬥機之所以銷量低,原因就是當時的蘇聯並沒有想過要外銷蘇27型戰鬥機。中國能夠得到蘇27型可以說是陰差陽錯,原本蘇聯打算賣給中國的是米格29。另一方面,作為一款優秀的第四代戰鬥機,蘇27型太大、太重、太貴了。蘇聯傳統的亞非武器購買國即用不上,也消費不起這種性能超群的重型戰鬥機。

蘇-57是俄羅斯第五代隱形戰鬥機,雖然外界對於它的隱身性普遍持質疑態度,但是它仍不失為一款優秀的戰鬥機,它超強的機動性令人難忘。由於蘇聯的解體,俄羅斯隱形戰鬥機的發展滯後了十幾年。蘇57(T50)曾經被俄羅斯寄予厚望。近日網上曝光了一份八年的蘇57(那時還叫T50)的預售清單。下圖

當年俄羅斯信心滿滿的預測蘇57將生產1000架左右,其中半數用來出口。這還不包括在蘇57(T50)基礎上與印度聯合開發的FGFA。

時至今日,我們再看這份清單會發現俄羅斯當年的預測太樂觀了,蘇57可能不會像想象中那麼大賣了。這份清單中還為中國準備了100架(2025年-2035年之間購買),但是中國的殲20在2010年的出現打破了俄羅斯人的一廂情願。也許他們最初並沒有在意殲20的出現,但是現實卻是殲20先於蘇57服役了,從此蘇57與中國徹底無緣了。



作為俄羅斯戰鬥機的忠實大客戶,印度才是蘇57銷量的定心丸。之前俄羅斯大方的與印度在蘇57(T50)的基礎上為印度研製FGFA戰鬥機(實際就是加裝國外航電系統的印度定製版蘇57)。但是就是這筆交易現在也岌岌可危了。一向慷(大)慨(頭)的印度突然轉性了,對俄羅斯只知道要錢,但堅決不分享技術的行為表達了強烈不滿!甚至有消息稱印度方面已經終止了該計劃,並決定自行開發隱形戰鬥機。經過俄羅斯的遊說印度勉強同意直接採購蘇57,但是數量上已經不想俄羅斯當初預想的那麼樂觀了。

這份清單中的其它國家情況也不樂觀。其中利比亞已經變天了,敘利亞戰火纏身,委內瑞拉經濟困難,阿根廷連噴氣式戰鬥機都沒有了,巴西根本不會買,伊朗未來充滿變數,馬來西亞對俄羅斯只管賣不包售後的做法極度不滿。



未來的蘇57要想有個好的外銷成績,主要是看能不能保住印度這個是重要的大客戶。第三世界國家(俄羅斯傳統武器購買國)對隱形戰鬥機的需求在短時間內是不大的,主要是買不起、養不起、用不起。況且中國這個昔日的徒弟正在努力的把隱形戰鬥機“白菜化”(FC31),並且正在很賣力的對外推銷。


燃燒島鏈


一,會熱賣。

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因為蘇57根本不是壓箱底的核心技術,而是適合外銷的猴版機型。

許多媒體報道都把蘇57的假想敵認為是F22和F35,如果不是呢???假想敵是未出生的沉默鷹和沉默大黃蜂。

俄軍機型番號龐雜。但是有規律可循。就是會叫的狗不咬人。

蘇57根本不是絕對的純5代機,而是4.75代機,就像蘇27根本不是4代機,俄軍列裝的蘇30SM才是四代機。印度的蘇30MKI根本不是四代半戰機,俄軍準備列裝的蘇30SM1和蘇35才是。

蘇57在2010年就首飛了,卻在2019年才量產。根本原因就在於特朗普在2018年啟動大黃蜂第三批的生產工作,另外沉默大黃蜂的雷達信號和蘇57接近都是0.5平方米左右。也都是機載武器外掛的。

沉默大黃蜂作為美軍航母的未來主力機型是要漂洋過海跟俄羅斯在他們的家門口爭奪制空權的。俄國空軍的頭號心腹大患是沉默大黃蜂!!!

那麼蘇57熱賣的意義就在於賺取外匯,為更先進的5代機的研發做準備!!!

二,誰與爭鋒???

那麼誰和F22,F35對抗呢???!!!

一,現在已經有樣品機的獵人S—70B。

優勢在於雷達信號小,還可以無人駕駛。畢竟人的命只有一次。有人機幹不過無人機。

二,米格41。米格41是米格31的隱身改進型。我們假設在米格31的進氣口進行蚌式進氣口改進工作,➕V型尾翼➕產品30發動機。米格31碩大的機體也方便開展內置彈倉工作。

妥妥的毛版F35。

三,升級版的蘇57。

在原有蘇57基礎上加一體化座艙蓋,加產品30發動機。優化內置彈倉。搞出來S型進氣道,或者隔欄式進氣口(F117和坎大哈野獸那種進氣口,能夠電子屏蔽雷達探測信號)







小明同學605


永遠都不可能了,一方面現在武器更加高精尖化,五代機的數量很長時間甚至永遠不會超越F-16或者蘇-27這些經典的戰機。二方面是俄羅斯蘇-57真實性能實在令人懷疑,當年的蘇-27可謂在強大的蘇聯誕生,時至今日那些年的成果早已吃完,據可靠消息蘇-57的許多電子系統來源於印度,而印度也由於蘇-57沒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標準撤出了合作項目,目前僅有俄羅斯自己消化蘇-57,對外推銷的路非常坎坷和渺茫。

蘇-27很快的對外出售大部分是由於冷戰後期以及蘇聯解體的原因,這架出色的戰鬥機先後出口到白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十多個國家。那時除了歐系戰機,剩下靠譜的也就美系蘇繫了,也因此蘇-27和F-16成為迄今為止出口和裝備數量最多的戰鬥機,就好比槍械中的AK-47和M16一樣,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各有市場。

為何蘇-57的外銷不會好,這主要取決於這架飛機本身,然而這架飛機誕生的背景就很讓人擔心了。俄羅斯的經濟嚴重限制了國防預算(儘管已經算是GDP最大的預算之一),但仍然使俄羅斯無力購買自己開發的新技術俄羅斯被迫選擇升級現有T -80和T -90坦克,而不是大規模生產T-14就是很好例子。到2020年,已經將訂單從最初的2000輛減少到100輛。俄羅斯並不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它擁有頂級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並擁有世界上最有效的情報收集機構之一(FSB,前身是克格勃)的支持,這已經無數次證明了它的欺詐和竊取機密的能力。只是,它缺乏必要的資金來進行試驗,一遍又一遍地製造更換新的元器件,開發新的合金和材料,測試新的系統,並收集數據,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非常昂貴的經費!


最重要的是,俄羅斯上一次從零開始開發一個全新的系統是在冷戰期間,這完全不同於現代化升級現有裝備。當然了理論是一回事,應用是另一回事。也因此俄羅斯低估了完成這一項目所需的價格和時間,導致其印度合作伙伴退出該項目,而且俄羅斯堅決拒絕技術轉讓。反過來,這導致了流動資金的停止,導致項目必然被簡化,在這整個過程中,印度實際上扮演了銀行的角色而已。雖然蘇-57與F-35都類似同樣的坎坷,經歷過推遲、費用超支、研究和發展有關的技術問題等破壞延遲了整個項目,但很明顯絕大部分國家更相信美國和西方技術。

印度的五代機夢可能又要過很久才能成真

最後拋開技術層面,蘇-57屬於低五代隱身戰鬥機,即便它性能優異,那麼世界上又會有幾個國家能買的起,能買起的又會買幾架?除了常五國以及西方几個經濟軍事強國,再算上日本,能玩起五代機的也沒幾個,而這些國家也已美國盟友居多,即便買也不會去買俄羅斯的蘇-57。這樣一架飛機實在想不出誰能購買,如果硬要“安排”客戶,那麼最大可能性會購買的也僅有印度、土耳其兩個國家。


戰武奇兵


這是不可能的,蘇-27的熱賣是因為蘇聯解體之後,國際局勢的急劇動盪,加上海灣戰爭之後,世界各國面臨的防空壓力大大增強,而當時俄羅斯面對的經濟壓力使得蘇-27的出口沒有任何壓力,加上其相對低廉的價格!所以才在軍售市場上火爆,但實際上除了中印之外,蘇-27與其改進型的銷售情況也就那樣,還比不上F-15。現在的國際形勢已基本明朗,而行多中小國家剛剛購進三代機,足能應對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空中威脅,而四代機高昂的價格不是一般國家玩得起的,而俄羅斯一向在軍售市場上的表現也讓許多國家不再信任,從目前來看,四代機的軍售市場就是F-35系列的天下,沒有任何一款戰機能與之相抗衡,而對於一些因為政治原因無法獲得F-35的國家來說,中國應該是比俄羅斯更好的選擇,除了印度,俄羅斯出口的市場並不多!


后羿的宣言


進入2018年以來,關於俄羅斯蘇霍伊公司蘇-57隱身戰鬥機的負面新聞不斷。先是在今年4月,由於蘇-57的研發延誤和成本上升,以及印方對該機隱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不滿,印度與俄羅斯之間就以蘇-57為基礎合作研製 FGFA 第五代戰鬥機的談判陷入僵局,雖然印度方面尚未正式宣佈退出 FG FA 項目,但顯然已經無限期擱置談判。

然後在失去印度進一步注資的承諾後,俄羅斯也無力支撐首批12架蘇-57生產型戰鬥機的預定裝備計劃,在今年8月把首批訂單削減為2架,剩餘10架將放在2020年之後落實。這兩架蘇-57將在2019年交付俄羅斯空天軍,稀少的數量使該機的服役更加具有象徵意義。

於是在經歷16年漫長的研製與試飛之後,蘇-57項目似乎已經走到了夭折的邊緣,俄羅斯國家杜馬工業委員會副主席古特涅夫在今年7月跳過五代機直接裝備六代機以節省大筆國防預算的建議更是暗示了俄高層對蘇-57目前的態度。

那麼,蘇-57現在還有戲嗎?

在我看來,蘇-57距離"藥丸"還早得很呢,其中最大原因是在投入上百億美元的研發和試飛費用之後,蘇-57已經成長為一個類似F-35的大規模戰鬥機研發項目,大到無法被取消的地步,因為強行取消只會造成更大損失。和F-35綁架美國國防部一樣,俄羅斯國防部也被蘇-57項目綁架,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哪怕在明知初始生產型性能存在缺陷的情況下也要下達兩架生產型訂單,吊住蘇霍伊共青城工廠生產線一口氣。

其次蘇-57雖然在隱身和發動機兩方面倍受詬病,但屬於還能搶救的範圍。俄羅斯此前在與印度的談判中就曾經承諾針對性進行45項改進,內容包括隱身、超音速巡航、傳感器與航電等。蘇霍伊公司在下50原型機的試飛中也在對該機的設計進行持續改進,後期出現的幾架工50原型機具有第二階段機身,不僅是結構進行了加強,其鋸齒艙門、機身吸波塗料、尾椎外形也進行了優化設計,這些都有助於降低雷達截面積。至於下50原型機上倍受詬病的直通式進氣道,在生產型上也將通過雷達屏障進行遮擋。

目前下50-2原型機正在測試全新的“產品30”發動機,這是一種在技術水平和性能上能與F-22的F119相媲美的戰鬥機加力渦扇發動機,將大幅提高蘇-57生產型的推重比、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能,其鋸齒尾噴管也有助於提高蘇-57的後半球隱身性能。

因此俄國防部先期僅訂購2架蘇-57的用意也許是在等待"產品30"發動機的成熟,以便在落實後續10架蘇-57生產型時能買到性能更佳的配置。畢竟對目前手頭不寬裕的俄國防部來說,錢要花在刀刃上。

最後,蘇-57作為俄羅斯目前唯一能F-22和F-35抗衡的隱身戰鬥機,在俄羅斯戰鬥機中佔據了獨特而又重要的位置,說是大國重器毫不為過。俄羅斯國防部即使勒緊褲腰帶,也要把該機成建制裝備部隊,問題只是在於最終購買數量的多少而已。





PLA物競天擇


不好說

蘇27以及衍生型在遠東熱賣因為當年美帝把F15頂在日本,日本海空實力制霸一方,他必須把蘇27頂過來應對,蘇霍伊在印度有市場是因為制衡中國的需求,現在我國有殲20了,逐步走上自主正軌,遠東對於蘇霍伊的需求是必然下降的,但看印度,印度制衡中國的力量卻無法靠他自己的軍工力量,這時候蘇霍伊的市場反而會上升,更不用說巴鐵未來淘汰老舊的殲7以後,是不是我們的殲10以及其他尖貨也到巴鐵去,對印度就造成更大的裝備代差壓力,這時候蘇霍伊在印度還是相當有市場的


青島地區第一英俊


s27可以說是一代經典,氣動外形可以說前無古人後有模仿者。三代機的經典代表重型機就是s27輕型機就是f16。而到四代機時代標誌就是隱形,而這正是s57的弱項。


用戶105072515703


應該不會,至少中國完全沒有必要購買,蘇-57從氣動上就能看出,實際上只能算是蘇-27的大改,本質上並沒有突破,而且從其外型上就能看出其隱身性能根本就無法和F-22、F-35以及殲-20等飛機相提並論。而其在飛控和航電領域,我國早在2005年時就已經超過了俄羅斯。如今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技術生產更優秀的隱身戰鬥機,沒有必要再去買一個號稱隱身的半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